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识别与管理
1
作者 徐炳东 林英泽 +3 位作者 王舒泓 杨丹萍 徐安定 张玉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6,共6页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cancer-associated ischemic stroke,CAIS)是一类临床表现复杂、复发风险高且预后不佳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凝血系统激活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CAIS缺乏有效的筛查和治疗策略,导致其管理面临诸多...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cancer-associated ischemic stroke,CAIS)是一类临床表现复杂、复发风险高且预后不佳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凝血系统激活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CAIS缺乏有效的筛查和治疗策略,导致其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应重视多学科协作,加强对CAIS患者的早期识别与规范化管理,并呼吁开展更多相关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 诊断 治疗 多学科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万人卒中多组学多模态数据库(STROMICS):提升卒中精准诊疗的宝贵资源
2
作者 王秀杰 徐安定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69-1371,共3页
目前全球卒中面临治疗药物有限且新药研发进展缓慢的困境,部分原因在于缺乏基于大规模卒中队列且具有完善随访数据的多组学多模态数据库。STROMICS发布了中国缺血性卒中万人队列的全基因组高深度测序结果。该数据库整合了约1.5万例缺血... 目前全球卒中面临治疗药物有限且新药研发进展缓慢的困境,部分原因在于缺乏基于大规模卒中队列且具有完善随访数据的多组学多模态数据库。STROMICS发布了中国缺血性卒中万人队列的全基因组高深度测序结果。该数据库整合了约1.5万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数据,超过2700项临床表型信息,189个生物指标检测结果,以及多种影像数据、临床检查、诊断、治疗和随访记录;建立了首个中国卒中患者万人队列的多组学多模态数据平台(http://www.stromics.org.cn)。STROMICS的建立填补了此前全球卒中研究领域中国患者多组学多模态数据的空白,是促进卒中机制研究和精准诊疗的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大规模人群队列 多组学 多模态 精准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科学声明——来自中国卒中学会的科学声明
3
作者 逯丹 陈玮琪 +7 位作者 王雅平 段婉莹 郭蕾 王玲 刘丽萍 徐安定 王拥军 中国卒中学会脑保护圆桌会学术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8-955,共18页
缺血性卒中是致死致残的重症疾病之一。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血级联反应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因此,积极的脑细胞保护治疗对改善缺血性卒中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大量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证据层出不穷。基于更... 缺血性卒中是致死致残的重症疾病之一。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血级联反应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因此,积极的脑细胞保护治疗对改善缺血性卒中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大量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证据层出不穷。基于更多新治疗靶点的涌现以及更多治疗方式的突破,结合最新卒中治疗学术产业圆桌会议的内容,本声明对缩小目前缺血性卒中研究临床转化鸿沟的探索、脑细胞保护的临床研究,以及如何有助于实现更多治疗方式的临床转化做一科学声明,旨在推进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开展,进一步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细胞保护 缺血性卒中 科学声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 被引量:35
4
作者 徐安定 卓文燕 +5 位作者 林秀华 余科 谭少华 李虹 陈明星 吴宜娟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 2 4 3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 ,排除合并中风或中风历史、糖尿病、其他颅内疾病患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结果  5 1例高血压病人患有颅内动脉狭...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 2 4 3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 ,排除合并中风或中风历史、糖尿病、其他颅内疾病患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结果  5 1例高血压病人患有颅内动脉狭窄 ,患病率 2 0 99%。共检查动脉 176 1条 ,狭窄动脉 94条 ,总动脉狭窄率 5 .34%。大脑中动脉狭窄频数最高 ,次为颈内动脉虹吸段。整个颈内动脉系动脉狭窄占总狭窄的 80 % ,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老年高血压患者总动脉狭窄率及单一动脉狭窄率均高于非老年病人 ,高血压病程和动脉狭窄率之间关系不明显。狭窄组病人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高于非狭窄组病人。结论 高血压病人最常见的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段 ,年龄、血脂代谢紊乱是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无症状性 颅内动脉狭窄 经颅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源性与主动脉弓源性脑栓塞的诊断策略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安定 刘小亚 赵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共4页
心源性脑栓塞(cardiogenic brain embolism,CE)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常见病因,但是在临床上常被漏诊。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心源性卒中的预防措施(抗栓、他汀)均有别于非心源性缺... 心源性脑栓塞(cardiogenic brain embolism,CE)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常见病因,但是在临床上常被漏诊。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心源性卒中的预防措施(抗栓、他汀)均有别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故而在缺血性卒中、TIA的诊断中首先应该鉴别是否是心源性,以为正确的预防措施选择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脑栓塞 诊断策略 主动脉弓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卒中 临床研究 brain 心源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溶栓早期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徐安定 唐敬敬 +3 位作者 李牧 辛秀峰 杨万勇 刘小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9-293,共5页
目的评估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silar artery occlusion,BAO)患者溶栓后早期临床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至2011年15例急性BAO溶栓患者资料,分析其早期预后及影响因素。其中早期不良预后指标为出院时死亡或植物生存,早期良... 目的评估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silar artery occlusion,BAO)患者溶栓后早期临床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至2011年15例急性BAO溶栓患者资料,分析其早期预后及影响因素。其中早期不良预后指标为出院时死亡或植物生存,早期良好预后指标为改良Rankin评分0~2分。结果 15例急性BAO溶栓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8例、静脉溶栓4例,尿激酶动脉溶栓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1例。其中早期不良预后6例(40%)、早期良好预后5例(33%),与国内外报道最佳结果相近。发生2例症状性颅内出血,均死亡。早期不良预后者年龄和基线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76±5岁,64±11岁,P=0.011;171±18 mmHg,145±22 mmHg,P=0.039),基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高(NIHSS 29.2±9.2,17.9±11.5),发病至溶栓时间更长(中位时间82.79 h,9.00 h),二者均接近统计学差异边缘(P=0.077)。结论急性BAO患者应尽可能溶栓;症状性颅内出血、高龄、高基线血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延长与其早期不良预后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 溶栓 早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时星形胶质细胞定量mRNA表达的内部参照标准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安定 谭少华 屈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4-777,共4页
目的 :观察缺氧对脑星形胶质细胞 (AC)守家基因甘油醛 - 3-磷酸 -脱氢酶 (GAPDH)和 β -肌动蛋白 (actin)mRNA表达的影响 ,进一步观察内皮素转换酶 (ECE) - 2mRNA可否作为该条件下的内部参照标准。方法 :从新生小鼠大脑获原代AC培养 ,... 目的 :观察缺氧对脑星形胶质细胞 (AC)守家基因甘油醛 - 3-磷酸 -脱氢酶 (GAPDH)和 β -肌动蛋白 (actin)mRNA表达的影响 ,进一步观察内皮素转换酶 (ECE) - 2mRNA可否作为该条件下的内部参照标准。方法 :从新生小鼠大脑获原代AC培养 ,分别在缺氧和正常氧条件下培养 2 4h ,提取mRNA ,以溴化乙啶染色的 2 8S及 18SrRNA作内部参照 ,用Northernblot杂交技术定量测定GAPDH、β -actin和ECE - 2mRNA水平。 结果 :缺氧 2 4h ,ACGAPDH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 ,β -actinmRNA表达明显下降 ;缺氧前后ECE - 2的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 结论 :在缺氧缺血条件下 ,GAPDH和 β -actin不宜作为AC定量mRNA分析的内部参照标准 ,ECE - 2可作为其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 缺氧 基因表达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Β-肌动蛋白 内皮素转换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新临床研究带给心源性脑栓塞预防的启示 被引量:8
8
作者 徐安定 唐敬敬 杨万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28-231,共4页
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病因和发病机制高度异质性的一组疾病。从1996年TOAST分型到2009年的ASCO分型,均将心源性脑栓塞(cardiac embolism,CE)作为一个单独的疾病,而不使用“脑栓塞”这一诊断名称。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病因和发病机制高度异质性的一组疾病。从1996年TOAST分型到2009年的ASCO分型,均将心源性脑栓塞(cardiac embolism,CE)作为一个单独的疾病,而不使用“脑栓塞”这一诊断名称。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动脉一动脉栓塞,实质上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汪实,CE的抗栓预防措施有别于非心源性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栓塞 心房颤动 治疗性人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缺血性卒中早期静脉溶栓的现状、阻碍因素及改进策略 被引量:50
9
作者 徐安定 丁燕 李牧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6期522-528,共7页
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最有效的方法,且越早治疗获益越多。但全球都存在溶栓率低下,院前、院内延误明显的现象,而针对性干预可以提高溶栓率,缩短从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 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最有效的方法,且越早治疗获益越多。但全球都存在溶栓率低下,院前、院内延误明显的现象,而针对性干预可以提高溶栓率,缩短从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对我国AIS的早期静脉溶栓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阻碍因素,并提出我国相应的改进策略。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针对公众和相关行业人员的卒中健康教育,实施卒中中心认证,对院前、院内各环节实施组织化和优化管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医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与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安定 余科 +4 位作者 陈明星 林秀华 谭泽峰 杨万勇 谭少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糖尿病病程与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无中风及中风史的347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及其严重程度,SPSS统计软件分析年龄、糖尿病病程与其相关性.结果... 目的探讨年龄、糖尿病病程与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无中风及中风史的347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及其严重程度,SPSS统计软件分析年龄、糖尿病病程与其相关性.结果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为31.1%(108/347),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率(20.32%)及狭窄频数最高(38.1%);狭窄组患者年龄(63.12±10.58)岁明显高于非狭窄组(58.29±11.99)岁,病程也比非狭窄组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161,95%可信区间1.031~1.308)、糖尿病病程(OR 1.802,95%可信区间1.368~2.374)是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等级分析提示血管狭窄严重程度与年龄、病程相关(分别为r=0.196,P<0.000和r=0.227,P<0.000).结论年龄和病程增长是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和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颅内动脉狭窄 数据采集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外源性内皮素1刺激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增加释放一氧化氮:首次国内实验直接证实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安定 谭泽峰 +3 位作者 谭少华 狄静芳 曾子华 郑仕富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内皮素1刺激大脑皮质神经元增加释放一氧化氮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组织移植与免疫实验中心实验室进行。①取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细胞,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至...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内皮素1刺激大脑皮质神经元增加释放一氧化氮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组织移植与免疫实验中心实验室进行。①取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细胞,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至第7天,以10,100nmol的内皮素1刺激神经元,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间接反映一氧化氮的含量,检验内皮素1对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的累积效应。分别检测加药前、加药后30min,6h培养基中的一氧化氮浓度。②将培养的神经元分成5组,对照组,10nmol/L内皮素1组、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抗拮剂BQ123组、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选择性内皮素受体B抗拮剂BQ788组、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非特异性内皮素受体抗拮剂PD145065组。测定加药后6h各培养液中一氧化氮浓度。结果:①10nmol/L,100nmol/L内皮素1组在加药后30min一氧化氮浓度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加药后6h培养液中一氧化氮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②10nmol/L内皮素1组和100nmol/L内皮素1组在加药30min和6h时一氧化氮浓度基本一致(P>0.05)。③不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外源性内皮素1刺激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的影响:10nmol/L内皮素1组、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抗拮剂BQ123组一氧化氮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选择性内皮素受体B抗拮剂BQ788组、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非特异性内皮素受体抗拮剂PD145065组明显低于10nmol/L内皮素1组(P<0.01)。结论:10nmol/L和100nmol/L内皮素1对培养液中一氧化氮的影响基本接近,提示内皮素1对皮质培养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增加的作用在10~100nmol/L间无剂效关系。选择性内皮素受体B抗拮剂BQ788或非特异性内皮素受体抗拮剂PD145065可完全阻断内皮素1刺激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的作用,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抗拮剂BQ123对内皮素1刺激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无影响,提示内皮素1是通过内皮素受体B刺激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内皮缩血管肽1 一氧化氮 受体 内皮缩血管肽/拮抗剂和抑制剂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TCD研究腔隙性脑梗塞病人脑供血动脉颅内段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安定 宋雪文 +1 位作者 杨文 林秀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0-42,共3页
应用TCD研究腔隙性脑梗塞病人脑供血动脉颅内段血流动力学变化徐安定1)宋雪文杨文林秀华(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腔隙性脑梗塞;血流动力学中图分类号:R445;R741经颅多普勒(Tra... 应用TCD研究腔隙性脑梗塞病人脑供血动脉颅内段血流动力学变化徐安定1)宋雪文杨文林秀华(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腔隙性脑梗塞;血流动力学中图分类号:R445;R741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腔隙性脑梗塞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高质量神经病学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探索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安定 王彤歌 +1 位作者 傅跃高 陈卓铭 《医学教育探索》 2004年第3期43-45,共3页
高质量神经病学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别于传统科学型神经病学研究生的教育模式。本文结合神经病学的学科特点 ,从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多学科多方向培养临床技能、培养知识更新能力、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关键词 培养 研究生 教育 临床神经病学 教育模式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安定 余科 +5 位作者 卓文燕 林秀华 谭少华 李虹 陈明星 吴宜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45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排除合并中风或中风历史、糖尿病及其他颅内疾病患者。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动脉异常作为反映颅内动脉病变的指标,观察年龄、高血压病程、...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45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排除合并中风或中风历史、糖尿病及其他颅内疾病患者。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动脉异常作为反映颅内动脉病变的指标,观察年龄、高血压病程、血脂代谢和血尿酸水平对颅内动脉病变的影响。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总颅内动脉异常率和血速增快率(20 14%,13 50%)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3 34%,7 48%,各P<0 001),而两组间血速减慢率无差别。老年组各单一动脉异常率均较非老年组高,其中大脑中动脉、椎动脉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 05)。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总颅内动脉异常率及颈内动脉系各动脉异常率明显增加(各P<0 01),但椎基底动脉系各动脉异常率增加不明显。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脂(OR3 398,95%CI:1 211-7 831)、高血压病程(OR1 671,95%CI:1 063-3 327)、年龄(OR1 235,95%CI:1 023-1 640)和高血压病人颅内动脉异常密切相关(各P<0 05)。结论:年龄、高血压病程和甘油三脂是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颅内动脉 经颅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增高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安定 杨万勇 +4 位作者 曾子华 狄静芳 苗海锋 吴宜娟 卓文燕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201-203,共3页
背景:作为一种强效血管和神经活性肽,内皮素1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生理情况下表达增加,可能对神经组织产生有害作用。然而,增高的内皮素1有无直接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内皮素1有无直接诱导原代培养神经元凋亡的作... 背景:作为一种强效血管和神经活性肽,内皮素1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生理情况下表达增加,可能对神经组织产生有害作用。然而,增高的内皮素1有无直接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内皮素1有无直接诱导原代培养神经元凋亡的作用。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和一所大学的病理学教研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组织与移植免疫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1-03/2002-0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和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组织移植与免疫研究所实验室进行。来自于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的原代神经元培养,新生大鼠由中山大学医学中心动物研究所提供。干预:原代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5d后分别加入0.2,20nmol/L内皮素1处理24h,用AnnexinV,Hoechst33258染色半定量测定细胞凋亡。再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定量检测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或内皮素受体B拮抗剂对20nmol/L内皮素1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效果。对照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内皮素1直接诱导培养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以及其通过的ET受体亚型。结果:加入0.2nmol/L内皮素124h后,Annexin-V和Hoechst33258阳性染色细胞率分别为(23.00±9.96)%,(9.82±0.9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犤(Annexin-V:(13.50±3.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缩血管肽 细胞凋亡 神经元 受体 内皮缩血管肽/拮抗剂和抑制剂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抗栓治疗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安定 孙欣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1期39-45,共7页
与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 eart Asso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2006年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二级预防指南和2008年就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的抗... 与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 eart Asso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2006年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二级预防指南和2008年就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的抗栓和他汀二级预防更新版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血栓溶解疗法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的三级预防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安定 陈明星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64-565,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病 三级预防 中风危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及谷氨酸在内皮素-1诱导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安定 吴宜娟 +6 位作者 苗海锋 狄静芳 卓文燕 曾子华 谭少华 余科 陈明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8-289,共2页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 (NO)和谷氨酸在内皮素 (ET) 1诱导培养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神经元培养取自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培养 5天后分 4组 :对照组、ET 1组 (2 0nM)、ET 1 +L NAME(N 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 ,NO合酶抑制剂 ,1 0 0mM)组...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 (NO)和谷氨酸在内皮素 (ET) 1诱导培养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神经元培养取自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培养 5天后分 4组 :对照组、ET 1组 (2 0nM)、ET 1 +L NAME(N 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 ,NO合酶抑制剂 ,1 0 0mM)组和ET 1 +APV组 (N 甲基 D 天冬氨酸型受体拮抗剂 ,1 0 0 μM)。培养 2 4h后 ,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凋亡率。上清液中NO水平通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亚硝酸盐浓度反映 ,谷氨酸浓度测定用高压液相法。结果  2 0nMET 1处理后 2 4h,培养神经元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L NAME和APV分别明显阻断ET 1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与ET 1组比较 ,凋亡率降幅分别为 40 % (P<0 0 5)和 80 % (P <0 0 0 1 )。ET 1作用 2 4h后。神经元培养液中NO和谷氨酸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 ,L NAME完全抑制了ET 1引起的培养液中NO的升高。结论 NO和谷氨酸参与了ET 1诱导培养大鼠大脑神经元凋亡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 神经元 凋亡 一氧化氮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安定 傅跃高 +3 位作者 王彤歌 陈卓铭 费建林 赖祥清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47-49,共3页
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制定个性化特点的培养方案、重视临床技能的培养、临床知识更新能力、专业英语教学和开展临床科研几个方面 ,对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临床医学研究生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 硕士培养 教育质量 专业英语 医学科研 技能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欧洲卒中组织2008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指南》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安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77-580,共4页
关键词 欧洲卒中组织 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