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4
1
作者 慈丽妍 刘洋 阎丽君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6期129-130,共2页
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教会语言,而是教会学生会学语言,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前人对于自主学习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体会,就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几点租浅的看法,以期... 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教会语言,而是教会学生会学语言,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前人对于自主学习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体会,就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几点租浅的看法,以期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素质 兴趣 策略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记忆规律与词汇学习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慈丽妍 阎丽君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187-187,189,共2页
词汇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本文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学习困境,根据前人对于大脑记忆规律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体会,总结了四点词汇学习策略,以期对词汇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 词汇 记忆规律 学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克里斯蒂娃的过程的主体 被引量:3
3
作者 慈丽妍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9,共2页
与其他女权主义者不同,朱莉叶·克里斯蒂娃是从哲学的高度去关注主体。她反对先于存在的本质主义,而注重单个的主体研究,认为单个的主体是一个过程的主体,且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永远经历它之所以成为主体的各种具体条件... 与其他女权主义者不同,朱莉叶·克里斯蒂娃是从哲学的高度去关注主体。她反对先于存在的本质主义,而注重单个的主体研究,认为单个的主体是一个过程的主体,且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永远经历它之所以成为主体的各种具体条件的考验。过程的主体本身就是对固定的性别身份的一种拒绝,因此可以说克里斯蒂娃关于主体的思想暗含了女性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主体 符号 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逐“我”的真相——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学理论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慈丽妍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9-40,共2页
克里斯蒂娃认为符号是语言的他者,它处于象征秩序之外又向象征秩序侵入,从而打破了象征语言的框架,使僵化的死的语言有了生气。符号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侵入使语言所表现的不再是固定的、一层不变的、死的主体,而是一个流动的,处于过程... 克里斯蒂娃认为符号是语言的他者,它处于象征秩序之外又向象征秩序侵入,从而打破了象征语言的框架,使僵化的死的语言有了生气。符号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侵入使语言所表现的不再是固定的、一层不变的、死的主体,而是一个流动的,处于过程当中的活的主体,即真正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符号 象征 诗性语言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园与湖畔:一样栖居 别样情怀——试谈陶渊明和华兹华斯诗歌自然观的异同
5
作者 慈丽妍 刘洋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89-90,共2页
华兹华斯和陶渊明是中、英诗坛上杰出的田园诗人,他们的诗歌既表现了他们自然观的一致性:对自然之爱,对人性和谐的追求;也表现了他们由于传统文化不同所造成的自然观的差异性:陶渊明无意识融入自然以顺性,华兹华斯有意识尊崇自然以和谐。
关键词 陶渊明 华兹华斯 自然 和谐 顺性 尊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克里斯蒂娃的女性主义思想
6
作者 慈丽妍 王春晖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29-30,共2页
作为当代西方后女权主义潮流中的一位先锋人物,朱丽叶.克里斯蒂娃在当代西方文化领域被受关注。其理论庞杂,文风艰涩,往往另研究者望而却步。本文从符号学和心理分析两个层面对其女性主义思想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与分析,以使其女性主义思... 作为当代西方后女权主义潮流中的一位先锋人物,朱丽叶.克里斯蒂娃在当代西方文化领域被受关注。其理论庞杂,文风艰涩,往往另研究者望而却步。本文从符号学和心理分析两个层面对其女性主义思想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与分析,以使其女性主义思想更为清楚明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符号 象征 母性卑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啸山庄》的意象分析
7
作者 慈丽妍 李秋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6期121-122,共2页
关于《呼啸山庄》这部书,在世界文坛上多年来每谈及十九世纪西欧文学,必会涉及《呼啸山庄》的探讨。本文试运用心理分析理论,通过荒原、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三个意象的分析来解读这部既冷酷无情,又激情无限,既阴森恐怖又魅力肆溢的谜一... 关于《呼啸山庄》这部书,在世界文坛上多年来每谈及十九世纪西欧文学,必会涉及《呼啸山庄》的探讨。本文试运用心理分析理论,通过荒原、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三个意象的分析来解读这部既冷酷无情,又激情无限,既阴森恐怖又魅力肆溢的谜一般的小说,以期找出这部书之所以迷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 呼啸山庄 画眉山庄 本我 超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 被引量:6
8
作者 唐功志 王春晖 慈丽妍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55-158,共4页
为增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认同和跨文化传播竞争力,通过对中西传统节日起源与形成差异的梳理和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认为西方传统节日大多是建立在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跨文化移植性;而中国传统节... 为增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认同和跨文化传播竞争力,通过对中西传统节日起源与形成差异的梳理和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认为西方传统节日大多是建立在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跨文化移植性;而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岁时节气,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及泛神性。这种起源与形成差异成为传统节日跨文化交汇与移植、尤其是中国传统节日跨文化向西方移植的障碍。要使中国传统节日具有跨文化传播的普适性,必须对其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造,包括对其赖以产生的社会土壤进行改造,并赋予传统文化崭新的历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节日文化 跨文化移植 跨文化传播 文化特质 文化差异 社会认同 宗教信仰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魂的挣扎与救赎——论但丁·罗塞蒂诗画作品中的女性主题
9
作者 慈丽妍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6-82,108,共8页
女性是但丁·罗塞蒂诗画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主要以圣女、妖女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圣女与妖女的形象或者同时呈现,或者在不同的作品中彼此呼应。在罗塞蒂的艺术语境中,女性是灵魂的显现;圣女与妖女分别代表了灵魂中的理性... 女性是但丁·罗塞蒂诗画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主要以圣女、妖女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圣女与妖女的形象或者同时呈现,或者在不同的作品中彼此呼应。在罗塞蒂的艺术语境中,女性是灵魂的显现;圣女与妖女分别代表了灵魂中的理性与感性,圣女、妖女的一体两面表现了现代工商业社会中人类灵魂所面临的困境与挣扎;罗塞蒂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对妖女的偏爱体现了诗人对于感性的重视,试图以感性突破理性规则,寻求灵魂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丁·罗塞蒂 女性 圣女 妖女 灵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碑”与“硬币”:但丁·加里布埃尔·罗塞蒂的题画诗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慈丽妍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66-71,共6页
拉斐尔前派画家、诗人但丁·加里布埃尔·罗塞蒂将诗歌比作“纪念碑”与“硬币”,他认为诗歌与绘画一样,都是对瞬间情感的记录,都具有诗与画、具象与抽象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或隐或显地统一于同一作品当中。因此,其题画诗所表... 拉斐尔前派画家、诗人但丁·加里布埃尔·罗塞蒂将诗歌比作“纪念碑”与“硬币”,他认为诗歌与绘画一样,都是对瞬间情感的记录,都具有诗与画、具象与抽象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或隐或显地统一于同一作品当中。因此,其题画诗所表现的正是绘画中所隐藏的诗的成分,不描写画面,只表现绘画中隐藏的情感与想象。同时,其题画诗也具有虚实相映、注重感性、过渡突兀等绘画特征,并因此而呈现晦涩迷离、蕴含丰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塞蒂 题画诗 诗无画 诗如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但丁·罗塞蒂与王维诗歌的中西文化差异探析
11
作者 慈丽妍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375-380,共6页
但丁·罗塞蒂与王维是中英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他们的都是著名的诗画家,其诗歌都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然而又在主题、表达方式、自然观、宗教色彩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罗塞蒂诗注重个体感受,王维诗更注重人伦关系。罗塞蒂的诗歌语... 但丁·罗塞蒂与王维是中英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他们的都是著名的诗画家,其诗歌都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然而又在主题、表达方式、自然观、宗教色彩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罗塞蒂诗注重个体感受,王维诗更注重人伦关系。罗塞蒂的诗歌语言描写细致,而王维更讲求言外之意。罗塞蒂的回归自然追求"我"的彰显,即回归于人的"动物性",如动物般任性率真;而王维的回归自然是追求"我"的泯灭,即回归于人的"植物性",如植物般无悲无喜。罗塞蒂将幸福寄托于天国,而王维则崇尚现世解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丁·罗塞蒂 王维 诗歌 诗中有画 表达方式 自然观 宗教观 文化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还乡之旅--《小妖集市》的拉康式解读
12
作者 慈丽妍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9-94,共6页
《小妖集市》是英国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名篇。从拉康“三界说”的视角来看,《小妖集市》所描绘的“小妖”及其“水果”象征着主体进入象征界之前的心理状态,是现实界和想象界的某些区域,它丰富魅惑、混乱无序,是欲望之源;而... 《小妖集市》是英国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名篇。从拉康“三界说”的视角来看,《小妖集市》所描绘的“小妖”及其“水果”象征着主体进入象征界之前的心理状态,是现实界和想象界的某些区域,它丰富魅惑、混乱无序,是欲望之源;而诗中描绘的“姐妹的家”则象征着安静有序的象征界。自我的确立是通过象征界对现实界和想象界的压抑完成的,而被压抑的现实界和想象界则成为主体无法返回却永远向往的“故乡”。诗中萝拉与小妖的亲近就是自我的一次还乡之旅,表现了拉斐尔前派忠实于自然、反叛理性的艺术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妖集市》 拉康 “三界说” 拉斐尔前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画互文:拉斐尔前派插图与题画诗中的创新策略 被引量:4
13
作者 慈丽妍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2,共8页
拉斐尔前派是一个从绘画向诗歌延伸的艺术团体,一些成员的诗人画家身份使他们既能够为诗歌插图,又能够为画作题诗。在拉斐尔前派所作的插图和题画诗中,诗歌与绘画之间呈现出改写、增补、模仿等互文性关系。拉斐尔前派的插图通过与诗歌... 拉斐尔前派是一个从绘画向诗歌延伸的艺术团体,一些成员的诗人画家身份使他们既能够为诗歌插图,又能够为画作题诗。在拉斐尔前派所作的插图和题画诗中,诗歌与绘画之间呈现出改写、增补、模仿等互文性关系。拉斐尔前派的插图通过与诗歌文本之间的差异与矛盾来构成诗画文本之间的对话,促成诗画文本意义的更新。他们的题画诗则表现为对绘画文本的增补与模仿,通过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绘画文本的表现范围来丰富诗画作品的意义,同时通过对绘画表达方式的模仿而使诗歌的意义呈现不确定性与多元性。诗画互文是拉斐尔前派突破学院派僵死的艺术规则、焕发艺术活力、进行艺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斐尔前派 插图 题画诗 互文性
原文传递
自我的迷失与发现:《死亡诗社》中的成长悖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慈丽妍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8-170,共3页
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理想自我认同向本真自我回归的过程,期间充满悖论,是一个自我迷失与自我发现的双重过程。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人文教育探讨的主题。电影《死亡诗社》以成长叙事与诗意画面探索了这一问题。威尔顿学院的传统教育... 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理想自我认同向本真自我回归的过程,期间充满悖论,是一个自我迷失与自我发现的双重过程。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人文教育探讨的主题。电影《死亡诗社》以成长叙事与诗意画面探索了这一问题。威尔顿学院的传统教育使得学生自我蒙蔽甚至完全迷失,直到基廷老师带来的诗性教育得以引导他们契入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回归的过程。而影片对于如何解决传统势力与诗性革新之间的冲突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片尾中觉醒而绝望的学生尼尔之自杀事件,引发了观众的沉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诗社》自我迷失 自我发现 成长
原文传递
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诗歌阴柔美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1
15
作者 慈丽妍 《中文学术前沿》 2012年第1期172-175,共4页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诗歌的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她的诗歌所呈现出的那种感伤、冲淡、含蓄、朦胧的阴柔之美,这种阴柔美的特点不但反映了诗人的个性气质、审美取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她所处时代地域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 阴柔美 文化意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