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NGS技术在下呼吸道感染精准诊断中的运用与挑战
1
作者 马祥松 徐绣宇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89-197,共9页
下呼吸道感染长期以来都是全球主要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并且随着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比例增加,快速而又准确地明确致病微生物在治疗中变得至关重要。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它能一次性检测出标本中已知或... 下呼吸道感染长期以来都是全球主要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并且随着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比例增加,快速而又准确地明确致病微生物在治疗中变得至关重要。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它能一次性检测出标本中已知或未知的细菌、真菌及病毒,为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更全面和精准的工具。目前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已广泛运用于临床中,虽然它在使用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局限性,但其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展现出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技术工具。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have long been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mortality worldwide. With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multidrug-resistant pathogens, rapidly and accurately identifying causative microorganisms has become crucial in treatment. The advent of 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 has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detection methods, enabling the simultaneous identification of known and unknown bacteria, fungi, and viruses in a single sample, providing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precise tool for pathogen detection. Currently, mNG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Despite facing certain challenges and limitations in its implementation, its unique advantages in diagnosing infectious diseases make it an exceptionally promising technological t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诊断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游离DNA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纪雪莲 徐绣宇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590-597,共8页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快速明确病原微生物对于指导合理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方法耗时长、阳性率低,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作为一种新型病原检测方法,...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快速明确病原微生物对于指导合理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方法耗时长、阳性率低,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作为一种新型病原检测方法,不依赖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也不需要特异性扩增,且其检测范围广泛,可检测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罕见病原体,甚至未知病原体,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病原学诊断。尤其是基于血浆游离DNA (cell-free DNA, cfDNA)的mNGS检测,因其采样便捷、无创性及对全身感染的反映能力,已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本文综述了血浆cfDNA mNGS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旨在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Infectious diseases are common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causative pathogens is crucial for guiding rational treatment strategies. Conventional microbiological tests are time-consuming and have low positivity rate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meet clinical needs. 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 as an emerging pathogen detection method, does not rely on conventional microbial culture or specific amplification. With its broad detection scope, mNGS can identify bacteria, viruses, fungi, parasites, rare pathogens, and even unknown pathogens.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al pathogen diagnosis. In particular, plasma cell-free DNA (cfDNA) mNGS has gain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nd widespread clinical application due to its ease of sampling, noninvasive nature, and ability to reflect systemic infection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value,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plasma cfDNA mNGS in the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iming to provide insight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血浆游离DNA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灭活肺炎链球菌D39X疫苗黏膜免疫小鼠可抵抗不同亚型肺炎链球菌感染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绣宇 王一平 +6 位作者 蔡莺莺 刘宇思 王虹 胥文春 何於娟 尹一兵 张雪梅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5-399,共5页
目的研制一种安全、有效且易于生产的热灭活肺炎链球菌死菌疫苗D39X,评价其作为肺炎链球菌候选疫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热灭活肺炎链球菌突变菌株D39X,得到无毒的死菌疫苗,鼻腔免疫Balb/c小鼠,每周1次,连续4周。末次免疫1周后,间接ELISA... 目的研制一种安全、有效且易于生产的热灭活肺炎链球菌死菌疫苗D39X,评价其作为肺炎链球菌候选疫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热灭活肺炎链球菌突变菌株D39X,得到无毒的死菌疫苗,鼻腔免疫Balb/c小鼠,每周1次,连续4周。末次免疫1周后,间接ELISA检测免疫小鼠特异性抗体水平;同时检测抗体亚型及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不同菌株攻毒的主动保护实验。结果免疫组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和唾液中特异性IgA显著升高,IgG亚型主要为IgG1和IgG2b;免疫小鼠脾细胞特异性分泌IL-4和IL-17A;19F型肺炎链球菌在免疫小鼠中的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灭活D39X黏膜免疫可有效延长肺炎链球菌D39、6B型和3型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被动免疫也具有保护作用。结论热灭活的D39X黏膜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有效抵抗不同血清型肺炎链球菌的感染,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肺炎链球菌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灭活 肺炎链球菌 黏膜免疫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缺陷的R6菌株经黏膜免疫小鼠可抵抗肺炎链球菌有毒株感染
4
作者 徐绣宇 王一平 +6 位作者 蔡莺莺 刘宇思 王虹 胥文春 何於娟 张雪梅 尹一兵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3-267,共5页
目的研制一种无转化能力的肺炎链球菌(S.pn)减毒株R6ΔcomE,评价其作为S.pn活菌疫苗的保护效果。方法构建comE基因缺陷的R6ΔcomE株,评价R6、R6ΔcomE株的转化能力及其毒力;用R6、R6ΔcomE株分别对BALB/c小鼠进行黏膜免疫,用ELISA法检... 目的研制一种无转化能力的肺炎链球菌(S.pn)减毒株R6ΔcomE,评价其作为S.pn活菌疫苗的保护效果。方法构建comE基因缺陷的R6ΔcomE株,评价R6、R6ΔcomE株的转化能力及其毒力;用R6、R6ΔcomE株分别对BALB/c小鼠进行黏膜免疫,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和脾细胞上清中IFN-γ、IL-4及IL-17A水平;用D39株经鼻腔黏膜感染免疫小鼠,观察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结果成功构建comE缺陷的R6ΔcomE株。体外转化实验中R6株转化菌量中位数为1 970 CFU/mL,体内转化实验中每只小鼠34 CFU,体内外实验中R6ΔcomE株转化菌量均为0;感染1×108CFU D39株的小鼠于3 d内全部死亡,而感染相同剂量R6、R6ΔcomE株的小鼠均存活>21 d,且均于感染后72 h内清除细菌。R6、R6ΔcomE株黏膜免疫小鼠后,血清抗体滴度的中位数(P25,P75)分别达1.0×106(6.4×105,1.8×106)、1.2×106(8.1×105,1.6×106),与相应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相应阴性对照组比较,R6、R6ΔcomE株免疫组IL-4、IL-17A均升高(P均<0.01),而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免疫R6、R6ΔcomE株的BALB/c小鼠可抵抗D39株感染,生存率分别为60%和70%。结论 R6ΔcomE株毒力弱,无转化能力,可诱导对S.pn感染的免疫保护,是一株安全有潜力的S.pn减毒活菌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黏膜免疫 转化缺陷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重庆某三甲教学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8
5
作者 戴玮 王詝 +3 位作者 徐绣宇 孙继德 孙珊 严立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了解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法、纸片扩散法和E试验法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9标准进行结果判读,使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数据进... 目的了解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法、纸片扩散法和E试验法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9标准进行结果判读,使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57株非重复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4471)占66.2%,革兰阳性菌(2286)占33.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3.8%和69.9%,粪肠球菌对利奈唑的耐药率为7.6%,检出3株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4.8%、22.9%和29.9%,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分别为6.7%(183/2726)、24.5%(145/593)、68.2%(305/447),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2.8%和13.2%、18.2%和13.8%、66.1%和66.0%。流感嗜血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53.4%。结论临床分离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CRE有增加的趋势,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增加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试验 抗菌药物 碳青霉烯类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M试验对非粒细胞缺乏患者不同类型肺曲霉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传明 曹泓宇 +4 位作者 孙继德 牛司强 王詝 蒲姝丽 徐绣宇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GM试验在不同类型肺曲霉病中的诊断价值,并确定BALF GM试验对常见肺曲霉病的最优cut-off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肺曲霉病且同时送检过血清和BALF GM试... 目的探讨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GM试验在不同类型肺曲霉病中的诊断价值,并确定BALF GM试验对常见肺曲霉病的最优cut-off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肺曲霉病且同时送检过血清和BALF GM试验的非粒细胞缺乏患者资料146例,其中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97例,慢性肺曲霉病(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CPA)39例,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10例;并随机选取132例同时期患有其他类型肺部疾病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血清和BALF GM试验对不同类型肺曲霉病的诊断性能。结果在非粒细胞缺乏患者中,BALF GM试验对IPA和CPA诊断的最优cut-off值分别为1.0和0.91,敏感性分别为74.2%和74.4%,特异性分别为83.3%和81.1%,但对ABPA的诊断作用有限(AUC=0.648);在cut-off值为0.5时,血清GM试验对IPA和CPA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41.2%和10.3%,对ABPA的诊断价值较差(AUC<0.5)。结论在非粒细胞缺乏患者中,BALF GM试验对IPA和CPA的诊断均有良好辅助诊断作用,但对ABPA的诊断作用有限;血清GM试验对IPA和CPA的诊断敏感性较低,对ABPA的诊断价值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曲霉病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GM试验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临床常见细菌和酵母菌的鉴定能力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严立 徐绣宇 张莉萍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ATB Expression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鉴定临床常见的细菌和酵母菌,比较鉴定结果的一致性,评价MALDI-TOF MS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 目的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ATB Expression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鉴定临床常见的细菌和酵母菌,比较鉴定结果的一致性,评价MALDI-TOF MS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鉴定能力。方法连续5 d鉴定123株临床分离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42株,革兰氏阴性菌71株,酵母菌10株。细菌鉴定同时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 MS(采用MALDI-TOF MS技术)和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酵母菌鉴定同时使用VITEK MS和ATB Expression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将MALDI-TOF MS与传统生物化学方法得到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一致的菌株采用16S r RNA测序验证。结果 MALDI-TOF MS与传统生物化学方法得到的鉴定结果相比较,革兰氏阳性菌鉴定符合率为78.6%(33/42),革兰氏阴性菌鉴定符合率为84.5%(60/71),酵母菌鉴定符合率为100.0%(10/1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及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的符合率可达95.0%。19株鉴定结果在种的水平上不一致的细菌经16S r RNA测序验证,MALDI-TOF MS的正确率为73.7%,传统生物化学鉴定结果的正确率为49.2%。结论与传统生物化学鉴定手段相比,MALDI-TOF MS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具有较好的鉴定能力,鉴定时间显著缩短,可实现临床微生物的快速、准确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细菌 酵母菌 鉴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某院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马维佳 贾晓炯 +1 位作者 徐绣宇 张莉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6-232,共7页
目的探究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ium,VREfm)的毒力基因、转座子分型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经微量肉汤稀释法验证的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18株,采用梅里埃VITEK2对13种抗生素进... 目的探究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ium,VREfm)的毒力基因、转座子分型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经微量肉汤稀释法验证的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18株,采用梅里埃VITEK2对13种抗生素进行MIC检测;通过多重PCR检测Van耐药基因和7种毒力基因,重叠PCR分析耐药转座子Tn1546结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确定菌株序列型别,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进行危险因素调查。结果 18株VREfm基因型和表型均符合Van A型;所有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等表现耐药,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表现敏感;毒力基因acm、esp、hyl检测率分别为94.4%、88.9%、83.3%;耐药转座子结构共检测到4种类型;MLST结果显示共有5种ST型别,均属于克隆复合体CC17。毒力基因esp、转院患者、尿路感染和万古霉素使用是VREfm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收集到的18株VREfm均为多重耐药菌,且均属于克隆复合体CC17。毒力基因esp检出率较高,且与万古霉素耐药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肠球菌 药物耐受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菌体液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继德 付双双 +2 位作者 黄世峰 徐绣宇 张莉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030-2033,共4页
目的探讨无菌体液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间医院在无菌体液中分离的288株大肠埃希菌,对患者病例做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病例组为96株头孢吡肟耐药菌株,对照组为192株头孢吡肟敏感菌株。Log... 目的探讨无菌体液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间医院在无菌体液中分离的288株大肠埃希菌,对患者病例做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病例组为96株头孢吡肟耐药菌株,对照组为192株头孢吡肟敏感菌株。Logistic回归模型被用来分析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3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先前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头孢菌素)、男性、先前住院天数≥10 d、机械通气、引流管、导尿管和静脉置管等是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产ESBLs、先前使用抗生素、先前住院天数≥10 d和男性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上述危险因素存在的患者,尤其是男性,应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慎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减少头孢吡肟耐药菌株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吡肟 大肠埃希菌 耐药 危险因素 无菌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某医院近5年新生隐球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传明 戴玮 +1 位作者 牛司强 徐绣宇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269-272,293,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新生隐球菌感染的类型、治疗、预后和菌株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新生隐球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及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我院新生隐球菌感染共47例,感染类型以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为主(72.3%),78.7%...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新生隐球菌感染的类型、治疗、预后和菌株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新生隐球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及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我院新生隐球菌感染共47例,感染类型以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为主(72.3%),78.7%的患者为男性,且大部分患者无HIV感染;此外,有17.1%的患者患有隐球菌肺炎。37例患者进行血清和/或脑脊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其阳性率均为100%。所有菌株对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均为野生型,90%以上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和泊沙康唑为野生型,对氟康唑为野生型的菌株占85.1%,但对两性霉素B为野生型的菌株仅有53.2%。经药物治疗后预后良好者占78.0%,但未进行治疗的患者中仅有16.7%预后良好。结论及时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有助于提高隐球菌感染诊断的阳性率,新生隐球菌培养阳性后及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非常重要,根据药敏结果尽早给予联合抗隐球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感染 药物敏感性 临床资料 隐球菌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标签NT-proBNP重组蛋白的获得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2
11
作者 谌海兰 陈曦 +8 位作者 徐绣宇 谢佳瑛 刘宇思 赵家宁 曾令斌 陈特 张雪梅 尹一兵 胥文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02-905,共4页
目的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不带标签的NT-proBNP重组蛋白,并用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NT-proBNP抗体。方法从重组菌pET-32a(+)-NT-proBNP提取重组质粒,通过PCR扩增出目的 DNA片段,插入pCold TF载体,转化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IPTG... 目的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不带标签的NT-proBNP重组蛋白,并用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NT-proBNP抗体。方法从重组菌pET-32a(+)-NT-proBNP提取重组质粒,通过PCR扩增出目的 DNA片段,插入pCold TF载体,转化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经镍柱亲和纯化、HRV 3C蛋白酶酶切、镍柱亲和纯化,制备不带标签的纯蛋白质,并用临床商品化试剂盒验证其抗原性。用该蛋白质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体,western blot鉴定其特异性。结果成功获得高纯度的不带标签的NT-proBNP蛋白,该蛋白质能被商品化的试剂盒识别。用该蛋白质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成功制备出高效价高特异的抗体。结论成功制备高纯度的无标签NT-proBNP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为NT-proBNP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B型钠尿肽原 原核表达 蛋白质纯化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候选疫苗蛋白SPD0295的重组表达及免疫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闵迅 黄健 +4 位作者 黄美容 黎美君 徐绣宇 钟文 张雪梅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5-698,703,共5页
目的评价磷酸烯醇丙酮酸依赖的磷酸酶转移系统(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PTS)SPD0295蛋白作为候选疫苗的免疫活性,分析其在不同血清型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S.pn中D39血清型基因组DNA为模... 目的评价磷酸烯醇丙酮酸依赖的磷酸酶转移系统(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PTS)SPD0295蛋白作为候选疫苗的免疫活性,分析其在不同血清型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S.pn中D39血清型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spd0295基因序列,IPTG诱导表达含6×His标签的SPD0295重组蛋白,经Ni-NTA树脂纯化后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序列比对分析不同血清型S.pn的spd0295基因保守性;SPD0295蛋白与Alum佐剂混合经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抗,ELISA法检测其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技术分析抗体的特异性,同时分析该蛋白在7株常见肺炎链球菌中的表达水平。结果spd0295基因在7株不同血清型S.pn中与D39菌株基因序列一致性大于99%;重组蛋白SPD0295免疫小鼠后获得高滴度、高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技术验证了SPD0295蛋白在7株常见肺炎链球菌株中均有表达;黏附抑制试验表明SPD0295蛋白及其抗血清均可抑制细菌的黏附效应。结论 SPD0295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可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且在不同血清型S.pn菌株中均有表达,保守性强,是1个潜在的S.pn候选疫苗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磷酸烯醇丙酮酸依赖的磷酸酶转移系统 SPD0295 保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道来源大肠埃希菌继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立 莫菲 +1 位作者 徐绣宇 陈海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9期1202-1203,1206,共3页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泌尿道来源大肠埃希菌(ECO )继发血流感染情况,探讨泌尿道来源ECO继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此种现象的分离率变迁情况,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泌尿道来源ECO继发血流感染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由...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泌尿道来源大肠埃希菌(ECO )继发血流感染情况,探讨泌尿道来源ECO继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此种现象的分离率变迁情况,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泌尿道来源ECO继发血流感染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由泌尿道来源ECO继发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82例,与同期尿培养为 ECO但无血流感染患者82例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计算2011~2013年各年及不同科室泌尿道来源EC O的分离率,绘制成表格进行分析得出分离率变迁情况。结果肾功能不全、尿管留置、发热、尿常规白细胞增多在试验组和阴性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属于危险因素。其中尿管留置、发热、尿常规白细胞增多具有显著关系,属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泌尿道来源ECO继发血流感染为多因素所致,主要与尿管留置、发热、尿常规白细胞增多有关,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如泌尿插管等),严格无菌及消毒制度,密切关注临床症状及其实验室检查指标。通过分离率的图表发现,泌尿道来源ECO继发血流感染的现象明显升高,并在该院呈扩散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 大肠埃希菌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分离率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2在肠道屏障维护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利平(综述) 徐绣宇(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1891-1896,1920,共7页
肠道屏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在维持生理平衡和抵御外源性病原体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集中于细胞因子在维持肠道屏障稳态中的作用,尤其是白细胞介素(IL)-22得到了广泛关注。IL-22主要由Th17细胞、γδT细胞和固有淋巴细胞... 肠道屏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在维持生理平衡和抵御外源性病原体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集中于细胞因子在维持肠道屏障稳态中的作用,尤其是白细胞介素(IL)-22得到了广泛关注。IL-22主要由Th17细胞、γδT细胞和固有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分泌,对于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增殖、维护结构完整性及调控黏膜抗菌防御都至关重要。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与肠漏综合征相关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及酒精性肝病等)的发展密切相关。这类疾病通常涉及肠道通透性的增加,有害物质通过肠上皮进入血液,进而影响多个器官和系统,尤其是消化系统。IL-22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互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该综述旨在概述IL-22在肠道屏障功能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IL-22在调节肠漏综合征相关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2 肠道菌群 肠漏综合征 肠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非敏感阴沟肠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蒲姝丽 徐绣宇 +1 位作者 史静 张莉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442-1448,共7页
目的研究我院2012年碳青霉烯类非敏感阴沟肠杆菌耐药基因特点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阴沟肠杆菌268株,采用VITEK2鉴定并检测碳青霉烯类、头孢类、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MIC值;PCR扩增碳青霉烯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目的研究我院2012年碳青霉烯类非敏感阴沟肠杆菌耐药基因特点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阴沟肠杆菌268株,采用VITEK2鉴定并检测碳青霉烯类、头孢类、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MIC值;PCR扩增碳青霉烯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喹诺酮、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Intl1);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4%)株菌携带blaIMP-8,分别有41(82%)、41(82%)、37(74%)、20(40%)株菌ESBLs、喹诺酮、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和Intl1阳性;2株blaIMP-8阳性的菌株均携带ESBLs、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41株ESBLs阳性的菌株,分别有40(97.6%)和33(80.5%)株菌携带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PFGE结果显示碳青霉烯类非敏感阴沟肠杆菌分为21个不同型别。结论我院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在碳青霉烯类非敏感阴沟肠杆菌中高度流行,同一菌株同时表达多种耐药基因,分子流行病学显示具有克隆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碳青霉烯类非敏感 喹诺酮耐药基因 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立朋 伊茂礼 +1 位作者 徐绣宇 陈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88-2292,共5页
脓毒症是由于免疫系统对于侵袭性感染的应答而成为一种异质性综合征。当伴随器官系统性功能紊乱或心血管性休克,会出现严重的脓毒症或脓毒症性休克,这是严重病患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报道显示,脓毒症是非冠脉ICU病患最主要的死因... 脓毒症是由于免疫系统对于侵袭性感染的应答而成为一种异质性综合征。当伴随器官系统性功能紊乱或心血管性休克,会出现严重的脓毒症或脓毒症性休克,这是严重病患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报道显示,脓毒症是非冠脉ICU病患最主要的死因。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脓毒症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及欧美发达国家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发病率为2%(所有住院病患)及6%-30%(ICU病患);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脓毒症患者的危险因素和耐药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史静 陈晴毅 +5 位作者 徐绣宇 严立 孙珊 夏云 梁涛 牛司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3547-3551,共5页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脓毒症患者的危险因素和耐药性,为有效控制CRE感染的脓毒血症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5-2020年CRE感染的脓毒症患者基本信息、病因诊断、主要检验结果、用药和处理情况等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脓毒症患者的危险因素和耐药性,为有效控制CRE感染的脓毒血症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5-2020年CRE感染的脓毒症患者基本信息、病因诊断、主要检验结果、用药和处理情况等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该院CRE感染的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CRE感染的脓毒症危险因素。结果收集到172例CER感染的脓毒血症和110例CRE感染的非脓毒血症病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周围血管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重症贫血、检出前使用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糖肽类、抗真菌类抗菌药物、ICU天数、胃管留置天数、静脉置管天数、动脉置管天数、机械通气天数等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机械通气天数和检出前使用碳青霉烯类与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为CRE感染的脓毒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RE感染脓毒症患者的分离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结论CRE感染的脓毒症具有多个危险因素,并且CRE感染的脓毒症患者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可有效预防CRE感染的脓毒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危险因素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美容 黄健 +4 位作者 王虹 徐绣宇 王鹏 尹一兵 胥文春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60-463,共4页
目的构建人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重组蛋白,制备人LP-PLA2多克隆抗体。方法从分化的THP-1细胞中提取总RNA,RT-PCR扩增LP-PLA2全长编码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C... 目的构建人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重组蛋白,制备人LP-PLA2多克隆抗体。方法从分化的THP-1细胞中提取总RNA,RT-PCR扩增LP-PLA2全长编码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Cold TF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低温(15℃)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Ni-Sepharose 6FF亲和层析及DEAE-Sephadex离子交换层析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抗血清效价,Western blot法检测多抗的反应原性。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Cold TF-LP-PLA2经双酶切及测序证实构建正确;TF-LP-PLA2获得可溶性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93 000;纯化的重组蛋白纯度可达90%,可与市售兔抗人LP-PLA2抗体反应;制备的抗血清效价达1∶5.12×106以上,反应原性良好。结论已成功原核表达了重组LP-PLA2蛋白,并制备了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为下一步制备单克隆抗体及建立LP-PLA2免疫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原核细胞 基因表达 多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CarbaNP法与改良Hodge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的方法学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维佳 徐绣宇 +2 位作者 孙坤玲 王丽芳 张莉萍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5,共2页
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增加,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相继在多个国家出现和报道,其中产碳青霉烯酶是其最主要的耐药机制,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曾推荐... 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增加,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相继在多个国家出现和报道,其中产碳青霉烯酶是其最主要的耐药机制,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曾推荐改良Hodge试验作为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参考方法,然而近年来相关文献证实该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其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比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酶 肠杆菌 E试验 检测 改良 方法学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耐碳青霉烯
原文传递
肺炎链球菌cps操纵子的启动子序列点突变可导致细菌荚膜缺失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建敏 徐绣宇 +5 位作者 马峰 徐红梅 王丽滨 邢燕 粟玉凤 张雪梅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0-787,共8页
【目的】明确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合成操纵子的启动子序列出现的点突变313713 T→C是否可导致细菌荚膜缺失。【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炎链球菌突变株SPY1(NC_008533.1 313713 T→C)荚膜多糖含量;实时定量荧光PCR分析荚膜多糖合成基因c... 【目的】明确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合成操纵子的启动子序列出现的点突变313713 T→C是否可导致细菌荚膜缺失。【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炎链球菌突变株SPY1(NC_008533.1 313713 T→C)荚膜多糖含量;实时定量荧光PCR分析荚膜多糖合成基因cps2A、cps2B、cps2C以及cps2D的表达量;构建重组质粒pEVP3-cps promoterD39和pEVP3-cps promoterSPY1,分别转化D39和SPY1菌株,通过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来验证转入的启动子序列对细菌荚膜合成的影响,并通过电镜观察荚膜结构和荚膜肿胀试验进一步验证。【结果】肺炎链球菌SPY1的荚膜多糖含量较野生型显著下降,其相关基因cps2A、cps2B、cps2C以及cps2D的表达量较野生型D39均显著降低;与D39-pEVP3-cps promoterD39对比,D39-pEVP3-cps promoterSPY1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下降了76%,与SPY1-pEVP3-cps promoterD39相比,SPY1-pEVP3-cps promoterSPY1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下降了约79%;电镜结果显示,重组SPY1-pEVP3-cps promoterD39荚膜可恢复至野生型水平,并且重组D39-pEVP3-cps promoterSPY1(NC_008533.1 313713 T→C)荚膜肿胀试验呈阴性。【结论】荚膜多糖合成操纵子的启动子序列点突变313713 T→C可导致荚膜多糖合成基因表达显著下调,从而引起菌株SPY1的荚膜显著减少甚至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荚膜 点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