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管双用单井管道的防腐研究
1
作者 徐茂钦 朱选栋 +2 位作者 何媛媛 岳蓓蓓 高朝祥 《化工装备技术》 2025年第1期58-63,共6页
针对油田集输管道腐蚀严重的现象,采用动态高压釜模拟油田环境中一管双用单井管的腐蚀情况。在闭式输送和开式输送条件下,注水掺稀和注水集输双用工况对试样的腐蚀防护措施展开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防腐措施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水中... 针对油田集输管道腐蚀严重的现象,采用动态高压釜模拟油田环境中一管双用单井管的腐蚀情况。在闭式输送和开式输送条件下,注水掺稀和注水集输双用工况对试样的腐蚀防护措施展开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防腐措施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水中溶解氧浓度越高,腐蚀速率越大,且腐蚀速率增长率越大;钢管材腐蚀速率随水质pH增大而减小,但当pH达到7.0后,腐蚀速率降幅放缓;20G钢在闭式输送中的平均腐蚀速率比开式输送降低了62%,腐蚀程度较轻;A801缓蚀剂适用于注水管线的腐蚀防护,而JH-101A缓蚀剂适用于集输管线的腐蚀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管双用 腐蚀防护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启华 张国勇 +2 位作者 唐嘉 龙逢兴 徐茂钦 《化工管理》 2024年第33期117-120,共4页
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是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之一。文章针对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的现状,从培训能力体系的构建、培训目标达成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三能为本,案例教学,虚实结合”的化工安全培训模式,解... 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是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之一。文章针对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的现状,从培训能力体系的构建、培训目标达成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三能为本,案例教学,虚实结合”的化工安全培训模式,解决了化工安全培训实践操作的难题,有效提高了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安全 培训模式 安全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化工机器维护检修课程实践探索
3
作者 何媛媛 余俊龙 +3 位作者 徐茂钦 罗骁 张丽 梅静 《化工管理》 2024年第8期41-45,共5页
化工机器维护检修是高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打破传统课堂教学,该课程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模式,立足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技能比赛标准和1+X职业技能标准,重构课程内容,实施“学—疑—练—评—拓”模式教学,取得了... 化工机器维护检修是高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打破传统课堂教学,该课程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模式,立足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技能比赛标准和1+X职业技能标准,重构课程内容,实施“学—疑—练—评—拓”模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机器 化工装备技术 岗课赛证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0m^(3)轻质油低压立式储罐的优化设计
4
作者 何媛媛 徐茂钦 +1 位作者 张丽 罗骁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71-74,共4页
由于大型轻质油低压立式储罐体积大、耗材多,结构优化设计对节约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5000立方大型轻质油低压立式储罐,选择合适的材料,按照最新设计标准SH/T3167-2012《钢制焊接低压储罐》,完成了对储罐的罐底、... 由于大型轻质油低压立式储罐体积大、耗材多,结构优化设计对节约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5000立方大型轻质油低压立式储罐,选择合适的材料,按照最新设计标准SH/T3167-2012《钢制焊接低压储罐》,完成了对储罐的罐底、罐壁、罐顶以及承压环的设计。在此基础上,以罐体内径、罐壁底层壁厚、拱顶系数和拱顶壁厚作为设计变量,建立了一定体积和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储罐材料体积最小的优化目标函数,确定了约束条件,运用MATLAB软件对优化数学模型求解,完成了优化设计,得到了储罐最优化结构。与常规设计相比,优化设计后,材料节省了5.34%,共节约材料6829 kg,达到了储罐用材最省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油 低压储罐 大型化 常规设计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基地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5
作者 罗正华 徐茂钦 +2 位作者 赖永江 易小淋 冯锐 《时代汽车》 2024年第21期19-21,共3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化工装备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基地存在设备陈旧、教学内容滞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化工装备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基地存在设备陈旧、教学内容滞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已经无法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针对高职化工装备专业群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基地的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能够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深度产教融合、推动专业群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实践基地 实践设备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化工装备技术专业融入责任关怀的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徐茂钦 张华芳 《广东化工》 CAS 2016年第9期275-275,271,共2页
在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定位于化工设备的制造、检修、维护、安装的高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融入责任关怀势在必行。文章主要探讨了化工装备技术专业融入责任关怀的必要性、实施过程、效果。
关键词 化工装备技术 责任关怀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料粒径及形状对磨料水射流切割钛合金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显均 周文 徐茂钦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3,共6页
采用不同粒径与形状的磨料颗粒,在磨料水射流切割平台上切割钛合金,用超景深显微镜等设备分析,以研究不同的磨料粒径及形状对钛合金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磨料粒径越大,钛合金表面所形成的划痕越长,80目磨料颗粒形成的微划痕长... 采用不同粒径与形状的磨料颗粒,在磨料水射流切割平台上切割钛合金,用超景深显微镜等设备分析,以研究不同的磨料粒径及形状对钛合金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磨料粒径越大,钛合金表面所形成的划痕越长,80目磨料颗粒形成的微划痕长度约为160目磨料的5倍。且球形磨料颗粒所形成的划痕末端堆积较少,其表面线粗糙度低于9.5μm;具有棱边的磨料颗粒所形成的划痕有唇状或鳞片状金属堆积,其表面线粗糙度在9.5~13.0μm间;柱体形的磨料颗粒冲击形成的划痕带有尖锐的棱角,其表面粗糙度大于13.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水射流 钛合金 切割表面形貌 磨料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风分离器颗粒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罗骁 徐茂钦 +1 位作者 张丽 梅静 《南方农机》 2021年第7期37-39,共3页
文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旋风分离器的内部流场和颗粒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其中气相流场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气固两相流场采用离散相模型(DPM)。通过模拟结果,分析了二次流的成因以及入口位置、粒径、二次流对颗粒运动规律的影响。结... 文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旋风分离器的内部流场和颗粒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其中气相流场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气固两相流场采用离散相模型(DPM)。通过模拟结果,分析了二次流的成因以及入口位置、粒径、二次流对颗粒运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旋风分离器内存在四种形式的二次流。入口位置和粒径不同时,颗粒会受到不同的二次流作用,从而呈现出不同的运动情况。入口位置过低,颗粒容易受短路流、纵向涡流和偏心环流的影响。入口位置升高后,颗粒受到纵向涡流的影响较大。入口位置过高,颗粒则受短路流和贴壁环流的影响。细微颗粒受四种二次流的影响均较大,小颗粒主要受纵向涡流和偏心环流的影响,大颗粒受偏心环流和短路流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数值模拟 运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带生”模式在高职生机械创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文仁兴 张丽 徐茂钦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0-72,76,共4页
高职院校中采用"师带生"模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申报机械创新课题、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参加机械创新创业大赛等,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高职院校中采用"师带生"模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申报机械创新课题、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参加机械创新创业大赛等,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机械创新教学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带生 高职生 机械创新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中职人才培养导向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利平 高朝祥 +2 位作者 文仁兴 徐茂钦 陈玲 《南方农机》 2021年第1期158-159,共2页
中等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许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通过对四川省中职毕业生去向、走访和调查部分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导向和毕业生在企业... 中等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许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通过对四川省中职毕业生去向、走访和调查部分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导向和毕业生在企业中的工作岗位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应该结合当下发展状况,采用就业和升学双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职人才培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 培养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