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抗砷细胞 被引量:3
1
作者 慕晓玲 姜玉峰 +2 位作者 李思源 裴学莲 杨磊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39-1340,共2页
目的利用低剂量NaAsO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获得抗砷细胞,探讨抗砷机制。方法用1μmol/L NaAsO2对MSCs进行低剂量慢性诱导,利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法(MTT)计算细胞生存率及半数致死量,观察细胞抗砷性的产生。结果NaAsO2诱导18周后,... 目的利用低剂量NaAsO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获得抗砷细胞,探讨抗砷机制。方法用1μmol/L NaAsO2对MSCs进行低剂量慢性诱导,利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法(MTT)计算细胞生存率及半数致死量,观察细胞抗砷性的产生。结果NaAsO2诱导18周后,人骨髓MSCs产生稳定抗砷性,砷诱导组细胞LC50为25.8μmol/L,同步对照组细胞LC50为11.4μmol/L,砷诱导组细胞LC50是同步对照组细胞LC50的2.2倍。结论低剂量NaAsO2长期诱导人骨髓MSCs,可使细胞获得抗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抗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氟、砷及氟砷联合中毒大鼠脊髓损伤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慕晓玲 李锋 赵瑾 《解剖科学进展》 1997年第3期89-89,共1页
慢性氟、砷及氟砷联合中毒大鼠脊髓损伤的病理研究慕晓玲李锋*赵瑾*(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病理解剖教研室*)本文用普通透射电镜和神经丝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研究了大鼠氟中毒,砷中毒及氟砷联合中毒后1、3和6个... 慢性氟、砷及氟砷联合中毒大鼠脊髓损伤的病理研究慕晓玲李锋*赵瑾*(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病理解剖教研室*)本文用普通透射电镜和神经丝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研究了大鼠氟中毒,砷中毒及氟砷联合中毒后1、3和6个月时,脊髓神经元损伤的病理改变及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联合中毒 氟中毒 粗面内质网 砷中毒 大鼠 氟砷联合 组织胚胎学 神经元损伤 脂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氟中毒大鼠脊髓损伤的光电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慕晓玲 张勤 +3 位作者 刘锡国 赵瑾 席德慧 郑少辉 《农垦医学》 1995年第2期71-72,共2页
作者对实验性慢氟中毒后大鼠脊髓结构的改变进行了光镜结构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氟中毒可引起脊髓神经元Nissl氏小体溶解,减少或消失;神经细胞固缩,噬神经细胞现象.神经元核周质及突起内线粒体肿胀,(?)断裂;粗面内质网扩张,数... 作者对实验性慢氟中毒后大鼠脊髓结构的改变进行了光镜结构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氟中毒可引起脊髓神经元Nissl氏小体溶解,减少或消失;神经细胞固缩,噬神经细胞现象.神经元核周质及突起内线粒体肿胀,(?)断裂;粗面内质网扩张,数量减少;脂褐质增多;核膜间隙局部性扩张;其周围的神经纤维有髓鞘疏松和溶解现象.上述病理改变与饮氟水时间关系密切.结果提示:氟对神经组织有直接损伤作用,从而为氟中毒所引起的一些神经症状机理的探讨提供了一定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氟中毒 脊髓 超微结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砷中毒大鼠脊髓损伤的形态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慕晓玲 刘锡国 +2 位作者 张勤 赵瑾 席德慧 《石河子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147-149,共3页
作者对实验性慢性砷中毒后大鼠脊髓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如下:砷中毒可引起脊髓神经元Nissl氏小体溶解、减少或消失;噬神经细胞现象;神经元固缩。神经元核周质及突起内线粒体肿胀或呈凝集变性;粗面内盾网扩张;脂褐质增... 作者对实验性慢性砷中毒后大鼠脊髓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如下:砷中毒可引起脊髓神经元Nissl氏小体溶解、减少或消失;噬神经细胞现象;神经元固缩。神经元核周质及突起内线粒体肿胀或呈凝集变性;粗面内盾网扩张;脂褐质增多;突触间隙增宽,突触小泡减少;核膜间隙间断增宽。神经元周围的神经纤维髓鞘结构模糊。上述病理改变与饮高砷水时间关系密切。结果提示:砷可直接损伤脊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超微结构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鼠脊髓发育分化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慕晓玲 王士平 秦传芳 《石河子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146-150,共5页
本文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小白鼠脊髓胚胎至生后的发育,结果表明胚胎第12天,神经管已闭合,前角运动神经元已出现。第16天,前正中裂形成。至生后4周脊髓的形态和结构已基本接近成年。胚胎第12天,室管膜层细胞胞质内RNA丰富,Al... 本文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小白鼠脊髓胚胎至生后的发育,结果表明胚胎第12天,神经管已闭合,前角运动神经元已出现。第16天,前正中裂形成。至生后4周脊髓的形态和结构已基本接近成年。胚胎第12天,室管膜层细胞胞质内RNA丰富,AlP呈弱阳性反应。胚胎第16、18天脊髓灰质神经细胞内依次出现5~n—Nase和ATPase弱阳性反应。生后第1天,ACP反应出现阳性,以胶状质反应最强,以后随发育,上述酶或物质反应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发育 出生前 出生后 组织化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1在不同发育阶段食管上皮的表达及其意义
6
作者 慕晓玲 周文斌 +4 位作者 刘洋 史苏云 陈小雪 裴学莲 李和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101,共7页
目的观察Pc G家族蛋白Bmi-1在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mi-1在食管上皮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小鼠胚胎、20例成年小鼠、15例人体胚胎、18例正常成年人食管上皮组织及17例食管癌组织中B... 目的观察Pc G家族蛋白Bmi-1在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mi-1在食管上皮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小鼠胚胎、20例成年小鼠、15例人体胚胎、18例正常成年人食管上皮组织及17例食管癌组织中Bmi-1的表达,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Bmi-1的表达强度进行定量分析,运用统计学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mi-1在各组食管上皮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均存在表达,但各组表达强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在小鼠与人体胚胎时期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生后食管上皮组织。Bmi-1在人体胚胎、正常成年人食管上皮及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强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在食管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Bmi-1在不同发育阶段食管上皮组织的表达强度不同,与食管上皮组织的发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I-1 食管上皮组织 发育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抗砷细胞模型
7
作者 慕晓玲 姜玉峰 +4 位作者 李思源 裴学莲 何玲 杨磊 李和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9-672,共4页
目的用低剂量NaAsO2长期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获得抗砷细胞,探讨机体抗砷机制。方法选取胎儿BMSCs,采用细胞抑制率在5%-10%时的NaAs02浓度(1μmol/L)作为砷诱导浓度,同时设不加砷培养的胎儿BMSCs作为同步对照,用... 目的用低剂量NaAsO2长期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获得抗砷细胞,探讨机体抗砷机制。方法选取胎儿BMSCs,采用细胞抑制率在5%-10%时的NaAs02浓度(1μmol/L)作为砷诱导浓度,同时设不加砷培养的胎儿BMSCs作为同步对照,用噻唑蓝法(MTT)监测细胞抗砷性是否产生;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方法检测细胞砷含量,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直接显色法,比较抗砷细胞与同步对照组胞内GSH,GST等砷代谢指标的变化,验证细胞是否获得抗砷性。结果胎儿BMSCs经过18周NaAsO2诱导后,细胞对急性砷中毒的耐受性明显提高,排砷能力增强,细胞内GSH和GST活性增高。结论胎儿BMSCs在低剂量NaAsO2长期诱导下,能分化为具有抗砷能力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抗砷细胞 噻唑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氟中毒、砷中毒及氟砷联合中毒大鼠脊髓神经丝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慕晓玲 李锋 《地方病通报》 1998年第3期24-25,共2页
用神经丝(NF)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氟、砷及氟砷联合中毒后35天、3个月和6个月脊髓神经元的病理性改变。结果:中毒35天氟砷联合中毒组NF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阴性(-),3个月以后反应增强,呈()。而氟中毒或砷中... 用神经丝(NF)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氟、砷及氟砷联合中毒后35天、3个月和6个月脊髓神经元的病理性改变。结果:中毒35天氟砷联合中毒组NF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阴性(-),3个月以后反应增强,呈()。而氟中毒或砷中毒组中毒35天反应即呈强阳性(),3个月以后反应减弱,呈(),且随中毒时间延长,反应进一步减弱,呈(+)。从结果推测中毒早期氟与砷之间有协同作用,中毒晚期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砷中毒 联合中毒 神经丝蛋白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氟、砷中毒及其联合中毒大鼠脊髓病理改变的比较观察
9
作者 慕晓玲 赵瑾 席德慧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实验动物氟、砷及其联合中毒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脊髓的病理改变。结果三组动物脊髓病理改变程度均随中毒时间延长而加重;对细胞器损伤程度及类型各有特点,主要累及线粒体,粗面内质网、脂褐质、核周隙及髓鞘。结...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实验动物氟、砷及其联合中毒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脊髓的病理改变。结果三组动物脊髓病理改变程度均随中毒时间延长而加重;对细胞器损伤程度及类型各有特点,主要累及线粒体,粗面内质网、脂褐质、核周隙及髓鞘。结果表明仅从形态改变方面不能判定氟和砷之间的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砷中毒 脊髓 病理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性状研究
10
作者 慕晓玲 李思源 姜玉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37-339,共3页
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其在体外生长增殖的生物特性。冲洗手术弃骨骨髓,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冷冻保存细胞复苏... 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其在体外生长增殖的生物特性。冲洗手术弃骨骨髓,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冷冻保存细胞复苏后的生长状况观察。结果显示,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呈现梭形外观,具有较强的生长增殖能力;细胞CD44,CD54抗原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是正常的人二倍体细胞。复苏细胞生物学特性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细胞培养 生物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鼠脊髓发育分化的定量组织化学观察
11
作者 慕晓玲 王士平 秦传芳 《石河子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214-217,共4页
本文采用AChE、SDH、MAO及磷脂四种组织化学方法,从形态学上对BALB/C小白鼠的脊髓灰质从胚胎至成年的发育分化进行了观察.染色切片用图象分析仪进行处理.结果:胚胎第12天,磷脂颗粒出现.SDH、AChE和MAO反应分别于第11、13、14天出现阴性... 本文采用AChE、SDH、MAO及磷脂四种组织化学方法,从形态学上对BALB/C小白鼠的脊髓灰质从胚胎至成年的发育分化进行了观察.染色切片用图象分析仪进行处理.结果:胚胎第12天,磷脂颗粒出现.SDH、AChE和MAO反应分别于第11、13、14天出现阴性.以后随胚胎发育,反应逐渐增强.但AChE和SDH在生后第3天反应下降,以后又逐渐增强.应用体视学方法测量灰质与脊髓体积比,结果生前比值随胚胎发育,体积比逐渐增大,生后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 发育 定量组织化学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分泌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秋霞 裴学莲 +4 位作者 刘洋 王玉婷 黄燕燕 周宗瑶 慕晓玲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8-353,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与食管鳞癌细胞分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有限稀释法分选出圆形和梭形单细胞克隆,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获得细胞球细胞,贴壁的Eca109细胞分别在含血清和不含血清培养基中培养48h;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与食管鳞癌细胞分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有限稀释法分选出圆形和梭形单细胞克隆,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获得细胞球细胞,贴壁的Eca109细胞分别在含血清和不含血清培养基中培养48h;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NGF在食管鳞癌细胞中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GF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定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NGF的表达定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NGF在Eca109细胞培养基中的分泌情况。结果在Eca109细胞中能检测到NGF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其中NGF在细胞球细胞中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最高。食管癌组织中检测到NGF表达于细胞质。Eca109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能够分泌NGF,且明显高于含血清培养基中的含量。结论食管癌细胞系Eca109表达并分泌NGF,并且食管癌组织中表达NGF,NGF可能在维持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干细胞特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神经生长因子 ECA109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印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年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 被引量:7
13
作者 姜玉峰 慕晓玲 李思源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0-402,共3页
目的:比较老年人、成人和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性状,为选择抗砷细胞的种子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老年人、成人和胎儿骨髓MSCs,在α-MEM培养液中进行骨髓MSCs培养,测定生长曲线、细胞贴壁率及NaAsO2对骨髓MSCs的细胞... 目的:比较老年人、成人和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性状,为选择抗砷细胞的种子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老年人、成人和胎儿骨髓MSCs,在α-MEM培养液中进行骨髓MSCs培养,测定生长曲线、细胞贴壁率及NaAsO2对骨髓MSCs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老年人、成人和胎儿骨髓MSCs在细胞形态、生长特性等方面是相似的,胎儿骨髓MSCs的扩增潜能明显强于成人和老年人骨髓MSCs,对NaAsO2的耐受性也较成人和老年人骨髓MSCs高。结论:从老年人、成人及胎儿骨髓中可分离培养出骨髓MSCs,在体外保持有效扩增能力。胎儿骨髓MSCs较成人和老年人骨髓MSCs更原始,具有更大的体外扩增潜能,可做为抗砷细胞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性状 胎儿 成年 老年 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及其增殖特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冉玉琴 慕晓玲 +2 位作者 何大为 徐燕 秦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2865-2869,共5页
目的:分离培养及纯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其表型与增殖特性。方法:实验于2006-11在上海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由上海浦东妇幼保健医院协助,骨髓标本采自因意外事故流产死亡的正常胎儿,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 目的:分离培养及纯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其表型与增殖特性。方法:实验于2006-11在上海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由上海浦东妇幼保健医院协助,骨髓标本采自因意外事故流产死亡的正常胎儿,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无菌操作分离死亡2h内的胎儿下肢股骨、胫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长满80%左右用胰酶消化传代,1∶4传于新的培养瓶中,原代培养结束。传代培养细胞长满后均按1∶3或1∶4传代,用a-MEM+胎牛血清+二甲基亚枫冻存备用。③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MTS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鉴定细胞表面分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eal-timePCR分析不同代次细胞转录因子oct-4的表达丰度。结果:①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形态观察:接种48h后,贴壁细胞呈梭形、多角形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大小均一。传代培养细胞已看不到血细胞贴壁,形态更加均一,呈克隆样生长。传至18代后生长减慢,20代后出现胞浆空泡化、胞体变大等老化现象。②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细胞贴壁48h基本无增殖,处于潜伏期;对数增殖期为3~5d,第6天后进入平台期,细胞出现接触抑制现象。③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鉴定:第2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可达98%以上,其细胞表型CD29,CD90,CD166呈阳性表达,CD34,CD45呈阴性表达。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周期检测结果:培养的第2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82%以上处于G0/G1期,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不到10%,8%左右的细胞处于G2/M期,保持了较高的增殖潜能。⑤转录因子oct-4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oct-4在第3,7,12,18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丰度呈略下降的趋势(0.68±0.08,0.64±0.12,0.61±0.04,0.60±0.14),但第7,12,18代与第3代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5,P=0.27,P=0.41)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容易体外分离培养,增殖旺盛,普通条件能够保持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培养较长时间而不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胚胎学 骨髓细胞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离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在食管鳞癌TE-1细胞系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健 李步强 慕晓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640-3642,共3页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TE-1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CD133、P75NTR、OCT-4的表达,探讨食管鳞癌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食管鳞癌TE-1细胞系中CD44、CD133、P75NTR、OCT-4的表达和定位。结果:在TE-1细胞中,CD44...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TE-1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CD133、P75NTR、OCT-4的表达,探讨食管鳞癌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食管鳞癌TE-1细胞系中CD44、CD133、P75NTR、OCT-4的表达和定位。结果:在TE-1细胞中,CD44和CD133在所有细胞都表达且荧光定位在细胞的胞浆;P75NTR和OCT-4也在所有细胞表达,但在有些细胞荧光定位于胞核,在另外一些细胞荧光定位于胞浆。结论:在TE-1中可能存在肿瘤干细胞,但CD44、CD133、P75NTR、OCT-4不是特异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CD133 P75NTR OCT-4 肿瘤干细胞 食管鳞癌TE-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株中肿瘤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燕燕 赵生霞 +2 位作者 李秋霞 刘洋 慕晓玲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为分离富集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株中肿瘤干细胞,并对其"干细胞"特性进行鉴定。采用无血清(DMEM/F12 1∶1,无血清)成球培养法获得细胞球,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Eca109细胞株中细胞球细胞中干性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平... 为分离富集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株中肿瘤干细胞,并对其"干细胞"特性进行鉴定。采用无血清(DMEM/F12 1∶1,无血清)成球培养法获得细胞球,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Eca109细胞株中细胞球细胞中干性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平板克隆和MTT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其细胞侵袭能力。结果显示,无血清培养4 d获得Eca109细胞球;P75NTR和Oct-4荧光定位于细胞球细胞的细胞核上,Eca109细胞为细胞核和细胞浆表达,但是Oct-4荧光强度比P75NTR弱;MTT法测增殖显示细胞细胞球增殖率明显高于Eca109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板克隆实验显示细胞球细胞形成克隆团数高于Eca109细胞;Transwell小室法结果显示细胞球细胞侵袭力高于Eca109细胞。由此可知,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系通过无血清成球培养法获得细胞球,细胞球存在肿瘤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Eca109细胞 肿瘤干细胞 P75NTR OCT-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思源 李军 +2 位作者 姜玉峰 曹旭东 慕晓玲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7期3264-3266,共3页
目的: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其在体外生长增殖的生物特性。方法:冲洗手术弃骨骨髓,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冷... 目的: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其在体外生长增殖的生物特性。方法:冲洗手术弃骨骨髓,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冷冻保存细胞复苏后的生长状况。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的作用下,进行成骨诱导分化。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呈现梭形外观,具有较强的生长增殖能力;细胞CD44,CD54抗原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是正常的人二倍体细胞。复苏细胞生物学特性无明显改变。分化细胞表现成骨细胞特性,合成碱性磷酸酶能力增强,矿化结节逐渐出现。结论:建立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研究其体外培养生物特性的方法,为通过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组织损伤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离 体外培养 生物特性 细胞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在食管鳞癌 Eca109细胞球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燕燕 裴学莲 +3 位作者 刘洋 李秋霞 王玉婷 慕晓玲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观察肿瘤干细胞标志物P75NTR、Oct-4、Sox-2、Lin28、Nanog在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系富集的细胞球细胞中的表达。探讨食管鳞癌的肿瘤干细胞标记物。方法采用无血清成球培养法,富集培养细胞球细胞,观察其增殖过程。培养5d获得小细胞球... 目的观察肿瘤干细胞标志物P75NTR、Oct-4、Sox-2、Lin28、Nanog在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系富集的细胞球细胞中的表达。探讨食管鳞癌的肿瘤干细胞标记物。方法采用无血清成球培养法,富集培养细胞球细胞,观察其增殖过程。培养5d获得小细胞球继续培养至14d获得又大又圆的悬浮生长的细胞球,收集第14天的细胞球,一部分用于实验,一部分予以传代。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球细胞中P75NTR、Oct-4、Sox-2、Lin28、Nanog的表达和定位。结果 P75NTR、Oct-4荧光定位于细胞球细胞的细胞核上,贴壁的Eca109为细胞核和细胞质表达,但是Oct-4荧光强度比P75NTR弱;Lin28在细胞球细胞上为细胞核表达,贴壁的Eca109上为细胞核和细胞质表达;Nanog和Sox-2在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球细胞和贴壁的Eca109上均为细胞质表达。结论 P75NTR、Oct-4、Lin28核表达阳性的细胞球可能为食管癌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75NTR OCT-4 Sox-2 Lin28 Nanog 肿瘤干细胞 食管鳞癌Eca109细胞 无血清成球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 被引量:11
19
作者 闫磊 李思源 慕晓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2945-2947,共3页
目的:探讨并优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鉴定其生物学特性,为BMSCs应用奠定技术基础。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SD大鼠股、胫骨,用无血清培养液(α-MEM培养基、100U/mL青霉素... 目的:探讨并优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鉴定其生物学特性,为BMSCs应用奠定技术基础。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SD大鼠股、胫骨,用无血清培养液(α-MEM培养基、100U/m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冲出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rBMSCs,通过传代培养,扩增rBMSCs。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测定rBMSCs表面标志,成骨诱导试剂盒检测rBMSCs向成骨分化的潜能。结果:镜下rBMSCs呈梭形、多角形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大小均一,漩涡状生长。生长曲线分析rBMSCs贴壁2d基本无增殖,处于潜伏期,对数增殖期为3~6d,第7天后进入平台期,细胞出现接触抑制现象。rBMSCs表面标志显示第3代rBMSCs纯度可达99%以上,其细胞表型CD44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向成骨诱导rBMSCs10d后细胞表现成骨细胞特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结论:本实验从细胞取材、细胞接种密度、条件培养基到细胞微环境等各方面的方法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种理想的体外分离扩增rBMSCs的培养体系。实验结果表明所分离培养的rBMSCs纯度高、扩增迅速、生物学形状稳定,可为组织工程提供比较理想的种子细胞,为进一步研究BMSCs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标本制备在骨髓MSCs核型鉴定中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思源 慕晓玲 +2 位作者 曹旭东 姜玉峰 曹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15-217,共3页
选取对数生长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秋水仙素阻断细胞分裂中期,控制秋水仙素的终浓度和作用时间、低渗时间及胰酶消化显带时间,比较染色体标本制备效果。结果显示,秋水仙素的终浓度0.2μg/ml和作用时间6h,低渗时间35min及胰酶消化时间... 选取对数生长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秋水仙素阻断细胞分裂中期,控制秋水仙素的终浓度和作用时间、低渗时间及胰酶消化显带时间,比较染色体标本制备效果。结果显示,秋水仙素的终浓度0.2μg/ml和作用时间6h,低渗时间35min及胰酶消化时间20s时可制备适合的染色体标本,经核型鉴定为正常二倍体细胞。从而探索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制备的适合条件,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