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前路手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徐良丰 周景和 +1 位作者 水小龙 徐华梓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前路手术疗效及可能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9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4例,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39~80岁,平均(60.07±10.77)岁;病程1~120个月,平均(... 目的:探讨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前路手术疗效及可能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9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4例,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39~80岁,平均(60.07±10.77)岁;病程1~120个月,平均(27.14±38.97)个月;病变累及椎间隙为C3,4-C6,7。分别测量颈椎弧度改善值和融合节段椎体高度的增加值,以及术前颈髓最大受压部位的矢径和T2加权像的信号强度改变。按JOA评分(17分制)法评定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神经功能状况。手术方式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JOA评分改善率与可能的预后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椎弧度改善值为-9.1°~16.6°,平均(1.30±5.77)°。融合节段椎体高度增加值为-0.3~12.3mm,平均(4.23±3.08)mm。术前颈髓最大受压部位的矢径为1.6~7.2mm,平均(4.01±1.25)mm。T2加权像出现高信号改变者29例,无变化者15例。手术出血量50~700ml,平均(242.05±148.22)ml。手术时间90~250min,平均(153.75±34.54)min。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7.18±7.41)个月(6~31个月)。JOA评分术前(12.73±2.23)分,末次随访(15.09±1.91)分,术后平均改善率(60.01±26.98)%,优16例,良12例,可15例,差1例。经统计学分析,手术疗效与患者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颈髓最大受压部位矢径和T2加权像颈髓信号强度改变密切相关,而与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颈椎弧度改善值及融合节段椎体高度增加值无关。结论: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通过前路手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颈髓受压程度可作为脊柱外科医师预判手术疗效最为直观可靠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外科手术 脊柱融合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景和 徐良丰 +1 位作者 邹平 徐华梓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45例。随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8~65岁,...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45例。随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8~65岁,平均40.4岁。传统后正中入路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21~59岁,平均41.5岁。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参数及影像学指标。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疗效观察,发现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与传统后正中手术相比较在手术时间上差异不大,在伤椎Cobb角的矫正度上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12~26个月),所有随访患者的骨折椎体均获得愈合,无一例发生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两组间远期疗效无差异。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者操作简单、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微创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小切口270°减压重建术与单纯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景和 曾晗冰 +2 位作者 徐良丰 徐晖 徐华梓 《浙江创伤外科》 2010年第6期708-712,共5页
目的比较后路小切口270°减压重建术与单纯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小切口270°减压重建术(A组,n=13)和单纯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 目的比较后路小切口270°减压重建术与单纯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小切口270°减压重建术(A组,n=13)和单纯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B组,n=11)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功能。X线片、CT评估伤椎Cobb角的矫正和丢失情况、椎管减压范围及植骨融合情况,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得到14~36个月(26个月)随访,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29min、1353ml及433ml;B组为212min、1107ml及261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矫正度及末次随访时的丢失角度两组分别为:A组为21.8±4.4和1.0±0.9,B组为18.7±8.4和1.3±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rankel分级A组1例由术前B级恢复到C级,A、B组分别5例、4例由C级恢复到D或E级,3例、4例由术前D级恢复到术后E级,分别改善1.0、1.1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小切口270°减压重建术与单纯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两者各有优缺点及其适应征,应根据骨折类型、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以及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手术入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景和 徐良丰 +1 位作者 徐华梓 李万里 《浙江创伤外科》 2011年第1期141-144,共4页
脊髓损伤(SCI)是脊柱外科常见的疾病,常伴发于脊柱骨折脱位,具有高致残率、高耗费、低病死率及多见于青壮年等特点,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一直是全世界医学界最棘手的问题,目前临床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移植治疗 嗅鞘细胞 脊柱骨折脱位 脊柱外科 治疗方法 致残率 青壮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治疗COLTON Ⅱ、Ⅲ型尺骨鹰嘴骨折
5
作者 韦利红 徐良丰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8期669-671,共3页
尺骨鹰嘴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损伤,大都为波及关节半月状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可出现骨折不愈合、关节粘连、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因此,治疗措施的选择要求能够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早期肘关节功能... 尺骨鹰嘴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损伤,大都为波及关节半月状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可出现骨折不愈合、关节粘连、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因此,治疗措施的选择要求能够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的目的[1]。笔者自2009年11月—2011年8月对收治的ColtonⅡ、Ⅲ型尺骨鹰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结合钢丝张力带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鹰嘴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3
6
作者 韦利红 徐良丰 单军标 《中医正骨》 2013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21~65岁,中位数53岁;左侧13例,右侧8例。Garden... 目的:探讨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21~65岁,中位数53岁;左侧13例,右侧8例。Garden骨折分型:Ⅲ型3例,Ⅳ型18例。解剖部位分型:头下型14例,经颈型7例。术后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价,并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复位成功,骨折复位质量Ⅰ级18例,Ⅱ级3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年,中位数3年;骨折愈合19例,愈合时间16~24周,中位数20周;股骨头坏死2例,均为GardenⅣ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4例,良9例,可6例,差2例。结论:采用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复位效果好、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撬拨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一过性骨质疏松症致单侧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手术1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献韵 蒋恒 +2 位作者 金永鑫 徐良丰 刘志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25-227,共3页
患者,孕产妇,39岁,因摔伤致“右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1个月”于我院就诊。病史:产后1周,约1个月前不慎摔倒,髋部着地后即感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及行走。当时因怀孕未就诊治疗。产后在我院行X线示右股骨颈陈旧性骨折。入院查体... 患者,孕产妇,39岁,因摔伤致“右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1个月”于我院就诊。病史:产后1周,约1个月前不慎摔倒,髋部着地后即感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及行走。当时因怀孕未就诊治疗。产后在我院行X线示右股骨颈陈旧性骨折。入院查体:体重56 kg,身高159 cm。双上肢未见明显畸形且各关节活动可,肌力未见异常,末梢血运、感觉可。右下肢外旋、短缩畸形,髋关节无明显红肿,髋关节前外侧压痛,未触及明显骨擦感,纵向叩击痛阳性,下肢皮肤感觉正常,末梢血运好。入院诊断:右侧股骨颈陈旧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质疏松性骨折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7
8
作者 金永鑫 徐良丰 +3 位作者 蒋恒 张永进 陈献韵 刘志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4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8例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采用疼痛VAS评分对患者腰痛、腿痛进行评定。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Ma...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8例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采用疼痛VAS评分对患者腰痛、腿痛进行评定。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38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120 min,术中出血量5~28 ml,住院时间6~12 d。术中、术后无患者出现硬膜囊破裂、椎管内血管损伤、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后3 d、1个月、3个月与术前比较,腰痛、腿痛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达94.74%;复查MRI显示所有患者效果良好。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近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杜英勋 刘志英 +2 位作者 周方伦 徐良丰 张永进 《浙江创伤外科》 2015年第6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外伤和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椎管减压融合手术患者400例,MRI检查示发生退变的椎间隙间盘突出,可逐步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单节段突出127例,其...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外伤和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椎管减压融合手术患者400例,MRI检查示发生退变的椎间隙间盘突出,可逐步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单节段突出127例,其中C3C4 19例,C4C5 38例,C5C6 59例,C6C7 11例。双节段突出249例,其中C3C5 42例,C4C6 79例,C5C7 103例,C6-T1 25例。三节段突出24例,其中C3C6 11例,C4C7 13例。治疗医师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记录患者JOA评分、融合节段邻近关节退变情况、Cobb’s角、D值参数。结果治疗医师对所有患者行2480个月随访,平均(42.98±9.14)个月。所有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记录患者JOA评分显著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400例D值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D值与术后1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前Cobb’s角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Cobb’s角与术后1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随访时间、融合节段数,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Cobb’s角比较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D值均较B组显著减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认为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可能与颈椎曲度前凸变小或术后生理曲度恢复不良相关。但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可以使神经功能得到很好地恢复,并可使颈椎生理曲度恢复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术 相邻节段退变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罗鹏 徐良丰 +6 位作者 倪文飞 王向阳 林焱 毛方敏 黄其杉 徐华梓 池永龙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患者103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28例;年龄18~72岁,平均45.6岁;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害表现.致伤原因:交通事故65例...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患者103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28例;年龄18~72岁,平均45.6岁;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害表现.致伤原因:交通事故65例,高空坠落23例,重物砸压15例.Denis分型:压缩型64例,爆裂型39例.骨折椎体:T115例,T1230例,L1 42例,L215例,L3 4例,L4 3例,T11-122例,L1~21例,L2~31例.通过总结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结果对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失访21例,其余82例患者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27.4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堵塞指数分别由术前的(54.5±8.7)%、16.4°±2.9°和1.2±1.0改善至术后的(88.6±6.4)%、11.6°±2.7°和0.5±0.6.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分别由术前8.0±1.2及41.2±9.3改善至术后1.7±1.8及6.7±5.6.各组数值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包括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7例;创面浅表感染者1例;椎弓根螺钉断裂3例;椎弓根螺钉退出2例;强化剂渗漏5例;暂时性神经症状4例;8例患者诉仍感腰背部疼痛,其中2例患者需不定期口服止痛药.82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与开放性手术相近,可作为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手术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固定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做好第二批主题教育“更”字文章
11
作者 徐良丰 《党员生活(湖北)》 2023年第31期35-35,共1页
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级基层党组织在第一批主题教育的实践经验上,应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扎实做好第二批主题教育“更”字文章。以认真较真的态度,更加注重理论武装。当前,少数党员干... 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级基层党组织在第一批主题教育的实践经验上,应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扎实做好第二批主题教育“更”字文章。以认真较真的态度,更加注重理论武装。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上浅尝轭止、蜻蜓点水,仅停留在看过、听过、记过,在联系实际、推动工作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党员干部 主题教育 蜻蜓点水 联系实际 实践经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