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流阻力与图论的河网连通性评价 被引量:57
1
作者 徐光来 许有鹏 王柳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6-781,共6页
河网连通是区域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基于图论将河网概化为图模型,考虑不同类型河道输水能力差异,以河道水流阻力倒数表征水流通畅度,并以河道水流通畅度为权值,借助ArcGIS平台建立河网图模型加权邻接矩阵,再利用MATLAB工... 河网连通是区域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基于图论将河网概化为图模型,考虑不同类型河道输水能力差异,以河道水流阻力倒数表征水流通畅度,并以河道水流通畅度为权值,借助ArcGIS平台建立河网图模型加权邻接矩阵,再利用MATLAB工具进行顶点水流通畅度计算和河网连通度分析,从而实现对河网连通性的定量化分析。以太湖流域嘉兴平原河网为例,进行河道疏浚前后的河网连通程度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河道疏浚后河网连通度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连通性 水流阻力 防洪 图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人类活动引起的杭嘉湖平原区水位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光来 许有鹏 +1 位作者 罗贤 尹义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62-1268,共7页
针对杭嘉湖地区洪涝灾害日益加剧的现状,基于1960-2007年日降水和日水位资料,采用Spearman检验、有序聚类分析和线性模拟方法,研究了近50 a来降水和水位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降水和人类活动对特征水位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区域近50 ... 针对杭嘉湖地区洪涝灾害日益加剧的现状,基于1960-2007年日降水和日水位资料,采用Spearman检验、有序聚类分析和线性模拟方法,研究了近50 a来降水和水位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降水和人类活动对特征水位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区域近50 a降水变化未见明显趋势,水位呈增加趋势,年最高水位、年平均水位和年最低水位增率分别为0.03 m/10a、0.05 m/10a和0.09 m/10a,且平均水位和最低水位增加达到显著性水平。8个代表站点特征水位均呈增加趋势。空间上沿水流方向,线性坡度值增大。水位降水响应率和平水年水位序列分析显示人类活动是水位变化的重要原因。人类活动对最高水位、平均水位和最低水位变化的贡献值分别为39.0%、56.2%和8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水位序列 特征水位变化 人类活动 平原河网 杭嘉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地球概论”课程天球坐标系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光来 徐晓华 汪青 《中国地质教育》 2014年第1期48-50,共3页
天球坐标系是"地球概论"课程的基础,也是教学难点之一。本文从天球坐标系的概念入手,介绍四种天球坐标系的基本设置和一般特点,分析各天球坐标系之间以及天球坐标系与地理坐标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践与... 天球坐标系是"地球概论"课程的基础,也是教学难点之一。本文从天球坐标系的概念入手,介绍四种天球坐标系的基本设置和一般特点,分析各天球坐标系之间以及天球坐标系与地理坐标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践与体会对天球坐标系的教学提出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球坐标系 地球概论课程 高等师范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4
4
作者 徐光来 徐晓华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年第3期44-48,共5页
人工构建湿地是在自然湿地净化污水基础上建立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概念;分析了人工湿地按照水流特征可以分为表面流湿地、水平流湿地、垂直流及各种湿地类型的优缺点;阐述... 人工构建湿地是在自然湿地净化污水基础上建立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概念;分析了人工湿地按照水流特征可以分为表面流湿地、水平流湿地、垂直流及各种湿地类型的优缺点;阐述了污水在湿地中的净化机理主要分为基质滤过、水生植物净化和微生物降解等主要去除过程;最后介绍了当前中国的主要应用及其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途径,并展望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基质 水生植物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植物的作用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5
作者 徐光来 袁新田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12期63-65,共3页
人工湿地污水系统由于其高效、易管理和低运行费用等特点而被用于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直接摄取和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富集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还能输送氧气到根区,提供... 人工湿地污水系统由于其高效、易管理和低运行费用等特点而被用于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直接摄取和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富集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还能输送氧气到根区,提供根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降解过程对氧的需求。阐述了植物在湿地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起作用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植物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徐光来 冯亚琴 奚中堪 《心电学杂志》 1992年第1期54-55,共2页
在心脏电生理检查(EPS)中,往往遇到一些已确诊或疑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患者难以诱发心律失常的情况。1986年4月至1990年12月我们对常规食管心房调搏(TEAP)未能诱发出 PSVT 的上述72例患者,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ISOP)后重... 在心脏电生理检查(EPS)中,往往遇到一些已确诊或疑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患者难以诱发心律失常的情况。1986年4月至1990年12月我们对常规食管心房调搏(TEAP)未能诱发出 PSVT 的上述72例患者,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ISOP)后重作TEAP,以提高 PSVT 的诱发率,通过临床实践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电生理检查 异丙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道心脏电生理检查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光来 范琴华 +1 位作者 冯亚琴 应秋平 《心电学杂志》 1989年第2期105-106,119,共3页
晕厥是指可自行恢复的短暂意识丧失,有部份病人需用心脏电生理检查(EPS)复制心律失常来探明病因。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或有创性EPS,而用无创性EPS报道甚少。我们自1986年4月至1988年8月对可疑心源性晕厥患者作食道EPS,... 晕厥是指可自行恢复的短暂意识丧失,有部份病人需用心脏电生理检查(EPS)复制心律失常来探明病因。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或有创性EPS,而用无创性EPS报道甚少。我们自1986年4月至1988年8月对可疑心源性晕厥患者作食道EPS,以期查明晕厥的潜在机理及提供预防和治疗依据,从而减少猝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心电图 电生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氮的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吴振斌 徐光来 +4 位作者 周培疆 张兵之 成水平 付贵萍 贺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57-760,共4页
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系统,研究了系统内部水流方向上各态氮和其它理化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硝态氮、亚硝态氮、溶解氧和pH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总氮去除率为43.63%,可使劣Ⅴ类水的总氮指标降至Ⅲ类;氮的... 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系统,研究了系统内部水流方向上各态氮和其它理化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硝态氮、亚硝态氮、溶解氧和pH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总氮去除率为43.63%,可使劣Ⅴ类水的总氮指标降至Ⅲ类;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下行池,上行池因溶解氧低、有机碳不足和系统向水中释放氮的原因,脱氮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湿地 污水处理 总氮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中有机质积累与基质堵塞 被引量:49
9
作者 詹德昊 吴振斌 徐光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7-461,共5页
利用灼烧失重研究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小试及中试系统中有机质的积累规律及其与湿地基质堵塞的关系,通过示踪剂实验测定了堵塞前后系统水力停留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质主要积累在基质表层和上层0~50mm处且有机质积累主要发生在下... 利用灼烧失重研究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小试及中试系统中有机质的积累规律及其与湿地基质堵塞的关系,通过示踪剂实验测定了堵塞前后系统水力停留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质主要积累在基质表层和上层0~50mm处且有机质积累主要发生在下行池.有机质含量与基质深度负相关,基质表层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层.湿地系统中有机质含量与基质渗透系数呈明显的负相关性,有机质含量越高,基质渗透系数越小,说明有机质积累是导致构建湿地堵塞的一个重要原因.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堵塞后,其水力特征发生了改变,延长了该系统的实际水力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构建湿地 下行流-上行流 堵塞 有机质积累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不同氮污水的净化 被引量:22
10
作者 吴振斌 徐光来 +4 位作者 周培疆 贺锋 成水平 付贵萍 马剑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B08期30-32,54,共4页
通过向天然湖水中分别添加硝酸钾、碳酸铵和尿素配制成含不同态氮的人工污水,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不同含氮污水的处理效率。结果表明,增加硝酸钾量,随着进水硝态氮浓度的增大,TN、硝态氮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亚硝态氮去除率减小... 通过向天然湖水中分别添加硝酸钾、碳酸铵和尿素配制成含不同态氮的人工污水,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不同含氮污水的处理效率。结果表明,增加硝酸钾量,随着进水硝态氮浓度的增大,TN、硝态氮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亚硝态氮去除率减小;增加碳酸铵量,TN、氨氮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硝态氮、亚硝态氮去除率减小;增加尿素量,TN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无机氮的去除率呈下降趋势。本文同时分析了不同形态氮在湿地系统中的转化机制以及系统进出水理化参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不同含氮污水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极端降水空间分布及概率特征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陆苗 高超 +2 位作者 苏布达 姚梦婷 徐光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0-168,共9页
利用淮河流域110个气象站点1959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日尺度降水数据,建立了AM及POT极端降水序列,通过4大类33种概率分布函数对其进行了拟合,以建立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并利用其参数分析淮河流域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及概率特征。研... 利用淮河流域110个气象站点1959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日尺度降水数据,建立了AM及POT极端降水序列,通过4大类33种概率分布函数对其进行了拟合,以建立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并利用其参数分析淮河流域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及概率特征。研究发现:(1)淮河流域1959-2008年日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为东西两端高并逐渐向流域中心降低,且有淮河上游地区及沂沭泗流域东部两处强降水中心;(2)经K-S法检验,Wakeby函数是AM及POT序列的最优概率分布函数。50a一遇的日极端降水预估值与1959-2008年实际最大日极端降水值的误差率随着实际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大多数站点的误差率在20%以下;(3)通过对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参数的分析,得出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安徽省阜南和淮南地区以及皖鲁苏交界地区的极端降水发生概率较大,淮河中上游干流周边地区及下游地区的极端降水变化不稳定;(4)以最优概率分布模型的形状、尺度参数为指标,绘制了淮河流域极端降水风险图,为极端降水风险管理与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极端降水 Wakeby函数 形状参数 尺度参数 风险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的发展概况和面临的问题 被引量:37
12
作者 张兵之 吴振斌 徐光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B12期87-90,共4页
人工湿地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主要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几种主要构建类型:表面流型人工湿地、潜流型人工湿地、垂直流型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优缺点。同时简要阐述了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质的机理。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构建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霍山县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及预测 被引量:10
13
作者 程先富 张方方 +3 位作者 邓良 杨伟伟 王诗晨 徐光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109,2,共6页
基于1994,2000,2006和2011年4个时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应用像元二分模型和CA—Markov模型对安徽省霍山县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霍山县植被覆盖度总体分布特征是东北部植被覆盖度较小,南部、西北部较大... 基于1994,2000,2006和2011年4个时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应用像元二分模型和CA—Markov模型对安徽省霍山县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霍山县植被覆盖度总体分布特征是东北部植被覆盖度较小,南部、西北部较大;1994—2011年该县植被覆盖状况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高植被覆盖度的面积增加了339.91km2,中低植被覆盖度、低植被覆盖度、裸地的面积分别减少了116.15,63.34和20.29km2;CA-Markov模型可较好地预测2020年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格局;霍山县植被覆盖状况的改善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优化产业结构,防治水土流失是研究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覆盖度 动态变化 安徽省霍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对河网连通性的影响研究——以太湖西苕溪流域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贤 许有鹏 +1 位作者 徐光来 余铭婧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15,共4页
河网连通性对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水利工程可改变天然河网的连通性,直接威胁到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利用空间分析、连续性指标以及树状河网连通性指数等方法,深入探讨了闸坝对河网连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河网连通性对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水利工程可改变天然河网的连通性,直接威胁到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利用空间分析、连续性指标以及树状河网连通性指数等方法,深入探讨了闸坝对河网连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树状河网连通性指数能够较为全面地分析不同数量、可通过性及地理位置的闸坝对河网连通性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于流域规划过程中不同方案的比较,从而为水利工程设施的选址及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系统 河网连通性 水利工程 树状河网连通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近50年降水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聂兵 沈非 +1 位作者 徐光来 黄艳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574-579,共6页
利用安徽省17个气象站1957-2012年逐日逐月降水资料,选用克里金插值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重标极差法等方法,探究安徽省年季降雨特征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近56年来,安徽省全年降水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降水的... 利用安徽省17个气象站1957-2012年逐日逐月降水资料,选用克里金插值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重标极差法等方法,探究安徽省年季降雨特征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近56年来,安徽省全年降水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较为明显;(2)在空间上,全省降水总体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区域差异明显;(3)安徽省季节平均降雨的突变检验发现,春季降雨没有发生突变,夏季降雨变化在1975年到1990年的区间内存在多个突变点,秋季平均降雨于1990年前后发生少雨突变,冬季平均降水突变以1996年最为明显,2010年达到显著性水平;(4)从小波变换系数实部等值线图和小波方差分析法可得13a和28a是安徽省年平均降水的主周期;(5)全省各站点年均Hurst值均大于0.5,具有长期相关性,但各站点差异较大,各地区降水增加趋势不均衡,多数站点夏季Hurst值在长时间尺度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变化 时空特征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概率分布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陆苗 高超 +2 位作者 姚梦婷 苏布达 徐光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2期197-203,208,共8页
[目的]研究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最优概率分布模型,旨在为洪水计算规范修改和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淮河流域110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的日降水资料,通过年最大值法(AM)及超门限峰法(POT)分别建立极端降水AM及POT序列,比较两者捕捉极端... [目的]研究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最优概率分布模型,旨在为洪水计算规范修改和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淮河流域110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的日降水资料,通过年最大值法(AM)及超门限峰法(POT)分别建立极端降水AM及POT序列,比较两者捕捉极端降水的适用性,建立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并对其应用进行探讨。[结果](1)在研究流域极端降水空间分布上,POT序列适用性更强,能较好捕捉降水极值。在研究极端降水时间变化上,AM序列更合理;(2)经K-S法检验,Wakeby函数是AM及POT序列的最优概率分布模型,优于水利工程标准曲线PearsonⅢ函数,且Wakeby函数的中部拟合效果比尾部更优。[结论]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在气候变化的研究中得到较好地应用,近25a来淮河流域极端降水强度呈增长趋势,且频率增大,需加强对该流域极端降水灾害的防治减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Wakeby函数 超门限峰法 概率分布模型 重现期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沿江地区洪涝灾害风险的空间格局演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先富 王诗晨 +2 位作者 路明浩 吴庆双 徐光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准确了解区域洪涝灾害风险演变规律。利用安徽沿江地区1990年和2007年的气象、社会经济等数据,评价了其洪涝灾害风险,绘制了洪涝灾害风险指数图和风险等级图,分析了洪涝灾害风险演变规律。研究表明:1990-2007年...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准确了解区域洪涝灾害风险演变规律。利用安徽沿江地区1990年和2007年的气象、社会经济等数据,评价了其洪涝灾害风险,绘制了洪涝灾害风险指数图和风险等级图,分析了洪涝灾害风险演变规律。研究表明:1990-2007年间研究区的洪涝灾害风险在时空分布格局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低风险区和高风险区的面积减小,而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的面积在增大;风险整体在增大,区域内部差异减小,但不同地区风险增减不一;风险景观形状指数减小,斑块形状趋于复杂,聚集度和分离度均增大,人为活动影响在逐步增强。该研究可为沿江地区制定规划及灾害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风险演变 空间格局 安徽沿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发展对城市洪灾的影响及减灾对策 被引量:17
18
作者 黄淑玲 徐光来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1-94,共4页
在世界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中的负效应也突显出来,城市洪涝灾害的频度和强度增加,灾害损失加重,城市防洪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倍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中从城市化发展对成灾特性、对周围生态环... 在世界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中的负效应也突显出来,城市洪涝灾害的频度和强度增加,灾害损失加重,城市防洪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倍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中从城市化发展对成灾特性、对周围生态环境以及城市本身的发展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并提出城市防洪减灾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发展 洪涝灾害 成灾特性 防洪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测雨量数据的地形对降水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贤 许有鹏 徐光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0-95,共6页
以浙江省东部的宁波市鄞州区为例,采用15 min间隔的遥测降水数据,根据最小事件间隔时间对降水事件进行划分,探讨了地形对降水特性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的复杂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年降水总量及降水频次与高程的相关关系较为显著,... 以浙江省东部的宁波市鄞州区为例,采用15 min间隔的遥测降水数据,根据最小事件间隔时间对降水事件进行划分,探讨了地形对降水特性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的复杂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年降水总量及降水频次与高程的相关关系较为显著,山区降水次数的增多对其降水量的增大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降水强度及历时与高程的关系比较复杂,地形对各种天气条件控制下不同类型降水的影响并不一致。降水强度小于2 mm/h以及降水历时介于2~5 h的降水频次随高程增大存在增加的趋势,且不同年份的这种增长趋势较为接近;而其它高强度、短历时或长历时的降水频次与高程的关系则比较复杂,地形对这些类型降水的影响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事件 地形 降水强度 降水历时 降水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地区的气温变率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新田 徐光来 徐国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2-296,共5页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和突变检测方法,对皖北地区1958~2007年的四季、年气温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皖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线性气温倾向率介于0.16~0.34℃/10a;最大增暖发生在冬季、春季;年代际变化...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和突变检测方法,对皖北地区1958~2007年的四季、年气温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皖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线性气温倾向率介于0.16~0.34℃/10a;最大增暖发生在冬季、春季;年代际变化趋势为先降后升,20世纪60~80年代,区域年温平均距平值均为负值,为相对冷期,90年代和2000~2007年2个时段的年温平均距平值均为正值,为相对暖期。突变分析结果显示,皖北地区的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突变现象,突变时间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气温倾向率 累积距平 突变 皖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