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刺参增殖礁结构设计及流场效应研究
1
作者 王宏 房恩军 +3 位作者 张雪 张晶伟 高燕 曾祥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96-199,共4页
人工鱼礁是一种设置在水中的人工构筑物,通过人工鱼礁的建设,能够为鱼类等水生生物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根据刺参自身特点和生长习性,设计一种刺参增殖礁作为人工附着基,通过对刺参增殖礁的水动力学试... 人工鱼礁是一种设置在水中的人工构筑物,通过人工鱼礁的建设,能够为鱼类等水生生物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根据刺参自身特点和生长习性,设计一种刺参增殖礁作为人工附着基,通过对刺参增殖礁的水动力学试验,分析刺参增殖礁单体结构对礁体周围流场效应的影响,得出在相同入流速度的情况下刺参增殖礁的受力情况;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出刺参增殖礁上升流体积和背涡流体积,同时对刺参增殖鱼礁单体稳定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刺参增殖鱼礁,由于孔径小、间隙密,上升流区和背涡流区的体积均较大。当入流流速为0.5 m/s时,刺参增殖鱼礁抗滑移系数和抗倾覆系数均大于1,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运用水动力模型模拟鱼礁区的流场效应,优化鱼礁结构设计,促进鱼礁的生物诱集和增殖效应最大化,可以为鱼礁区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人工鱼礁 流场效应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天津)潮间带生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房恩军 马维林 +2 位作者 李军 王麒麟 陈卫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通过对天津市潮间带生物春、夏两季节的调查、取样和分析,发现目前生物栖息密度、生物量和种类,同1983年海岸带调查资料相比,都大幅度减少或降低。
关键词 渤海湾 潮间带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Macrofauna)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房恩军 李军 +2 位作者 马维林 陈卫 王麒麟 《现代渔业信息》 2006年第10期11-15,共5页
根据2005年春季、夏季两个航次对天津近岸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调查,初步研究了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栖息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天津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低,其种类数量、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和历史比较都有较大... 根据2005年春季、夏季两个航次对天津近岸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调查,初步研究了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栖息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天津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低,其种类数量、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和历史比较都有较大的降低,也低于同期渤海相邻海域水平,呈现不健康的群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底栖动物 生物量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浮性鱼卵和仔稚幼鱼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 被引量:5
4
作者 房恩军 于洁 +2 位作者 李文雯 宓慧菁 陈卫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0-62,共3页
渤海湾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成为多种经济鱼类主要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育肥场。在1983年前曾进行过天津市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而这二十多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使渤海湾渔业资源和许多经济鱼类的产卵习性和生态发生... 渤海湾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成为多种经济鱼类主要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育肥场。在1983年前曾进行过天津市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而这二十多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使渤海湾渔业资源和许多经济鱼类的产卵习性和生态发生了变化。鱼卵、仔稚鱼是鱼类资源进行补充和可持续利用的基础。鱼类产卵习性和生态调查研究对把握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于2008年5月~8月进行了渤海湾产卵场调查,并就该海域鱼卵、仔稚幼鱼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做专题研究,为今后研究该海域渔业资源数量变动和分布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分布 种类组成 仔稚幼鱼 渤海湾 鱼卵 浮性 经济鱼类 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天津近海海域赤潮发生及防范措施 被引量:12
5
作者 房恩军 李文抗 +1 位作者 陈卫 王麒麟 《现代渔业信息》 2006年第2期15-17,共3页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渤海湾(天津)近海水域的赤潮发生情况,针对赤潮发生的特点和机制,阐述了防范赤潮的几点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 渤海湾 赤潮 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渔业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恢复的设想 被引量:5
6
作者 房恩军 李文抗 +2 位作者 苗军 陈卫 王麒麟 《现代渔业信息》 2006年第3期7-10,共4页
针对渤海湾目前生物资源和环境状况。
关键词 渤海湾 生物资源 环境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应走向全面禁渔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房恩军 李文抗 宋香荣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8-30,共3页
渤海渔业生物资源及环境的现实状况,已成为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必须刻不容缓解决的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国务院出台《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纲要》以后,如何尽快通过各种方法恢复渤海渔业生态结构和修复生态环境,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禁渔 海洋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生物资源 资源养护 水生生物 生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活牡蛎礁(Oyster reef)及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房恩军 李雯雯 于杰 《现代渔业信息》 2007年第11期12-14,共3页
针对渤海湾活牡蛎礁的现状,阐述了保护与恢复活牡蛎礁及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渤海湾活牡蛎礁保护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天津近岸游泳动物初步调查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房恩军 马维林 +2 位作者 李军 陈卫 王麒麟 《河北渔业》 2006年第9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渤海湾 调查报告 游泳动物 天津 近岸 海洋污染 产卵场 贝类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海洋牧场建设现状与设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房恩军 王宇 +1 位作者 曾祥茜 徐晓甫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S01期77-82,共6页
在海洋渔业产业结构面临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全国海洋牧场“创新跨越”的发展背景下,采用实践经历、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国内外海洋牧场发展概况,总结了天津市海洋牧场的实践历程和成果:建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海洋牧... 在海洋渔业产业结构面临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全国海洋牧场“创新跨越”的发展背景下,采用实践经历、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国内外海洋牧场发展概况,总结了天津市海洋牧场的实践历程和成果:建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16座生态型鱼礁区、1个海珍品和1个浮式鱼礁示范区,总规模2690 hm^(2),累计投放鱼礁13.49万m^(3)·空。重点分析了天津市大神堂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建设经验和自身特色。结合天津海洋牧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提出要统一认识和提高发展理念,加快科学研究,坚持生态优先;创新跨越,探索基于“经济联合社”建设海洋牧场,以“海洋牧场-生态养殖-休闲旅游-特色产品”为主体的渔业发展新模式,展望了天津市海洋牧场建设的未来愿景。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结合自身条件,建立天津特色海洋牧场产业化模式,以期为建设天津“蓝色粮仓”,实现天津沿海牧场化,推动天津市近海生态系统重建和渔业资源恢复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 海洋牧场 建设现状 设想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大神堂海洋牧场海域人工鱼礁区声学初步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房恩军 王宏 +3 位作者 曾祥茜 王宇 徐晓甫 张雪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0期42-47,52,共7页
人工鱼礁是一种设置在水中的人工构筑物,能够为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栖息、生长和繁殖提供必要和安全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生物资源和修复栖息地的目的。在鱼礁建设阶段和完成的评估工作中,传统方法难以对大规模的人工鱼礁形成宏观监测。本... 人工鱼礁是一种设置在水中的人工构筑物,能够为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栖息、生长和繁殖提供必要和安全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生物资源和修复栖息地的目的。在鱼礁建设阶段和完成的评估工作中,传统方法难以对大规模的人工鱼礁形成宏观监测。本研究利用侧扫声呐、多波束测深、差分GPS信标机空间定位和GIS软件数字化相结合的声学方法,开展了天津大神堂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声学调查,解决了常规方法无法在水下对人工鱼礁进行监测的难题,首次在天津大神堂海洋牧场海域获得了人工鱼礁的空间分布细节信息。结果表明:人工鱼礁的分布比较密集,保存现状较好,大多数礁体呈现竖置状态,位于海床表面以上;全部位于海洋牧场既定范围之内,未发生迁移;人工鱼礁对牡蛎的增殖效果非常明显,验证了人工鱼礁建设对牡蛎礁的修复作用。侧扫声呐和多波束测深等综合声学技术解决了在浅滩淤泥质海域水体能见度低难以开展大规模的人工鱼礁精准监测等难题,是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评估方法的补充与完善。研究成果可有效应用于渤海湾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神堂 海洋牧场 人工鱼礁 声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与鲫鱼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混养技术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房恩军 《现代渔业信息》 2005年第6期19-21,共3页
南美白对虾与鲫鱼混养是新探索的一种养殖方法。本文探讨了南美白对虾与鲫鱼混养技术,通过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供各地参考。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鲫鱼 技术试验 养殖方法 混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7种虾虎鱼科鱼类COI基因序列特征及分子分类研究
13
作者 房恩军 郭彪 +3 位作者 郑德斌 张雪 王硕 王宇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9期32-37,共6页
为获得渤海湾天津海域常见虾虎鱼线粒体条形码序列及系统分类信息,采集渤海湾7种虾虎鱼样本,通过形态初步鉴定物种,并提取DNA进行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扩增测序,用系统进化分析及分子鉴定软件MEGA对渤海湾常见12种虾虎鱼COI基因部分片... 为获得渤海湾天津海域常见虾虎鱼线粒体条形码序列及系统分类信息,采集渤海湾7种虾虎鱼样本,通过形态初步鉴定物种,并提取DNA进行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扩增测序,用系统进化分析及分子鉴定软件MEGA对渤海湾常见12种虾虎鱼COI基因部分片断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及分子分类分析。扩增得到7种虾虎鱼COI基因片断,分析得到其平均GC含量低于AT含量,碱基在密码子位置分布中具有偏向性,且GC含量最高为第2位碱基,与多种鱼类COI基因碱基特点相似。基因密码子碱基变异率为19.4%,转换颠换比为1.3。遗传距离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理清了渤海湾天津海域12种主要虾虎鱼的系统分类及进化关系。遗传距离显示,矛尾刺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和斑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ommaturus)为同种鱼。虾虎鱼COI编码基因密码子高变异率可能与其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虾虎鱼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I)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天津海域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宇 房恩军 +2 位作者 郭彪 高燕 侯纯强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0-305,共6页
根据2012年5月在渤海湾天津海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物种组成与分布、鱼产力、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关系.鉴定出浮游动物28种,其中腔肠动物6种,桡足类9种,毛颚动物1种,糠虾类2种,浮游幼虫6种,其它动物4种.其中桡足类种数最多,其... 根据2012年5月在渤海湾天津海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物种组成与分布、鱼产力、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关系.鉴定出浮游动物28种,其中腔肠动物6种,桡足类9种,毛颚动物1种,糠虾类2种,浮游幼虫6种,其它动物4种.其中桡足类种数最多,其次为腔肠动物的水母类.调查区的浮游动物群落可分为近岸低盐类群、外海高温高盐类群、广盐类群等3个生态类群,且以后两者的种类占绝大多数.主要种类包括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短尾类幼体(Brachyura Larva)、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本次调查浮游动物的春季平均生物量(54.95 mg· m-3)与2009年的结果相比,无论从数量还是重量上来讲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根据生物量估算的浮游动物的鱼产力在4.45 kg·m-3.浮游动物丰度和pH值正相关,分布呈中间高四周低的趋势.叶绿素a的浓度对桡足类分布影响很大,盐度、温度、透明度和深度对浮游动物的分布也有重要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指数在1.76 ~3.2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鱼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近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青田 王新华 +2 位作者 房恩军 马维林 胡桂坤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7-64,共8页
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在渤海湾天津近海的15个站位,分春、夏、秋、冬4个航次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调查。通过对未受扰动沉积物样品中的生物分析,共采集到线虫、桡足类、多毛类、介形类、寡毛类、双壳类、动吻类等小型底栖动物类群... 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在渤海湾天津近海的15个站位,分春、夏、秋、冬4个航次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调查。通过对未受扰动沉积物样品中的生物分析,共采集到线虫、桡足类、多毛类、介形类、寡毛类、双壳类、动吻类等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和少量未鉴定实体,其中线虫为优势类群,占总丰度的90%以上。调查海域小型底栖动物丰度春、夏、秋、冬依次为(405.4±154.8)ind/10cm2,(417.6±38.6)ind/10cm2,(161.6±64.5)ind/10cm2和204.7±69.7ind/10cm2,区内的分布以中部海域居多。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值存在季节变化,春季和夏季平均丰度值较高,夏季略高于春季;秋冬季值偏低。小型底栖动物多分布于沉积物0~5cm层次,占总量的85.9%~92.9%。春季和秋季的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值与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显著相关。与我国近海海域研究资料比较显示,目前渤海湾天津近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值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底栖动物 丰度 近岸海域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近岸人工鱼礁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其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雪 徐晓甫 +6 位作者 戴媛媛 王宏 房恩军 侯纯强 高燕 郭彪 陈卫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共10页
2016年5月、7月和11月分别对天津近岸海域2010年、2012年和2014年投放的人工鱼礁区及非人工鱼礁区(对照区)进行3个航次的调查,每个区域设置3个站位,共计12个站位。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28属58种,其中,硅藻门19属44种,甲藻门9属14... 2016年5月、7月和11月分别对天津近岸海域2010年、2012年和2014年投放的人工鱼礁区及非人工鱼礁区(对照区)进行3个航次的调查,每个区域设置3个站位,共计12个站位。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28属58种,其中,硅藻门19属44种,甲藻门9属14种。物种以硅藻为主,占总物种的75.9%,其次为甲藻,占总物种的24.1%。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门的圆筛藻属和角毛藻属为主,主要有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星脐圆筛藻(C. asteromphalus)、格氏圆筛藻(C.granii)、虹彩圆筛藻(C.oculusiridis)、圆筛藻(Coscinodiscusspp.)、卡氏角毛藻(Chaetoceros castracanei)、劳氏角毛藻(Ch. lorenzianus)、旋链角毛藻(Ch. curvisetus)、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柔弱几内亚藻(Guianardia delicatula)、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翼鼻状藻印度变型(Proboscia alata f. indica)和夜光藻(Noctilluca scintillans)。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11月、7月和5月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别为94.79×10~4、39.53×10~4和21.5×10~4 cell/m^3,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也有明显的季节差异,11月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比5月和7月高。从人工鱼礁区与对照区对比来看,5月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礁区外显著高于鱼礁区,7月和11月2014年鱼礁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显著高于其他鱼礁区和礁区外。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礁区外和2012年鱼礁区低于2010年和2014年鱼礁区,礁区外最低。研究表明,人工鱼礁的构建对于提高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具有显著效果,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不是一直增高,有一定程度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人工鱼礁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大神堂海域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群落特征变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彪 于莹 +2 位作者 张博伦 房恩军 高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9-418,共10页
为研究天津大神堂海域人工鱼礁建设初期游泳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于2014年6月10日、7月28日、9月22日对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进行三次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种类与对照区相近,但优势种种类在6月和7月少于对照区;6月份人工鱼礁... 为研究天津大神堂海域人工鱼礁建设初期游泳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于2014年6月10日、7月28日、9月22日对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进行三次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种类与对照区相近,但优势种种类在6月和7月少于对照区;6月份人工鱼礁区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7月份和9月份(P﹤0.05),而对照区在各月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6和7月份人工鱼礁区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同一月份对照区数值(P﹤0.05);人工鱼礁区渔获物CPUE、渔获数量和埃三极能值仅在7月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鱼礁区各月份经济渔获物CPUE和经济渔获数量与对照区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人工鱼礁区经济渔获数量从6月到9月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6月和9月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但对照区各月份数值相近。结果表明,人工鱼礁投放初期渔业资源种群会受到一定程度扰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鱼礁良好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大神堂海域 人工鱼礁 游泳动物 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近岸海域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于莹 周锋 +3 位作者 房恩军 郭彪 张博伦 张武昌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5,共9页
2015年春季(5月)、夏季(7月)和秋季(9月)在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及种类组成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和秋季纤毛虫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016±868)、(2011±1327)和(2456... 2015年春季(5月)、夏季(7月)和秋季(9月)在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及种类组成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和秋季纤毛虫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016±868)、(2011±1327)和(2456±1776)ind./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1±2.53)、(5.78±4.45)和(3.11±2.40)μg?C/L。3个季节砂壳纤毛虫占纤毛虫丰度的比例平均为(26.7±23.3)%,夏季最高,为(43.4±25.1)%,秋季最低,为(12.3±8.1)%。无壳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特点不同,无壳纤毛虫在3个季节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在近岸和远岸都有丰度和生物量高值的出现;砂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则一般在近岸较高。3个季节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8属25种,其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类最多。春季砂壳纤毛虫优势种为波罗的拟铃虫(Tintinnopsis baltica)、百乐拟铃虫(Tintinnopsis beroidea)和原始筒壳虫(Tintinnidium primitivum);夏季砂壳纤毛虫优势种为妥肯丁拟铃虫(Tintinnopsis tocantinensis)、原始筒壳虫和厦门拟铃虫(Tintinnopsis amoyensis);秋季砂壳纤毛虫优势种为原始筒壳虫。春季砂壳纤毛虫群落口径较小,为(31.5±2.5)μm,夏季和秋季较大,分别为(35.9±8.2)和(34.8±5.2)μm。夏季砂壳纤毛虫群落Shannon指数及Pielou指数均较春季和秋季大。本研究可为该海区浮游纤毛虫分布的长期变化、浮游生态系统的研究及渔业资源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丰度 生物量 季节变化 渤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近海自由生活线虫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青田 王新华 +1 位作者 房恩军 胡桂坤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4-397,共4页
2007年4月在面临高度开发的天津近岸海域,对沉积物中自由生活的线虫样品进行了采集,并分析了其多样性,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环境监测提供科学数据。结果表明,该海域自由生活线虫有80余种,生物丰度以拉氏矛咽线虫Dorylaimopsis rabalais的... 2007年4月在面临高度开发的天津近岸海域,对沉积物中自由生活的线虫样品进行了采集,并分析了其多样性,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环境监测提供科学数据。结果表明,该海域自由生活线虫有80余种,生物丰度以拉氏矛咽线虫Dorylaimopsis rabalais的优势最突出。调查海域的沉积物虽然受到了一定的污染,但其污染状况并不恶劣。垂直的层次分析表明一些多样性指数受采样深度影响,分析时应关注采样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线虫 小型底栖生物 生物多样性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黄骅港夏季浮游动物多样性调查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成勋 吴洽儿 +3 位作者 苏富益 周文礼 房恩军 乔秀亭 《南方水产》 2010年第5期62-67,共6页
2008年夏季用浅海Ⅰ型标准浮游生物网在河北黄骅港海域进行了浮游动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4种,其中原生动物2种、桡足类11种、糠虾类2种、毛虾类1种、钩虾类1种、糖虾类2种、毛颚类1种、被囊类1种、幼体类2种、水母类1种。平均生物... 2008年夏季用浅海Ⅰ型标准浮游生物网在河北黄骅港海域进行了浮游动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4种,其中原生动物2种、桡足类11种、糠虾类2种、毛虾类1种、钩虾类1种、糖虾类2种、毛颚类1种、被囊类1种、幼体类2种、水母类1种。平均生物量320.6mg.m-3,生物量的波动范围75.2~1310.6mg.m-3。近岸海域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明显高于远岸;优势种为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0.33)、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0.31)、太平洋纺锤蚤Acartia pacifica(0.12)、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0.038)、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0.34)和刺尾歪水蚤Tortanus Spinicaudatus(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生物量 多样性指数 黄骅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