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周国庆 朱祖福 +1 位作者 王辉 徐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江阴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包括单纯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和桥接治...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江阴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包括单纯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和桥接治疗)患者。详细收集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卒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吸烟史);收集入院检查指标[首次发现异常至急诊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结果[随机血糖、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纤维蛋白原];根据患者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区分责任血管所在部位(前循环、后循环、前后循环)并收集相关影像学参数(梗死核心体积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单纯静脉溶栓和桥接治疗患者收集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机械取栓和桥接治疗患者收集入院至动脉穿刺时间及取栓后血管再通情况[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收集患者出院时情况(出院NIHSS评分)。根据出院后90 d随访mRS评分将患者分为结局不良(mRS评分3~6分)组和结局良好(mRS评分0~2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的因素,并分别生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探讨对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患者152例,男86例,女66例;年龄38~91岁,平均(73±10)岁。其中单纯静脉溶栓52例,单纯机械取栓24例,桥接治疗76例。再灌注治疗后结局不良患者69例(结局不良组),结局良好患者83例(结局良好组),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首次发现异常至急诊时间、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入院NIHSS评分、治疗前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和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T灌注参数方面,结局不良组具有较大的梗死核心[49(20,84)ml比8(2,19)ml,Z=-7.049,P<0.01]和缺血半暗带体积[164(107,243)ml比55(17,131)ml,Z=-6.12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结局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入院NIHSS评分(OR=1.203,95%CI:1.085~1.334,P<0.01)、梗死核心体积(OR=1.048,95%CI:1.023~1.073,P<0.01)。联合入院NIHSS评分和梗死核心体积二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P<0.01)。结论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结局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入院NIHSS评分和梗死核心体积,联合入院NIHSS评分与梗死核心体积或可对结局不良患者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梗死 预测 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相关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周国庆 徐裕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800-802,共3页
目的基于心房颤动相关缺血性卒中后复发率高,本研究旨在探讨心房颤动相关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心房颤动相关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基于最新指南干预组和一般干预组,观察1年内卒中复发及竞争事件(非卒中复发引起... 目的基于心房颤动相关缺血性卒中后复发率高,本研究旨在探讨心房颤动相关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心房颤动相关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基于最新指南干预组和一般干预组,观察1年内卒中复发及竞争事件(非卒中复发引起的死亡)有无差异,利用竞争风险模型探讨影响房颤相关卒中复发的风险因素。结果基于指南干预组卒中复发率(18.6%)小于一般干预组(32.0%)。影响卒中复发风险因素显示:基于指南干预组较一般干预组的风险比HR为0.5(95%CI:0.3~0.8),女性较男性的HR为1.8(95%CI:1.0~3.2),体重指数的HR为1.5(95%CI:1.3~1.9),既往缺血性卒中史较无卒中史的HR为2.2(95%CI:1.3~3.8)。结论临床诊疗过程中,制定规律、可操作的基于二级预防指南方案,可有效降低心房颤动相关卒中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二级预防 心房颤动 竞争风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节出血行软通道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吴晓峰 徐裕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0期51-54,共4页
目的:对比软通道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基底节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基底节出血患者分为两组:A组(60例,实施开... 目的:对比软通道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基底节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基底节出血患者分为两组:A组(60例,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60例,实施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调查随访。在术后3个月分别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估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术后2周检测其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升高,且B组NIHSS评分低于A组,BI评分高于A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两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B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A组(P<0.05);B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A组(20.00%)(P<0.05)。结论: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出血,效果较开颅血肿清除术更佳,有助于降低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自理能力,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出血 软通道穿刺引流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炎症因子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全脑灌注联合CTA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裕 邓生德 +3 位作者 王海涛 王良炯 成科 江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3期358-361,384,共5页
目的探讨256层MSCT全脑CTP与CTA技术相结合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估脑梗死与供血动脉状况的关系。方法对21例临床拟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CT平扫、CTP和CTA检查,重建并分析CT平扫图像、CTP及CTA图像,所有病例在CTP检查后24h内... 目的探讨256层MSCT全脑CTP与CTA技术相结合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估脑梗死与供血动脉状况的关系。方法对21例临床拟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CT平扫、CTP和CTA检查,重建并分析CT平扫图像、CTP及CTA图像,所有病例在CTP检查后24h内进行MRI+DWI检查。结果 21例脑梗死患者CTA发现33条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及闭塞,其中包括轻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7例,闭塞9例。21例患者CTP发现32处梗死灶,脑梗死中心区及周边区rCBF下降、TTP延长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256层螺旋CT全脑CTP联合CTA扫描方法简便,可对缺血后脑组织供血动脉状况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有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T灌注 CT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徐裕 周新民 +1 位作者 徐伟东 冯东侠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110-110,40,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侧脑室导管测压法进行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300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45... 目的回顾性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侧脑室导管测压法进行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300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45例再次手术;ICP与GCS两者呈负相关性。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颅内再出血,精确评估预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裕 邓生德 +2 位作者 王良炯 张霞萍 葛明亮 《现代实用医学》 2013年第6期673-674,718,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CTP-CT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全脑灌注成像,一次对比剂注射,一站式检查完成CT平扫、脑灌注成像以及CT血管成像,全面评估脑梗死。结果 20例患者梗死区供血... 目的探讨256层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CTP-CT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全脑灌注成像,一次对比剂注射,一站式检查完成CT平扫、脑灌注成像以及CT血管成像,全面评估脑梗死。结果 20例患者梗死区供血血管狭窄19例,闭塞1例。梗死中心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明显延长,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明显下降,与健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周边区TTP和MTT延长,CBV增高,CBF下降,与健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CTP-CTA方法简便,能准确判断缺血后脑组织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实现对急性脑梗死的全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灌注成像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徐裕 邓生德 +3 位作者 王海涛 王良炯 成科 江凯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全脑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患者进行CTP和CTA联合检查,按照MCA狭窄程度分为轻、中及重3级,进行病变侧与健侧的脑血流量(rCBF)、局部血容量(rCBV...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全脑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患者进行CTP和CTA联合检查,按照MCA狭窄程度分为轻、中及重3级,进行病变侧与健侧的脑血流量(rCBF)、局部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灌注参数对比。结果病变侧与健侧分水岭区rCBF、MTT及TTP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节区rCBV、rCBF、MTT及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侧枝循环等多种因素影响,MCA重度狭窄或闭塞与脑内血流灌注降低有相关性,轻中度狭窄与脑灌注降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狭窄 闭塞 灌注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例额叶脑挫裂伤诊治体会 被引量:2
8
作者 徐裕 徐伟东 +1 位作者 周新民 冯东侠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第3期52-52,共1页
目的探讨额部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选择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33例额部脑挫裂伤临床资料。结果随访半年,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康复良好24例(72.73%),中度残废6例(18.18%),重度残废2例(6... 目的探讨额部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选择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33例额部脑挫裂伤临床资料。结果随访半年,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康复良好24例(72.73%),中度残废6例(18.18%),重度残废2例(6.06%),死亡1例(3.03%)。结论应重视患者病情变化、复查头颅CT、掌握其较独特的手术时机,不可仅以意识是否丧失或中线移位或血肿量的多少来确定手术指征,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部 脑挫裂伤 手术时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葵花壳+玉米秸秆”加工粉尘对合作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抗氧化能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9
作者 徐裕 程文昊 +5 位作者 宋科林 石海霞 闫尊强 王鹏飞 王利 滚双宝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6-42,共7页
为探究日粮中添加“葵花壳+玉米秸秆”加工粉尘对合作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抗氧化能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50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90日龄合作猪,进行7 d预饲,饲喂基础日粮,结束后选择体重相近的40头合作猪,随... 为探究日粮中添加“葵花壳+玉米秸秆”加工粉尘对合作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抗氧化能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50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90日龄合作猪,进行7 d预饲,饲喂基础日粮,结束后选择体重相近的40头合作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10%和15%的“30%葵花壳+70%玉米秸秆”加工粉尘,正试期90 d,测定合作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抗氧化能力,并测算经济效益。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增加6.77%、3.39%(P>0.05),试验Ⅲ组降低5.08%(P>0.05),试验Ⅰ、Ⅱ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10.00%(P<0.05)、6.66%(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白蛋白增加20.02%(P<0.05),试验Ⅲ组的总胆固醇降低14.33%(P<0.05),试验Ⅰ、Ⅱ、Ⅲ组的三酰甘油和尿素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的免疫球蛋白M极显著降低34.29%、24.00%和20.57%(P<0.01),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增加6.98%(P>0.05)、18.58%和19.67%(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19.67%(P<0.05),试验Ⅱ组的丙二醛含量极显著降低44.90%(P<0.01)。(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经济效益均有提高,试验Ⅰ组最高,为62.59元/头。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0%的“葵花壳+玉米秸秆”加工粉尘更利于机体脂质代谢,添加5%加强了机体代谢,显著提高了日增重,增加了经济效益。因此,推荐在饲粮中添加5%的“葵花壳+玉米秸秆”加工粉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猪 葵花壳粉尘 玉米秸秆粉尘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裕油画
10
作者 徐裕 《明日风尚》 2019年第14期3-3,共1页
原文传递
徐裕作品
11
作者 徐裕 《艺术品鉴》 2018年第18期8-8,共1页
原文传递
模拟降雨条件下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文举 马宏 +1 位作者 徐裕 郁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4,共6页
为揭示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特性,通过室内模拟降雨的方式,选取与野外大田相同配比的砂石覆盖和土壤,以裸地为对照(CK),研究了不均一介质覆盖条件下压砂地种植年限和降雨强度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 为揭示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特性,通过室内模拟降雨的方式,选取与野外大田相同配比的砂石覆盖和土壤,以裸地为对照(CK),研究了不均一介质覆盖条件下压砂地种植年限和降雨强度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与CK相似;在相同降雨强度下,压砂地不同种植年限对累积入渗量有显著的影响,相同入渗时间内,压砂地累积入渗量均大于CK,而在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之间,累积入渗量为NGM最大,MGM次之,OGM最小;对同一压砂地,不同降雨强度对累积入渗量也有显著的影响,在相同入渗时间内,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累积入渗量逐渐增大,随着压砂地种植年限增加,降雨强度的大小对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的影响将逐渐减弱;在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的差异均不显著;Kostiakov入渗模型与Philip方程都可描述压砂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但Kostiakov入渗模型拟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砂地 土壤水分 降雨强度 入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肾盂、输尿管原发肉瘤样癌MSCT表现与临床分析(附4例报告) 被引量:7
13
作者 江凯 邓生德 +5 位作者 王玉涛 白延军 孙书本 徐裕 王蓼 汪建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4期670-673,共4页
目的探讨肾、肾盂、输尿管原发肉瘤样癌MSCT表现。方法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肾盂、输尿管原发肉瘤样癌的MS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复习文献。结果肾盂肉瘤样癌2例,伴肾积水,肝脏、脾脏、后腹膜区淋巴结多发转移,1例肿块巨大,伴以边缘... 目的探讨肾、肾盂、输尿管原发肉瘤样癌MSCT表现。方法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肾盂、输尿管原发肉瘤样癌的MS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复习文献。结果肾盂肉瘤样癌2例,伴肾积水,肝脏、脾脏、后腹膜区淋巴结多发转移,1例肿块巨大,伴以边缘分布为主的多发低密度区;右输尿管中下段肉瘤样癌1例,累及膀胱,伴右肾积水、萎缩;左肾中上极肉瘤样癌1例伴坏死及左肾上盏积水;增强CT检查皮质期、实质期强化明显,延迟扫描强化程度减退不明显。结论肾盂、输尿管肉瘤样癌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MSCT对于术前定位、治疗方案的制订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 输尿管 原发肉瘤样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砂厚度和粒径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文举 徐裕 +1 位作者 郁文 马宏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69,共5页
为研究砂石厚度和粒径对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用土柱模拟试验,裸土为参照组(CK),以砂石厚度(5、10、15cm)和粒径(粗砂、中砂、细砂)为影响因子,研究了不同压砂厚度和粒径对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迁移的规律.结果表明:土壤表层压... 为研究砂石厚度和粒径对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用土柱模拟试验,裸土为参照组(CK),以砂石厚度(5、10、15cm)和粒径(粗砂、中砂、细砂)为影响因子,研究了不同压砂厚度和粒径对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迁移的规律.结果表明:土壤表层压砂可以抑制水分蒸发,抑制蒸发效果与压砂厚度和细砂的质量分数皆呈正相关关系.压砂可有效地抑制土壤盐分表聚,CK盐分上升发生在0~35cm土层,压砂土壤盐分上升主要发生在0~20cm土层,压砂可缩短盐分在土壤中的迁移深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压砂对盐分的抑制作用减弱,抑制盐分表聚作用与压砂厚度和细砂的质量分数皆呈正相关关系,当压砂厚度超过10cm后,厚度的增加对抑制盐分表聚作用提高不明显.综合考虑压砂厚度和粒径对抑制水分蒸发和盐分表聚的作用及经济性,率定出10cm厚的细砂粒径级配对黄黏土保水抑盐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砂 粒径 厚度 水分 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轴区原发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和MRI表现 被引量:3
15
作者 江凯 王鹏 +6 位作者 王蓼 于志海 徐裕 王良炯 涂灿 邓生德 汪建华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3期252-257,共6页
目的 :探讨中轴区原发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 PNETs)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中轴区原发p PNETs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4年5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10例中轴区原发p PNET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 目的 :探讨中轴区原发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 PNETs)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中轴区原发p PNETs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4年5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10例中轴区原发p PNET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8~49岁,中位年龄23.6岁。术前经多排螺旋CT平扫3例,平扫并增强4例;5例经MRI平扫并增强扫描;其中2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 :骨内型6例,骨外型4例。发病部位及例数分别为骶椎3例,腰椎2例,颈椎1例,颈椎椎管1例,尾骨1例,右髂骨1例,骶前间隙1例。横断位最小肿瘤最大层面大小1.1 cm×1.2 cm,最大者8.0 cm×9.2 cm,中位大小4.4 cm×5.7 cm,其中6例最大径线&gt;5 cm。其中溶骨性破坏5例,2例伴钙化,混合性1例,2例无骨质破坏。CT以等密度为主,1例密度均匀,余6例密度不均,其中3例可见"浮冰"样改变,增强扫描1例中度强化,余3例明显强化,2例内见多发小血管。MRI在T1WI上5例均为等信号,在T2WI上均为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增强后5例均强化明显。2例伴椎体压缩性骨折,10例均未见骨膜反应,5例MRI检查无椎间盘破坏。结论:中轴区原发p PNETs以儿童及青年多见,肿块常较大。骨内型肿块常包绕椎体,并以椎前间隙为主,均伴椎体骨质破坏,溶骨性常见,椎体原发多见,附件原发或受累少见,可累及椎管,以前壁受累常见,可伴多发新生小血管;骨外型以深部软组织间隙常见,少数原发于椎管,多伴椎体骨质破坏,以溶骨性为主。不侵及椎间盘,椎间隙不窄。CT可伴"浮冰"征,以骨内型常见。MRI T1WI以等信号为主,T2WI以稍长信号为主,增强强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中轴区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原发多形性癌MSCT表现 被引量:3
16
作者 江凯 邓生德 +2 位作者 蔡志强 王玉涛 徐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1949-1952,共4页
目的探讨肺部原发多形性癌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原发多形性癌的MSCT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 6例均位于右肺上叶;1例因肿块巨大未分型,其余5例均为周围型;5例见假包膜,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空洞1例,1例伴广泛... 目的探讨肺部原发多形性癌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原发多形性癌的MSCT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 6例均位于右肺上叶;1例因肿块巨大未分型,其余5例均为周围型;5例见假包膜,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空洞1例,1例伴广泛小叶间隔增厚及磨玻璃密度影;均行平扫及增强CT检查,其中6例呈进行性强化,强化不均,肿块呈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5例可见"浮冰样"改变。结论肺部原发多形性癌以上叶胸膜下区常见;肿块常较大,边缘常光整,可伴假包膜、坏死、空洞;增强扫描呈进行性不均匀强化,边缘呈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有"浮冰样"表现,对多形性癌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多形性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株青贮玉米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文昊 徐裕 +4 位作者 宋科林 石海霞 闫尊强 王鹏飞 滚双宝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030,共10页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比例全株青贮玉米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指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添加比例。【方法】选取平均体重(39.03±5.53)kg的“杜×长×大”育肥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比例全株青贮玉米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指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添加比例。【方法】选取平均体重(39.03±5.53)kg的“杜×长×大”育肥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全株青贮玉米粉),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5%(Ⅰ组)、10%(Ⅱ组)和15%(Ⅲ组)全株青贮玉米粉试验饲粮,正试期90 d。测定每头猪初始体重、终末体重,记算平均日采食量;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3头体重相近的猪,前腔静脉采血10 mL,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猪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Ⅲ组终末体重(FBW)、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2)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猪血清球蛋白(GLB)和Ⅲ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Ⅰ和Ⅱ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Ⅱ和Ⅲ组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Ⅰ和Ⅱ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极显著提高(P<0.01),Ⅰ、Ⅱ、Ⅲ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4)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猪血清IgG、Ig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Ⅱ组血清IL-1β含量较对照组、Ⅰ和Ⅲ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饲粮中添加10%全株青贮玉米粉能降低育肥猪料重比,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青贮玉米粉 育肥猪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指标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时空分异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文睿 孙栋元 +4 位作者 王亦可 杨俊 兰立军 靳虎甲 徐裕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7-1537,共11页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示驱动因素和空间异质性,并利用趋势面映射耦合协调度全域分布。结果表明:(1)由经济发展带动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综合发展指数由2006年0.29增长至2021年0.65。(2)河西走廊水资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两两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不同趋势上升,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处于颉颃阶段向磨合阶段升级;协调度经历“轻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中级协调发展”五个阶段。(3)区域空间异质性逐渐发展为减小趋势,2021年空间分布表现出东南部发展优于西北部格局,金昌和张掖逐步成为河西发展优势区域。(4)城市化率、排污总量、节水灌溉面积对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耦合发展起到较大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对河西走廊经济-生态-水资源系统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耦合协调模型 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 时空演变规律 驱动因素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后的对比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向东 那汉荣 +2 位作者 徐裕 张云峰 高恒 《中外医疗》 2017年第31期103-104,107,共3页
目的观察与探究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后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2月—2017年5月期间于该院就诊及治疗的28例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和5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三叉神... 目的观察与探究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后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2月—2017年5月期间于该院就诊及治疗的28例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和5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三叉神经痛组,将11例面肌痉挛患者作为面肌痉挛组,均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面肌痉挛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术后复发率(100.00%、0.00%)与三叉神经痛组(100.00%、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面肌痉挛组的术后面部感觉减退发生率、术后听力减退发生率、术后面瘫发生率(0.00%、9.09%、9.09%)与三叉神经痛组(5.88%、0.00%、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tleman病6例CT与MRI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成科 徐裕 +2 位作者 江凯 王玉涛 赵晓东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第10期1297-1298,1307,共3页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CT与MRI表现特点,以提高该病的术前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和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变部位:纵膈2例,腮腺1例,肝胃间隙...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CT与MRI表现特点,以提高该病的术前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和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变部位:纵膈2例,腮腺1例,肝胃间隙1例,后腹膜2例;病理分型:透明血管型5例,浆细胞型1例;CT表现:5例透明血管型平扫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块,2例病灶内可见斑点状、斑片状钙化,增强后肿块显著强化,肿块内未见低密度坏死区,其中2例肿块周围见丰富的强化血管影,1例浆细胞型表现为等密度软组织肿块,边界光整,伴周围多发淋巴结肿大,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延迟轻度强化,较透明血管型强化程度低;MRI表现:3例均为透明血管型,表现为等T1稍长T2信号肿块,增强后强化方式与CT表现基本相同。结论Castleman病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透明血管型病变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浆细胞型病变的影像缺少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