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B 患者疾病进程与抑郁症的程度及血清 BDNF 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惠凌云 王凌 +4 位作者 张琳 冯艾 李娜 李义平 王亚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3-16,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并发抑郁症的程度以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方法选择 HBV 病毒携带者(ASC 组)、肝硬化(LC 组)和肝癌(HCC 组)不同病程的患者126例和40例正常对照为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并发抑郁症的程度以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方法选择 HBV 病毒携带者(ASC 组)、肝硬化(LC 组)和肝癌(HCC 组)不同病程的患者126例和40例正常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评分和抑郁分级,同时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 BDNF 水平。结果LC 组、HCC 组离异或丧偶的比率高于对照组(χ^2=6.354,11.972;P 值均<0.01);ASC 组、LC 组、HCC 组抑郁严重程度的分布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51,42.150,49.636;P值均<0.01);同时,ASC 组抑郁严重程度低于 LC 组和 HC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45,28.772;P 值均<0.01);ASC,LC,HCC 和对照组 BDNF(x ±s ,ng/ml),分别为11.10±3.26,8.66±3.11,7.39±2.52和12.18±2.59,LC 组和HCC 组血清 BDNF 水平显著低于 ASC 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CHB 病程的进展与 HAMD 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r=0.719,P <0.01),与 BDNF 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r=-0.504,P <0.01);血清 BDNF 水平与 HAMD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r=-0.526,P <0.01)。结论CHB 疾病的进程可使抑郁的程度加重,BDNF 水平逐渐降低。提示血清 BDNF 水平可作为 CHB 患者心理治疗的实验室参考依据。有望提高临床医生对 CHB 患者伴随抑郁症发生的识别,提高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金标法粪便潜血试验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惠凌云 王刚 +1 位作者 王凌 袁爱莲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7-48,共2页
目的:对免疫金标法粪便潜血试验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通过灵敏度试验及不同的采样量探讨对潜血试验结果影响的原因。结果 免疫金标法潜血试验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假阴性结果的产生。结论 试纸条的质量,标本的采样量及稀释液用量的严格控制... 目的:对免疫金标法粪便潜血试验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通过灵敏度试验及不同的采样量探讨对潜血试验结果影响的原因。结果 免疫金标法潜血试验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假阴性结果的产生。结论 试纸条的质量,标本的采样量及稀释液用量的严格控制是潜血试验质量控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金标法 质量控制 采样量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其与食管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惠凌云 冯艾 +2 位作者 王威 马列婷 王亚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含量在食管癌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其与食管癌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97例食管癌患者(包含4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56例健康人D-D含量。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含量在食管癌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其与食管癌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97例食管癌患者(包含4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56例健康人D-D含量。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手术后1-3天D-D值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的食管癌患者血浆D-D的结果显示,D-D结果与肿瘤分期成正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血浆D-D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术后1-3天D-D值高于术前;D-D含量与患者的TNM分期呈正相关;表明食管癌患者的肿瘤恶性程度与机体出现纤溶亢进及高凝状态水平有关。血浆D-D水平可为食管癌患者病情判断及是否给予抗凝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D-二聚体(D-D) 食管癌 TNM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X1与JAB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惠凌云 申秋菊 +5 位作者 王婷 蒙珊 路晨阳 杨铁林 张王刚 周芙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5,70,共5页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1(TRX1)和c-Jun激活区结合蛋白1(JAB1)在白血病各组中的表达,及TRX1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各组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对白血病患者TRX1和JAB1的表达进行检测,比较各组之间的...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1(TRX1)和c-Jun激活区结合蛋白1(JAB1)在白血病各组中的表达,及TRX1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各组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对白血病患者TRX1和JAB1的表达进行检测,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分析AML患者其基因表达阳性率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关系,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以上血清样本的TRX1水平。结果在白血病患者中TRX1和JAB1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AML初发和复发病例中TRX1和JAB1表达相关程度高,而且高表达的TRX1和JAB1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有关(P<0.05);ELISA检测外周血TRX1在AML的复发组高于初发组和对照组,初发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X1和JAB1之间呈正向关联,与AML的发生及病情进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硫氧还蛋白1 C—Jun激活区结合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因素和性激素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惠凌云 王亚文 +2 位作者 张琳 冯艾 于学文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年第5期746-749,共4页
目的探讨社会因素以及性激素水平与围绝经期抑郁症高发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筛查入选研究对象。收集79名围绝经期抑郁症和58名围绝经期非抑郁症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社会因素以及性激素水平与围绝经期抑郁症高发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筛查入选研究对象。收集79名围绝经期抑郁症和58名围绝经期非抑郁症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外周血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的雌二醇(E_2)、睾酮(T)、孕酮(P)、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结果围绝经期抑郁症组睡眠障碍和慢性病发生率高于非抑郁症组(x^2=4.700,P=0.030;x^2=4.866,P=0.027)。围绝经期抑郁症组E_2、T、P水平均低于非抑郁症组(z=-3.175,P=0.001;z=-3.726,P<0.000;z=-2.868,P=0.004)。HAMD评分与E_2、T、P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0.284,P=0.001;r=-0.389,P=0.000;r=-0.352,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_2、T、P水平高是抑郁症发生的保护因素[OR(95%CI)分别为:3.851(1.347~11.785),P=0.014;4.580(1.298~14.132),P=0.012;1.864(0.984~3.942),P=0.049)]。结论睡眠障碍、慢性病、E_2、T、P水平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相关,E_2、T、P水平高是围绝经期抑郁症发生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抑郁症 社会因素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1650例已婚妇女宫颈细胞HPV感染调查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惠凌云 王亚文 +1 位作者 冯艾 于学文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2年第6期738-741,共4页
目的调查西安市25~65岁已婚妇女宫颈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以及HPV亚型感染状况与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正常体检宫颈脱落细胞标本1650例,进行宫颈脱落细胞液基细胞学检查及HPVPCR反向... 目的调查西安市25~65岁已婚妇女宫颈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以及HPV亚型感染状况与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正常体检宫颈脱落细胞标本1650例,进行宫颈脱落细胞液基细胞学检查及HPVPCR反向斑点杂交基因分型检测。结果HPV总感染率为8.79%(145/1650),其中单一感染构成比为38.62%(56/145),双重感染构成比为24.83%(36/145),三重及以上感染构成比为36.55%(53/145)。HPV亚型分布中以16型感染最多,占4.48%,其次为58型2.18%、35型1.39%、18型1.09%、6型1.03%。肿V感染阳性患者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率高于HPV阴性感染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5.92,P〈0.01)。46~55岁年龄组感染率明显高于25~35及36~45年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P〈0.01;χ2=3.67,P〈0.05),与56~65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1.30,P〉0.05),并且46~55岁年龄组多重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本地区HPV感染率为8.79%,以16型、58型、35型、18型、6型为主,46—55岁年龄组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并存在以HPV16型为主多重感染的情况。宫颈炎症与HPV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预防宫颈癌发生的首要任务是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年龄 感染率 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对MKP-1的调控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惠凌云 王凌 +2 位作者 张琳 李娜 于学文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5期931-933,共3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雌二醇水平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代谢通路的调控与高发的抑郁症的关系。方法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及ICD-10"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入选196例研究对象并采集外周血标本。采用...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雌二醇水平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代谢通路的调控与高发的抑郁症的关系。方法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及ICD-10"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入选196例研究对象并采集外周血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雌二醇(E_2),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MKP-1蛋白水平,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围绝经期抑郁症组与其他三组比较,E_2水平降低(Z值分别为-1.887、-6.561、-7.563,均P<0.05),MKP-1水平升高(P<0.05),HAMD评分和E_2分级呈负相关关系(R=-0.227,P=0.033);HAMD与MKP-1显示正相关(R=0.287,P=0.000);E_2分级与MKP-1显示负相关(R=-0.264,P=0.000)。结论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引发MKP-1水平升高,可能导致抑郁症的高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 围绝经期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睾酮水平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惠凌云 王亚文 +2 位作者 张琳 侯宁蕊 于学文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6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显示,妇女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尤其是在性激素迅速变化时期。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睾酮水平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分及ICD-10"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目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显示,妇女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尤其是在性激素迅速变化时期。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睾酮水平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分及ICD-10"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筛选70例研究对象,包括围绝经期抑郁组和青年抑郁组,另选取同期查体健康的妇女60例为对照组(包括围绝经期和青年组)。采集晨起空腹外周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睾酮水平。结果抑郁症妇女血清睾酮水平低于正常妇女(0.38 nmol/L vs 0.82 nmol/L,P<0.05),尤其是围绝经期抑郁症组妇女睾酮水平最低(0.299 nmol/L),低于其他3组(P<0.05);睾酮水平与HDRS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Exp(B)=0.141,P=0.008],睾酮水平也与围绝经期HDRS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Exp(B)=0.100,P=0.003]。结论血清睾酮水平降低与抑郁症发生有关,尤其是围绝经期抑郁。适当的血清睾酮水平可能有助于减少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 围绝经期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对鸭乙肝病毒cccDNA的抗病毒作用研究
9
作者 惠凌云 罗秦英 +5 位作者 张琳 冯艾 李娜 王威 李义平 王亚文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对鸭乙肝病毒cccDNA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ADV(10mg·kg-1·d-1)和0.01mol·L-1PBS(0.5mL·kg-1·d-1)治疗感染鸭乙肝病毒(DHBV)的北京麻鸭。分别在治疗第0,10,20和30d和停药15d时,检测外周...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对鸭乙肝病毒cccDNA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ADV(10mg·kg-1·d-1)和0.01mol·L-1PBS(0.5mL·kg-1·d-1)治疗感染鸭乙肝病毒(DHBV)的北京麻鸭。分别在治疗第0,10,20和30d和停药15d时,检测外周血DHBVDNA的载量和外周血AST和ALT水平。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d和停药15d分别通过手术、B超引导下的肝脏穿刺取鸭肝组织,检测DHBV DNA和DHBV cccDNA载量。结果外周血DHBV DNA载量ADV阳性药物组分别在治疗10,20和30d均显著低于治疗基线(P<0.05),并随着治疗时间延长,DHBV DNA呈下降趋势。停药15d,虽与治疗基线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病毒复制有反弹现象。在治疗20,30d和停药15d时,ADV治疗组均显著低于PBS阴性对照组(P<0.05)。肝组织DHBV DNA载量,ADV阳性药物组治疗30d时明显低于阴性对照和治疗基线(P<0.05),但停药15d后,肝组织中的DHBV DNA有所反弹,与治疗基线和阴性对照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组织DHBV cccDNA治疗抑制率在治疗30d和停药15d后,ADV阳性药物组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P<0.05)。表明ADV可有效抑制DHBV cccDNA的复制,停药15d后虽能够有效地维持抑制作用,但有所反弹。AST和ALT结果显示,ADV阳性药物组各时间点与基线之间,以及与PBS对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DV可有效抑制DHBV DNA和cccDNA的复制。但停药后仍有反弹。提示临床ADV治疗HBV应长期、联合用药,才能最终治愈乙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虑和抑郁障碍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细胞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38
10
作者 魏永长 南克俊 +5 位作者 周芙玲 马现仓 吴明霞 惠凌云 魏元龙 高成阁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50-653,共4页
目的:探讨焦虑和抑郁障碍(AD)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的影响. 方法: 连续选取2000 03 /2004 02消化道肿瘤患者283例,其中A组AD患者62例, B组单纯焦虑40例,C组单纯抑郁63例,D组无焦虑及抑郁的患者118例. 使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 目的:探讨焦虑和抑郁障碍(AD)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的影响. 方法: 连续选取2000 03 /2004 02消化道肿瘤患者283例,其中A组AD患者62例, B组单纯焦虑40例,C组单纯抑郁63例,D组无焦虑及抑郁的患者118例. 使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问卷(QLQ C30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及自行设计的社会学量表进行调查,同时测定外周血象、T细胞亚群和NK细胞(CD56). 结果: 消化道肿瘤患者AD发生率21. 9%. 与对照D组相比,A组主观支持分高,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低,支持利用度的降低具有显著性意义(P<0. 05);积极应对总分低于对照D组,而消极应对总分偏高(P<0. 05);细胞免疫学指标A组外周血粒细胞数目增多,而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的降低具有显著性意义(P<0. 05);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8和CD56细胞百分率下降;CD56的降低具有显著性意义(P<0. 05 ). 方差分析提示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乏力、失眠和便秘指标在组间有显著性变化,A组生活质量状况较差. AD与积极应对和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支持的利用度、CD56、积极应对、乏力、睡眠障碍和抑郁. 结论: 消化道肿瘤患者普遍存在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抑郁 消化道肿瘤 生活质量 NK细胞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南克俊 魏永长 +4 位作者 周芙玲 李春丽 隋晨光 惠凌云 高成阁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627-1629,共3页
目的 :了解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方法 :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depressionscale ,SDS)等调查表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评定 ,同时测定外周血象、NK细胞 (CD5 6 )和T细胞亚群 .采用SPSS10... 目的 :了解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方法 :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depressionscale ,SDS)等调查表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评定 ,同时测定外周血象、NK细胞 (CD5 6 )和T细胞亚群 .采用SPSS10 .0软件包统计 .结果 :10 8例患者SDS标准分范围为 33.8~ 6 6 .2分 ,有抑郁症状 (SDS≥ 5 0分 ) 5 4例 ,占 5 0 % .Cubic模型表明抑郁状况与焦虑正相关 ,与社会支持负相关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性欲降低、情绪沮丧、感觉不安、心跳加快、CD5 6和焦虑是消化道肿瘤患者抑郁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 .抑郁组外周血粒细胞数目增多 ,而CD3,CD4和CD8细胞百分率均下降 ,但CD4 /CD8比值变化不大 .CD5 6在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抑郁是消化道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 ,受多种因素影响 ,抑郁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消化道肿瘤 焦虑 社会支持 外周血象 NK细胞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糖、血脂、尿酸、丙氨酸转移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翁改志 路军梅 +3 位作者 唐耀庭 陈丽红 惠凌云 段英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经B超和病理确诊代谢综合征(MS)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MS患者75例为对照组。对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经B超和病理确诊代谢综合征(MS)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MS患者75例为对照组。对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尿酸(UA)、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进行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MS合并NAFLD组TG(2.81±1.51)mmol/L,TC(5.61±0.83)mmol/L,GLU(6.98±1.71)mmol/L,UA男性(466±89)mmol/L,女性(395±78)mmol/L,ALT(44.6±9.5)U/L,其水平均高于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1.01±0.21)mmol/L,LDL-C(3.44±0.70)mmol/L,ApoA1(0.95±0.16)g/L,ApoB(1.32±0.18)g/L,其水平在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合并NAFLD患者UA、ALT与各组分间关系密切,在进行血糖、血脂监测的同时应加强UA、ALT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尿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临床检验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放疗患者焦虑状况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芙玲 李明众 +3 位作者 魏永长 李春丽 惠凌云 宋丽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1246-1247,共2页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疗患者的焦虑状况 ,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 (self ratinganxi etyscale ,SAS)及自行设计的多项目问卷调查 15 8例宫颈癌放疗患者 ,对资料完整的 12 5份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宫颈癌患者放疗...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疗患者的焦虑状况 ,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 (self ratinganxi etyscale ,SAS)及自行设计的多项目问卷调查 15 8例宫颈癌放疗患者 ,对资料完整的 12 5份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宫颈癌患者放疗前期SAS≥ 5 0分者 5 9例 ,占 4 7.2 % ;放疗中期SAS≥ 5 0分者 2 5例 ,占 2 0 .0 % ;放疗后期SAS≥ 5 0分者 77例 ,占6 1.6 % .多重比较LSD法分析结果为放疗前与放疗中SAS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影响宫颈癌放疗患者焦虑症状的因素有无故害怕、发疯感、心悸、恶梦、癌症分期、文化程度、经济负担和疼痛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发疯感、心跳加速是影响宫颈癌放疗患者焦虑症状的重要因素 .结论 :焦虑是宫颈癌放疗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 ,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宫颈癌 放射治疗 放疗 患者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芙玲 李明众 +2 位作者 邵引娣 惠凌云 王晓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1-303,共3页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评估疾病和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用生活质量问卷 (EORTCQLQ C30 )及其他调查表等对 132例宫颈癌放疗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期间总体健康状况为疗中 >疗前 >...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评估疾病和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用生活质量问卷 (EORTCQLQ C30 )及其他调查表等对 132例宫颈癌放疗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期间总体健康状况为疗中 >疗前 >疗后。方差分析提示疼痛、呼吸困难和腹泻指标在放疗过程中有显著性变化 (P <0 .0 5 )。多因素分析表明放疗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为疼痛和抑郁 ,放疗中为恶心呕吐 ,放疗后为社会功能和经济困难。结论 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放疗过程中辅助有效的对症处理和干预措施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宫颈癌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联合FOBT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娜 惠凌云 +2 位作者 冯艾 张琳 王亚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及粪便隐血试验(FOBT)在结直肠癌(CR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01例结直肠良性腺瘤患者、209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作为良性腺瘤组和结直肠癌组... 目的:探讨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及粪便隐血试验(FOBT)在结直肠癌(CR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01例结直肠良性腺瘤患者、209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作为良性腺瘤组和结直肠癌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98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一般资料及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及FOBT阳性情况,比较不同病理特征、不同临床分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FOBT阳性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FOBT单项及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FOBT阳性率比较,结直肠癌组高于良性腺瘤组及正常对照组,良性腺瘤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肿瘤低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神经侵犯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和FOBT阳性率高于肿瘤高分化、中分化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未发生脉管/神经侵犯的结直肠癌患者(P<0.05);随着结直肠癌TNM临床分期升高,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及FOBT阳性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和FOBT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曲线下面积(AUC)(87.08%、0.885)均高于两者单独诊断(59.33%、0.744和52.63%、0.643,P<0.05);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诊断结直肠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5%、85.52%和67.68%;FOBT分别为76.38%、70.06%和60.56%,两者联合诊断分别为89.95%、90.10%和86.89%。联合诊断优于单项诊断。结论:随着结直肠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和FOBT阳性率升高,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FOBT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结直肠癌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良性腺瘤 粪便隐血试验 Septin9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呋啶治疗后乙肝病毒聚合酶YMDD的变异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亚文 马列婷 +3 位作者 惠凌云 谭巩诚 胡志国 王富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拉米呋啶治疗慢性乙肝患者1年前后,患者体内HBV DNA多聚酶结构域C的酪氨酸—甲硫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基因变异情况,及其与血清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乙肝标志物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观察拉米呋啶治疗慢性乙肝患者1年前后,患者体内HBV DNA多聚酶结构域C的酪氨酸—甲硫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基因变异情况,及其与血清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乙肝标志物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及速率法分别检测60例乙肝患者经拉米呋啶治疗后其血清YMDD、HBV DNA、乙肝标志物及ALT的变化情况。结果拉米呋啶治疗9月、1年后YMDD的变异率分别为5%、13.3%。YMDD变异组HBV DNA阴转率为12.5%,无变异组HBV DNA阴转率为67.3%,两组阴转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拉米呋啶治疗1年后YMDD变异组ALT为(40.7±14.7)u/L,无变异组ALT为(26.5±10.1)u/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名HbeAg阴转患者无YMDD变异。结论乙肝患者经拉米呋啶治疗后,YMDD变异率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可逐渐增加,当其HBV DNA、ALT含量出现明显反跳时,应及早改变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呋啶 乙肝病毒 YMDD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龄妇女血清维生素D水平不足可能增加早期自然流产的风险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立芹 侯伟 +4 位作者 闫晓婷 惠凌云 王丽 白娥 于学文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12期1577-1579,共3页
目的探讨育龄期妇女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为预防早期自然流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收集有早期复发流产史(35例)和有正常生育史的未孕育龄妇女(35例)血清,排除已知的复发流产的因素,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 目的探讨育龄期妇女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为预防早期自然流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收集有早期复发流产史(35例)和有正常生育史的未孕育龄妇女(35例)血清,排除已知的复发流产的因素,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有早期复发流产史的未孕育龄妇女血清25(OH)D水平(13.15±8.60μg/L)明显低于有正常生育史的未孕育龄妇女(36.44±11.33μg/L)(t=9.69,P<0.05);有复发流产史的未孕育龄妇女血清25(OH)D水平不足的发生情况也明显高于有正常生育史的未孕育龄妇女(χ~2=45.73,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育龄妇女血清维生素D水平不足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明显相关(r=0.81,P<0.05)。结论有复发流产史的育龄期妇女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育龄期妇女血清维生素D不足可能增加了妊娠后早期自然流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育龄妇女 复发性早期流产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自由基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白改改 路晨阳 +5 位作者 申秋菊 蒙珊 惠凌云 苏丹 张王刚 周芙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1-504,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氧化应激的相关指标来探讨氧化应激参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发病及复发的机制。方法检测原发、复发、化疗缓解后M5患者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外周血血浆中抗氧化酶活性、氧化损伤产物含量,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外周血单个... 目的通过检测氧化应激的相关指标来探讨氧化应激参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发病及复发的机制。方法检测原发、复发、化疗缓解后M5患者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外周血血浆中抗氧化酶活性、氧化损伤产物含量,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原发组及复发组M5患者细胞内活性氧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增高(P<0.05);原发组M5患者血浆中抗氧化酶T-AOC、SOD活性降低,氧化损伤产物LDH、MDA、8-OHdG含量升高,复发组T-AOC、SOD活性显著下降,LDH、MDA、8-OHdG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化疗缓解组T-AOC、SOD活性升高,LDH、MDA、8-OHdG含量降低;原发组M5患者线粒体轻度肿胀、嵴间隙增宽;复发组M5患者线粒体肿胀、畸形明显。结论氧化应激是M5发病的始动因素。线粒体是生物氧化进行的主要场所,活性氧及其相关的抗氧化酶之间动态平衡的破坏可能是促进复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复发 活性氧自由基 线粒体 氧化应激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Q-PCR检测不孕不育患者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亚文 惠凌云 +2 位作者 谭巩诚 胡志国 王富中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6年第4期262-263,共2页
目的观察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感染与不孕不育的关系。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不孕不育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5对不孕不育夫妇女性宫颈分泌物、男性精液或前列腺液标本中的解脲支原体-DNA... 目的观察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感染与不孕不育的关系。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不孕不育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5对不孕不育夫妇女性宫颈分泌物、男性精液或前列腺液标本中的解脲支原体-DNA和沙眼衣原体-DNA含量。结果不孕不育患者解脲支原体-DNA阳性率37.78%,沙眼衣原体-DNA阳性率28.89%,解脲支原体或沙眼衣原体的总感染率52.22%,正常对照组则分别为15.00%、8.33%、20.0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不孕不育组中解脲支原体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沙眼衣原体(P<0.05)。女性患者解脲支原体-DNA载量和沙眼衣原体-DNA载量均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是引起男女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诊断引起不孕不育的解脲支原体或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实荧光定量PCR 不孕不育 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列婷 惠凌云 +1 位作者 李鹏 王亚文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目的比较Amsel’s标准方法、CY-Bvset三联检测、革兰氏染色评分法对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8例门诊妇女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常规Amsel’s标准方法检测、CY-Bvset三联检测(过氧化氢浓度试验、唾液酸苷酶活性试验、白细胞酯酶活... 目的比较Amsel’s标准方法、CY-Bvset三联检测、革兰氏染色评分法对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8例门诊妇女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常规Amsel’s标准方法检测、CY-Bvset三联检测(过氧化氢浓度试验、唾液酸苷酶活性试验、白细胞酯酶活性试验)以及革兰氏染色评分法试验。结果758例受检者Amsel’s标准法检出细菌性阴道病89例,占11.7%;革兰氏染色评分法检出109例,占14.4%;CY-Bvset三联检测出135例,占17.8%。CY-Bvset三联检测阳性率与Amsel’s标准法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1.08,P<0.01);革兰氏染色评分法检出阳性率与Amsel’s标准法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χ2=4.32,P>0.05)。CY-Bvset三联检测检测结果敏感性为97.8%(87/89)、特异性为92.8%(621/669);革兰氏染色评分检测结果敏感性为85.4%(76/89)、特异性为95.1%(636/669)。结论CY-Bvset三联检测与Amsel’s标准方法和革兰氏染色评分法相比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较强、操作较简便、设备简单和快速等优点,可为临床诊治细菌性阴道病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炎 过氧化氢试验 唾液酸苷酶活性 白细胞酯酶活性 革兰氏染色评分法 Amsel’s标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