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ADAMTS16的表达谱分析及其对牛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户春丽 雷召雄 +4 位作者 汪书哲 盛辉 高玉红 马燕芬 马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7,共10页
旨在探究 circADAMTS16在牛不同组织和前体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牛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circRNA在细胞分化和脂肪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牛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模拟牛脂肪组... 旨在探究 circADAMTS16在牛不同组织和前体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牛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circRNA在细胞分化和脂肪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牛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模拟牛脂肪组织生长发育过程;通过qRT-PCR检测 circADAMTS16在牛不同组织(心、肝、脾、肺、肾、肌肉、脂肪)和脂肪细胞分化不同阶段(0 d、2 d、4 d、8 d、10 d)的表达水平;构建 circADAMTS16的过表达载体(pCD2.1- circADAMTS16),设计合成 circADAMTS16的小干扰RNA (si- circADAMTS16),采用(Lipofectamine3000)转染试剂将pCD2.1- circADAMTS16和si- circADAMTS16转染牛前体脂肪细胞,利用qRT-PCR法检测转染效果,同时检测脂肪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和C/EBPβ的表达量变化,并进行油红O染色,综合分析干扰和过表达 circADAMTS16对牛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如下:(1)qRT-PCR检测结果表明 circADAMTS16在心脏中表达量最高,肝脏次之,脾最低;(2)在牛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 circADAMTS16在第2天显著高表达,随后逐渐降低,在第8天时达到最低。(3)在牛前体脂肪细胞中过表达 circADAMTST16后,脂肪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C/EBPβ的表达量显著下降;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过表达后脂滴形成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干扰 circADAMTS16表达后,脂肪分化标志基因PPARγ和C/EBPα表达量显著上升。综上所述, circADAMTS16对牛原代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过表达 circADAMTST16可抑制牛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进程,而干扰 circADAMTS16表达可以促进牛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进程,探明 circADAMTS16对牛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具体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ADAMTS16 脂肪细胞 载体构建 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法筛选调控奶牛酮病的关键基因和代谢物
2
作者 户春丽 曹佩佩 +3 位作者 冀国尚 沙萍 马敏 马燕芬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072-8087,共16页
本试验旨在筛选调控奶牛酮病的关键基因和代谢物。采集酮病奶牛(n=6)和健康奶牛(n=6)的干奶期、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的血液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测序,利用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WGNCA)法分析干奶期、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酮病奶牛和健康奶牛代... 本试验旨在筛选调控奶牛酮病的关键基因和代谢物。采集酮病奶牛(n=6)和健康奶牛(n=6)的干奶期、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的血液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测序,利用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WGNCA)法分析干奶期、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酮病奶牛和健康奶牛代谢物和基因的变化,并对关键代谢物和基因分别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1)干奶期棕色模块代谢物与奶牛酮病性状显著相关,主要富集在维生素的消化和吸收、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类生物合成物通路上,模块代谢物与差异代谢物有28种共同代谢物。2)围产前期的绿松石模块与奶牛酮病性状显著相关,主要富集在抗叶酸抗性、嗅觉传导和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信号等通路上,模块代谢物与差异代谢物共有18种共同代谢物。3)围产后期绿松石模块与奶牛酮病性状显著相关,主要富集在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等通路上,模块代谢物与差异代谢物有6种共同代谢物。4)1-脱氧甲基鞘氨醇、特非司他辛、11A-乙酰氧基黄体酮和3-β-羟基-23,24-双去甲胆-5⁃nic酸可能是调控奶牛酮病的关键代谢物。5)WGCNA法分析转录组结果表明,淡青色模块与4种关键代谢物均呈正相关,GO分析富集生物过程部分主要在防御反应、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等条目上,分子功能部分主要富集信号受体结合、转移酶活性、含磷基团转移和细胞因子受体结合条目上。6)KEGG分析该部分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途径和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7)绘制淡青色模块基因与干奶期、围产前期及围产后期酮病奶牛差异基因韦恩图发现,淡青色模块、干奶期和围产前期酮病奶牛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SGK1)和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为共同基因,淡青色模块、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酮病奶牛趋化因子(C-X-C矩阵)配体1(GRO1)为共同基因,淡青色模块、干奶期和围产后期酮病奶牛白细胞介素12β(IL12B)和染色体浓缩调节因子1(RCC1)为共同基因。综上所述,1-脱氧甲基鞘氨醇、特非司他辛、11A-乙酰氧基黄体酮和3-β-羟基-23,24-双去甲胆-5⁃nic酸可能是调控奶牛酮病的关键代谢物,SGK1、TNFAIP3、GRO1和RCC1可能是调控奶牛酮病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酮病 WGCNA 代谢物 基因 营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非酯化脂肪酸诱导奶牛肝细胞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炎性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3
作者 安彦昊 马学虎 +2 位作者 户春丽 王德志 马燕芬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062-8071,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对非酯化脂肪酸(NEFA)诱导的奶牛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设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用饥饿培养基孵育肝细胞12 h)、NEFA组(用含1.2 mmol/L NEFA配制的饥饿培养基孵育肝细胞12 h)、RES组(用含20μmol/L ...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对非酯化脂肪酸(NEFA)诱导的奶牛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设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用饥饿培养基孵育肝细胞12 h)、NEFA组(用含1.2 mmol/L NEFA配制的饥饿培养基孵育肝细胞12 h)、RES组(用含20μmol/L RES配制的饥饿培养基孵育肝细胞12 h)和RES+NEFA组(用含1.2 mmol/L NEFA+20μmol/L RES共同配制的饥饿培养基孵育肝细胞12 h)。结果表明:NEFA组肝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B淋巴细胞瘤-2(Bcl⁃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CON组(P<0.05或P<0.01),肝细胞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的mRNA相对表达量及活性氧(ROS)水平、肝细胞凋亡率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而添加RES则可显著或极显著逆转上述反应(P<0.05或P<0.01)。综上所述,添加RES可以缓解奶牛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细胞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线粒体损伤 氧化应激 炎性反应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损伤和细胞凋亡
4
作者 马学虎 孙奕烁 +3 位作者 冀思同 曹佩佩 户春丽 马燕芬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70-5980,共11页
为揭示白藜芦醇(RES)是否通过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起到缓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炎性反应,本试验对PGC-lα进行干扰(si-PGC-lα),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设置si-NC+LPS组(含10μg/mL LPS... 为揭示白藜芦醇(RES)是否通过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起到缓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炎性反应,本试验对PGC-lα进行干扰(si-PGC-lα),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设置si-NC+LPS组(含10μg/mL LPS配制的饥饿培养基)、si-PGC-lα+LPS组(si-PGC-lα干扰片段+含10μg/mL LPS配制的饥饿培养基)、si-NC+RES+LPS组(含10μg/mL LPS以及15μmol/L RES共同配制的饥饿培养基)、si-PGC-lα+RES+LPS组(si-PGC-lα干扰片段+10μg/mL LPS以及15μmol/L RES共同配制的饥饿培养基)。结果发现:si-PGC-lα后加入LPS可显著或极显著上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含量(P<0.05或P<0.01),极显著上调氧化因子丙二醛(MDA)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1),显著或极显著上调促凋亡因子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bMECs凋亡率(P<0.05或P<0.01),极显著降低抗氧化基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1);而RES可逆转这一反应。当si-PGC-lα后再用RES处理则无法缓解LPS诱导的bMECs产生的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说明RES是通过激活PGC-1α起到缓解LPS诱导的bMECs炎性损伤和细胞凋亡。由此可见,外源添加RES可通过激活PGC-1α起到缓解LPS诱导的bMECs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并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炎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脂多糖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损伤和凋亡的干预作用
5
作者 宝华 户春丽 +2 位作者 安彦昊 马燕芬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2-2131,共10页
【目的】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炎症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保护机制。【方法】利用LPS诱导BMECs构建细胞炎症模型。通过CCK-8检测细胞活力,筛选EGCG最佳浓度。将BMECs分为对... 【目的】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炎症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保护机制。【方法】利用LPS诱导BMECs构建细胞炎症模型。通过CCK-8检测细胞活力,筛选EGCG最佳浓度。将BMECs分为对照组、LPS处理组和EGCG+LPS共处理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炎性因子、凋亡因子以及抗氧化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利用试剂盒检测BMECs的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ROS)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BMECs凋亡情况。【结果】使用LPS处理BMECs后,与0 h相比,各时间段细胞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IL-1β基因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成功构建BMECs细胞炎性损伤模型。CCK-8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显示,EGCG最佳作用浓度为5μmol/L。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诱导的BMECs中IL-6、IL-8、丙二醛(MDA)、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基因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B细胞淋巴瘤蛋白-2(Bcl-2)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LPS组相比,EGCG+LPS组细胞中IL-6、IL-8、IL-1β、MDA、Bax和Caspase-3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Bcl-2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组BMECs红色荧光明显减弱,绿色荧光有所增强,而EGCG和LPS共孵育后则对BMECs红色荧光没有明显影响,绿色荧光相对减弱;ROS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绿色荧光明显增强,而EGCG和LPS共孵育后,细胞绿色荧光有所减弱。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后死亡细胞和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升高(P<0.01),而EGCG和LPS共孵育后凋亡细胞则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EGCG可以通过抑制LPS诱导BMECs中ROS释放和缓解线粒体损伤等综合作用,缓解炎性反应并抑制细胞凋亡,研究结果为EGCG预防和治疗奶牛乳腺炎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脂多糖(LPS) 炎性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YOX1L基因调控LPS诱导的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功能研究
6
作者 冀国尚 盛辉 +7 位作者 张俊星 冯雪 户春丽 王雅 马燕芬 李莉 杨文飞 马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84-2997,共14页
【目的】探究异戊二烯基半胱氨酸氧化酶-1样蛋白(prenylcysteine oxidase 1 like protein,PCYOX1L)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bovine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BEECs)的炎症、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 【目的】探究异戊二烯基半胱氨酸氧化酶-1样蛋白(prenylcysteine oxidase 1 like protein,PCYOX1L)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bovine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BEECs)的炎症、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以期明确PCYOX1L基因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LPS刺激BEECs构建体外炎症模型,设计合成PCYOX1L基因的小干扰RNA(si-PCYOX1L)和过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PCYOX1L),采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试剂将si-PCYOX1L和pcDNA3.1-PCYOX1L转染至BEECs,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和过表达PCYOX1L基因对细胞炎症、增殖和凋亡标志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利用ELISA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的蛋白表达水平。利用试剂盒检测BEECs中活性氧(ROS)含量,并采用EdU、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增殖及周期。利用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损伤,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试验成功构建pcDNA3.1-PCYOX1L过表达载体,并筛选出si-PCYOX1L-385的干扰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干扰PCYOX1L基因后,炎症标志基因(IL-1β、IL-6、IL-8)mRNA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IL-1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内ROS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增殖标志基因(CDK2、CDK4、PCNA、CCND2)mRNA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上调(P<0.01;P<0.05),细胞活力上升,促进细胞从S期向G2期的转变;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水平上升,极显著降低了BEECs凋亡率(P<0.01)。过表达PCYOX1L基因后结果与干扰PCYOX1L基因后结果相反。【结论】PCYOX1L基因促进了BEECs炎症的发生,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PCYOX1L基因调控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子宫内膜炎 PCYOX1L基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损伤和细胞凋亡
7
作者 孙奕烁 马学虎 +4 位作者 冀思同 户春丽 冯雪 曹佩佩 马燕芬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62-3273,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炎性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试验采用LPS诱导构建炎性损伤bMECs模型,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方法,构建对照组(CON组,用饥饿培养基孵育bMECs 24 h)、LPS组(用含10...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炎性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试验采用LPS诱导构建炎性损伤bMECs模型,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方法,构建对照组(CON组,用饥饿培养基孵育bMECs 24 h)、LPS组(用含10μg/mL LPS配制的饥饿培养基孵育bMECs 24 h)、RES组(用含15μmol/L RES配制的饥饿培养基孵育bMECs 24 h)和RES+LPS组(用含10μg/mL LPS+15μmol/L RES共同配制的饥饿培养基孵育bMECs 24 h)。结果表明:1)与0μg/mL LPS相比,10μg/mL的LPS处理bMECs 24 h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细胞活力和bMECs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2(Nrf2)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或P<0.01),极显著提高了bMECs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丙二醛(MDA)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P <0.01),表明bMECs炎性损伤模型构建成功。RES缓解炎性损伤bMECs的适宜浓度为15μmol/L。2)与CON组相比,LPS组的bMECs中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DA、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PGC-1α、TFAM和B细胞淋巴瘤-2(Bcl-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LPS组相比,RES+LPS组的bMECs中IL-8、TNF-α、MDA和Bax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PGC-1α、TFAM和Bcl-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由此可见,外源添加RES可起到缓解LPS诱导的bMECs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为在奶牛生产中推广应用RES奠定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炎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酮病代谢物变化、候选基因及相关代谢途径
8
作者 曹佩佩 马敏 +1 位作者 户春丽 马燕芬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864-6871,共8页
酮病作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会降低奶牛产奶量和繁殖性能,增加其他围产期疾病的患病风险,对乳制品行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酮体是奶牛酮病的重要代谢信号传导介质,酮病的发生涉及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等多种代谢途径和基因组改变... 酮病作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会降低奶牛产奶量和繁殖性能,增加其他围产期疾病的患病风险,对乳制品行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酮体是奶牛酮病的重要代谢信号传导介质,酮病的发生涉及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等多种代谢途径和基因组改变,但对酮病奶牛体内代谢物含量变化与候选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缺乏了解。本文综述了酮体对奶牛机体内代谢的改变,并筛选酮病靶向基因,结合候选基因与代谢途径分析,有助于阐明奶牛酮病发病的潜在分子机制,为生产实践中快速精准诊断奶牛酮病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酮病 代谢机制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调控奶牛能量负平衡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户春丽 马燕芬 +2 位作者 虎红红 雷召雄 马云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3,共5页
由于奶牛产后摄入能量不足以维持大量产奶需求,导致奶牛产后出现能量负平衡(NEB),NEB不仅影响奶牛产奶量,还会引发多种产后代谢和炎性疾病,这对奶牛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作为转录后调控因子参与NEB相关基... 由于奶牛产后摄入能量不足以维持大量产奶需求,导致奶牛产后出现能量负平衡(NEB),NEB不仅影响奶牛产奶量,还会引发多种产后代谢和炎性疾病,这对奶牛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作为转录后调控因子参与NEB相关基因表达,调节奶牛能量和代谢平衡。本文主要从脂代谢、糖代谢和繁殖机能3个方面综述了miRNA对NEB奶牛分子调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miRNA在奶牛NEB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MIRNA 能量负平衡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EGR2基因转录本X1的CDS区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爽 +3 位作者 汪书哲 冯雪 户春丽 马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70-1778,共9页
【目的】克隆牛EGR2基因转录本X1(EGR2-X1)的CDS区,检测其在不同组织和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法】采用PCR结合测序技术扩增牛EGR2-X1的CDS区,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牛前体脂肪细胞,利用实时荧... 【目的】克隆牛EGR2基因转录本X1(EGR2-X1)的CDS区,检测其在不同组织和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法】采用PCR结合测序技术扩增牛EGR2-X1的CDS区,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牛前体脂肪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EGR2-X1在牛的心、肝、脾、肺、肾、肌肉和背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时序表达模式,同时利用ProtParam、Phyre2、NetPhos 3.1等软件分析EGR2-X1的理化性质与蛋白结构。【结果】成功克隆牛EGR2-X1的CDS区,其CDS区全长1458 bp,编码由485个氨基酸构成的不稳定且不存在跨膜结构与信号肽的亲水性蛋白,该蛋白含有3个典型的锌指结构域,其氨基酸主要由无规卷曲和延伸链构成,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同时,蛋白互作网络预测发现,EGR2-X1可能与SOX10、EGR1、EGR3等蛋白存在互作关系。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普通牛与水牛亲缘关系最近,与斑马鱼亲缘关系最远,表明EGR2-X1蛋白在物种间保守性较强。组织表达谱分析显示,EGR2-X1在心、肝、脾、肺、肾、肌肉和背部脂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肺脏中表达量最高,背部脂肪和肝脏中表达量次之,肾脏中表达量最少。细胞时序表达谱表明,EGR2-X1在第3天表达量最高,此后逐渐下降,至第7天表达量最低。【结论】EGR2-X1在调控牛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脂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R2 组织表达 时序表达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ilipin在牛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 被引量:4
11
作者 雷召雄 户春丽 +5 位作者 潘翠 魏大为 杨梦 高晓茜 王兴平 马云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43,共8页
本实验旨在对牛Perilipin家族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各成员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并探究Perilipin基因在牛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采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牛前体脂肪细胞,并对脂肪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qPCR检测Perilipin... 本实验旨在对牛Perilipin家族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各成员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并探究Perilipin基因在牛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采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牛前体脂肪细胞,并对脂肪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qPCR检测Perilipin在牛脂肪细胞分化(0、2、4、6、10 d)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量;并利用在线软件分析Perilipin蛋白的进化关系、结构特征、亲疏水性及互作关系。结果表明,Perilipin蛋白共同含有Perlipin结构域,在进化上,牛和水牛与山羊的Perilipin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在性质上,Perilipin蛋白均表现为疏水性;Perilipin蛋白互作网络预测发现,其与脂肪相关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与分化前的牛脂肪细胞相比,分化完成后细胞内出现大量脂滴,并被油红O染成红色;随着脂肪细胞分化,Perilipin1(PLIN1)、Perilipin4(PLIN4)和Perilipin5(PLIN5)的表达量逐渐上升,在分化的终末阶段表达量达到峰值,Perilipin2(PLIN2)在脂肪细胞分化的第2天表达量达到最大,此后逐渐降低,Perilipin3(PLIN3)的表达量随着脂肪细胞分化逐渐降低,在第6天其表达量下降到最低。综上所述,Perilipin蛋白作为包膜蛋白,在脂滴生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双向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Perilipin在脂滴表面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信息,也为未来牛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且Perilipin之间协调调控牛脂肪生成的作用机制也将成为后续继续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LIPIN 脂肪细胞 时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川牛CAP2基因CDS区克隆及表达谱分析
12
作者 高玉红 户春丽 +2 位作者 马燕芬 汪书哲 马云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2年第3期16-24,共9页
[目的]克隆秦川牛CAP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CDS),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及原代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秦川牛CAP2基因的CDS区,运用ProtPram、TMpred、ProtFun 2.1 Server等在线网站进行CAP2蛋白的生物信息... [目的]克隆秦川牛CAP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CDS),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及原代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秦川牛CAP2基因的CDS区,运用ProtPram、TMpred、ProtFun 2.1 Server等在线网站进行CAP2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油红O染色和qPCR检测成脂标志基因PPARγ和FABP4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构建牛原代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体系;利用qPCR检测分析CAP2基因在秦川牛7种组织(心、肝、脾、肺、肾、肌肉和背脂)和原代脂肪细胞分化过程(0~10 d)中的表达。[结果]秦川牛CAP2基因CDS区长1461 bp,编码48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主要由无规卷曲和α-螺旋构成。CAP2基因在脂肪组织中高表达,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组织。牛原代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PPARγ和FABP4基因的表达量逐渐上升,与第0天相比第10天时表达量达到最大(P<0.01);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分化组脂滴积累明显增加;CAP2基因表达量也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以0 d为对照,第10天表达量最高(P<0.001)。[结论]成功克隆了秦川牛CAP2基因全长1461 bp的编码区;CAP2基因在牛脂肪组织中以较高水平表达,且CAP2基因可能参与脂肪生成与分化过程,预测CAP2基因可能是促进成脂分化的转录因子,对维持牛脂肪细胞状态发挥关键作用,可能作为秦川牛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牛CAP2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川牛 CAP2基因 脂肪细胞 表达模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肠源性乳腺炎发病机制及短链脂肪酸的防控作用
13
作者 马莉花 马学虎 +1 位作者 户春丽 马燕芬 《生命科学》 CSCD 2024年第4期554-560,共7页
奶牛乳腺炎是一种影响奶牛群的疾病,严重制约着乳品行业的发展。通常情况下认为乳腺炎是由致病菌通过乳腺导管侵入乳腺引起的局部炎症,最近的研究发现奶牛的内源性“肠-乳腺”轴在诱导乳腺炎中发挥同样重要作用,即肠源性乳腺炎。因此,... 奶牛乳腺炎是一种影响奶牛群的疾病,严重制约着乳品行业的发展。通常情况下认为乳腺炎是由致病菌通过乳腺导管侵入乳腺引起的局部炎症,最近的研究发现奶牛的内源性“肠-乳腺”轴在诱导乳腺炎中发挥同样重要作用,即肠源性乳腺炎。因此,靶向调控胃肠道,可能是防控“肠源性乳腺炎”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短链脂肪酸(SCFAs)是具有维持胃肠道菌群稳态、恢复血乳屏障通透性、抑制乳腺炎症发展的一种新型膳食物质。选用SCFAs靶向调控肠-乳腺轴,可有效防治奶牛肠源性乳腺炎。该文就奶牛肠源性乳腺炎的发病机理及SCFAs的防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奶牛肠源性乳腺炎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肠源性乳腺炎 胃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原文传递
CircRNA在动物脂质代谢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户春丽 马燕芬 马云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0-798,共9页
脂质代谢具有复杂的生理过程,受激素、转录因子、酶和非编码RNA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遗传是主要因素之一。环状RNA (circular RNA, circRNA)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共价闭合的环形非编码RNA,具有组织特异性、保守性和稳定性。近年来,circRN... 脂质代谢具有复杂的生理过程,受激素、转录因子、酶和非编码RNA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遗传是主要因素之一。环状RNA (circular RNA, circRNA)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共价闭合的环形非编码RNA,具有组织特异性、保守性和稳定性。近年来,circRNA在脂肪生成和发育中的分子调控机制被广泛研究。本文概述了脂肪的分类、功能及其生成的调控机制,并重点综述circRNA对脂质代谢的调控,尤其是circOgdh和circHIPK3等标志性circRNA在动物脂肪沉积调控中的作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沉积 circRNA 脂质代谢 调控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