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沁源枣林庄、柳湾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被引量:1
1
作者 武夏(摄影) 徐晴(绘图) +4 位作者 姬凌飞(绘图) 刘亚楠(绘图) 马楠 李辉 冯鹏锦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50,共13页
2021年1月和4月,山西大学考古系对山西长治沁源枣林庄、柳湾摩崖造像进行了两次调查。枣林庄摩崖造像开凿有3个主龛,龛下刻有供养人形象及题记,据造像题材与风格推断应开凿于北魏晚期。柳湾摩崖造像共有12龛,风化较为严重,根据造像题材... 2021年1月和4月,山西大学考古系对山西长治沁源枣林庄、柳湾摩崖造像进行了两次调查。枣林庄摩崖造像开凿有3个主龛,龛下刻有供养人形象及题记,据造像题材与风格推断应开凿于北魏晚期。柳湾摩崖造像共有12龛,风化较为严重,根据造像题材与风格推断应陆续开凿于东魏北齐时期。此次调查为研究晋东南地区北朝佛教遗存的年代序列以及佛教的传播路线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枣林庄 柳湾 摩崖造像 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沁县五龙头石窟调查简报 被引量:3
2
作者 武夏(文/摄影) 赵杰 +5 位作者 李加嘉 马楠(文/绘图) 李辉 冯鹏锦 肖诗颖(绘图) 徐晴(绘图) 《文物季刊》 2022年第2期32-39,共8页
五龙头石窟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沁县次村乡五龙头村东南部的山崖上,斜向坐南朝北,共有一窟和三个附属龛。石窟三壁雕低坛基,南壁坛基上雕刻一佛二弟子,西壁坛基上雕刻一立佛二菩萨,东壁坛基上雕刻一倚坐菩萨二胁侍菩萨,窟门内两侧各雕一身... 五龙头石窟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沁县次村乡五龙头村东南部的山崖上,斜向坐南朝北,共有一窟和三个附属龛。石窟三壁雕低坛基,南壁坛基上雕刻一佛二弟子,西壁坛基上雕刻一立佛二菩萨,东壁坛基上雕刻一倚坐菩萨二胁侍菩萨,窟门内两侧各雕一身力士。窟门外壁东侧三个附属龛内均雕凿一佛二弟子。根据洞窟形制、造像题材与风格推断,五龙头石窟及附属龛开凿于北齐时期,主要受到邺城地区造像风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县 五龙头石窟 北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武乡石仁底石窟调查简报 被引量:2
3
作者 武夏(执笔/摄影) +4 位作者 杜煜 赵杰 李辉 徐晴(绘图) 马楠(绘图)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40,共7页
石仁底石窟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西石仁底村东部的麓台山半山腰上,只有一窟,坐北朝南。窟内三壁开龛,龛下方有低坛基。正壁雕凿二佛并坐,两侧开龛雕凿胁侍菩萨,壁面上方雕刻飞天。西壁雕凿一佛二菩萨,壁面上方雕刻文殊菩萨说法。东壁... 石仁底石窟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西石仁底村东部的麓台山半山腰上,只有一窟,坐北朝南。窟内三壁开龛,龛下方有低坛基。正壁雕凿二佛并坐,两侧开龛雕凿胁侍菩萨,壁面上方雕刻飞天。西壁雕凿一佛二菩萨,壁面上方雕刻文殊菩萨说法。东壁雕凿结跏趺坐佛,北侧雕刻菩萨,菩萨上方雕刻维摩诘。窟外西侧壁面刻有题记,风化剥落严重,仅存下部文字。从洞窟形制、造像题材、布局与风格来看,石仁底石窟开凿于北魏晚期至东魏时期。这一发现完善了当地石窟寺演变的年代序列,为研究北朝民间石窟寺的开凿情况以及佛教造像的传播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乡 石仁底石窟 释迦多宝 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屯留石窟及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夏(执笔/摄影) +5 位作者 赵杰 梁云晓 李辉 徐晴(绘图) 肖诗颖(绘图) 马楠(绘图) 《文物季刊》 2023年第2期53-63,91,共12页
2021年1月和6月,山西大学考古系对山西长治市屯留县小石佛头摩崖造像和广泉寺石窟进行了调查。小石佛头摩崖造像共有三龛,均坐南朝北,由西向东依次编为第1至3龛,其中第2龛正上方有大魏延昌二年(513年)纪年题记。广泉寺石窟共有一窟,坐... 2021年1月和6月,山西大学考古系对山西长治市屯留县小石佛头摩崖造像和广泉寺石窟进行了调查。小石佛头摩崖造像共有三龛,均坐南朝北,由西向东依次编为第1至3龛,其中第2龛正上方有大魏延昌二年(513年)纪年题记。广泉寺石窟共有一窟,坐东朝西,窟内三壁开三龛,四壁遍刻千佛。根据洞窟形制、造像题材与风格推断,该窟可能开凿于东魏。这两处摩崖造像及石窟的发现为完善晋东南地区北朝佛教造像的年代序列和研究当地佛教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留 小石佛头 广泉寺 石窟 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沁源程壁石窟调查简报
5
作者 武夏(执笔/摄影) 李辉 +5 位作者 冯鹏锦 赵杰 马楠(摄影) 王美睿(绘图) 徐晴(绘图) 刘亚楠(绘图) 《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86,共25页
程壁石窟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韩洪乡程壁村西北500米的半山腰上。地理坐标为北纬36°39′7.2″,东经112°14′49.1″,海拔1212米。程壁石窟所在山体大致呈东西走向,位于009乡道旁,沁河在山脚下由西向东流过(图一)。石窟开凿... 程壁石窟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韩洪乡程壁村西北500米的半山腰上。地理坐标为北纬36°39′7.2″,东经112°14′49.1″,海拔1212米。程壁石窟所在山体大致呈东西走向,位于009乡道旁,沁河在山脚下由西向东流过(图一)。石窟开凿于一块长约20、高3.5~4.7米的较为独立的崖壁上,山体岩石属于灰黄色石英砂岩,易于雕凿,崖壁下为松软的砂石与黄土。窟前山坡塌毁严重、崎岖不平。据《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记载,程壁石窟只有1窟[1]。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有6窟。两次调查都将开凿年代定为唐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调查简报 山西省长治市 石窟 石英砂岩 沁源县 灰黄色 地理坐标
原文传递
山西沁源汝家庄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6
作者 李辉 武夏 +2 位作者 武夏(摄影) 徐晴(绘图) 马楠(绘图) 《收藏家》 2024年第11期13-18,共6页
汝家庄摩崖造像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景凤乡汝家庄村640县道旁的崖壁上,现存四龛。根据题记可知其中两大龛为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同时开凿的一组造像,主尊分别为弥勒佛与阿弥陀佛。这组摩崖造像尊格、纪年明确,为判定晋东南地区佛教... 汝家庄摩崖造像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景凤乡汝家庄村640县道旁的崖壁上,现存四龛。根据题记可知其中两大龛为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同时开凿的一组造像,主尊分别为弥勒佛与阿弥陀佛。这组摩崖造像尊格、纪年明确,为判定晋东南地区佛教造像的年代提供了标尺。较为丰富的题记为研究中唐民间净土信仰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源 汝家庄摩崖造像 乾元三年 净土信仰
原文传递
山西沁源五处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被引量:1
7
作者 武夏(摄影/执笔) +5 位作者 马楠(绘图/执笔) 李辉(摄影/执笔) 景晓敏(传拓) 徐晴(绘图) 姬凌飞(绘图) 赵杰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87,共21页
2021年1月和4月,山西大学考古系对长治市沁源县韩家窑摩崖造像、社科摩崖造像、马刨泉摩崖造像、康家庄摩崖造像、渣滩摩崖造像五处摩崖造像进行了调查。这些摩崖造像中,主要题材为一佛二弟子,另有两龛立佛和两龛菩萨造像。摩崖造像共... 2021年1月和4月,山西大学考古系对长治市沁源县韩家窑摩崖造像、社科摩崖造像、马刨泉摩崖造像、康家庄摩崖造像、渣滩摩崖造像五处摩崖造像进行了调查。这些摩崖造像中,主要题材为一佛二弟子,另有两龛立佛和两龛菩萨造像。摩崖造像共留存有题记十二处,其中纪年题记有北齐“武平五年”三处、“天保七年”“天保九年”各一处,隋“大业三年”两处,唐“中和三年”纪年一处。根据造像风格与题记,可知五处摩崖造像主要开凿于北齐至隋代,唐代续凿两龛。这些摩崖造像为研究晋东南地区沁河流域北朝晚期至隋代佛教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源 摩崖造像 北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