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MSCTA诊断及平扫管径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言伟强 范秀松 +6 位作者 胡小红 邱立城 朱熠 邓灵波 郑道亮 戴益如 罗文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947-195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价值及SISMAD在MSCT平扫时管径变化。方法选取25例SISMAD患者的CT影像资料,对病变进行MSCTA形态学分型;MSCT平扫时在胰头钩突水平测量肠系上动脉(SMA)管径大小。选取腹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价值及SISMAD在MSCT平扫时管径变化。方法选取25例SISMAD患者的CT影像资料,对病变进行MSCTA形态学分型;MSCT平扫时在胰头钩突水平测量肠系上动脉(SMA)管径大小。选取腹部MSCT正常的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MSCT平扫时SISMAD组与对照组SMA管径大小,并与肠系膜上静脉(SMV)比较。结果SISMAD分型包括:I型4例(16%),IIa型6例(24%),IIb型13例(52%),III型2例(8%);4例在SMA与肠系膜下动脉(IMA)之间见侧支循环动脉。平扫SISMAD组和正常组SMA管径分别为(11.75±1.29)mm和(7.10±0.97)mm,前者明显大于后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略大于SMV管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结论MSCTA能很好地显示SISMAD的形态特征,且能准确地显示侧支循环血管情况,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SMA管径扩大是SISMAD在MSCT平扫中的重要征象,SMV管径可作为判断SMA管径扩大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直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联合磁共振成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前T、N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郑道亮 郭伟娟 戴益如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6期22-24,共3页
目的:探究在结直肠癌手术之前T分期、N分期中,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可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病例,将其平均随机... 目的:探究在结直肠癌手术之前T分期、N分期中,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可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病例,将其平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于术前进行MSCT检查,试验组术前进行MRI检查和MSCT检查,根据结直肠癌的TNM分期标准,对比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结直肠癌的T、N分期诊断正确率,研究总结MSCT成像技术联合MRI检查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前T、N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经过术后病理检查明确T分期,试验组30例患者中5例T1~T2期,13例T3期,12例T4期;对照组30例患者中6例T1~T2期,12例T3期,12例T4期。对照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试验组诊断正确率为86.67%(26/30),对照组诊断正确率为63.33%(19/30),两组诊断正确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术后病理检查明确N分期,试验组30例患者中3例N0期,12例N1期,15例N2期;对照组30例患者中4例N0期,11例N1期,15例N2期。对照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试验组诊断正确率为96.67%(29/30),对照组诊断正确率为66.67%(20/30),两组诊断正确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T、N分期诊断中,相比于单用MSCT,MRI检查和MSCT检查联合应用的价值更为显著,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诊断提供支持,同时也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成像 磁共振成像 结直肠癌 T分期 N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