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olution能谱CT定量参数在鉴别食管癌病理类型中的价值
1
作者 马芳芳 田兆荣 +4 位作者 贾晶 张莉萍 胡靖波 徐奋玲 王志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8,29,共5页
目的:探讨Revolution能谱CT定量参数在鉴别食管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食管癌的患者,其中食管鳞癌29例、食管腺癌6例;明确分化程度28例,高分化者4例,低-中分化者24例;35例食管癌患者均行能谱C... 目的:探讨Revolution能谱CT定量参数在鉴别食管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食管癌的患者,其中食管鳞癌29例、食管腺癌6例;明确分化程度28例,高分化者4例,低-中分化者24例;35例食管癌患者均行能谱CT增强扫描,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食管癌病灶能谱曲线特征及有效原子序数(Eff-Z)值的差异。结果:食管腺癌组能谱曲线斜率和Eff-Z值(3.5309±0.93780、9.1161±0.43479)均高于食管鳞癌组(2.4902±0.61081、8.7880±0.29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ROC曲线显示:能谱曲线斜率的AUC值为0.845(95%CI 0.674~1.000),Eff-Z的AUC值为0.724(95%CI 0.503~0.946)。食管癌高分化组与低-中分化组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3.0913±0.29272与2.7321±0.83309,Eff-Z分别为8.9758±0.25105与8.8623±0.371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volution能谱CT定量参数能谱曲线斜率及Eff-Z在鉴别食管癌病理类型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术前精准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AL-IQ序列在冈上肌腱损伤后肩袖肌群脂肪浸润定量评估中的应用
2
作者 徐奋玲 田兆荣 +4 位作者 田博 龚瑞 马芳芳 胡靖波 王志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122,共8页
目的采用非对称采集与迭代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tera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quantitation,IDEAL-IQ)方法定量评估冈上肌腱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肩袖肌群脂肪... 目的采用非对称采集与迭代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tera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quantitation,IDEAL-IQ)方法定量评估冈上肌腱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肩袖肌群脂肪浸润程度及受试者特征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4年6月本院经肩关节镜证实的33例冈上肌腱部分撕裂患者及89例完全撕裂患者,均进行了常规MRI扫描及IDEAL-IQ序列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分别对所有受试者的MRI图像进行独立评估,根据常规MRI图像的冈上肌腱损伤表现,将完全撕裂组的冈上肌腱按照Patte分型分为Patte 1型(Ⅱ级)、Patte 2型(Ⅲ级)、Patte 3型(Ⅳ级),将部分撕裂组定义为Ⅰ级。同时在斜矢状位上进行Goutallier分级及Thomazeau萎缩分级,并通过GE ADW 4.7工作站后处理软件在IDEAL-IQ序列生成的脂肪分数图像上测量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及小圆肌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及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的一致性。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单因素ANOVA检验分析FF值在不同分组之间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用Bonferroni检验。采用Pear_(s)on相关性分析肩袖肌肉FF值与年龄、症状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Spearman相关性分析冈上肌腱损伤分级与肩袖肌群FF值、Goutallier分级及Thomazeau萎缩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_(s))。结果(1)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的FF值在冈上肌腱损伤Ⅳ级中显著高于Ⅲ级,高于Ⅱ级和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05);小圆肌的FF值在不同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组内比较Ⅰ级和Ⅱ级的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6、0.102);Ⅲ级和Ⅳ级的F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的FF值与年龄呈中等相关(r值分别为0.381、0.339、0.349,P均<0.001),肩胛下肌的FF值与年龄呈弱相关(r=0.216,P=0.017);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FF值与症状持续时间呈中等程度相关(r分别为0.442、0.412、0.314,P均<0.001),小圆肌的FF值与症状持续时间呈弱相关(r=0.277,P=0.002);冈上肌腱损伤程度与冈上肌FF值呈显著相关(r_(s)=0.740,P<0.001),与冈下肌的FF值呈强相关性(r_(s)=0.596,P<0.001),与肩胛下肌、小圆肌的FF值呈弱相关(r_(s)分别为0.257、0.212,P值分别为0.004、0.019);冈上肌损伤程度分级与Goutallier分级、Thomazeau分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_(s)分别为0.757、0.737,P均<0.001),且冈上肌FF值在Goutallier和Thomazeau的分级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3.0 T MR IDEAL-IQ序列能量化和客观评估肩袖肌群脂肪浸润程度,肩袖肌群脂肪浸润程度与冈上肌腱损伤分级呈正相关,与年龄、症状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上肌腱 Patte分型 Goutallier分级 肩袖肌群 脂肪定量 IDEAL-IQ 脂肪分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集合序列与T2mapping序列在慢性冈上肌腱炎定量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3
作者 徐奋玲 田兆荣 +4 位作者 田博 龚瑞 马芳芳 胡靖波 王志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165,共8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集合序列(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MAGiC)与T2mapping序列在慢性冈上肌腱炎中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两者在冈上肌腱扫描中的图像质量,以及两序列的T2值在冈上肌腱不同亚区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 目的探讨磁共振集合序列(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MAGiC)与T2mapping序列在慢性冈上肌腱炎中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两者在冈上肌腱扫描中的图像质量,以及两序列的T2值在冈上肌腱不同亚区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0月至2024年1月本院慢性冈上肌腱炎的患者30例(肌腱炎组)及健康体检者26例(对照组),均进行了常规MRI、T2mapping序列和MAGiC序列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生根据冈上肌腱走行将其分为外侧、中间、内侧亚区,并在MAGiC序列及T2mapping序列上测量不同亚区定量值。对比T2mapping序列第一回波图像与MAGiC T2WI的图像质量,并测量信号噪声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肌腱炎组与对照组在不同亚区各定量参数的差异以及两序列的图像质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其对慢性冈上肌腱炎的诊断效能。对T2mapping序列与MAGiC序列测得的不同亚区T2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相关性。结果MAGiC序列重建图像MAGiC T2WI与T2mapping序列第一回波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35,P>0.05);MAGiC T2WI图像的CNR高于T2mapping序列第一回波图像[15.45(12.76,20.46)vs.9.94(8.74,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3,P<0.001),而MAGiC T2WI图像的SNR低于T2mapping序列第一回波图像[2.49(2.16,2.71)vs.5.82(5.1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609,P<0.001);MAGiC序列与T2mapping序列的T2值在肌腱炎组外侧亚区、内侧亚区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iC序列的T1值在肌腱炎组外侧亚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亚区T2mapping T2值、MAGiC T1、T2值诊断冈上肌腱炎的AUC分别为0.822、0.663、0.799;内侧亚区T2mapping T2值、MAGiC T2值诊断冈上肌腱炎的AUC分别为0.711、0.762。MAGiC序列T2值与T2mapping T2值在冈上肌腱外侧亚区、中间亚区、内侧亚区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6、0.437、0.464)。结论MAGiC定量图谱的T1、T2值与T2mapping T2值能够有效评估冈上肌腱内部成分的异质性,反映慢性冈上肌腱炎与正常肌腱内部成分的差异及肌腱自身的区域性差异,可为临床对冈上肌腱变性提供量化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上肌腱炎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集合序列 T2mapping 信号噪声比 对比噪声比 定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iC联合IDEAL IQ技术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定量诊断中应用
4
作者 王玉琪 田兆荣 +4 位作者 龚瑞 田博 徐奋玲 马芳芳 王志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MR集成(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MAGiC)序列联合非对称采集技术和迭代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算法(IDEAL-IQ)在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患者大腿肌肉定量诊断中的价值。资... 目的:探讨MR集成(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MAGiC)序列联合非对称采集技术和迭代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算法(IDEAL-IQ)在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患者大腿肌肉定量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PM/DM的患者67例(病例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相匹配志愿者23例(对照组),采用SIGNA Architect 3.0T扫描仪行双大腿MAGiC序列、IDEAL IQ序列及常规T_(1)WI、T_(2)WI、T_(2)Flex序列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生以独立双盲法于各序列上测量12块肌肉(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股四头肌,大收肌,长收肌,股薄肌,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的T_(2)值、T_(1)值、PD值、FF值及R_(2)*值。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T_(2)值、T_1值、PD值、FF值及R_(2)*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_(2)值、PD值、FF值及R_(2)*值、T_(2)值与FF值两者联合及EMG对DM/PM的诊断效能。结果:(1)DM/PM病例组T_(2)值高于对照组(Z=-19.818,P<0.05);病例组FF值高于对照组(Z=-14.586,P<0.05);病例组PD值低于对照组(Z=-6.803,P<0.05);病例组R_(2)*值低于对照组(Z=-5.475,P<0.05);病例组T_1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36,P=0.349)。(2)T_(2)值的AUC为0.902(0.880~0.925),FF值的AUC为0.817(0.786~0.848),PD值的AUC为0.653(0.613~0.694),R_(2)*值的AUC为0.712(0.674~0.750);P<0.05;(3)T_(2)值联合FF值的AUC为0.934(0.917~0.951),P<0.05。结论:MAGiC定量图谱技术可定量DM/PM患者大腿肌肉水肿程度,IDEAL IQ序列能定量大腿脂肪浸润情况,两者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DM/PM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集成序列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活动性评估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兆荣 张莉萍 +5 位作者 田博 池淑红 王晶 徐奋玲 王志军 龚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8-84,共7页
目的运用MRI集成(magnetic resonanceimage compilation,MAGiC)序列定量参数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改变进行量化评估,以期对AS骶髂关节炎症活动性评估提供量化指标;并评价MAGiC定量参数T1、T2和PD值与Bath... 目的运用MRI集成(magnetic resonanceimage compilation,MAGiC)序列定量参数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改变进行量化评估,以期对AS骶髂关节炎症活动性评估提供量化指标;并评价MAGiC定量参数T1、T2和PD值与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和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联盟(Spondyloarthritis Research Consortium of Canada,SPARCC)评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AS合并骶髂关节炎患者病例和35例健康对照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轴位T1WI、脂肪抑制T2WI(fat-saturated T2WI,FS-T2WI)和MAGiC序列斜冠状位扫描。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ASDAS)评分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将患者分为活动组(40例)和非活动组(38例)。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在MAGiC序列上测定活动组、非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的T1、T2和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活动组、非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间T1、T2和PD值的平均值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T1、T2和PD值对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T1、T2、PD值与BASDAI和SPARCC评分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S活动组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T1值[(531.04±60.28)ms]低于非活动组[(691.50±72.44)ms]和健康对照组[(933.23±100.9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17,P<0.001);活动组T2值[(119.00±9.56)ms]、PD值[(86.03±14.79)pu]高于非活动组[(96.61±8.86)ms、(68.12±7.77)pu]和健康对照组[(78.94±6.20)ms、(53.71±6.69)p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32、15.972,P均<0.001)。MAGiC定量参数T1、T2、PD值诊断AS活动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65(95%CI:0.949~0.991)、0.981(95%CI:0.970~0.998)、0.840(95%CI:0.842~0.923)。AS活动组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的T1、T2和PD值与BASDAI评分呈高度相关(r=-0.771、0.914、0.846,P均<0.001);与SPARCC评分呈高度相关(r=-0.924、0.915、0.938,P均<0.001)。结论MAGiC序列定量参数可定量评估AS的活动性,能提供有效量化指标,尤其是T2值可以作为骶髂关节炎活动性的生物学标志物,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集成序列 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T2mapping序列在盂肱关节早期软骨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徐奋玲 田兆荣 +5 位作者 田博 龚瑞 董磊 马芳芳 胡靖波 王志军 《中华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T2mapping序列定量评估盂肱关节早期软骨损伤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因肩关节疼痛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肩关节磁共振常规序列及T2mapping序列扫描的患者92例作为病例组。按照冈上肌腱损伤程度... 目的探讨磁共振T2mapping序列定量评估盂肱关节早期软骨损伤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因肩关节疼痛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肩关节磁共振常规序列及T2mapping序列扫描的患者92例作为病例组。按照冈上肌腱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肌腱炎组、部分撕裂组、完全撕裂组。另选择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者25位, 作为对照组。两名医师分别在磁共振T2mapping序列上将盂肱关节软骨分为上、中、下亚区, 并测量各亚区的T2值。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对照组与病例组不同亚区T2值的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不同亚区T2值的差异, 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关节软骨不同亚区T2值与冈上肌腱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男44例, 女48例, 年龄38~60(51.4±5.8)岁;肌腱炎组32例, 部分撕裂组33例, 完全撕裂组27例。对照组男11位, 女14位, 年龄40~54(49.1±3.9)岁。病例组盂肱关节软骨上、中、下亚区的T2值分别为(37.8±4.9)、(39.1±5.9)、(42.1±5.1)ms, 均高于对照组的(29.4±3.3)、(31.7±5.0)、(36.3±6.2)ms(均P<0.001)。冈上肌腱完全撕裂组盂肱关节软骨的上、中、下亚区T2值(40.2±5.7)、(41.2±5.4)、(43.4±4.1)ms, 均高于部分撕裂组[(38.2±4.3)、(38.9±6.5)、(43.1±5.1)ms], 亦高于肌腱炎组[(35.0±3.2)、(37.7±5.0)、(40.1±4.5)ms]和健康对照组[(29.4±3.3)、(31.7±5.0)、(36.3±6.2)ms](均P<0.001)。肌腱炎组、部分撕裂组关节软骨不同亚区之间T2值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而完全撕裂组上、中、下亚区之间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关节软骨上、中、下亚区T2值与冈上肌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693、0.515、0.449, 均P<0.001)。结论磁共振T2mapping序列能定量评估关节软骨损伤程度, 冈上肌腱损伤程度与盂肱关节软骨损伤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上肌腱 磁共振 T2mapping 盂肱关节软骨 早期软骨损伤 定量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