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结合Seminar模式在留学生心血管病见习中的应用
1
作者 汤娇娇 成传访 +5 位作者 柴仁杰 裴静娴 罗承锋 区文超 刘世明 林晓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0期57-60,共4页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Seminar模式在留学生心血管疾病临床见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见习的2016级及2017级留学生各60名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Seminar模式在留学生心血管疾病临床见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见习的2016级及2017级留学生各60名为研究对象。2016级临床医学留学生作为对照组,2017级临床医学留学生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以教师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实行PBL结合Seminar模式完成心内科见习。对比学生出勤率和对课程满意度评价,教师见习评价,以及见习综合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见习出勤率、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授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教师见习评价指标,包括参与程度、分析推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文献查阅、归纳学习能力、创新思维、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见习综合考核成绩[(89.75±3.60)分]高于对照组[(81.61±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临床医学留学生采用PBL结合Seminar模式更有助于提升临床见习的学习自主能动性,有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以及心血管见习重点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留学生心血管病学见习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SEMINAR 心血管疾病 留学生教学 临床见习 翻转课堂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96a通过HOXB7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功能 被引量:7
2
作者 黎佼 董珺 +4 位作者 张振辉 田朝伟 成传访 吴功雄 刘世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8-285,共8页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microRNA-196a(miR-196a)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增殖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MTT研究年龄对h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microRNA芯片和qRT-PCR检测年龄对miR-196a表达的影响。通过转染miR-196a模拟物或抑制物,...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microRNA-196a(miR-196a)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增殖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MTT研究年龄对h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microRNA芯片和qRT-PCR检测年龄对miR-196a表达的影响。通过转染miR-196a模拟物或抑制物,研究其对h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HOXB7为miR-196a的靶基因。通过siRNA研究HOXB7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f长因子(bFGF)表达及hMSCs增殖功能的影响和研究bFGF对hMSCs增殖功能的影响。结果:随年龄增加,hMSCs的增殖能力下降,miR-196a的表达增加。miR-196a可抑制hMSCs的增殖。抑制miR-196a的表达可促进hMSCs的增殖。同时抑制miR-196a和HOXB7的表达,使miR-196a失去对hMSCs增殖能力的调控作用。抑制HOXB7的表达可使bFGF的表达下调。直接抑制HOXB7或bFGF的表达可抑制hMSCs的增殖。结论:miR-196a通过抑制HOXB7及bFGF的表达导致hMSCs增殖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icroRNA-196a 年龄 HOXB7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患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世明 王丽 +5 位作者 李国强 晋荣 成传访 田朝伟 钟赟 陈敏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067-3070,共4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患者血浆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与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vasodilatation,FMD)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随机抽取180例随访者...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患者血浆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与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vasodilatation,FMD)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随机抽取180例随访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非代谢综合征(NMS)患者60例(NMS组),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NDMMS)患者60例(NDMMS组),糖尿病代谢综合征(DMMS)患者60例(DMMS组),采用飞利浦IE33超声机测定FMD及硝酸甘油介导血管内皮功能(nitroglycerin-induced vasodilatation,NMD),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浆中AGEs含量。结果 NDMMS组及DMMS组AGEs含量高于NMS组(P<0.05),且DMMS组高于NDMMS组(P<0.05);DMMS组FMD低于NDMMS组及NMS组(P<0.05);NDMMS组及DMMS组NMD低于NMS组(P<0.05),且DMMS组低于NDMMS组(P<0.05);AGEs与FMD及NMD呈负相关(r=-0.23,P<0.05;r=-0.19,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AGEs是FMD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FMD的保护因素。结论 AGEs可能是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异黄酮抑制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及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黄璟 成传访 +2 位作者 李惠波 罗燕华 区文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060-4063,共4页
目的探讨毛蕊异黄酮对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使用腹主动脉缩窄(TAAC)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TAAC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以及毛蕊异黄酮处理组(calycosin组),术后1周每天腹腔给药。8周后行超声心动... 目的探讨毛蕊异黄酮对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使用腹主动脉缩窄(TAAC)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TAAC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以及毛蕊异黄酮处理组(calycosin组),术后1周每天腹腔给药。8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左心室有创压以及心脏组织中JAK1、STAT3蛋白表达量。结果 8周后,与TAAC组、vehicle组相比较,calycosin组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IVS、LVESD、LVESV均明显降低(P <0.05),LVEDD、LVEDV明显升高(P <0.05),LVEF无明显改变(P> 0.05);calycosin组大鼠心室收缩末压及±dp/dt明显升高(P <0.05);calycosin组心肌组织JAK1、STAT3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TAAC组与vehicl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毛蕊异黄酮在大鼠压力负荷心肌肥厚中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异黄酮 心肌肥厚 JAK/STA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信号通路在心肌肥大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兴 成传访 +2 位作者 方燕龄 宫雅南 徐米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7期16-19,共4页
目的检测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蛋白在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及H9c2心肌细胞肥大时的表达,探讨mTOR信号通路对心肌肥大的影响。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腹主动脉缩窄术(AAC)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8只。AAC后2周,实施超声心动... 目的检测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蛋白在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及H9c2心肌细胞肥大时的表达,探讨mTOR信号通路对心肌肥大的影响。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腹主动脉缩窄术(AAC)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8只。AAC后2周,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病理学检查。体外研究采用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Western blot检测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AC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和心脏重量指数(HWI)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AC组P-mTOR/mTOR蛋白表达比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研究中,NE组P-mTOR/mTOR蛋白表达比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及H9c2细胞肥大时,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增加,这提示mTOR信号通路在心肌肥大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靶蛋白 信号通路 心肌肥大 腹主动脉缩窄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去神经对补肾中药抑制慢性肾功能不全致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承锋 成传访 +5 位作者 黄鹤 李爱群 陈军初 林晓圳 李国强 熊龙根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了解肾脏去神经(RDN)对补肾中药抑制慢性肾功能不全致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3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腺嘌呤组、右归丸组、RDN组、右归丸+RDN组,对照组6只,其余4组各8只。对照组、腺嘌呤组、右归丸组大鼠不予RDN术;RDN组、右归... 目的了解肾脏去神经(RDN)对补肾中药抑制慢性肾功能不全致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3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腺嘌呤组、右归丸组、RDN组、右归丸+RDN组,对照组6只,其余4组各8只。对照组、腺嘌呤组、右归丸组大鼠不予RDN术;RDN组、右归丸+RDN组大鼠给予RDN术,术后1周开始灌胃给药。腺嘌呤组、右归丸组、RDN组、右归丸+RDN组均灌胃腺嘌呤混悬液复制慢性肾功能不全大鼠模型;右归丸组以及右归丸+RDN组另灌胃右归丸浓缩液;RDN组和对照组另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2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室间隔(IVS)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LVPW)厚度、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取血检测肌酐(Cr)、尿素氮(UREA)、尿酸(UA)。结果 12周后,腺嘌呤组、RDN组、右归丸组以及右归丸+RDN组大鼠血清UREA、Cr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前4组间血清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归丸+RDN组大鼠血清UREA水平低于腺嘌呤组(P<0.05),腺嘌呤组、RDN组、右归丸组以及右归丸+RDN组大鼠血清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但右归丸组以及右归丸+RDN组大鼠血清UA水平明显低于腺嘌呤组(P<0.05,P<0.01)。12周后,腺嘌呤组大鼠IVS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LVPW虽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DD、LVEDS、LVEDV以及LVESV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LVEF大于对照组(P<0.05)。12周后,RDN组大鼠各超声心动图参数与对照组及腺嘌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右归丸组大鼠IVS、LVPW均明显小于腺嘌呤组(P<0.05,P<0.01),LVEDD、LVEDV均大于腺嘌呤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右归丸+RDN组大鼠LVEDD、LVEDV均大于腺嘌呤组(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S及LVPW明显大于右归丸组(P<0.05),但与腺嘌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S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肾脏神经可能参与了右归丸抑制肾功能不全致左心室肥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去神经 慢性肾功能不全 左心室肥厚 右归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归丸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脏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及其抑制心室肥厚的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罗承锋 成传访 +4 位作者 黄鹤 李爱群 陈军初 李国强 熊龙根 《血栓与止血学》 2015年第6期382-386,共5页
目的观察右归丸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脏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并探讨其抑制心室重构的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腺嘌呤组、右归丸组。大鼠灌胃2%的腺嘌呤混悬液复制慢性肾... 目的观察右归丸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脏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并探讨其抑制心室重构的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腺嘌呤组、右归丸组。大鼠灌胃2%的腺嘌呤混悬液复制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12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有创血压,并取血检测肌酐、尿素氮、尿酸以及肾脏组织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12周后腺嘌呤组、右归丸组大鼠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或0.05)。腺嘌呤组大鼠IVS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LVEDD、LVESD以及LVEDV、LVESV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右归丸组大鼠IVS、LVPW均明显小于腺嘌呤组(P<0.05或0.01),LVEDD、LVEDV均大于腺嘌呤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嘌呤组及右归丸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腺嘌呤组大鼠肾脏磷酸化P38水平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5),灌胃右归丸后磷酸化P38水平可明显下降(P<0.05)。腺嘌呤组大鼠肾脏磷酸化ERK1/2水平较对照组为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右归丸后可使其水平回升(P<0.05)。结论右归丸可抑制慢性肾功能不全大鼠左心室肥厚,可能与其调节肾脏P38、ERK1/2的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左心室肥厚 右归丸 大鼠 P38 ERK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黎佼 成传访 董珺 《中外医疗》 2013年第36期121-122,共2页
目的为探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BL)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该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54名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实验组实施PBL教学联合案例教学法... 目的为探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BL)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该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54名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实验组实施PBL教学联合案例教学法,对照组实施以授课为基础的传统单向教学法(LBL),比较两组学生的出科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在出科成绩及对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PBL教学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出科成绩及带教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心血管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保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钟赟 成传访 +3 位作者 黄鹤 李爱群 刘本荣 刘世明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体外条件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机制以及黄芪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根据AGE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有效浓度,分为正常对照组、AGE剌激组、AGE剌激加低、中、高浓度黄芪多糖组(终浓...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体外条件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机制以及黄芪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根据AGE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有效浓度,分为正常对照组、AGE剌激组、AGE剌激加低、中、高浓度黄芪多糖组(终浓度分别为100、200和400 mg/L)。MTS方法分析细胞增殖率,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ROS变化及用ELISA法检测人凋亡相关因子FAS水平。结果①AGE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可以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呈浓度依赖,而中、高浓度黄芪多糖可以抑制该作用(P<0.01);②黄芪多糖可下调AGE诱导的ROS水平;③AGE组可促使血管内皮细胞FAS分泌明显升高(P<0.01),中、高浓度黄芪多糖可降低AGE诱导FAS的水平,在400 mg/L浓度最明显,且与ROS抑制剂NA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可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其效应可能与ROS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凋亡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外泌体释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贵显 成传访 +5 位作者 顾杰蕾 周文怡 汤晓燕 钟赟 陈颜芳 刘世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13-2119,共7页
目的:探讨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释放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TALEN技术靶向性敲除Rab27a基因构建外泌体释放缺失小鼠模型,随后分离、培养并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培养基中的外泌体,并用... 目的:探讨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释放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TALEN技术靶向性敲除Rab27a基因构建外泌体释放缺失小鼠模型,随后分离、培养并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培养基中的外泌体,并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计数外泌体的数量,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的大小及形态。利用Ed U实验及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来评价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TUNEL染色及MTS实验检测间充质干细胞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结果:敲除Rab27a的间充质干细胞释放外泌体的数量明显减少,抑制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释放能显著降低其增殖及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结论:抑制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释放可导致其增殖能力及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LEN技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Rab27a基因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miR155、Cystain C、MMP-2水平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黄宏森 刘建卫 +4 位作者 黄伟钊 郑慧玲 成传访 黎佼 熊龙根 《国际临床医学》 2020年第2期5-7,共3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miR155.胱抑素C(Cystain C)、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坪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3月~2017年3俄院收治的9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以随机抽签法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miR155.胱抑素C(Cystain C)、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坪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3月~2017年3俄院收治的9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以随机抽签法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则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各项血脂指标水平,治疗前后血清miR155、Cystain C、MMP-2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TC、TG、HDL-C、LDL-C水平方面比较,前者低于后者(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血清miR155、Cystain C、MMP-2水平方面比较,前者低于后者(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胀发生率方面比较不明显(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血清miR155、Cystain C、MMP-2水平,胚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胱抑素C 基质金属蛋白酶-2 miR15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llens Syndrome
12
作者 张梓轩 成传访 罗承锋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1年第4期541-544,共4页
Wellens综合征最早于1982年报道。约10%~15%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表现为Wellens综合征。Wellens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有心绞痛症状,心绞痛缓解时,心电图有特征性T波改变(V2-3导联T波对称性深倒或正负双向,可包括V1、V4-6),无明显ST段偏... Wellens综合征最早于1982年报道。约10%~15%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表现为Wellens综合征。Wellens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有心绞痛症状,心绞痛缓解时,心电图有特征性T波改变(V2-3导联T波对称性深倒或正负双向,可包括V1、V4-6),无明显ST段偏移,胸前导联R波正常,无病理性Q波,心肌坏死标志物可升高。Wellens综合征患者冠脉造影常表现为前降支近段重度狭窄,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远段有较好的侧支循环形成。部分患者在胸痛发作时,可表现为一过性前壁导联ST段抬高。Wellens综合征患者有进展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风险,应尽早识别并积极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llens syndrome ELECTROCARDI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6A1基因突变致癫痫表型谱及其基因型-临床表型关系研究
13
作者 汪洁 谢鑫 +2 位作者 朱俊辉 冀晶晶 成传访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9-1139,共11页
目的探讨SLC6A1基因突变致癫痫表型谱及其基因型-临床表型关系。方法选择自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癫痫中心就诊的400例病因不明癫痫患者进行SLC6A1基因突变筛查,分析SLC6A1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SLC6A1基因突变致癫痫表型谱及其基因型-临床表型关系。方法选择自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癫痫中心就诊的400例病因不明癫痫患者进行SLC6A1基因突变筛查,分析SLC6A1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突变致病性以及其中错义突变导致的SLC6A1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间氢键改变、蛋白稳定性及氨基酸疏水性改变情况;同时在PubMed、HGM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全面检索,收集截至2024年8月30日发表的SLC6A1基因突变致癫痫的文献报道,分析其最常见且最具特征性癫痫表型间错义突变占比差异以及错义突变在SLC6A1基因编码蛋白loop区占比差异情况。结果(1)400例病因不明癫痫患者中5例发生SLC6A1基因突变,其中2例发生新生杂合剪切位点突变(c.850-1G>A、c.1324-1G>A),对应的癫痫表型为部分性癫痫伴重度发育迟缓、儿童失神癫痫伴轻度发育迟缓;2例发生新生杂合错义突变(c.187G>A/p.Gly63Ser、c.1081C>A/p.Pro361Thr),对应的癫痫表型为部分性癫痫伴轻度发育迟缓、全面性癫痫伴重度发育迟缓;1例发生未知来源杂合错义突变(c.700G>A/p.Gly234Ser),对应的癫痫表型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4个新生突变评估为致病或可能致病,1个来源未知突变评估为不确定意义。另外,3个错义突变致编码蛋白氨基酸间氢键数量或结合方式发生明显改变,编码蛋白的稳定性显著下降及氨基酸疏水性明显降低。(2)目前已报道的与癫痫相关的SLC6A1基因突变共84个,结合本研究基因筛查结果,共计89个,包括53个错义突变、33个截短突变、3个框内插入/缺失突变,涉及7种癫痫表型,其中38个涉及肌阵挛失张力癫痫,16个涉及癫痫,12个涉及癫痫性脑病,8个涉及儿童失神癫痫,6个涉及儿童期起病癫痫,6个涉及全面性癫痫,3个涉及局灶性癫痫。肌阵挛失张力癫痫组与癫痫性脑病组间错义突变占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肌阵挛失张力癫痫组相比,癫痫性脑病组的错义突变在loop区占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C6A1基因突变可致复杂多样的癫痫表型谱且多数伴发育迟缓,编码蛋白分子亚区效应可能是SLC6A1基因突变致肌阵挛失张力癫痫与癫痫性脑病临床表型差异的一个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6A1基因 基因突变 癫痫表型谱 基因型-临床表型关系
原文传递
癫痫遗传学分析的临床教学实践探讨
14
作者 汪洁 冀晶晶 +1 位作者 谢鑫 成传访 《癫痫杂志》 2024年第6期518-521,共4页
癫痫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遗传因素在癫痫中的作用日益显著。随着精准医学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发现近3000个基因与癫痫相关,癫痫的遗传学分析在临床诊断和个体化精准治疗中亦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提高癫痫专科医生遗传学... 癫痫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遗传因素在癫痫中的作用日益显著。随着精准医学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发现近3000个基因与癫痫相关,癫痫的遗传学分析在临床诊断和个体化精准治疗中亦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提高癫痫专科医生遗传学理论知识、基因变异解读技能以及精准诊疗水平势在必行。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临床教学实践中进行癫痫遗传学分析教学,我们采取多模式教学方法,包括遗传学理论知识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示范教学、一对一教学、病例实操教学、小组讨论教学及临床见习教学,以培养适应精准医学快速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遗传学分析 精准诊疗 多模式教学
原文传递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冠脉事件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承锋 柴仁杰 +7 位作者 李爱群 成传访 黄鹤 林晓圳 莫沛 李国强 李晓云 熊龙根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905-910,共6页
目的研究导致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冠脉事件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或复查CAG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曾因冠心... 目的研究导致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冠脉事件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或复查CAG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曾因冠心病在我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术且有完整的CAG影像资料以及其他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及CAG影像资料,将患者分为冠脉事件组与无冠脉事件组。统计分析使用SPSS 16.0软件,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115例患者,其中发生冠脉事件组50例,未发生冠脉事件组65例。发生冠脉事件组患者的基线水平及复查CAG时的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无冠脉事件组(P<0.05或P<0.01)。冠脉病变加重需血运重建患者的基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复查CAG时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冠脉病事件的患者(P<0.05或P<0.01);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基线及复查CAG时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冠脉事件的患者(P<0.05)。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复查时的临床资料进行二分类logistic向前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多支血管病变[二支病变:OR=10.094,95%CI(2.498,40.798),P=0.001;三支病变:OR=16.047,95%CI(4.121,62.481),P=0.000]、复查时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水平[OR=0.873,95%CI(0.773,0.987),P=0.03]均是冠脉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支血管病变以及复查时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水平是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冠脉事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胆红素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