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区景观房水域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孳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旖炜 杨达伟 +8 位作者 俞泽亮 陈沛冬 张立昊 李一敏 傅修涛 陈婉南 蔡昕 虞倩 孙建华 《医学动物防制》 2006年第10期738-739,共2页
关键词 孳生情况调查 三带喙库蚊 中华按蚊 景观 上海市区 国家卫生城市 城市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氰基丙烯酸辛酯医用胶在大鼠动静脉血管吻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旖炜 夏利民 +2 位作者 魏来 杨兆华 王春生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17-20,共5页
目的探究单纯使用2-氰基丙烯酸辛酯行小口径动静脉血管端侧吻合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效果。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胶水组"和"缝线组",每组20只。建立大鼠颈动脉-颈外静脉端侧吻合模型,"胶水组"用2-氰... 目的探究单纯使用2-氰基丙烯酸辛酯行小口径动静脉血管端侧吻合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效果。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胶水组"和"缝线组",每组20只。建立大鼠颈动脉-颈外静脉端侧吻合模型,"胶水组"用2-氰基丙烯酸辛酯医用胶吻合,"缝线组"用11-0聚丙烯缝线连续缝合。术后1个月内比较两组吻合口通畅率及吻合口内径、吻合口爆破压、渗血率、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病理切片比较两组吻合口结构及炎性细胞数。结果所有大鼠存活至术后1个月,胶水组与缝线组渗血率无明显差别(15%vs.10%,P=0.633),胶水组手术时间少于缝线组(60.25 min vs.96.00 min,P<0.001),术后即刻与术后1周时吻合口通畅率两组无明显差别(术后即刻95%vs.90%,P=0.548;术后1周100%vs.80%,P=0.136),术后1个月胶水组通畅率高于缝线组(95%vs.60%,P=0.008),胶水组吻合口内径大于缝线组(0.986 mm vs.0.516 mm,P<0.001),吻合口炎性细胞计数胶水组较少(33.6个/HPF vs.88.2个/HPF,P<0.001),吻合口平均爆破压两组无明显差别(412 mm Hg vs.404 mm Hg,P=0.848)。结论2-氰基丙烯酸辛酯医用胶在大鼠动静脉端侧吻合中有可行性,术后短期吻合口通畅率和吻合口内径要优于聚丙烯缝线吻合,其原因与避免缝线引起的吻合口异物反应、减轻吻合口炎性增生有关,是一项有潜力的小血管端侧吻合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血管吻合 氰丙烯酸盐类 大鼠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心脏瓣膜手术——单中心601例总结 被引量:7
3
作者 魏来 沈金强 +7 位作者 王春生 丁文军 夏利民 赵东 刘欢 徐旖炜 朱家驷 胡克俭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总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施行的601例微创心脏瓣膜手术临床经验.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9年7月至2012年11月实施胸腔镜辅助或直视微创心脏瓣膜手术601例,其中二尖瓣成形术174例,二尖瓣置换术262例,主动脉瓣置换...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总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施行的601例微创心脏瓣膜手术临床经验.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9年7月至2012年11月实施胸腔镜辅助或直视微创心脏瓣膜手术601例,其中二尖瓣成形术174例,二尖瓣置换术26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5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升主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其中再次心脏瓣膜手术26例.二尖瓣手术径路为经第四肋间右胸前外侧切口(4~6 cm),主动脉瓣手术径路为经第三肋间右胸骨旁横切口(4 ~5 cm)或胸骨上段切口(6~8 cm),升主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术径路为经胸骨上段切口(6 ~8 cm),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径路为经第三肋间右胸骨旁横切口(6~8 cm).大部分手术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部分胸骨上段切口手术采用升主动脉直接插管.结果 院内死亡6例,分别为3例二尖瓣置换术和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死亡原因分别为呼吸功能衰竭1例,心功能衰竭3例,肾功能衰竭2例.3例患者因术野暴露困难延长手术切口;3例因右侧胸腔粘连、l例因股动静脉插管失败、1例因出血难以控制导致中转胸骨正中切口.2例二尖瓣成形后术中食道超声提示残余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改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再次开胸止血8例,余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84.4±29.4) 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82.6±23.4) 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47.8 +21.1)min,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7.4±6.4)h,术后24 h平均引流量(334.4 +316.4)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3±4.1)d,75.8%(455/601)患者住院期间未接受任何血制品输注.术后随访2~38个月,随访率93.3%,因抗凝并发症导致脑血管意外死亡2例,2例二尖瓣成形术后出现中度二尖瓣反流,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现轻度瓣周漏,均保守治疗,另有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中重度瓣周漏,予行Bentall术,余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结论 采用微创径路在胸腔镜辅助或直视下可完成大部分单瓣膜手术,可实施多种复杂的二尖瓣成形技术,可顺利完成房颤单极射频消融手术,选择合适患者也可完成双瓣膜或Wheat手术,主要适用于有美容要求的患者、有胸骨愈合不良高危因素的患者和部分既往有心脏手术病史的患者.微创瓣膜手术安全有效,与传统手术相比不增加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且能缩短ICU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少血制品的使用,加快术后心理和生理康复,值得临床选择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心脏瓣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姑息性手术与单纯药物治疗继发性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4
作者 徐旖炜 周密 +7 位作者 朱嘉希 康磊 叶晓峰 裘佳培 李海清 王哲 陈安清 赵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0-1006,共7页
目的 比较姑息性二尖瓣手术与单纯药物治疗继发性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9—2019年收治的继发性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患者行多巴酚丁... 目的 比较姑息性二尖瓣手术与单纯药物治疗继发性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9—2019年收治的继发性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患者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以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基础值改善>15%判定为结果阳性。将阳性患者分为手术组和药物组,手术组行外科二尖瓣修复或置换,药物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术后每半年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生存及心功能情况,术后1年行心脏超声检查。主要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心脏移植的复合终点,并比较两组在心功能及心脏超声参数上的差异。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41例,其中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5±11.1)岁。手术组25例、药物组16例。中位随访时间16(1~96)个月,两组复合终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499,95%CI(0.523,1.631),P=0.229],手术组全因死亡率低于药物组[HR=0.124,95%CI(0.024,0.641),P=0.034],手术组的心功能分级及二尖瓣反流水平均优于药物组(手术组心功能分级Ⅰ~Ⅱ级占68.0%,药物组占18.8%,P<0.01;药物组87.5%的患者随访时存在中度或以上二尖瓣反流,手术组均为中度以下反流,P<0.01);两组心脏超声参数术前和随访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有一定心脏收缩功能储备的继发性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行姑息性外科二尖瓣手术较单纯药物治疗能够改善生存、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继发性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手术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
原文传递
同期外科左心耳闭合应成为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外科手术术中常规——LAAOSⅢ研究述评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旖炜 朱云鹏 赵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16-1020,共5页
对于有心房颤动(房颤)史的患者在行心脏手术时同期行左心耳闭合术,是心脏手术中的常见操作,在LAAOSⅢ研究结果公布前,这一操作一直缺乏有力的循证依据支持。LAAOSⅢ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根据其研究的结果,心脏术中行左心... 对于有心房颤动(房颤)史的患者在行心脏手术时同期行左心耳闭合术,是心脏手术中的常见操作,在LAAOSⅢ研究结果公布前,这一操作一直缺乏有力的循证依据支持。LAAOSⅢ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根据其研究的结果,心脏术中行左心耳闭合能够降低术后卒中等血栓事件的风险。本文将对LAAOSⅢ研究进行详细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闭合 心房颤动 脑卒中 系统性栓塞
原文传递
人到中年,竟遇先心病
6
作者 徐旖炜 陈安清 《大众医学》 2023年第5期24-25,共2页
45岁的张先生近来工作繁忙,每当熬夜时,总会出现短暂的心慌、胸闷、黑矇,一两秒后又恢复如常,本以为是“亚健康”,却没想到上周竟忽然晕倒在办公室,这才在同事的陪伴下来到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张先生被确诊为“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关键词 亚健康 先心病 黑矇 人到中年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晕倒 心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