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膳食纤维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疗效研究
1
作者 徐清田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3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讨膳食纤维在肥胖儿童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及无锡市儿童医院就诊的98例学龄期肥胖合并NAFLD儿童,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 目的 探讨膳食纤维在肥胖儿童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及无锡市儿童医院就诊的98例学龄期肥胖合并NAFLD儿童,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研究对象均予改变生活方式和中等量有氧运动的基础治疗,同时研究组口服补充膳食纤维粉25 g/d,两组均持续治疗9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人体成分、肝脏彩超、血脂、空腹血糖、胰岛功能、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采用脂肪肝指数(FLI)作疗效评价,比较两组FLI <30的发生率及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C反应蛋白、血脂、空腹血糖等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胰岛素抵抗较前改善(P <0.01),FLI较前有下降,且研究组FLI低于对照组(29.01±2.97 vs.31.43±4.73,P <0.01);治疗后两组内脏脂肪面积、体脂率及腰围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复查肝脏彩超提示两组脂肪肝情况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更明显。治疗后两组患者FLI均<60,研究组FLI <30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77.6%vs.53.1%,P=0.019)。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减脂、减重效果,能改善患儿胰岛素抵抗及肝功能指标,显著改善脂肪肝情况,是防治肥胖儿童NAFLD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肥胖儿童 非酒精性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清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晓巍 徐湘 +1 位作者 徐清田 成兴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62-1367,共6页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与血清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并发症37例(DM组)、视网膜病变34例(DR组)和周围神经病变30例(DPN组),并以同时段体检中心正常健康人群2...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与血清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并发症37例(DM组)、视网膜病变34例(DR组)和周围神经病变30例(DPN组),并以同时段体检中心正常健康人群20例为对照。采集一般资料以及生化资料,ELISA测定CNTF水平。结果:1各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腰围均无显著差异;DR组、DPN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及低密度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DM组(P<0.05);DR组肾小球滤过率估值为(86.03±20.80)m L/min,显著低于DM组、DPN组;糖尿病各组CNTF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F=49.612,P<0.001);2由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糖尿病合并并发症与血清CNTF水平呈负相关(r=-0.741,P<0.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NTF、Hb A1c、LDL-C水平是DR、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NT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合并并发症(视网膜、周围神经)时可进一步降低CNTF水平,且CNTF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徐清田 周群燕 +1 位作者 朱晓巍 徐湘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2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变化及意义,为DPN的早期防治探索新的诊疗思路。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1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回顾性观察研究,根据DPN诊疗指南...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变化及意义,为DPN的早期防治探索新的诊疗思路。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1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回顾性观察研究,根据DPN诊疗指南分为DPN组(109例)和无DPN(NDPN)组(105例)。收集相关病例数据,ELISA法测定血清[25(OH)D_(3)]水平,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血脂和尿酸(UA)等生化指标。25(OH)D_(3)与各指标分别作Pearson相关分析,目前多推荐血清25羟维生素D_(3)<20 ng/mL为维生素D缺乏;两组患者按此标准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及非维生素D缺乏组,比较两组间DPN的发病率。并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观察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NDPN组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36.47±11.01)ng/mL显著高于DPN者(26.64±7.4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空腹C肽呈正相关,与FPG、CR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104,P<0.05;r=-0.049,P<0.05,r=-0.621,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示,血清25羟维生素D_(3)、CRP是DPN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93,P<0.01,β=0.354,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_(3)缺乏组的T2DM者发生DPN的风险是非缺乏组患者的1.54倍(OR=1.54)。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降低可能增加DPN的发病风险,且糖尿病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参与糖脂代谢及炎症反应,可能促进了DPN的发生。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有利于提前诊治D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25羟维生素D3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清田 周群燕 +1 位作者 朱晓巍 徐湘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第5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意义,为DR的早期防治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9年1月于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19例进行研究,分为T2DM不伴DR(NDR)组73例、T2DM伴非增殖期DR(BDR)...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意义,为DR的早期防治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9年1月于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19例进行研究,分为T2DM不伴DR(NDR)组73例、T2DM伴非增殖期DR(BDR)组69例和T2DM伴增殖期DR(PDR)组77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ELISA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血脂,C-反应蛋白(CRP)和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将25(OH)D3与各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25(OH)D3按照国际诊断标准,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5(OH)D3<20 ng/mL]及非维生素D缺乏组[25(OH)D3≥20 ng/mL],比较两组间DR的发病率及风险,并进一步对DR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2DM各组血清25(OH)D3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PDR组<BDR组<NDR组[(20.96±4.78)ng/mL vs(32.73±3.16)ng/mL vs(45.79±7.59)ng/mL];T2DM组血清25(OH)D3水平与FPG、CRP、病程呈负相关(r=-0.054,P<0.05;r=-0.661,P<0.05;r=-0.032,P<0.05);血清25(OH)D3与空腹C肽呈正相关(r=0.10,P<0.05),多元回归分析示,血清25(OH)D3、CRP、病程是DR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25(OH)D3缺乏组的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风险是非缺乏组患者的1.57倍(OR=1.57)。结论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可能增加DR的患病风险,且T2DM患者血清25(OH)D3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监测25(OH)D3水平有助于早期防治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北京市门诊特种病医保政策实施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治水 冷家骅 +1 位作者 刘忆 徐清田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143,共3页
门诊特种病指的是需要门诊连续治疗或院外长期服药,经社保部门批准的统筹支付病种[1],可以设立一定的待遇补偿从而减轻此类患者的疾病负担。不同省市和地区其病种管理、认定管理、就医管理和结算管理等方面会存在一些差异[2]。北京市开... 门诊特种病指的是需要门诊连续治疗或院外长期服药,经社保部门批准的统筹支付病种[1],可以设立一定的待遇补偿从而减轻此类患者的疾病负担。不同省市和地区其病种管理、认定管理、就医管理和结算管理等方面会存在一些差异[2]。北京市开展门诊特种病的工作比较早,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立之初便进行了实践探讨,并在2004年制定了《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病种管理规范》,享受特种病待遇的患者在门诊发生的相应费用可以计入住院的待遇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保基金 补偿比 医保政策 病种管理 参保患者 肿瘤病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期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徐清田 马宁 成兴波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91-99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期因子(Midkine)与D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90例,分为T2DM不伴DR(NDR)组30例、T2DM伴非增殖期DR(BDR)组30例和T2DM伴增殖期DR(PDR)组30例。另选体检健康者30名作为健康对照(NGT)组,经75g OGTT排除糖尿病。检测各组FP... 目的探讨血清中期因子(Midkine)与D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90例,分为T2DM不伴DR(NDR)组30例、T2DM伴非增殖期DR(BDR)组30例和T2DM伴增殖期DR(PDR)组30例。另选体检健康者30名作为健康对照(NGT)组,经75g OGTT排除糖尿病。检测各组FPG、HbA1c和血脂等指标,ELISA检测血清Midkine浓度。结果 T2DM各组血清Midkine水平均高于NGT组,Midkine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NGT<NDR<BDR<PDR组[(0.43±0.29)vs(1.73±0.25)vs(3.01±1.82)vs(4.82±3.62)pg/ml,P<0.05或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dkine水平与DR病程、UAlb呈正相关(r=0.559、0.374,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R病程为血清Midkine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β=0.375,P<0.01)。结论血清Midkine水平与DR病程、DR严重程度密切相关,Midkine可能参与了DR发生发展,与DR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中期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2型
原文传递
血清Fractalkine因子水平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清田 朱晓巍 徐湘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89-99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Fractalkine(FKN)因子水平与肥胖和T2DM的相关性。方法根据BMI将88名健康体检者即糖耐量正常者(NGT)分为体重正常组(A组,n=44,BMI<24kg/m^2)和超重肥胖组(B组,n=44,BMI≥24kg/m^2);将88例新诊断T2DM患者(T2DM组)分为体... 目的探讨血清Fractalkine(FKN)因子水平与肥胖和T2DM的相关性。方法根据BMI将88名健康体检者即糖耐量正常者(NGT)分为体重正常组(A组,n=44,BMI<24kg/m^2)和超重肥胖组(B组,n=44,BMI≥24kg/m^2);将88例新诊断T2DM患者(T2DM组)分为体重正常组(C组,n=44,BMI<24kg/m^2)和超重肥胖组(D组,n=44,BMI≥24kg/m^2)。ELISA测定FK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T2DM患者FKN(0.625±0.090)ng/ml高于NGT者(0.395±0.110)ng/ml(P<0.01),C组FKN(0.55±0.08)ng/ml高于A组(0.34±0.14)ng/ml和B组(0.45±0.08)ng/ml(P<0.01)。T2DM患者FKN与FPG、HbAlc、WHR、BMI、C-RP、HOMA-IR、TNF-α呈正相关(r=0.578、0.592、0.616、0.596、0.909、0.872和0.827,P<0.01),与HDL-C呈负相关(r=-0.216,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RP、BMI及TNF-α是FKN的独立相关因素(β=0.441、0.158和0.221,P<0.05)。结论 T2DM患者FKN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肥胖及T2DM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FRACTALKINE 糖尿病 2型 肥胖
原文传递
血清白血病抑制因子水平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8
作者 徐清田 成兴波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44例初诊T2DM患者分为肥胖组(A组,22例,BMI≥25kg/m2)和非肥胖组(B组,22例,BMI<25kg/m^2),44例健康体检人群分为肥胖组(C组,22例,BMI≥25kg/m^2)和非肥胖... 目的探讨血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44例初诊T2DM患者分为肥胖组(A组,22例,BMI≥25kg/m2)和非肥胖组(B组,22例,BMI<25kg/m^2),44例健康体检人群分为肥胖组(C组,22例,BMI≥25kg/m^2)和非肥胖组(D组,22例,BMI<25kg/m^2)。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LIF和IL-6水平。结果 A、B组年龄、FBG、HbA1c和LIF均高于C、D组(P<0.05),A组C反应蛋白(CRP)和IL-6水平高于C、D组(P<0.05);A组FBG、IL-6、CRP、LIF和BMI亦高于B组(P<0.05);C组LIF、IL-6、BMI、CRP、TG亦高于D组(P<0.05)。LIF水平与年龄、FBG、HbA1c、CRP、BMI、腰臀比和IL-6呈正相关(r=0.228、0.729、0.665、0.852、0.627、0.601和0.911,P<0.01)。CRP和IL-6是血清LIF的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结论 T2DM患者血清LIF与炎症反应有关;LIF可能参与了肥胖及T2DM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 2型糖尿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