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H5N1禽流感病毒核酸序列的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戚宇华 崔仑标 +5 位作者 史智扬 葛以跃 李显 张文帅 单军 汪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2,35,共5页
目的构建耐RNase酶的内含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部分核酸序列的病毒样颗粒。方法构建中间载体pET32a-MS2,将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的HA、NA和M基因片断连接到中间载体上,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MS2-HA,pET32a-MS2-NA和pET32a-MS2-M,分别转化... 目的构建耐RNase酶的内含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部分核酸序列的病毒样颗粒。方法构建中间载体pET32a-MS2,将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的HA、NA和M基因片断连接到中间载体上,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MS2-HA,pET32a-MS2-NA和pET32a-MS2-M,分别转化宿主菌,诱导表达制备病毒样颗粒。结果表达载体经PCR、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后证实构建成功。电镜观察到了病毒样颗粒,荧光定量RT-PCR试验表明颗粒稳定性良好。结论成功构建了含禽流感病毒H5N1部分核酸序列的病毒样颗粒且稳定性良好,可作为禽流感H5N1亚型RNA检测的标准品和质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2噬菌体 禽流感病毒H5N1 病毒样颗粒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2
作者 葛以跃 赵康辰 +6 位作者 崔仑标 戚宇华 郭喜玲 陈银 焦永军 史智扬 周明浩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建立1种快速、特异、灵敏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的检测方法。方法针对SFTSV M基因保守区域的核酸序列,设计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用毛细管电泳法和横向流动试纸条(LFD)法检... 目的建立1种快速、特异、灵敏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的检测方法。方法针对SFTSV M基因保守区域的核酸序列,设计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用毛细管电泳法和横向流动试纸条(LFD)法检测扩增产物,建立RT-LAMP检测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检验,并与Real-time RT-PCR法进行比较。结果以LFD法和毛细管电泳法检测RT-LAMP扩增产物具有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RT-LAMP-LFD检测SFTSV的敏感性为10copies RNA分子/反应,且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RT-LAMP-LFD和Real-time RT-PCR检测临床标本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一致性好(Kappa=0.918)。结论建立的RT-LAMP方法快速、简单、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应用于基层单位和现场SFTSV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足口病病原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崔仑标 葛以跃 +5 位作者 史智扬 祁贤 戚宇华 单军 单云峰 汪华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手足口病病原的液相芯片方法。方法:设计、合成并修饰基因特异性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将寡核苷酸探针和荧光编码微球进行偶联,制备液相芯片;将样本核酸多重PCR扩增产物与液相芯片进行杂交,并通过液相芯片检测仪读取检测结... 目的:建立检测手足口病病原的液相芯片方法。方法:设计、合成并修饰基因特异性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将寡核苷酸探针和荧光编码微球进行偶联,制备液相芯片;将样本核酸多重PCR扩增产物与液相芯片进行杂交,并通过液相芯片检测仪读取检测结果。结果:同时检测多种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V16)的病毒核酸最低检出量均为1pg,检测特异性高。与参照方法相比,EV、EV71、CAV16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1.4%、92.9%、100.0%,检测特异度分别为100.0%、97.1%、98.2%,检测准确度分别为:100.0%、96.3%、87.5%。结论:构建的检测手足口病病原的液相芯片方法,具有高通量、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检测时间短等优点,为手足口病的快速诊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液相芯片 肠道病毒 快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2009)流感流行后流感样病例呼吸道病原检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单云峰 葛以跃 +7 位作者 崔仑标 赵康辰 单军 戚宇华 崔岚 秦圆方 祁贤 霍翔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23-26,共4页
目的:了解甲型H1N1(2009)流感流行后的流感样病例(ILI)中,除流感病毒外的相关病原分布,为ILI患者临床治疗、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流感监测哨点医院393份ILI咽拭子标本提取核酸,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20种相关病原比对检测... 目的:了解甲型H1N1(2009)流感流行后的流感样病例(ILI)中,除流感病毒外的相关病原分布,为ILI患者临床治疗、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流感监测哨点医院393份ILI咽拭子标本提取核酸,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20种相关病原比对检测,分析各病原的阳性率与构成比。结果:检测出阳性咽拭子标本51例,分属13种共计64株病原体,其中阳性率较高的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冠状病毒。另有13例为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占阳性标本数的25.49%。结论:ILI的病原构成比较复杂,且存在混合感染,临床治疗与流行病学调查均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病原体 实时荧光PCR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法和胶体金法在破伤风抗体IgG检测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强 吴昀 +2 位作者 戚宇华 冷红英 郭宏雄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102-103,共2页
目的研究ELISA法和胶体金法在破伤风抗体IgG检测中的准确度和特异性。方法选取2018年5-10月江苏省健康人群免疫监测血清已检测标本200份,分别采取ELISA法和胶体金法对破伤风抗体IgG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 目的研究ELISA法和胶体金法在破伤风抗体IgG检测中的准确度和特异性。方法选取2018年5-10月江苏省健康人群免疫监测血清已检测标本200份,分别采取ELISA法和胶体金法对破伤风抗体IgG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ELISA法的阳性率为61.00%,胶体金法的阳性率为6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的特异度高于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法检测血清中破伤风抗体IgG均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抗体 ELISA法 胶体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肠道病毒5'端非编码区部分核糖核酸序列病毒样颗粒的构建
6
作者 单军 葛以跃 +3 位作者 戚宇华 张文帅 李显 崔仑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07-1511,共5页
目的构建含有肠道病毒(EV)5'端非编码区(5'-UTR)部分RNA序列的耐核糖核酸酶(RNase)病毒样颗粒。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大肠杆菌MS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和成熟酶蛋白基因,将其克隆到pET32a中构建中间载体pET32a-MS2。将肠道病毒5'... 目的构建含有肠道病毒(EV)5'端非编码区(5'-UTR)部分RNA序列的耐核糖核酸酶(RNase)病毒样颗粒。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大肠杆菌MS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和成熟酶蛋白基因,将其克隆到pET32a中构建中间载体pET32a-MS2。将肠道病毒5'-UTR基因片段连接到中间载体的下游,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MS2-EV。将其转化宿主菌,IPTG诱导表达,并进行RT-PCR检测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达载体pET32a-MS2-EV经PCR、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后证实构建成功。RT-PCR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诱导产生的病毒样颗粒内含肠道病毒5'-UTR部分RNA序列,并且稳定性良好。结论成功构建了含肠道病毒5'-UTR部分RNA序列的病毒样颗粒,可作为肠道病毒检测时的标准品和质控品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酶 病毒样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技术检测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原体 被引量:4
7
作者 樊欢 戚宇华 +5 位作者 朱政 崔仑标 葛以跃 赵康程 吴涛 史智扬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1-995,1001,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原体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的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几种重要的脑炎脑膜炎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和尼帕病毒)保守区基因设计引物,进行多重PC... 目的建立一种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原体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的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几种重要的脑炎脑膜炎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和尼帕病毒)保守区基因设计引物,进行多重PCR反应、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反应,对多种脑炎脑膜炎病毒同时进行检测,以森林脑炎病毒、圣路易脑炎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登革病毒4种病原核酸评价其检测特异性,以体外转录的病毒RNA或扩增的PCR片段评价其检测敏感性,并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成功建立了一种脑炎脑膜炎病毒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的检测技术。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特异的检测目的病原体,且与森林脑炎病毒、圣路易脑炎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登革病毒无交叉反应。该方法对不同靶标的检测灵敏度均为103拷贝/μL,临床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建立的脑炎脑膜炎病毒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特异性及灵敏度,检测通量高,肉眼即可观察结果,在传染病病原体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 多重PCR 核酸侵入反应 纳米金显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M9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乔纯忠 卞倩 +2 位作者 戚宇华 焦永军 李俊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482-485,共4页
目的:构建人源性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9(ADAM9)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其编码蛋白(转染293T细胞)。方法:利用包含ADAM9全长编码核酸序列的质粒PCR4-TOPO作为模板,用PCR扩增其核心编码区,将其克隆至PMD18-TVector中构建PMD18-T-ADAM9质粒,... 目的:构建人源性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9(ADAM9)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其编码蛋白(转染293T细胞)。方法:利用包含ADAM9全长编码核酸序列的质粒PCR4-TOPO作为模板,用PCR扩增其核心编码区,将其克隆至PMD18-TVector中构建PMD18-T-ADAM9质粒,同时双酶切PMD18-T-ADAM9及PXJ40-HA后构建PXJ40-HA-ADAM9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后将载体转染至293T细胞中,通过免疫印记法检测ADAM9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过双酶切和测序结果鉴定PXJ40-HA-ADAM9载体构建成功,经过West-ern blot法证实ADAM9基因表达。结论:成功克隆ADAM9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的构建为后期建立稳定表达ADAM9细胞模型,并稳定表达ADAM9蛋白,为进行ADAM9功能研究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9 真核表达载体 293T 免疫印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衰老中核内miRNA表达谱特征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孟宪会 戚宇华 +1 位作者 Doulathunnisa J 孙博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214-223,共10页
目的:探讨核内微小RNA(miRNA)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衰老的表达特征和调控作用。方法:用miRNA定量PCR芯片检测细胞核内754种miRNA在MSCs衰老前后的表达情况;通过分析差异表达最显著的核内miRNA在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位点,筛选出潜在的靶基... 目的:探讨核内微小RNA(miRNA)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衰老的表达特征和调控作用。方法:用miRNA定量PCR芯片检测细胞核内754种miRNA在MSCs衰老前后的表达情况;通过分析差异表达最显著的核内miRNA在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位点,筛选出潜在的靶基因;对靶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信号通路分析,建立核内miRNA作用于MSCs衰老的信号调控网络。结果:270个(35.8%)核内miRNA表达在MSCs衰老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209个(27.7%)miRNA呈显著上调,61个(8.1%)miRNA呈显著下调。对差异最显著核内miRNA的靶基因功能分析显示,核内miRNA参与了细胞代谢、免疫和周期等衰老相关通路的调节。结论:细胞衰老涉及核内miRNA表达谱的显著变化;核内miRNA通过基因的转录调控参与了细胞衰老关键通路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衰老 核内微小RNA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感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miRNA表达谱 被引量:5
10
作者 戚宇华 吴涛 +6 位作者 朱小娟 郭喜玲 陈银 赵康辰 葛以跃 周明浩 崔仑标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年第5期289-295,共7页
目的 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神经细胞的miRNA表达谱,探讨miRNA在病毒感染神经细胞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建立EV71感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模型,收集感染后48 h细胞.以Taqman低密度芯片检测miRNA表达谱,使用实时RT-PCR对... 目的 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神经细胞的miRNA表达谱,探讨miRNA在病毒感染神经细胞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建立EV71感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模型,收集感染后48 h细胞.以Taqman低密度芯片检测miRNA表达谱,使用实时RT-PCR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并在TargetScan和miRanda网站预测靶基因,采用GO和KEGG分析靶基因功能.结果 成功建立EV71感染SH-SY5Y细胞模型,通过低密度芯片筛选出215种显著升高的miRNA和25种显著下调的miRNA.经过RT-PCR验证,3种miRNA(MiR-10a*、miR-15b*和miR-195)显著下调,7种miRNA(miR-10a、miR-342-5p、miR-483-5p、Let-7b、miR-99a、miR-140-5p和miR-21)显著上调,与芯片结果相符.GO分析显示发展进程和信号调节条目最富集靶基因.KEGG路径分析显示靶基因在肿瘤路径、蛋白水解、Wnt信号传导、黑素形成、粘附连接、MAPK信号通道最富集.结论 EV71感染神经细胞48 h后miRNA表达谱发生改变,10种变化的miRNA靶基因预测在发展进程、信号传导及凋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为后期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miRNA表达谱 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神经细胞
原文传递
2017年江苏省急性驰缓性麻痹患者感染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的鉴定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戚宇华 冷红英 +2 位作者 陈强 吴昀 郭宏雄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7-419,425,共4页
目的对2017年江苏省急性驰缓性麻痹(AFP)患者粪便中分离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进行分型鉴定。方法收集249例AFP患者粪便,分离NPEV病毒,采用多对引物RT-PCR扩增VP1区基因序列并测序,进行Blast比对和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共分离出N... 目的对2017年江苏省急性驰缓性麻痹(AFP)患者粪便中分离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进行分型鉴定。方法收集249例AFP患者粪便,分离NPEV病毒,采用多对引物RT-PCR扩增VP1区基因序列并测序,进行Blast比对和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共分离出NPEV13株,RT-PCR扩增VP1区基因后进行测序分型,其中3株为肠道病毒A群(CVA2 2株,CVA10 1株);8株为肠道病毒B群(E6 2株,E11 2株,CVB5、E3、E5、E25各1株);2株为混合感染(A群中的CVA8+B群的E11和B群的CVB5+E6);未分离到C群和D群毒株。结论 2017年江苏省AFP患者肠道中的NPEV以HEV-B群为优势群,其次为HEV-A群,可为本地NPEV的病原谱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 分子分型 鉴定
原文传递
H5N1禽流感病毒样颗粒的制备与应用
12
作者 戚宇华 崔仑标 +4 位作者 史智扬 葛以跃 李显 单军 陆祖宏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55-355,共1页
近年来,禽流感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中H5N1亚型的死亡率特别高,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关键词 MS2噬菌体 禽流感病毒H5N1 病毒样颗粒
原文传递
流感及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液相检测芯片的制备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喜玲 葛以跃 +4 位作者 崔仑标 史智扬 曾晓燕 祁贤 戚宇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 建立利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甲、乙型流感和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对GenBank中甲型流感病毒的NP、乙型流感病毒的HA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H5、N1基因片段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根据... 目的 建立利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甲、乙型流感和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对GenBank中甲型流感病毒的NP、乙型流感病毒的HA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H5、N1基因片段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根据保守序列,设计针对各基因的简并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制备探针偶联微球,将样本核酸多重PCR扩增产物与微球进行杂交,以Bio-Plex液相芯片检测系统进行芯片检测。结果 该方法可以对甲型流感病毒的NP基因、乙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H5、N1基因同时进行检测,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量为1pg,检测特异性高。结论 成功构建了甲、乙型流感病毒和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液相芯片检测系统,为流感、禽流感的快速检测、诊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芯片 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 H5N1 快速诊断
原文传递
江苏省2018年健康人群破伤风IgG抗体水平调查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强 戚宇华 +2 位作者 吴昀 邵祝军 郭宏雄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2018年健康人群破伤风IgG抗体水平。方法采用分层抽样选择江苏省3个区县9个年龄组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破伤风IgG抗体,分析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江苏省2018年健康人群破伤风IgG抗体总阳... 目的了解江苏省2018年健康人群破伤风IgG抗体水平。方法采用分层抽样选择江苏省3个区县9个年龄组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破伤风IgG抗体,分析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江苏省2018年健康人群破伤风IgG抗体总阳性率为68.67%(618/900),抗体GMC为0.071IU/mL。年龄别抗体阳性率在7.00%(30-39岁)-100%(0-2岁)之间(χ^2=610.26,P<0.001);0-14岁、≥30岁人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40%(487/500)、8.50%(17/200)。结论江苏省健康人群破伤风抗体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建议开展成人尤其是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疫苗补充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 抗体水平 健康人群
原文传递
腺病毒55型感染肺炎患者的病原学鉴定及全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小娟 郭喜玲 +8 位作者 赵康辰 葛以跃 吴涛 戚宇华 陈银 史智扬 朱凤才 周明浩 崔仑标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对1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进行病原学诊断,分析其病原学特征及重组特点,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患者的咽拭子标本,提取DNA,采用Real-time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原体特异性片段;采用Hep-2细胞培养分离病毒;通过Sanger测序hexon基因进... 目的对1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进行病原学诊断,分析其病原学特征及重组特点,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患者的咽拭子标本,提取DNA,采用Real-time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原体特异性片段;采用Hep-2细胞培养分离病毒;通过Sanger测序hexon基因进行型别鉴定,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MEGA6.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通过邻近归并法(Neighbor-Joining)构建种系发生进化树分析基因特征,运用Simplot软件进行序列重组分析。结果从患者咽拭子标本中检测并分离到腺病毒,hexon基因测序后进行比对分析,其与腺病毒B组55型及11型同源性较高;全基因测序显示该病毒与HAdV-55QS-DLL及Shanxi/QZ01/2011株同源性较高,在E1B、DNA-Polymerase、100Ka Hexon和Fiber编码区存在氨基酸变异;种系发生进化树显示该毒株与腺病毒14型同属一支,与腺病毒11型进化分支较近;相似性曲线及BootScan分析显示该病毒株于hexon编码区存在HAdV-11与HAdV-14型间重组。结论本例患者不明原因肺炎由腺病毒B组55型感染引起,该病毒由HAdV-11与HAdV-14重组产生,其生物学特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肺炎 腺病毒B组55型 分子特征 重组
原文传递
2018-2019年江苏省病毒性腹泻病原谱构成及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强 戚宇华 +2 位作者 冷红英 吴昀 郭宏雄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 了解2018—2019年江苏省病毒性腹泻的病原谱和流行特征,以更好地为病毒性腹泻的科学防控和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江苏省哨点医院肠道门诊所有腹泻病例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使用χ~2检... 目的 了解2018—2019年江苏省病毒性腹泻的病原谱和流行特征,以更好地为病毒性腹泻的科学防控和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江苏省哨点医院肠道门诊所有腹泻病例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使用χ~2检验对标本阳性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2 486例腹泻病例,其中633份样本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检出率为25.46%。所有阳性样本中,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占比分别为32.07%和25.43%,合计占比超过50%。感染性腹泻高发年龄为3~5岁(29.04%),高发季节为夏季(28.59%)和秋季(27.18%),外来人群的病毒检出率(45.76%)高于本地人群(23.33%)(χ~2=56.618,P<0.001)。结论 建议将0~5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病毒性腹泻防控的重点人群,同时加强夏秋季节的病毒性腹泻防控工作,并扩大针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健康宣教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谱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技术检测呼吸道病原体 被引量:2
17
作者 樊欢 戚宇华 +4 位作者 朱政 葛以跃 崔仑标 吴涛 史智扬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26-331,共6页
目的 建立一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的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几种重要的呼吸道病原体(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SARS冠状病毒、嗜肺军团菌、脑膜炎奈瑟菌以及腺病毒)保守区基因设计引物,进行多重PCR反应... 目的 建立一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的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几种重要的呼吸道病原体(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SARS冠状病毒、嗜肺军团菌、脑膜炎奈瑟菌以及腺病毒)保守区基因设计引物,进行多重PCR反应、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反应,对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同时进行检测,以人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鼻病毒、肺炎链球菌4种呼吸道病原核酸评价其检测特异性,以体外转录的病毒RNA或扩增的PCR片段评价其检测敏感性.结果 成功建立了一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的检测技术.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特异的检测目的病原体,且与人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鼻病毒、肺炎链球菌无交叉反应.该方法对不同靶标的检测灵敏度介0.5 ~50拷贝/μL.结论 建立的呼吸道病原体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特异性及灵敏度,检测通量高,肉眼即可观察结果,在传染病病原体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原体 多重PCR 侵入反应 纳米金显色
原文传递
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不同免疫程序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强 冷红英 +2 位作者 戚宇华 蒋同康 郭宏雄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37-643,共7页
目的分析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不同免疫程序下儿童的免疫效果。方法于2018年和2021年两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分别采集不同免疫程序儿童的血清标本,采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法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分析其抗体阳性... 目的分析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不同免疫程序下儿童的免疫效果。方法于2018年和2021年两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分别采集不同免疫程序儿童的血清标本,采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法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分析其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结果接受2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IPV)与2剂次2价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ivalent live attenuated oral polio vaccine,bOPV)、1剂次IPV和3剂次bOPV免疫程序的儿童,Ⅰ型和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均为100.00%,Ⅰ型抗体GMT均高于1∶300,Ⅲ型抗体GMT均接近1∶200;全程接种IPV的儿童,Ⅰ、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72%和95.08%,Ⅰ、Ⅲ型抗体GMT分别为1∶96.72和1∶48.72;仅接种3价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trivalent live attenuated oral polio vaccine,tOPV)的儿童,Ⅰ、Ⅲ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68%和96.05%,Ⅰ、Ⅲ型抗体GMT分别为1∶126.84和1∶68.22;接受3剂次tOPV和1剂次bOPV的儿童,Ⅰ、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00%和98.57%,Ⅰ、Ⅲ型抗体GMT分别为1∶214.21和1∶94.17。结论IPV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oral polio vaccine,OPV)序贯免疫的儿童具有高水平的Ⅰ、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与抗体G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疫苗 免疫策略 中和抗体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的制备及免疫学特性
19
作者 崔仑标 胡忠玉 +7 位作者 葛以跃 翟祥军 史智扬 焦永军 戚宇华 梁争论 李凤祥 汪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制备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破伤风类毒素(TT)结合疫苗,并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TT经溴化氢活化后与己二酰肼形成TT-酰肼基衍生物,在碳二亚胺作用下与HBsAg共价结合。将结合物、HBsAg及乙肝疫苗免疫小鼠,并设生... 目的制备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破伤风类毒素(TT)结合疫苗,并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TT经溴化氢活化后与己二酰肼形成TT-酰肼基衍生物,在碳二亚胺作用下与HBsAg共价结合。将结合物、HBsAg及乙肝疫苗免疫小鼠,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7、14、21、28d取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于第7、28天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脾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分泌HBsAg特异性IFN-γ和IL-2能力。结果成功制备了HBsAg—TT结合物,该结合物诱导抗-HBs阳转率及抗体滴度均较单独免疫HBsAg及乙肝疫苗组高,主要以IgG2a抗体为主,且分泌IFN-γ和IL-2的淋巴细胞数也显著增加。结论用该方法制备的HBsAg-TT结合疫苗,不仅可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还可诱导以TH1应答为主的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破伤风类毒素 结合疫苗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Stx1-A亚单位的原核表达、复性及抗原性鉴定
20
作者 葛以跃 崔仑标 +7 位作者 史智扬 焦永军 曾晓燕 戚宇华 唐震 单云峰 吴涛 汪华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构建志贺毒素1-A亚单位(Stx1-A)原核表达质粒,使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探讨其抗原性及应用价值。方法以大肠埃希菌O157DNA为模板扩增Stx1-A基因,重组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 目的构建志贺毒素1-A亚单位(Stx1-A)原核表达质粒,使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探讨其抗原性及应用价值。方法以大肠埃希菌O157DNA为模板扩增Stx1-A基因,重组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包涵体经镍柱柱上复性和纯化,并对纯化产物进行Western印迹鉴定。结果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后证实构建成功。重组蛋白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其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量的15%左右,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通过镍柱柱上复性获得纯化的可溶性Stx1-A蛋白,纯度达95%以上,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特异性条带。结论成功构建了pET32a(+)/Stx1-A重组质粒,并获得了具有抗原特异性的可溶性Stx1-A蛋白,为进一步制备抗Stx1-A抗体和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O157 志贺样毒素 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原核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