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直分布荷载下固支圆拱的对称失稳临界力 被引量:3
1
作者 戚云松 潘岳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36,共3页
按Ritz法求得在垂直分布荷载go/cos2θ作用下具有足够工程精度的固支圆拱正对称失稳临界力的近似值,得到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结果.
关键词 垂直分布荷载 固支圆拱 对称失稳临界力 RITZ法 结构力学 建筑工程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分布荷载下固支圆拱正对称失稳临界力的求解
2
作者 戚云松 潘岳 张秀兰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67-71,共5页
在计入轴力对拱屈曲的影响后 ,建立了固支圆拱在垂直分布荷载 g0 /cos2 θ作用下屈曲的总势能 .按 Ritz法求得在该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工程精度的固支圆拱正对称失稳临界力的近似值 .并与固支圆拱受径向均布荷载正对称失稳情况作对比 。
关键词 固支圆拱 垂直分布荷载 临界力 均布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来压前受超前增压荷载作用的坚硬顶板弯矩、挠度和剪力的解析解 被引量:30
3
作者 潘岳 顾士坦 戚云松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44-1553,共10页
坚硬顶板弯矩、挠度的理论解是矿山岩体力学中未曾获得较好解决的课题。初次来压坚硬顶板问题的超静定次数,比周期来压坚硬顶板问题的超静定次数要高1次。将煤层、直接顶按弹性地基处理,对初次来压前受均布荷载、荷载峰超前的增压荷载... 坚硬顶板弯矩、挠度的理论解是矿山岩体力学中未曾获得较好解决的课题。初次来压坚硬顶板问题的超静定次数,比周期来压坚硬顶板问题的超静定次数要高1次。将煤层、直接顶按弹性地基处理,对初次来压前受均布荷载、荷载峰超前的增压荷载和支护阻力共同作用的,工作面中部煤壁前方和采空区单位宽坚硬顶板的挠度进行求解,采用潘岳等求解周期来压前坚硬顶板弯矩、挠度解中的部分结果,求得满足全部连续条件和自然边界条件的坚硬顶板的4段式挠度表达式中的所有系数。据所得表达式,采用Matlab软件计算和绘图得到的初次来压前坚硬顶板挠度、弯矩曲线在考察区间光滑连接,剪力曲线连续。对曲线进行分析可知:(1)荷载增减对顶板弯矩、挠度作用明显;(2)支护阻力可有效减小煤壁前方顶板和悬空顶板的弯矩、挠度及采空区顶板的剪力值;(3)单位宽顶板的特征长度由弹性地基系数、顶板抗弯刚度组成。在相同荷载下,只要特征长度相同,顶板弯矩分布完全相同,特征长度大者顶板弯矩大;(4)弹性地基系数小者,煤壁前方顶板挠度(下沉量)大。抗弯刚度小者,采空区顶板挠度(下沉量)大;(5)顶板弯矩峰位置在煤壁前方。顶板荷载大,支护阻力小,弹性地基系数大者,其弯矩峰与煤壁的距离近。在控顶区两端顶板剪力取最大值。所得硬顶板的关系式为理想坚硬顶板模型的解析解,其应用是从解析解算例中受到启发,获得参数变动时坚硬顶板弯矩、挠度和剪力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对采场顶板状况变化作出合理的定性判断,亦可为坚硬顶板断裂过程和断裂引发顶板应变能释放、冲击矿压能量来源及初次来压步距的量化分析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坚硬顶板 弹性地基 超前增压荷载 支护阻力 弯矩 挠度 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来压前受超前隆起分布荷载作用的坚硬顶板弯矩和挠度的解析解 被引量:27
4
作者 潘岳 顾士坦 戚云松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53-2063,共11页
将煤壁前方煤层和直接顶视为弹性地基,鉴于坚硬顶板的损伤、破裂从工作面中轴线的超前部位开始,在工作面煤壁中央取单位宽度的岩层结构研究,建立受均布荷载、超前隆起分布荷载和支护阻力共同作用的坚硬顶板超静定挠度微分方程组。在满... 将煤壁前方煤层和直接顶视为弹性地基,鉴于坚硬顶板的损伤、破裂从工作面中轴线的超前部位开始,在工作面煤壁中央取单位宽度的岩层结构研究,建立受均布荷载、超前隆起分布荷载和支护阻力共同作用的坚硬顶板超静定挠度微分方程组。在满足所有自然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的基础上,导得周期来压前煤壁前方和采空区坚硬顶板的挠度、弯矩表达式。据所得表达式,用Matlab的算例和绘图,对顶板荷载、支护阻力、地层刚度、单位宽顶板抗弯刚度及悬顶步距变化时坚硬顶板的挠度、弯矩进行分析,所得到的4段式弯矩、挠度曲线在考察区间内光滑连接,弯矩峰值位置在煤壁前方,顶板下沉量计算值在现场经验范围内。所得坚硬顶板弯矩、挠度的关系式为理想模型的解析解,其应用是从解析解算例中受到启发,获得参数变动时顶板弯矩、挠度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对实际采场顶板状况的变化作出由合理的定性判断,并可为坚硬顶板损伤断裂,为因断裂引发顶板应变能释放及冲击矿压能量来源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坚硬顶板 周期来压 弹性地基 隆起荷载 挠度 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巷开挖围岩偏应力应变能生成的分析解与图解 被引量:12
5
作者 潘岳 李爱武 戚云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80-1786,共7页
巷道开挖在围岩中产生偏应力,围岩应力是原岩应力与偏应力的叠加,偏应力或偏应力能控制岩体破坏。在假设静水压力和体积应变等于零条件下,利用文献[1]在弹性、非线性硬化和软化光滑连接的本构模型导得的圆巷围岩弹性、硬化和软化区光滑... 巷道开挖在围岩中产生偏应力,围岩应力是原岩应力与偏应力的叠加,偏应力或偏应力能控制岩体破坏。在假设静水压力和体积应变等于零条件下,利用文献[1]在弹性、非线性硬化和软化光滑连接的本构模型导得的圆巷围岩弹性、硬化和软化区光滑连接的应力分布表达式,用重积分计算了圆巷围岩弹性、硬化和软化区中的偏应力应变能U d,证明了Ud可以简捷地用地应力关于巷壁位移做一次积分再乘以巷壁周长得到。由此,可通过地应力–巷壁位移关系曲线及其所围面积的几何形式表示围岩偏应力能随巷壁位移变化的情况,此研究结果可以深化由于巷道开挖围岩的力学响应及挖成后巷道围岩工况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地应力 巷壁位移 偏应力应变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人诚信故事几则
6
作者 戚云松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5年第7X期60-62,共3页
古语云:"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指出了人应思诚而与天道相通,做到真实无妄、诚实无欺,因此古人常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信",从造字结构意义看,"人言为信&qu... 古语云:"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指出了人应思诚而与天道相通,做到真实无妄、诚实无欺,因此古人常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信",从造字结构意义看,"人言为信"。关于信的论述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样可以立身处世。古人为人诚实守信的例子比比皆是,以下举其中几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实无欺 真实无妄 思诚 人之道 天之道 言必信 郭伋 行必果 人而无信 李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岩溶区嵌岩桩承载力及其下伏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研究”的讨论 被引量:5
7
作者 潘岳 戚云松 李爱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306,共4页
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第11期刊登了题为“岩溶区嵌岩桩承载力及其下伏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研究”的文章。笔者拟就以下5点与原文作者商榷。
关键词 顶板安全厚度 桩承载力 岩溶区 溶洞 嵌岩 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杂论
8
作者 戚云松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4年第7X期57-58,共2页
一、由招考公务员说起某权威人士说:'公务员考试已经接过高考的‘接力棒’,成为华夏第一大考,竞争压力甚至超过高考。'俗称为'国考'。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确立,是历史的一次巨大的进步。假如可以说公务员就是'仕途... 一、由招考公务员说起某权威人士说:'公务员考试已经接过高考的‘接力棒’,成为华夏第一大考,竞争压力甚至超过高考。'俗称为'国考'。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确立,是历史的一次巨大的进步。假如可以说公务员就是'仕途',那么,通过各种专门学科考试上岗,确实是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原则。'学而优则仕'来源于《论语》。《论语·子张》中子夏讲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务员考试制度 官僚体系 知识分子 科举制 范宣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压构件本构失稳的折迭突变模型 被引量:8
9
作者 潘岳 戚云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1-275,307,共6页
材料或构件本构失稳问题的类型可归结为突变理论中的折迭突变。从高强度素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本构关系曲线表达出发导得的折迭突变模型可以给出构件的脆坏判据对构件的延性和脆性破坏路径作类似于几何稳定问题的后屈曲分析。建模... 材料或构件本构失稳问题的类型可归结为突变理论中的折迭突变。从高强度素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本构关系曲线表达出发导得的折迭突变模型可以给出构件的脆坏判据对构件的延性和脆性破坏路径作类似于几何稳定问题的后屈曲分析。建模时按实际将试验机刚度作为有限量而得到的加载参数能量输入率可正确地描述构件本构关系曲线弱化段的系统稳定性。计算了混凝土棱柱体脆坏对加载装置造成的荷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混凝土受压构件 本构失稳 析迭突变模型 后屈曲分析 试验机 加载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临滑形变能释放与滑体起程速度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岳 王志强 戚云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122-2128,共7页
斜坡内聚集的巨大剪切形变能在临滑时释放,坡体能量释放率具有力的量纲,在坡体能量释放率幅值大于锁固段潜滑带抗剪强度幅值的情况下,坡体临滑释放的形变能将大于潜滑带岩体破裂需要的能量,所大于的部份将转变成滑体动能,滑动为剧动式滑... 斜坡内聚集的巨大剪切形变能在临滑时释放,坡体能量释放率具有力的量纲,在坡体能量释放率幅值大于锁固段潜滑带抗剪强度幅值的情况下,坡体临滑释放的形变能将大于潜滑带岩体破裂需要的能量,所大于的部份将转变成滑体动能,滑动为剧动式滑坡;反之,则为缓动式滑坡。剧动式滑坡横截面上的弹冲速度与该点切应力的大小成正比。潜滑面附近坡体介质的切应力和切应变能密度最大,滑动时获得的弹冲速度也最大。导得蕴涵丰富信息量的斜坡弹性势能变化率曲线及其表达式,通过解析及Matlab图解形式对坡体的形变能聚集、临滑形变能释放量及其与滑体启动速度、启动方式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 形变能释放 剧动式滑坡 启程速度 缓动式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柱脆坏引发的能量释放量与荷载效应的计算 被引量:3
11
作者 潘岳 刘瑞昌 戚云松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3-227,共5页
对压柱弱化阶段的压机-压柱系统的能量变化关系作了分析,得到压柱失稳破裂终止点位移、压柱脆坏时压机释放的弹性能和受到的惯性力以及压机最大动位移等表达式。借用高强度混凝土压柱的荷载-位移曲线表达式对这些脆坏力学量作了计算... 对压柱弱化阶段的压机-压柱系统的能量变化关系作了分析,得到压柱失稳破裂终止点位移、压柱脆坏时压机释放的弹性能和受到的惯性力以及压机最大动位移等表达式。借用高强度混凝土压柱的荷载-位移曲线表达式对这些脆坏力学量作了计算和数据分析,深化了对矿柱和煤矿巷壁、采场煤壁(片帮型)冲击地压及其冲击强度原因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桩脆坏 弹性能释放量 荷载 位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突变级数法在边坡稳定综合评判中的应用”的讨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岳 李爱武 戚云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5-288,共4页
《岩土力学》2008年7期刊登了题为“突变级数法在边坡稳定综合评判中的应用”的文章,以下称之为原文。原文2.3节以尖点突变为例推导“归一公式”,尖点突变模型的势函数为 f(x)=x^4+ux^2+vx (1) 式中符号意义见文献[1]。
关键词 尖点突变模型 综合评判 边坡稳定 级数法 应用 《岩土力学》 势函数 原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边坡失稳潜滑带为两种介质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的讨论 被引量:5
13
作者 潘岳 戚云松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85-2292,共8页
对将潜滑带假定为仅具弹性和兼具弹性、硬化和软化特性2种介质构成的边坡失稳问题归结为尖点突变模型研究的逻辑和结果进行分析后指出:坡体为刚体、潜滑带由上述2种介质构成的边坡失稳模型中无大量弹性能瞬间释放和突滑机制,不能与尖点... 对将潜滑带假定为仅具弹性和兼具弹性、硬化和软化特性2种介质构成的边坡失稳问题归结为尖点突变模型研究的逻辑和结果进行分析后指出:坡体为刚体、潜滑带由上述2种介质构成的边坡失稳模型中无大量弹性能瞬间释放和突滑机制,不能与尖点突变平衡曲面上状态变量从一叶跃到另一叶的伴随大量能量释放的行为相对应;该边坡失稳模型势函数中只有①区段的弹性参数,而没有①区段残余强度参数,不能用于讨论边坡失稳、下滑问题;尖点突变平衡曲面上,状态变量可以上跃和下跃,且上跃到下跃处的参数滞后以及上、下叶的系统状态可以循环往复实现是尖点突变的基本特性。边坡失稳不可逆,既不能反向跳跃(即失稳下滑后边坡又突然恢复原状),又没有滞后特性,不能将尖点突变作为边坡失稳原型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势函数 弹性能释放 尖点突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突出中单个煤壳失稳前兆阶段的能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岳 张勇 戚云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00-1506,共7页
在不计突出前兆阶段煤壳动能的条件下,建立了地应力、瓦斯压力与渗流耦合作用下孔隙介质球对称力平衡方程;根据球对称性质使弹性与塑性阶段应变Lode参数相同,满足单一曲线的物理关系条件,将单轴本构模型推广,得到煤壳中应力强度σi与应... 在不计突出前兆阶段煤壳动能的条件下,建立了地应力、瓦斯压力与渗流耦合作用下孔隙介质球对称力平衡方程;根据球对称性质使弹性与塑性阶段应变Lode参数相同,满足单一曲线的物理关系条件,将单轴本构模型推广,得到煤壳中应力强度σi与应变强度εi之间的物理关系式;求得煤壳弹、塑性区径向位移u的表达式,并发现其可分解为相应偏应变的位移ud与平均应变的位移um。综合运用几何方程、力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应力强度与平均应力的关系,对突出前煤壳进行的能量分析表明:煤壳位移、形变时的外力功变化可分解为相应偏应力、平均应力和渗流力的外力功δWd,δWv,δWs,它们分别与煤壳偏应力应变能、体积应变能和孔隙体积能的变化的δU d,δU v,δU s相对应,得到三个功、能增量关系的研究结果。为建立单个煤壳失稳的突变模型,对地应力、瓦斯压力与煤介质三因素在煤壳解体、瓦斯膨胀内能释放及高压瓦斯流对碎煤喷射的突出过程进行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突出 瓦斯 渗流 煤壳 Lode参数 能量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一 王玉敏 +2 位作者 戚云松 冯宝成 陈健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43B期156-158,共3页
深入开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要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明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与定位;要不断深化教学内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 深入开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要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明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与定位;要不断深化教学内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依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要以网络环境为平台,加强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监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教学资源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网络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两种应变软化介质组成的边坡失稳研究”的讨论
16
作者 潘岳 李爱武 戚云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347-2350,共4页
岩土力学2009年4期刊登了题为“两种应变软化介质组成的边坡失稳研究”的文章(以下称之为原文)。原文的边坡稳定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岩体重为mg,滑动面为平面,边坡与基岩间的潜滑带厚为h,在下滑力作用下边坡沿潜滑带的位移为“。... 岩土力学2009年4期刊登了题为“两种应变软化介质组成的边坡失稳研究”的文章(以下称之为原文)。原文的边坡稳定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岩体重为mg,滑动面为平面,边坡与基岩间的潜滑带厚为h,在下滑力作用下边坡沿潜滑带的位移为“。原文假定滑带由两种介质组成,其中介质①区段的强度较低,而介质②区段的强度较高,但两者都具有应变软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失稳 应变软化 介质 组成 边坡稳定分析 岩土力学 软化特性 原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岩石蠕变变形的混沌特性研究”的讨论
17
作者 潘岳 李爱武 戚云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688-3692,共5页
岩土力学2009年7期刊登了题为"岩石蠕变变形的混沌特性研究[1]"的文章,以下称之为原文。文献[1-2]率先研究岩体系统中发生的混沌问题,笔者仔细拜读了原文。因为涉及到科学的严肃性,现就阅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与原文作者商榷。 ... 岩土力学2009年7期刊登了题为"岩石蠕变变形的混沌特性研究[1]"的文章,以下称之为原文。文献[1-2]率先研究岩体系统中发生的混沌问题,笔者仔细拜读了原文。因为涉及到科学的严肃性,现就阅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与原文作者商榷。 【关键词】 蠕变变形; 混沌特性研究; 应力水平; 岩石材料; 蠕变曲线; 非线性弹性模型; 岩石蠕变; 原文; 微分方程式; 蠕变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特性 蠕变变形 岩石材料 非线性弹性模型 微分方程式 岩土力学 岩体系统 应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深埋隧道开挖围岩失稳突变模型研究”的讨论
18
作者 潘岳 戚云松 李爱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210-3214,共5页
岩土力学2009年3期刊登了题为“深埋隧道开挖围岩失稳突变模型研究”^[1]的文章,以下称之为原文。原文隧道围岩的力学模型^[1]如图1所示,文中假定倾角为α厚为h的结构面破碎带(夹层)由两种介质组成。
关键词 突变模型 围岩失稳 隧道开挖 深埋 岩土力学 力学模型 隧道围岩 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隧道围岩–初支系统灰色突变失稳预测模型研究”的讨论
19
作者 潘岳 戚云松 李爱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24-1726,共3页
贵刊2008年第6期刊登了题为“隧道围岩-初支系统灰色突变失稳预测模型研究”的文章(以下简称原文),原文对围岩-初支系统的拱顶沉降uv(t)和洞周边墙变形收敛值uH(t)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平滑处理和一次累加生成变换,进行了uv(t... 贵刊2008年第6期刊登了题为“隧道围岩-初支系统灰色突变失稳预测模型研究”的文章(以下简称原文),原文对围岩-初支系统的拱顶沉降uv(t)和洞周边墙变形收敛值uH(t)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平滑处理和一次累加生成变换,进行了uv(t)和vH(t)之比和距初支时间的多项式回归拟合,有一定实用意义,进而利用回归曲线建立灰色尖点突变模型,来对围岩一初支系统的失稳时间进行预测。笔者想就灰色突变模型方面的问题与原文作者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围岩 预测模型 突变失稳 灰色 系统 尖点突变模型 累加生成 平滑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斜坡失稳过程的非线性演化机制与物理预报”的讨论
20
作者 潘岳 戚云松 李爱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25-1927,共3页
《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11期刊登了题为“斜坡失稳过程的非线性演化机制与物理预报”的文章。笔者意欲在以下几点与原文作者商榷。
关键词 物理预报 演化机制 失稳过程 非线性 《岩土工程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