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园间作种植模式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胡凯玥 段玉 +4 位作者 杨垚 江杰 马媛春 朱旭君 房婉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73,共11页
间作是构建生态复合茶园的重要途径,在调节茶园小气候环境、改善茶园地下环境、预防茶园病虫草害的发生、提升茶叶产量与品质发挥关键作用,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茶园栽培技术。本文从茶园间作种植下茶园小气候与地下部环境的改善、茶树生... 间作是构建生态复合茶园的重要途径,在调节茶园小气候环境、改善茶园地下环境、预防茶园病虫草害的发生、提升茶叶产量与品质发挥关键作用,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茶园栽培技术。本文从茶园间作种植下茶园小气候与地下部环境的改善、茶树生物及非生物胁迫抵抗力的提升、茶树生长代谢的调节等方面对茶园间作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发展绿色低碳生态茶园和实现高效优质茶叶提供理论指导,并为茶园间作种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及研究方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间作 小气候 土壤环境 绿色防控 生态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诱抗剂对作物产量与抗逆性影响的Meta分析
2
作者 房婉萍 周宁 +3 位作者 陈雪津 王刚 陈佳豪 马媛春 《茶叶通讯》 2024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当前农业生产实践中植物诱抗剂的应用已日益广泛,部分原因在于对绿色农业理念的积极响应。植物诱抗剂在增强作物产量及其逆境抗性方面显示出潜在效益。然而,由于植物类型的差异、诱抗剂的种类、应用方法、施用时间以及作物所面临的环境... 当前农业生产实践中植物诱抗剂的应用已日益广泛,部分原因在于对绿色农业理念的积极响应。植物诱抗剂在增强作物产量及其逆境抗性方面显示出潜在效益。然而,由于植物类型的差异、诱抗剂的种类、应用方法、施用时间以及作物所面临的环境胁迫类型等因素的多样性,目前尚难以明确确定植物诱抗剂对作物生长指标的具体有益影响。这种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植物诱抗剂在现代农业中的广泛推广及应用。本文通过对逆境胁迫下诱抗剂处理植物效应的Meta分析,系统评价诱抗剂对植物生物量、生长势和逆境抗性的影响,同时探究了不同条件对诱抗剂处理效果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诱抗剂能提高植物生物量,增强植物抗逆性,越早施用诱抗剂对鲜重的提升作用越明显,其中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在接受诱抗剂处理后产量提升更显著;而对不同胁迫,诱抗剂的效果有所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了解诱抗剂的作用效果及为实际生产实践中提高诱抗剂的应用效能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诱抗剂 作物 产量 逆境胁迫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冷胁迫诱导H1-histone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房婉萍 邹中伟 +4 位作者 侯喜林 张定 段云裳 杨亦扬 黎星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14-1519,共6页
利用cDNA-AFLP技术对茶树不同低温胁迫处理下的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获得一低温诱导后特异表达片段TDF8(transcript derived fragment,TDF)。BLAST比对结果显示,该片段与其它物种的逆境诱导特异表达的H1-histone基因有很高的相似性... 利用cDNA-AFLP技术对茶树不同低温胁迫处理下的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获得一低温诱导后特异表达片段TDF8(transcript derived fragment,TDF)。BLAST比对结果显示,该片段与其它物种的逆境诱导特异表达的H1-histone基因有很高的相似性。通过RACE分别扩增出其3′和5′末端序列,成功获得该基因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EU716314)。所得序列全长916 bp,其开放阅读框共编码207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为30.77 kD。该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与烟草的胁迫诱导H1-histone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79%。可以认为,该基因应该属于逆境诱导条件下表达的H1-histone基因家族成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H1-histone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CsH1基因结构及其内含子信息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房婉萍 张玥 +4 位作者 阮光兴 陈暄 王玉花 庄静 黎星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0,共4页
利用cDNA-AFLP方法对低温胁迫下茶树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获得1个低温特异表达的cDNA片段。为了获取该片段所代表基因的结构信息,在成功克隆其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EU716314)的基础上,设计引物,从茶树品种‘龙井43’的叶... 利用cDNA-AFLP方法对低温胁迫下茶树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获得1个低温特异表达的cDNA片段。为了获取该片段所代表基因的结构信息,在成功克隆其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EU716314)的基础上,设计引物,从茶树品种‘龙井43’的叶片中克隆获得了该基因全长DNA序列,命名为茶树CsH1基因(JF836005)。基因结构分析表明:CsH1基因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剪接符合GT-AG原则,其中2个外显子的碱基序列长度分别为236 bp和608 bp,内含子为388 bp。经序列分析发现该内含子具有启动子及激素调控元件,可能对CsH1基因的特异性表达有调控作用。茶树CsH1基因的结构及其内含子信息为茶树低温特异基因的表达和抗寒途径分子调控提供了序列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CsH1基因 外显子 内含子 信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树体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何永 雷小刚 +4 位作者 马媛春 段玉 江杰 朱旭君 房婉萍 《中国茶叶》 2024年第8期23-29,共7页
茶树树体管理是对茶树进行的一系列栽培和管理措施,旨在优化树体结构、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是确保茶园高产优质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关于茶树树体管理的研究,多是从修剪时间、修剪方式、机械管理、水肥管理和对茶树生长的调节等方面... 茶树树体管理是对茶树进行的一系列栽培和管理措施,旨在优化树体结构、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是确保茶园高产优质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关于茶树树体管理的研究,多是从修剪时间、修剪方式、机械管理、水肥管理和对茶树生长的调节等方面进行探讨。文章以茶树树体管理技术相关研究为主线,对现有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茶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建立健全茶树树体管理技术体系提供相关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修剪 机械化管理 水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生高产优质茶树新品种苏茶早的选育 被引量:2
6
作者 房婉萍 潘同兴 +2 位作者 徐玉琴 陈暄 黎星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0-142,共3页
苏茶早是经系统选育途径育成的早生优质抗寒茶树良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苏茶早春季新梢萌发期较对照品种福鼎大白早3 d;产量达到237.2 kg/667m2,较福鼎大白高17%;一芽二叶原料中茶多酚含量25.43%、氨基酸含量4.48%、咖啡碱含量3.95%,... 苏茶早是经系统选育途径育成的早生优质抗寒茶树良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苏茶早春季新梢萌发期较对照品种福鼎大白早3 d;产量达到237.2 kg/667m2,较福鼎大白高17%;一芽二叶原料中茶多酚含量25.43%、氨基酸含量4.48%、咖啡碱含量3.95%,生化成分含量高,各成分比例协调,绿茶品质优异;抗寒抗旱性均强,适应性强;抗病虫鉴定结果与福鼎大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新品种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茶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房婉萍 雷小刚 +2 位作者 杨彬 王亚 马媛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40,共8页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GWAS)是以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基础,结合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调控复杂性状的基因变异,是研究复杂农艺性状和遗传变异最有力和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其核心是研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GWAS)是以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基础,结合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调控复杂性状的基因变异,是研究复杂农艺性状和遗传变异最有力和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其核心是研究遗传变异和目标性状之间的关联。GWAS研究检测到的关联位点一般很少,而且关联的位点仅能解释很少一部分性状变异。本文介绍了影响GWAS的主要因素,总结了GWAS在茶叶饮料消费、茶树重要农艺性状、茶叶品质和茶树群体结构研究中取得的一系列进展,提出了茶树GWAS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农艺性状 茶叶消费 品质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秾味思政——茶香里的初心与使命 被引量:2
8
作者 房婉萍 马媛春 章柏平 《中国农业教育》 2020年第4期44-47,共4页
课程思政是指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其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型人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是最具中国元素的世界名片。茶学是我国特色农学类优势学科,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引领助力世界茶产业的发展,... 课程思政是指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其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型人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是最具中国元素的世界名片。茶学是我国特色农学类优势学科,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引领助力世界茶产业的发展,倍受世界关注。文章以秾味思政为主题,通过挖掘茶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巧妙而有机地穿插譬如“文化自信”“工匠精神”“人生理想”“初心与使命”等思政教育话题,使学生在轻松且极具教育性环境中愉悦地、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信息。课程思政有助于引导新时代的涉农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秾味思政 文化自信 工匠精神 人生理想 初心与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2个茶树品种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9
作者 李庆会 徐辉 +3 位作者 周琳 王明乐 朱旭君 房婉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31,共6页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Linn.)O.Ktze.〕品种‘黄金芽’(‘Huangjinya’)和‘迎霜’(‘Yingshuang’)为实验材料,研究了4℃低温胁迫1、2、4和6 d对茶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胁迫条件下2个茶树品种叶片的PSⅡ...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Linn.)O.Ktze.〕品种‘黄金芽’(‘Huangjinya’)和‘迎霜’(‘Yingshuang’)为实验材料,研究了4℃低温胁迫1、2、4和6 d对茶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胁迫条件下2个茶树品种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显著低于各自的对照(25℃),且总体上随胁迫时间延长逐渐下降;‘黄金芽’叶片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 P)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持续下降且低于其对照,而‘迎霜’叶片的q P较其对照的变幅较小,且2个品种的q P总体上与各自的对照无显著差异;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2个品种叶片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均先升高后降低,并在胁迫2 d时达到最高,且总体上高于各自的对照;而2个品种叶片的光合功能相对限制值(LPFD)均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大,且大多高于各自的对照。与各自的对照相比,低温胁迫条件下‘迎霜’叶片的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幅总体上低于‘黄金芽’。研究结果显示:低温胁迫可直接损伤茶树叶片的PSⅡ反应中心,致使过剩的激发能大量积累于PSⅡ反应中心,最终导致茶树光合作用能力减弱。根据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结果,可以初步判定品种‘迎霜’的耐寒性优于品种‘黄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低温胁迫 叶绿荧光参数 光合作用 耐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质对茶树愈伤组织中茶多酚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10
作者 周琳 陈周一琪 +3 位作者 王玉花 杨路成 房婉萍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0-216,共7页
以龙井43成熟茶籽为外植体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测定茶多酚含量(TP)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不同光质对次生代谢产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不同的光质处理愈伤组织,... 以龙井43成熟茶籽为外植体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测定茶多酚含量(TP)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不同光质对次生代谢产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不同的光质处理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中茶多酚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因光质和处理时间不同而异。蓝光处理下愈伤组织生长较好;各处理1-10d茶多酚含量增加,10-20d降低,蓝光处理下茶多酚含量低于对照,红光处理则高于对照,而绿光、黄光对其影响不显著;白光处理下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处理,红光处理下活性则显著低于各组处理;白光处理CAT的活性也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处理,而绿光和黄光可能不利于CAT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愈伤组织 光质 茶多酚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冷胁迫诱导抗寒基因CBF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暄 房婉萍 +3 位作者 邹中伟 王玉花 成浩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9,共7页
利用cDNA-AFLP技术进行了茶树低温胁迫处理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获得低温诱导后特异表达的差异片段TDF11(transcript derived fragment,TDF)。经BLAST比对发现该片段与白菜、拟南芥、烟草的抗寒基因CBF(C-repeat binding factor)分别有94... 利用cDNA-AFLP技术进行了茶树低温胁迫处理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获得低温诱导后特异表达的差异片段TDF11(transcript derived fragment,TDF)。经BLAST比对发现该片段与白菜、拟南芥、烟草的抗寒基因CBF(C-repeat binding factor)分别有94%、84%、81%的同源性。通过3’/5’RACE的方法获得该片段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EU857638)。所得序列全长981bp,其开放阅读框编码275个氨基酸。该基因与白菜、烟草、拟南芥中的CBF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别有74%、57%、57%的同源性。用RT-PCR的方法对其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茶树CBF基因在低温诱导4h开始表达,在8h左右表达量最高,然后开始下降,但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结果提示CBF基因可能在茶树抗寒分子机制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CBF基因 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AP2/ERF-B3类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致君 卢莉 +4 位作者 黎星辉 房婉萍 周琳 谭国飞 庄静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75,共9页
植物在受到高温、低温、干旱和盐害等逆境胁迫时,ERF作为信号转导因子被诱导并调控其他抗逆基因的表达。研究茶树AP2/ERF-B3类转录因子在不同茶树品种间的分子特性、组织表达和逆境响应情况,将有助于了解AP2/ERF转录因子在茶树逆境调控... 植物在受到高温、低温、干旱和盐害等逆境胁迫时,ERF作为信号转导因子被诱导并调控其他抗逆基因的表达。研究茶树AP2/ERF-B3类转录因子在不同茶树品种间的分子特性、组织表达和逆境响应情况,将有助于了解AP2/ERF转录因子在茶树逆境调控中的作用。以2个茶树品种‘安吉白茶’和‘迎霜’为试验材料,通过RT-PCR方法分别从2种茶树的cDNA中克隆得到CsERF-B3基因。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茶树根、茎、叶、花各组织和4种非生物逆境胁迫处理(4℃低温、38℃高温、200 g·L-1PEG干旱处理、200 mmol·L-1NaCl)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2种茶树中CsERF-B3基因全长均为639 bp,编码212个氨基酸,含有保守的AP2结合域,是植物典型的AP2/ERF家族转录因子;该转录因子属于AP2/ERF转录因子家族中的ERF亚族B3组;该转录因子是亲水性蛋白,无序化特征明显,并与拟南芥AtERF1具有相似的三级结构;该基因在茶树根中表达量最高,并且均能快速响应高温(38℃)、低温(4℃)和高盐(200 mmol·L-1NaCl)等非生物逆境胁迫。结论:环境中常见非生物胁迫可诱导茶树中CsERF-B3基因的表达,表明该AP2/ERF-B3类转录因子在茶树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转录因子 AP2/ERF 进化分析 三级结构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茶树基因表达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邹中伟 房婉萍 +2 位作者 张定 段云裳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9-254,共6页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了茶树在低温胁迫下的基因表达差异。用16对引物(256个组合)对三个样品池进行了差异条带的筛选,结果表明,在冷胁迫不同处理时期相关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共获得了86个差异片段。在选择回收的10条差异表达cDNA片段...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了茶树在低温胁迫下的基因表达差异。用16对引物(256个组合)对三个样品池进行了差异条带的筛选,结果表明,在冷胁迫不同处理时期相关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共获得了86个差异片段。在选择回收的10条差异表达cDNA片段中,经克隆测序,Blast序列同源性检索,显示其中片段1与一种低温和盐胁迫响应蛋白有77%的同源性,片段5与拟南芥冷诱导表达相关60 s ribosomal protein L7(RPL7B)有89%的同源性;片段8与一种逆境诱导蛋白(Stress-induced H1-Histone protein)有79%的同源性;片段9与干旱条件下的EST序列有着较高的同源性,其它6个片段在GenBank数据库中未找到相似序列,可能为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AFLP 茶树 冷胁迫 表达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落酸对干旱胁迫下茶树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周琳 徐辉 +4 位作者 朱旭君 陈暄 王玉花 房婉萍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3-480,共8页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对胁迫耐受性和抗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茶树品种迎霜为材料,分别采用100 mg·mL-1、200 mg·mL-1聚乙二醇6000(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外源ABA对干旱胁迫下茶树...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对胁迫耐受性和抗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茶树品种迎霜为材料,分别采用100 mg·mL-1、200 mg·mL-1聚乙二醇6000(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外源ABA对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外源ABA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略有提高。干旱胁迫下,外源ABA能提高茶树体内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同时增强了抗氧化酶活性,从而降低干旱胁迫对茶苗的伤害。经ABA处理后的茶苗在复水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保持较高值,外源ABA对提高茶树抗旱性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干旱胁迫 脱落酸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树主要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系)的SSR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段云裳 姜燕华 +3 位作者 王丽鸳 成浩 房婉萍 黎星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3-538,共6页
铁观音、黄棪和福鼎大白茶分别是我国乌龙茶和红绿茶育种中的骨干亲本,由它们衍生出了一系列的优良品种,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构建指纹图谱将有助于今后茶树育种工作中骨干亲本的合理利用和品种权的保护。本研究利用40对SSR引物对我国乌... 铁观音、黄棪和福鼎大白茶分别是我国乌龙茶和红绿茶育种中的骨干亲本,由它们衍生出了一系列的优良品种,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构建指纹图谱将有助于今后茶树育种工作中骨干亲本的合理利用和品种权的保护。本研究利用40对SSR引物对我国乌龙茶骨干亲本铁观音、黄棪及其衍生品种(系)和红绿茶骨干亲本福鼎大白茶及衍生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4份供试品种(系)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54,平均遗传距离0.58,表明我国茶树主要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较大的遗传变异,且90%的遗传多样性来自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聚类结果表明两套品种(系)各自聚为一类,遗传结构分析也显示两套品种(系)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利用其中稳定性和多态性俱佳的5对引物组合构建了供试材料的数码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干亲本及衍生品种(系)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指纹图谱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花蕾14-3-3蛋白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余梅 江昌俊 +4 位作者 房婉萍 叶爱华 王朝霞 李叶云 朱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983-2991,共9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茶树花蕾发育阶段的相关基因表达,了解茶树花蕾的发育机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抑制茶树的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方法】利用cDNA-AFLP技术对茶树花蕾发育早期和晚期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采用RACE技术克隆到...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茶树花蕾发育阶段的相关基因表达,了解茶树花蕾的发育机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抑制茶树的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方法】利用cDNA-AFLP技术对茶树花蕾发育早期和晚期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采用RACE技术克隆到花蕾发育晚期阶段特异表达的、在花蕾发育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的14-3-3基因,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研究该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特点。【结果】在测定的大约1110个茶树花蕾cDNA片段中,122个(10.9%)是差异性表达的,其中87个在发育晚期特异表达,包括茶树14-3-3蛋白基因(GenBank登录号:DQ444463),其全长为1072bp,包含1个由783个核苷酸组成的ORF,编码260个氨基酸,5′非翻译区和3′非翻译区分别有67和222个核苷酸,该基因与其它植物的14-3-3蛋白基因在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方面均有着比较高的相似性。RT-PCR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茶树的晚期发育花蕾中特异表达。【结论】14-3-3蛋白仅存在于茶树发育晚期的花蕾中。cDNA-AFLP技术能用于茶树花蕾不同发育时期的基因分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差异表达基因 14-3-3蛋白 CDNA-AFLP WESTERN-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与温度升高对茶树光合系统及品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辉 李磊 +5 位作者 李庆会 周琳 朱旭君 陈法军 王玉花 房婉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0-556,共7页
[目的]探究大气CO2浓度与温度升高对茶树光合系统及品质成分的影响,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茶树栽培管理和茶叶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龙井长叶’茶苗为材料,通过开顶式气室模拟高CO2浓度(648~658μmol·mol-1)和温度升高(... [目的]探究大气CO2浓度与温度升高对茶树光合系统及品质成分的影响,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茶树栽培管理和茶叶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龙井长叶’茶苗为材料,通过开顶式气室模拟高CO2浓度(648~658μmol·mol-1)和温度升高(+0.57℃),测定不同处理下茶树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和品质成分含量,研究茶树光合系统及品质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CO2浓度和温度共同升高,茶树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变化。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能促进茶树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合成,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CO2浓度和温度共同升高能显著增加茶树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CO2浓度和温度共同升高均显著降低了茶树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而使茶多酚含量显著增加,酚氨比显著升高。[结论]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CO2浓度和温度共同升高都能通过改善茶树叶片光系统结构促进光合作用,进而影响茶叶品质成分。在对茶树光合系统和品质成分的影响中,CO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表现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CO2浓度 温度 光合系统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修剪物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袁赛艳 陈暄 +3 位作者 房婉萍 王玉花 朱旭君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5-262,共8页
茶树修剪物直接还田是茶园管理中常见的栽培措施。本文通过提取不同处理的土壤样品总DNA,以未处理土壤样品为对照,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研究添加茶树修剪物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土壤样品的D... 茶树修剪物直接还田是茶园管理中常见的栽培措施。本文通过提取不同处理的土壤样品总DNA,以未处理土壤样品为对照,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研究添加茶树修剪物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土壤样品的DGGE图谱中发现许多公共条带,这些共有条带主要属于Pezizomycotina门、Basidiomycota门、Mortierellomycotina门和Mucoromycotina门;通过DGGE的条带数和亮度进行真菌群落多样性各项指标的比较,显示各处理的丰富度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均低于对照,表明茶树修剪物的降解产物和茶树本身固有的酚类物质对茶园的真菌群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修剪物 PCR-DGGE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CsRAV2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致君 黎星辉 +3 位作者 房婉萍 周琳 赵真 庄静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7-306,共10页
RAV转录因子是AP2/ERF家族的成员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安吉白茶和迎霜这两个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PCR和RT-PCR方法分别从两种茶树的DNA和cDNA中克隆得到CsRAV2基因。分析显示,... RAV转录因子是AP2/ERF家族的成员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安吉白茶和迎霜这两个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PCR和RT-PCR方法分别从两种茶树的DNA和cDNA中克隆得到CsRAV2基因。分析显示,来源于两种茶树中的CsRAV2基因全长均为1 089 bp,没有内含子,分别编码362个氨基酸,含有相对保守的AP2结合域和B3结构域,具有典型的植物RAV类转录因子特征。从氨基酸组成成分、理化性质、亲水性/疏水性、三级结构上分析显示,茶树中CsRAV2转录因子是亲水性蛋白。茶树中CsRAV2转录因子与拟南芥AtRAV具有相似的三级结构。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茶树中CsRAV2基因在茶树根中表达量最高,高温、低温、NaCl处理均能诱导该基因表达,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转录因子 RAV类 进化分析 三级结构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条件下ABA和钨酸钠对茶树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磊 周琳 +3 位作者 李庆会 徐辉 朱旭君 房婉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24,共7页
为探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抑制剂钨酸钠对茶树也Camelliasinensis(Linn.)O.Ktze.页耐寒性的影响效应,以茶树品种‘龙井43爷(‘Longjing43爷)的2年生幼苗为实验材料,在低温(4益)条件下分别设置50mg·L-1ABA和20mmol·L-1钨酸钠... 为探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抑制剂钨酸钠对茶树也Camelliasinensis(Linn.)O.Ktze.页耐寒性的影响效应,以茶树品种‘龙井43爷(‘Longjing43爷)的2年生幼苗为实验材料,在低温(4益)条件下分别设置50mg·L-1ABA和20mmol·L-1钨酸钠单一及复合处理共6个处理组(T1:仅喷施蒸馏水,对照;T2:仅喷施ABA;T3:仅喷施钨酸钠;T4:同时喷施ABA和钨酸钠;T5:0h时喷施ABA,24h时喷施钨酸钠;T6:0h时喷施钨酸钠,24h时喷施ABA),对处理0~72h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低温条件下,各处理组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在处理初期逐渐升高,之后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在处理的中后期,除T4处理组的游离脯氨酸含量低于对照组外,各处理组的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上显著高于对照组;T2处理组的SOD、CAT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3处理组仅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其CAT和POD活性则低于或略高于对照组。对各单一与复合处理组的比较结果显示:T4处理组的SOD和POD活性总体上低于T2处理组,但高于T3处理组;而其CAT活性总体上低于T2和T3处理组。在处理24h后,T5处理组的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与T2处理组一致;T6处理组的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POD活性变化趋势与T3处理组一致,而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SOD和CAT活性的变化趋势却与T3处理组有一定差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喷施适量的ABA或钨酸钠均可以提升茶树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但同时喷施ABA和钨酸钠对茶树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却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脱落酸(ABA) 钨酸钠 耐寒性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