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叶蒟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慕丽群 雷飞凤 李修善 《广西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559-1561,共3页
目的建立大叶蒟药材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大叶蒟进行鉴别,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叶蒟中有效成分5'-甲氧基-3',4'-次甲二氧苯基桂皮酸异丁基酰胺的含量。结果薄层鉴别色谱斑点清晰;5'-甲氧基-3',4'-... 目的建立大叶蒟药材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大叶蒟进行鉴别,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叶蒟中有效成分5'-甲氧基-3',4'-次甲二氧苯基桂皮酸异丁基酰胺的含量。结果薄层鉴别色谱斑点清晰;5'-甲氧基-3',4'-次甲二氧苯基桂皮酸异丁基酰胺在10~16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5,n=6),平均回收率为97.03%,RSD为1.09%,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溶液在棕色容量瓶中比较稳定。结论本方法简单、易行、重现性好,可用于大叶蒟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蒟 5'-甲氧基-3' 4'-次甲二氧苯基桂皮酸异丁基酰胺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血安颗粒的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侯小涛 慕丽群 +1 位作者 周江煜 戴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伊血安颗粒止血、行气止痛等功效及对有效性作出评价。方法:以小鼠出血及凝血时间、兔凝血酶原时间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大鼠血小板聚集性、豚鼠在体子宫收缩性为指标,考察伊血安颗粒的促凝血作用;以及对兔耳皮下血斑吸收的影... 目的:观察伊血安颗粒止血、行气止痛等功效及对有效性作出评价。方法:以小鼠出血及凝血时间、兔凝血酶原时间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大鼠血小板聚集性、豚鼠在体子宫收缩性为指标,考察伊血安颗粒的促凝血作用;以及对兔耳皮下血斑吸收的影响,考察其活血作用;以缩宫素诱发小鼠痛经及醋酸致痛为指标,观察其镇痛作用;以对幼龄小鼠子宫重量的影响为指标,考察雌激素样作用。结果:伊血安颗粒有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缩短兔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兔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作用,有增强大鼠血小板聚集性的作用趋势;对豚鼠在体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使其张力明显提高、收缩力明显增强、收缩频率明显加快,但在实验剂量下未见引起强直性收缩。对缩宫素诱发小鼠痛经模型及醋酸所致小鼠腹痛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对兔耳皮下血斑吸收及幼龄小鼠子宫重量无明显影响。结论:伊血安颗粒有明显的促凝血、缩宫、镇痛作用,未表现出雌激素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血安颗粒 凝血 活血 镇痛 雌激素
原文传递
伊血安颗粒质量标准 被引量:3
3
作者 侯小涛 慕丽群 +1 位作者 黄连芳 周江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6-688,共3页
目的:研究并建立伊血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伊血安中的滇桂艾纳香、延胡索、甘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伊血安中的原儿茶酸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原儿茶酸线性范围为0.050~1.251μg(r=0... 目的:研究并建立伊血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伊血安中的滇桂艾纳香、延胡索、甘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伊血安中的原儿茶酸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原儿茶酸线性范围为0.050~1.251μg(r=0.9994,n=5);平均回收率为99.14%,RSD为1.17%(”=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靠、准确、专属性强,可以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血安颗粒 质量标准 高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原文传递
伊血安在大鼠体内的长期毒性研究
4
作者 侯小涛 慕丽群 +2 位作者 周江煜 黄连芳 戴航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7-358,共2页
目的研究伊血安的长期毒性。方法观察连续给予大鼠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根据严重程度、靶器官、恢复和发展情况,确定无毒反应剂量。结果以原生药干膏ig给予151.2、67.2、33.6g(生药)·kg-1伊血安4周(日剂量分别为临床拟用量的... 目的研究伊血安的长期毒性。方法观察连续给予大鼠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根据严重程度、靶器官、恢复和发展情况,确定无毒反应剂量。结果以原生药干膏ig给予151.2、67.2、33.6g(生药)·kg-1伊血安4周(日剂量分别为临床拟用量的108、48、24倍),3个剂量组的凝血时间均缩短,大剂量组的血清肌酐含量稍增高,其余均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停药观察2周后,上述改变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未见明显的迟缓毒性反应。结论伊血安长期用药对大鼠无明显毒性,按临床拟用剂量、用药途径和疗程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血安 大鼠 血清肌酐 长期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