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南部近海鱼类分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戴小杰 杨志金 +2 位作者 田思泉 高春霞 戴黎斌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3-51,共9页
根据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浙江南部近海鱼类调查资料,采用纳尔逊分类系统整理鱼类物种组成,通过计算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分析浙南近海鱼类的分类多样性。调查结果共... 根据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浙江南部近海鱼类调查资料,采用纳尔逊分类系统整理鱼类物种组成,通过计算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分析浙南近海鱼类的分类多样性。调查结果共记录鱼类182种,分属18目78科130属。TINCLi分析结果显示,浙南近海鱼类种类组成中,其目、科、属所包含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4.33、7.22、10.11)、(1.67、2.33)和(1.40)。浙江南部近海鱼类△+值和∧+值分别为62.9和77.0。浙江南部近海鱼类△+值小于高纬度的黄、渤海(66.4)和山东近海(66.1),大于低纬度的南沙群岛(56.6)、西沙群岛(60.2)和东沙群岛(55.2),呈现随着纬度降低鱼类△+值随之降低的规律。通过分析浙江南部近海鱼类的分类多样性,可以为浙江南部近海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多样性 平均分类差异指数 分类差异变异指数 分类阶元包含指数 浙江南部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集鱼装置禁渔期措施对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捕捞努力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何珊 王学昉 +2 位作者 戴黎斌 戴小杰 许柳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为探究人工集鱼装置(Fishing Aggregation Devices,FADs)禁渔期措施对中国大陆金枪鱼Thunnus thynnus围网船队捕捞努力量特征的影响,通过收集2012—2015年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在中西太平洋的渔捞日志数据,分别对中国船队在禁渔期和... 为探究人工集鱼装置(Fishing Aggregation Devices,FADs)禁渔期措施对中国大陆金枪鱼Thunnus thynnus围网船队捕捞努力量特征的影响,通过收集2012—2015年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在中西太平洋的渔捞日志数据,分别对中国船队在禁渔期和非禁渔期的捕捞努力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12和2013年禁渔期和非禁渔期的平均投网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2014和2015年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禁渔期的作业时间利用率始终小于非禁渔期,但在研究期间两者差距逐渐减小;除2015年外,2012—2014年禁渔期的平均投网次数一直小于非禁渔期;禁渔期对自由鱼群的平均投网次数始终大于非禁渔期,且2015年差异最大。研究表明,中国船队可能正在通过主动调整捕捞努力量的投放策略以逐步适应FADs禁渔期措施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太平洋 金枪鱼围网渔业 人工集鱼装置 养护管理措施 捕捞努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RT算法的长江口鱼种丰富度预测 被引量:7
3
作者 戴黎斌 陈锦辉 +4 位作者 田思泉 高春霞 王家启 杜晓雪 王学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2-1090,共9页
长江口是西太平洋最大的河口生态系统和典型的生态群落交错区,预测鱼类生物多样性对评价其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科学指示意义。结合2012―2013年长江口15个站点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利用分类与回归树(CART)算法中的回归树算法,构建... 长江口是西太平洋最大的河口生态系统和典型的生态群落交错区,预测鱼类生物多样性对评价其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科学指示意义。结合2012―2013年长江口15个站点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利用分类与回归树(CART)算法中的回归树算法,构建了长江口鱼种丰富度预测模型。基于1-SE准则,最优决策树的复杂性参数设置为0.067,结果表明,盐度、溶解氧和季节是影响长江口鱼类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此外,使用2014年的观测数据对回归树模型预测的长江口鱼种丰富度予以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相对误差(ARE)和平均绝对误差(AAE)值的统计结果显示,回归树模型在春、夏季的预测效能优于秋、冬季,模型总体上呈现出了较好的预测能力,表明利用CART算法对长江口鱼种丰富度进行预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与回归树 长江口 鱼种丰富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水域甲壳类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蓬蓬 高春霞 +3 位作者 陈锦辉 赵静 戴黎斌 王学昉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1-499,共9页
基于2011─2014年在长江口北支水域进行的底拖网资源调查,通过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物种优势度分析甲壳类的物种多样性,采用等级聚类、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群落更新指数和迁移指数及丰度... 基于2011─2014年在长江口北支水域进行的底拖网资源调查,通过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物种优势度分析甲壳类的物种多样性,采用等级聚类、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群落更新指数和迁移指数及丰度-生物量曲线分析甲壳类群落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甲壳类34种,其中虾类16种,蟹类17种,虾蛄类1种。甲壳类优势种组成年度差异较大,仅葛氏长臂虾和三疣梭子蟹在4个年度均为优势种,其余多为单年度优势种。资源密度组成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其平均生物量和平均个体尾数分别为19.53 kg/h和1297.69个/h。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显示,2011年、2013年及2014年聚为同一组群,而2012年为单组群。群落更新指数和迁移指数及丰度-生物量曲线分析表明,2012年甲壳类群落结构受扰动较小,因而能够维持相对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甲壳类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因子的日本鲭太平洋群系的亲体—补充量模型比较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林琴琴 陈新军 戴黎斌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9-286,共8页
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中上层鱼类,研究其资源变动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该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根据1982-2014年日本鲭在129°~160°E、28°~45°N海域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表面温... 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中上层鱼类,研究其资源变动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该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根据1982-2014年日本鲭在129°~160°E、28°~45°N海域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数据,首先对补充量(recruitment,R)与SST、PDO进行交相关分析,之后用Ricker模型拟合SST、PDO对日本鲭亲体-补充量的影响,并用Akaike信息法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对不同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ST、PDO对补充量均有滞后影响,滞后期分别是5年和1年;亲体-补充量模型分析表明,Ricker模型的AIC值为81.979,加入环境因子后AIC值明显降低。同时加入SST和PDO的模型AIC值是71.743,优于单个环境因子模型。结果表明,加入SST、PDO两种环境因子的Ricker模型能更好的描述亲体-补充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鲭 亲体量 补充量 Ricker模型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状态空间产量模型的大西洋黄鳍金枪鱼资源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田志盼 田思泉 +1 位作者 戴黎斌 麻秋云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7-77,共11页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是全球远洋渔业的重要目标鱼种,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对其进行科学的资源评估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大西洋黄鳍金枪鱼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大西洋金枪鱼养护委员会的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数据,使用贝...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是全球远洋渔业的重要目标鱼种,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对其进行科学的资源评估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大西洋黄鳍金枪鱼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大西洋金枪鱼养护委员会的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数据,使用贝叶斯状态空间模型进行资源评估,并探讨不同剩余产量函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数据对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美国、委内瑞拉、日本和中国台北4个船队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数据及Fox剩余产量函数时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关键参数环境容纳量和内禀增长率的估计中值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178(140,229)×10^(4)t和0.210(0.159,0.274);当前资源量为72.5×10^(4)t,最大可持续产量为13.7×10^(4)t时,种群既没有遭受资源型过度捕捞,也没有捕捞型过度捕捞发生。敏感性分析表明,当渔获量数据存在误报率(70%、80%、90%、110%、120%和130%)时,生物量的评估结果偏高,而捕捞死亡率的结果偏低,但种群均处于健康状态;预测分析显示,当总允许可捕量设为11×10^(4)t时,资源在2024年前仍基本保持健康状态。本研究与国际大西洋金枪鱼养护委员会现有的评估结果基本一致,且模型较稳健,可以为管理决策提供建议。根据模型结果,建议总允许可捕量为11×10^(4)t或更低,以使资源达到可持续开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 黄鳍金枪鱼 资源评估 剩余产量模型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资源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4
7
作者 戴黎斌 田思泉 +4 位作者 彭欣 高春霞 叶深 杜晓雪 刘攀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52-1358,共7页
根据2015—2016年浙江南部近海4个航次的底拖网资源调查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了调查期内小黄鱼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南部近海的小黄鱼资源主要集中在鱼山渔场,夏季为小黄鱼资源的高产期,站点平均资源... 根据2015—2016年浙江南部近海4个航次的底拖网资源调查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了调查期内小黄鱼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南部近海的小黄鱼资源主要集中在鱼山渔场,夏季为小黄鱼资源的高产期,站点平均资源密度达到500.74 kg·h^(-1)·km^(-2).不同季节影响小黄鱼资源密度及其分布的环境因子各不相同.其中,环境因子对秋季小黄鱼资源密度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春季,小黄鱼主要分布于水深较浅的高盐水域;夏季,水温和盐度均与小黄鱼资源密度呈负相关关系,小黄鱼主要分布于中温高盐的鱼山海域;冬季,水温与资源密度呈正相关,小黄鱼栖息于水温适宜的外侧站点水域.总体上,小黄鱼资源的分布特征符合其洄游习性,但个别环境因子与资源密度的关系难以解释,仍需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群体的生活习性,以及对小黄鱼资源的养护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南部近海 小黄鱼 资源分布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渔业资源监测现状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陈锦辉 王学昉 +5 位作者 田思泉 吴建辉 戴黎斌 高春霞 童剑锋 赵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36,共15页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是我国多种重要鱼类产卵、索饵、育肥的优良场所和洄游通道,对于该水域渔业资源进行有效监测是开展资源评估和养护的基础。以渔业资源监测的4种常见途径,即注册制度、问卷调查及访问调查、直接监测和报告制度为框架,对...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是我国多种重要鱼类产卵、索饵、育肥的优良场所和洄游通道,对于该水域渔业资源进行有效监测是开展资源评估和养护的基础。以渔业资源监测的4种常见途径,即注册制度、问卷调查及访问调查、直接监测和报告制度为框架,对照总结了这一水域各种监测项目的发展水平和缺陷,特别针对依赖于渔业的调查和独立于渔业的调查,详细分析了渔业观察员项目、科考船、采样调查设计、渔业声学调查、标志放流、鱼卵仔稚鱼调查等环节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监测项目的发展完善提出改进建议,旨在为该水域后续建立科学合理的渔业资源监测体系积累基础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渔业资源 监测体系 依赖于渔业的调查 独立于渔业的调查
原文传递
GAM模型和BRT模型在长江口鱼类群落多样性预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建辉 戴黎斌 +5 位作者 戴小杰 田思泉 刘健 陈锦辉 王学昉 王家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44-652,共9页
长江口为西太平洋最大的河口,评估其鱼类群落多样性分布能够为长江口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12—2014年长江口渔业监测数据,分别使用GAM模型和BRT模型建立各站点水域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和时空因子之间的关... 长江口为西太平洋最大的河口,评估其鱼类群落多样性分布能够为长江口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12—2014年长江口渔业监测数据,分别使用GAM模型和BRT模型建立各站点水域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和时空因子之间的关系.结合线性回归方程,采用交叉验证的方式对模型的预测能力和拟合效果进行评价,并绘制了2014年长江口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盐度、p H和叶绿素a对多样性指数贡献最高,p H、溶解氧和叶绿素a是对丰富度指数贡献率最高的环境因子.BRT模型对于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的拟合和预测结果均优于GAM模型.空间分布预测显示,相较于GAM模型,BRT模型能够对长江口小面积水域间的鱼类群落多样性作更好的区分,河口外侧水域的鱼类群落多样性明显高于河口内侧水域,而北支水域的多样性高于南支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广义加性模型(GAM) 提升回归树(BRT)模型 鱼类群落多样性
原文传递
应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研究温台渔场小黄鱼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梦影 吕泽华 +3 位作者 田思泉 高春霞 戴黎斌 叶深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101,共10页
根据2015-2016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在温台渔场开展的渔业资源与栖息环境综合调查采集的生产数据,采用正态分布函数分别构建海水底层温度(sea bottom temperature, SBT)、海水底层盐度(sea bottom salinity, SBS)和水深(depth)与相... 根据2015-2016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在温台渔场开展的渔业资源与栖息环境综合调查采集的生产数据,采用正态分布函数分别构建海水底层温度(sea bottom temperature, SBT)、海水底层盐度(sea bottom salinity, SBS)和水深(depth)与相对资源密度的适宜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 SI),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求解,利用提升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BRT)模型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采用基于不同权重的算术平均法(arithmetic weighted model, AWM)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并通过交叉验证检验模型精度。研究发现:各环境因子与SI间均呈现明显的正态关系;小黄鱼的最适栖息地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全年HSI高值区出现在春季和夏季,其次为秋季和冬季,春季高值区位于122°30′E以东,28°30′N以北海域,夏季高值区呈带状南下,秋季高值区位于122°00′E,28°00′N附近海域,冬季高值区北上,位于123°00′E,29°00′N附近海域。研究结果表明:在HSI模型中考虑权重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温台渔场小黄鱼栖息地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 温台渔场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基于栖息地适应性指数的长江口刀鲚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佟佳琦 陈锦辉 +2 位作者 高春霞 戴黎斌 王学昉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4-593,共10页
刀鲚是长江水域重要的洄游型鱼类,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保护资源。为研究长江口刀鲚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2012—2014年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渔业资源调查采样数据,分析长江口刀鲚相对资源密度(RAI)与水深,水温,盐度之间的关系,并建立... 刀鲚是长江水域重要的洄游型鱼类,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保护资源。为研究长江口刀鲚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2012—2014年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渔业资源调查采样数据,分析长江口刀鲚相对资源密度(RAI)与水深,水温,盐度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栖息地适应性指数(HSI)模型。结果表明:长江口刀鲚春、冬两季的RAI较高,并主要分布在南支水域附近;刀鲚种群在长江口多栖息于水深10 m以下,盐度范围为0.0~1.0的中上层水域;春季水温与适应性指数(SI)之间变化平缓,夏、秋两季SI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2.5℃和28.5℃,冬季集中分布在15℃附近水域;回归分析表明,使用几何平均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出长江口刀鲚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分析了不同季节环境因子对刀鲚分布的影响,依据HSI模型讨论了刀鲚的时空分布,并对选用的HSI模型进行评价,为保护长江口刀鲚种群并修复长江口的生态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适应性指数 长江口 刀鲚 时空分布
原文传递
东太平洋大眼金枪鱼自由鱼群栖息地偏好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金玲 戴黎斌 +2 位作者 王学昉 周成 唐浩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9-898,共10页
基于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Inter-American Tropical Tuna Commission, IATTC)收集的2015—2017年东太平洋大眼金枪鱼自由鱼群围网捕捞数据和相匹配的卫星遥感数据,使用二阶提升回归树模型(boosted regression tree, BRT)建立该鱼群... 基于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Inter-American Tropical Tuna Commission, IATTC)收集的2015—2017年东太平洋大眼金枪鱼自由鱼群围网捕捞数据和相匹配的卫星遥感数据,使用二阶提升回归树模型(boosted regression tree, BRT)建立该鱼群的栖息地模型,以探究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环境因子,空间因子对大眼金枪鱼自由鱼群的丰度有更大的影响。环境因子方面,纬度、经度、混合层深度、月份和海表面温度是影响大眼金枪鱼捕获成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影响丰度的主要因子为经度和海表面叶绿素a浓度。空间上,大眼金枪鱼主要处于10°S以南, 95°W以西的海域。在2016年7—9月和2017年2—4月,BRT模型预测的空间分布显示:一些高度密集的自由鱼群分别栖息在远离海岸,经度为150°W、纬度为0°的赤道海域和经度为120°W,纬度为10°S附近的海域。时间序列上,大眼金枪鱼丰度月平均值的年际间变化差异很小,月间差异较大,在7月达到最高值,但在8月立刻下降到最低值。研究结果可以为东太平洋大眼金枪鱼的资源养护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围网 自由鱼群 栖息地 大眼金枪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