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及邻区地震精确定位及断裂构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晓枫 王惠琳 陈小敏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6-221,323,共6页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0~2012年海南岛及邻区ML≥1.0的1 035次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了820次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的结果大大改善了原地震定位的精度,且部分震群更加集中密集,并向断裂带趋近;震源深度分布更为合理...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0~2012年海南岛及邻区ML≥1.0的1 035次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了820次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的结果大大改善了原地震定位的精度,且部分震群更加集中密集,并向断裂带趋近;震源深度分布更为合理,精定位前震源深度绝大多数位于10 km处,而精定位后发散分布于地下20 km内,近似呈正态分布形态,优势分布深度为5~15 km;重定位后的地震呈现垂直条带分布特征,体现了断裂带的运动构造,更加符合断裂带的地震活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法 海南岛及邻区 震源深度 地震构造 地震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中国CDSN台网检测到的汶川地震所激发的地球球型自由振荡 被引量:9
2
作者 徐晓枫 万永革 王惠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49,共14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M8.0特大地震,这次特大地震使得地球自身产生了整体的连续振动。本文采用地震发生之后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所记录到的5天地震波形,对VHZ频段进行了功率谱密度分析。由于CDSN台网的地震仪对低频信号具有压...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M8.0特大地震,这次特大地震使得地球自身产生了整体的连续振动。本文采用地震发生之后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所记录到的5天地震波形,对VHZ频段进行了功率谱密度分析。由于CDSN台网的地震仪对低频信号具有压制特点,所以没有对资料进行固体潮处理,从而获得了大地震激发的73个(0S4~0S76)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和6个谐频球型自由振荡(1S2,3S2,1S4,1S0,1S7,4S2),并与PREM模型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观测振荡周期与PREM预测的振荡周期吻合很好。所得结果可以进一步用来研究地震震源机制和地球内部结构。并对大地震的震源破裂分布给出一定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谱密度估计 地球自由振荡 球型振荡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铺前-清澜断裂带附近地震的重定位及其构造意义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徐晓枫 王惠琳 +1 位作者 胡久常 孙佩雯 《华南地震》 2017年第2期10-16,共7页
铺前-清澜断裂是海南岛最活跃的发震构造之一,该断裂构成了1605年7^(1/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海南省数字化地震台网运行至今,记录到该断裂附近小震活动较为活跃,小震分布呈南北向排列并且与断裂带南部对应的不一致。基于海南省数字化地... 铺前-清澜断裂是海南岛最活跃的发震构造之一,该断裂构成了1605年7^(1/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海南省数字化地震台网运行至今,记录到该断裂附近小震活动较为活跃,小震分布呈南北向排列并且与断裂带南部对应的不一致。基于海南省数字化地震台网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该断裂带附近的128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最终得到118个地震的震源时空参数。对新的定位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得出地震分布走向是NW2°。地震分布走向和铺前-清澜断裂在南端对应仍不是很好,可能是由于铺前-清澜断裂北段活动时代为全新世,而南段的活动时代为早中更新世,南段活动性已经向西部空间迁移,推断和地下岩浆囊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精定位 铺前-清澜断裂带 地震构造 地震活动 震源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CAP方法反演2016年广西苍梧M_S 5.4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8
4
作者 徐晓枫 王惠琳 +1 位作者 胡久常 吴佳林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年第3期8-12,共5页
北京时间2016年7月31日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发生M_S 5.4地震,基于海南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M_S 5.4地震震源深度较浅,最佳深度为5.1 km,其中节面Ⅰ参数为:走向340°,倾角37°,滑动角-18&... 北京时间2016年7月31日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发生M_S 5.4地震,基于海南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M_S 5.4地震震源深度较浅,最佳深度为5.1 km,其中节面Ⅰ参数为:走向340°,倾角37°,滑动角-18°;节面Ⅱ参数为:走向85°,倾角79°,滑动角-125°。初步推断苍梧M_S 5.4地震破裂面运动以走滑为主,兼有正断性质,反演参数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苍梧MS5.4地震 应力场 震源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由甲胺磷引起的食物中毒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晓枫 杨剑业 +1 位作者 包玉龙 刘丽珍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254-1255,共2页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检验 甲胺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构建《机构与机械零件》的学习模块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晓枫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6-248,共3页
行动导向教学法目前是各高职院校普遍提倡的新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工科院校的教学。《机构与机械零件》是机电及近机电类的基础课,在教学前采用调查研究,把整体内容进行整合,分成若干个学习模块,每一个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目前是各高职院校普遍提倡的新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工科院校的教学。《机构与机械零件》是机电及近机电类的基础课,在教学前采用调查研究,把整体内容进行整合,分成若干个学习模块,每一个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达到了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法 机构与机械零件 学习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11月22日广东徐闻M_L 4.2地震震源机制解及精定位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晓枫 王惠琳 +2 位作者 胡久常 宋秀青 孙佩雯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基于海南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对2015年11月22日广东徐闻M_L 4.2地震反演震源机制解,计算得出节面Ⅰ参数:走向110°,倾角84°,滑动角-158°;节面Ⅱ参数:走向18°,倾角69°,滑动角-5°。推断为1次... 基于海南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对2015年11月22日广东徐闻M_L 4.2地震反演震源机制解,计算得出节面Ⅰ参数:走向110°,倾角84°,滑动角-158°;节面Ⅱ参数:走向18°,倾角69°,滑动角-5°。推断为1次走滑为主兼有正断性质的破裂,与铺前—清澜断裂属于走滑正断的运动特征较为吻合。对2000年1月—2016年6月主震周边地区(19.3°—20.6°N,110.0°—111.0°E)M_L1.0以上183次地震进行双差精定位分析,得到146次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震源深度分布不再仅局限于10 km附近,而是呈垂直带状分布,与雷琼地区新构造运动主要以垂直差异性活动为主的活动特征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方法 双差定位法 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地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加工材料加工刀具材料的选择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晓枫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17,共2页
文章从对加工的影响入手,阐述了加工新型材料和高硬度难加工材料时,除了按传统方法选择刀具材料外,还要考虑工件材料与刀具材料的化学反应倾向的因素,并给出了选择刀具材料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 难加工材料 刀具材料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实践教学的转化 被引量:6
9
作者 徐晓枫 《价值工程》 2011年第23期248-248,共1页
职业教育是我国培养高技能工人和专业人才的的基础,在其教学过程中采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体现的先进理念,展示了现代教学方法发展趋势,它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法 实践教学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晓枫 《中学教学参考》 2023年第22期64-66,共3页
随着地球村的形成,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成为时代赋予历史教师的光荣使命。初中历史教学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以助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文章以时代发展为背景,分析在初中历史教... 随着地球村的形成,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成为时代赋予历史教师的光荣使命。初中历史教学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以助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文章以时代发展为背景,分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指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希望能通过文化自信的培养,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注入持久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历史教学 文化自信 培养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由对硫磷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分析
11
作者 徐晓枫 金化瑞 +1 位作者 赵玉琪 赵金贵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777-778,共2页
关键词 对硫磷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实验室检验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活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晓枫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第3期146-147,共2页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推行,以历史教师一方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方式的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已经落伍。初中历史教师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及时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推行教学新方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构建高效...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推行,以历史教师一方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方式的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已经落伍。初中历史教师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及时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推行教学新方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构建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本文结合自己实际教学经验,首先简要分析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初中历史学生活动的几种主要形式,随后阐述了学生活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最后就学生活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铝的测定 使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
13
作者 徐晓枫 蒲云霞 包玉龙 《实验与分析》 2014年第3期30-31,共2页
本文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铝的含量。线性范围在0-15μg/L,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32μg/L,加标回收率为90-10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0%以下。且本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 本文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铝的含量。线性范围在0-15μg/L,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32μg/L,加标回收率为90-10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0%以下。且本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适于食品中铝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微波消解法 铝含量 测定 食品 相对标准偏差 加标回收率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社交与搜索数据的电视剧点播排名预测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晓枫 贺樑 杨静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2,17,共8页
现有影视类视频流行度预测方法仅使用社交网络数据或搜索引擎数据,不能较好体现不同时间段的观众需求且预测准确率较低。针对该问题,以预测视频点播系统中电视剧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点播量排名为目标,基于社交网络中与电视剧点播量显著相... 现有影视类视频流行度预测方法仅使用社交网络数据或搜索引擎数据,不能较好体现不同时间段的观众需求且预测准确率较低。针对该问题,以预测视频点播系统中电视剧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点播量排名为目标,基于社交网络中与电视剧点播量显著相关的特征、首播前的新浪微博数据以及首播后的百度搜索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点播量排名预测。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纯使用社交网络或搜索引擎数据的预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得到的预测排名与真实排名之间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更高,对于优酷和爱奇艺2014年新上线的电视剧分别达到0.82和0.89,更真实地反映了观众需求,并能辅助视频运营商进行版权购买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点播系统 电视剧点播量排名 社交网络 搜索指数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影响及其正断层机制的区域构造解释 被引量:88
15
作者 万永革 沈正康 +1 位作者 盛书中 徐晓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0-289,共10页
计算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M_s7.3地震导致周围断层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库仑应力在贡嘎错断裂的西南段和东北段、康西瓦断裂东段和西段、普鲁断裂西段、龙木错—邦达错西段、阿尔金断裂和西昆仑山前逆冲断裂增加分别达6.9... 计算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M_s7.3地震导致周围断层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库仑应力在贡嘎错断裂的西南段和东北段、康西瓦断裂东段和西段、普鲁断裂西段、龙木错—邦达错西段、阿尔金断裂和西昆仑山前逆冲断裂增加分别达6.9×10~4Pa、4.4×10~3Pa、8.0×10~5Pa、2.8×10~3Pa、2.3×10~4 Pa、5.7×10~3 Pa、1.6×10~3Pa和1.1×10~3Pa,而使得贡嘎错断裂中段、康西瓦断裂中段、龙木错-邦达错东段、普鲁断裂中段和喀喇昆仑北段断层上的库伦破裂应力减小分别达3.9×10~5Pa、5.8×10~5Pa、1.5×10~4Pa、1.5×10~4Pa和1.1×10~3 Pa.根据康西瓦的断层滑动速率估计该地震使得中段特征地震延迟1~127年,使得东段特征地震提前2~138年.计算还得到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M_w7.6地震在于田地震破裂面和滑动方向上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为10~20 Pa,虽然有利于于田地震的发生,但数值太小,难以看到明显的触发作用.分析了该地震及其周围已发生地震出现正断层机制的原因.认为在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北北东向推挤作用下,相对塔里木块体,青藏高原北缘的柴达木块体沿阿尔金断裂东向运动,而兴都库什块体沿喀喇昆仑断裂整体北西向运动.地震发生区位于此两块体之间,在双边动力相互作用下导致了东西向拉张的形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地震 断层相互作用 震源机制 动力学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汶川大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影响 被引量:156
16
作者 万永革 沈正康 +1 位作者 盛书中 徐晓枫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8-139,共12页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明显地改变了区域地震的应力场.理解这种应力场的改变对周围断层构造加载进程和区域地震危险性的改变非常重要.本文以汶川地震的破裂为驱动源,计算了该地震造成周围断层上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汶川...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明显地改变了区域地震的应力场.理解这种应力场的改变对周围断层构造加载进程和区域地震危险性的改变非常重要.本文以汶川地震的破裂为驱动源,计算了该地震造成周围断层上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得龙门山断裂北部和最南端、鲜水河断裂最南端、东昆仑断裂、陇县—宝鸡断裂、鄂拉山断裂、白玉断裂、日月山断裂南端、马边—盐津断裂南部、班公错—嘉黎断裂西部、则木河断裂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量值达0.00001—0.06MPa.库仑破裂应力增加尤为显著的断裂量值分别为:龙门山断裂的地震断层南端最大增加0.01MPa、北端0.03MPa,秦岭南缘断裂的西南部最大增加0.03MPa,东昆仑断裂的东南部为0.007MPa,地震破裂断层西南部的鲜水河断裂为0.005MPa,西秦岭北缘断裂的天水—宝鸡段为0.004MPa,陇县—宝鸡断裂为0.003MPa.该地震还使得龙日坝断裂、怒江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西部、秦岭北缘断裂、庄浪河断裂、日月山断裂北部、海原断裂、岷江断裂、玉树—玛曲断裂、金沙江断裂的库仑破裂应力减少;减少尤为显著的断裂为龙门山断裂的断层破裂段、岷江断裂和鲜水河断裂的炉霍段,其库仑破裂应力减少分别达0.04—0.7MPa,0.001—0.1MPa和0.008—0.01MPa.本次地震在小金河、安宁河和大凉山断裂面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很小,对断层地震活动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库仑破裂应力 断层相互作用 震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地震序列应力触发的粘弹性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47
17
作者 万永革 沈正康 +2 位作者 曾跃华 盛书中 徐晓枫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1-593,共13页
根据前人对唐山地震破裂分布、地壳波速和粘性结构的研究,考虑局部应力场、孔隙流体压力和断层附近软介质的影响,计算了唐山地震产生的,投影到后续大余震断层面和滑动方向上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随后发生的滦县地震和宁河地震... 根据前人对唐山地震破裂分布、地壳波速和粘性结构的研究,考虑局部应力场、孔隙流体压力和断层附近软介质的影响,计算了唐山地震产生的,投影到后续大余震断层面和滑动方向上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随后发生的滦县地震和宁河地震均发生在唐山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正的区域.为研究唐山地震、滦县地震和宁河地震对后续小震的触发作用。根据前人对该地区构造应力场和地震破裂分布的研究,假定构造应力量值为10 MPa。求得了震源附近各处可能的小震震源机制.将上述3次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投影到可能的小震破裂面和滑动方向上.发现唐山地震、滦县地震和宁河地震产生的正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蝴蝶"形分布与后续小震发生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95%的余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增加的区域,说明唐山地震序列中前面的大震对后续小震的发生起到了调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对大震后余震的危险性快速评估具有一定意义.如果大地震发生后能够快速确定详细的破裂分布和震源区域详细断层及滑动特性资料,本文方法可用来预测未来大余震的发震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应力触发 粘弹性 应力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在《机构与机械零件》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18
作者 徐晓枫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6期142-144,共3页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机构与机械零件》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如何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些知...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机构与机械零件》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如何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些知识,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明显,而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得以体现,使教与学能够进行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导向学 任务载体教学法 教师主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坪铺水库区域地壳Q_s成像及其与渗透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惠琳 张晓东 +4 位作者 周龙泉 徐晓枫 杨志高 卢显 李智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26-537,共12页
利用衰减结构层析成像方法尝试对紫坪铺水库区域地壳Qs进行成像,获得该区浅层地壳静态及蓄水前、后的Qs变化特征,结合实验研究成果、岩体岩性、断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探讨库水的渗透作用及其对地壳介质的影响,对研究区内地震活动类型... 利用衰减结构层析成像方法尝试对紫坪铺水库区域地壳Qs进行成像,获得该区浅层地壳静态及蓄水前、后的Qs变化特征,结合实验研究成果、岩体岩性、断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探讨库水的渗透作用及其对地壳介质的影响,对研究区内地震活动类型及发震成因的介质物性变化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紫坪铺水库区域地壳Qs横向不均匀变化显著,库区周边近似存在低Qs值环形区域,主要包括水库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及库区中段五个区域.其中,水库东北、库区中段、西南低Qs区域与库水渗透关系密切,初步认为库水可能沿着通济场断裂中段和两端的岩石破碎带及节理、裂隙发育地区向地下渗透,使岩石孔隙中充满流体,内摩擦增大,地震波大大衰减,从而导致Qs值大幅下降.同时,在西南区诱发了水库小震群,在东北区和东南区诱发了部分水库小震群.另外,紫坪铺水库区域东北、东南、西南三个小震群基本位于高Qs值(低衰减)和低Qs值(高衰减)过渡区域,可能由于低Qs区地震波衰减大,不易积累能量,而高、低Qs值的过渡区域,介质介于"软"、"硬"之间,有可能积累应变能,孕育地震.当高、低Qs过渡区域岩石裂纹饱含水或部分含水后,水对裂纹边界起潮湿和润滑作用,降低了发震断层的抗剪强度,使滑动容易产生,从而诱发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成像 QS 流体渗透 紫坪铺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及邻区地壳S波Q值成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惠琳 徐晓枫 +4 位作者 周龙泉 张晓东 沈繁銮 李志雄 占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1-645,共15页
利用海南岛及邻区2000—2012年精定位后的地震S波资料进行Q_s值成像,得到区域Q_s值分布和滑动平均Q_s值变化,结合地震活动、火山、热流点和GPS基线变化分析区域浅层地壳(深5~15km)S波衰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区域地壳介质应力条... 利用海南岛及邻区2000—2012年精定位后的地震S波资料进行Q_s值成像,得到区域Q_s值分布和滑动平均Q_s值变化,结合地震活动、火山、热流点和GPS基线变化分析区域浅层地壳(深5~15km)S波衰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区域地壳介质应力条件状态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1)衰减成像结果显示研究区Q_s值空间上横向不均匀变化显著,总体呈现海南岛中部高、周边低的特征,低Q_s值(高衰减)主要分布在王五-文教断裂以北、尖峰-吊罗断裂以南及铺前-清澜断裂以东区域。地震活动多丛集分布在高、低Q_s值过渡区域,火山主要分布在王五-文教断裂以北的雷琼坳陷低Q_s值区域及其附近,大地热流点分布于低Q_s值及其边缘区域。2)滑动平均Q_s值的时间变化特征与地震活动性、泸州—琼中GPS基线变化存在较强的相关性。2000—2008年,研究区地震活动性较强,泸州—琼中GPS基线呈缩短趋势,滑动平均Q_s值相对较高,区域可能处于"高"应力介质条件状态;2008—2012年,研究区地震活动性较弱,泸州—琼中GPS基线显示伸长趋势,滑动平均Q_s值相对较低,区域可能处于应力调整、松弛的"低"应力介质条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s成像 地震活动性 火山 热流 GPS基线 海南岛及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