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摄自然 寄情指间--徐亚军摄影作品选登
1
作者 徐亚军 《农场经济管理》 2016年第3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摄影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亚军藏石欣赏
2
作者 徐亚军 《宝藏》 2016年第8期85-85,共1页
原文传递
硅基应变率敏感性吸能材料吸能效果试验分析
3
作者 徐亚军 张赛 +2 位作者 庞晓亮 杜尚宇 张德生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322-1330,共9页
为研究聚硼硅氧烷型硅基应变率敏感性吸能材料吸能效果和对冲击载荷动力学响应特性,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矿山支护设备检测检验中心6000kN立柱冲击试验台上进行了吸能材料冲击试验,运用猝量理论对硅基应变率敏感性吸能材料冲击载荷动... 为研究聚硼硅氧烷型硅基应变率敏感性吸能材料吸能效果和对冲击载荷动力学响应特性,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矿山支护设备检测检验中心6000kN立柱冲击试验台上进行了吸能材料冲击试验,运用猝量理论对硅基应变率敏感性吸能材料冲击载荷动力学响应特性和吸能效果进行了研究,推导出随时间呈线性变化的变外力作用下受冲击物体速度、位移与冲击功公式,结合试验数据对理论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聚硼硅氧烷型硅基应变率敏感性吸能材料具有快响应、强吸能、长延时、去峰消振的特点。当受聚硼硅氧烷型硅基应变率敏感性吸能材料保护的立柱受冲击时,吸能材料响应时间在35ms左右,冲击过程中立柱下腔最大压力36.85MPa,而当无吸能材料保护的立柱受冲击时下腔最大压力为59MPa。有吸能材料保护的立柱受冲击时的下腔最大压力是无吸能材料保护的立柱受冲击时下腔最大压力的61.9%,吸能材料吸收的能量占整个冲击能量的80%,冲击时间是无吸能材料受冲击时间的8倍,冲击过程中立柱下腔乳化液压力增长稳定,基本没有波动,除吸能材料与试验台接触面处出现塑性变形外,吸能材料主体结构完好,未出现显著破坏。对比分析了猝量理论结果与相关试验数据,2者基本一致,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所得结论和理论计算方法可为液压支架防冲材料的设计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能材料 冲击试验 猝变理论 力变率 急动度 冲击功 液压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同频场景下无人机遥控器信号参数估计方法
4
作者 徐亚军 高田露 +2 位作者 唐文波 张强 鲁合德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8-304,共7页
为了有效地管控和反制无人机,准确地估计无人机遥控器信号的参数,提出了一种非同频场景下无人机遥控器信号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谱图变换法将信号转换为时频图,并对每个时隙的频谱进行插值以提高频域分辨率;借助全连接神经网络估计... 为了有效地管控和反制无人机,准确地估计无人机遥控器信号的参数,提出了一种非同频场景下无人机遥控器信号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谱图变换法将信号转换为时频图,并对每个时隙的频谱进行插值以提高频域分辨率;借助全连接神经网络估计出每个时隙中的跳频信源个数;将门限自适应去噪算法和K-means算法相结合抑制噪声分量,估计出起跳时刻、跳频周期、中心频率以及总带宽等参数。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上述参数估计性能方面相比2种传统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跳频信号 参数估计 全连接神经网络 非同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VHF地空通信覆盖范围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徐亚军 吴红洪 +1 位作者 曾葆鸿 方鹏越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6期58-63,共6页
针对利用地形遮蔽法计算的民航VHF通信信号覆盖范围较粗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原有的算法下加入雾衰减从而提高信号覆盖精度的算法模型,并构建可视化的显示平台。首先,以西藏某高原地区VHF通信监视台站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从实际的地... 针对利用地形遮蔽法计算的民航VHF通信信号覆盖范围较粗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原有的算法下加入雾衰减从而提高信号覆盖精度的算法模型,并构建可视化的显示平台。首先,以西藏某高原地区VHF通信监视台站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从实际的地图中获取台站周围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计算在地形影响下不同高度层上的信号传播截止距离;其次,根据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P系列建议书中的雾衰减模型,构造在地形和雾共同影响下的新算法模型;最后,给定飞行高度、发射频率、发射功率等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多因素影响下的信号覆盖范围比单因素下的覆盖范围精确,可以为VHF地面通信监视台站选址、飞行航线规划以及西部地区民航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信号覆盖 地形遮蔽 算法模型 雾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率敏感性吸能材料冲击过程的猝量理论实验验证
6
作者 徐亚军 李世伟 +2 位作者 张赛 庞晓亮 张德生 《力学研究》 2024年第3期119-125,共7页
猝量理论主要研究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当前主要是进行理论研究,相关实验研究较少。论文以吸能材料的冲击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方法,研究了在物体质量不变条件下,当外力随时间线性变化时,吸能材料动力学特性... 猝量理论主要研究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当前主要是进行理论研究,相关实验研究较少。论文以吸能材料的冲击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方法,研究了在物体质量不变条件下,当外力随时间线性变化时,吸能材料动力学特性。根据牛二定律建立了质量恒定的吸能冲击材料力变率与急动度的函数关系,给出了吸能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急动度、速度、位移、冲击功解析公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吸能材料冲击试验,以验证理论计算方法和公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试验数据与理论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该方法对于力变率为常数的冲击载荷动力学研究具有参考意义。The jerk theory mainly studie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s under the action of variable force. There are many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area, but few related experiments. Taking the impact process of energy absorbing material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absorbing materials are studied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methods when the external force changes linearly with time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mass of the object is constant. According to Niu Er’s law,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ce change rate and the jerk of the energy absorbing impact material with constant mass is established, and the analytical calculation formulas of the jerk, velocity, displacement and impact energy of the energy absorbing material under the impact load are given. Based on which, the impact test of the energy absorbing material is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method and formula.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which verifi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This method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impact load dynamics with constant force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量理论 冲击试验 急动度 冲击功 应变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滑汇聚是华南广西运动的成因?
7
作者 张杰 徐亚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3-1917,共15页
【目的】华南东南部在早古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褶皱造山运动——广西运动。该期造山运动的属性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为了确定华南广西运动的动力学机制,尝试利用碎屑多矿物U-Pb年代学恢复早古生代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的古地理位置以及相对... 【目的】华南东南部在早古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褶皱造山运动——广西运动。该期造山运动的属性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为了确定华南广西运动的动力学机制,尝试利用碎屑多矿物U-Pb年代学恢复早古生代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的古地理位置以及相对位移。【方法】重新评估了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下古生界碎屑锆石/独居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数据,并与潜在源区进行对比。【结果】(1)扬子西缘寒武系—奥陶系碎屑锆石具有850~750 Ma和550~500 Ma两期主要的特征年龄峰,以及1000~900 Ma、1900~1800 Ma和2550~2400 Ma三个次要年龄峰。扬子西缘550~500 Ma碎屑锆石的εH(f t)值多为正值,指示岩浆源区中大量新生地壳物质的参与,其源区可能为伊朗—土耳其Cadomian岩浆弧。新元古代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于扬子西缘岩浆岩和下伏新元古界沉积岩的再循环;(2)华夏地块寒武系—奥陶系碎屑锆石/独居石具有1000~900 Ma和550~500 Ma两期主要的年龄峰,前者对应于印度东北部的East Ghats造山带和东南极洲板块的Rayner造山带,而后者对应于印度东北缘的Kuunga造山带;(3)扬子东南缘志留系碎屑锆石460~410 Ma的年龄峰与华夏地区过铝质花岗岩浆活动的年龄相吻合,大于440 Ma峰值年龄的碎屑锆石则具有与该地区前志留纪样品相似的年龄峰。【结论】物源分析结果表明寒武纪至奥陶纪期间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分别位于印度东北缘和伊朗东北缘,两者的古地理位置沿冈瓦纳大陆北缘斜列分布。晚奥陶世(~460 Ma)响应于冈瓦纳大陆的最终聚合发生斜向走滑汇聚,形成武夷—云开陆内造山带(460~42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运动 物源分析 碎屑多矿物U-Pb年代学 古地理重建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元古代南华盆地Sturtian冰川沉积物中碳同位素负偏及其地质意义
8
作者 王萍 王健 +6 位作者 杜远生 周琦 余文超 徐源 袁良军 潘文 徐亚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0-2030,共11页
【目的】新元古代Sturtian冰期(~717~660 Ma)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育,在南华盆地中也有良好的记录,但是目前对冰期的碳循环过程研究较少。为了解Sturtian冰期期间的碳循环过程,对冰期期间沉积的铁丝坳组碳同位素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 【目的】新元古代Sturtian冰期(~717~660 Ma)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育,在南华盆地中也有良好的记录,但是目前对冰期的碳循环过程研究较少。为了解Sturtian冰期期间的碳循环过程,对冰期期间沉积的铁丝坳组碳同位素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以黔东松桃地区高地ZK2115钻孔为研究对象,对铁丝坳组进行高分辨率的有机碳和无机碳同位素(δ^(13)C_(carb)和δ^(13)C_(org))测试分析。【结果】铁丝坳组δ^(13)C_(carb)值介于-9.29‰~-3.37‰(平均值为-7.24‰),具有明显的负偏,δ^(13)C_(org)值介于-33.63‰~-23.35‰(平均值为-29.29‰)。此外,δ^(13)C_(carb)和δ^(13)C_(org)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地层中的无机碳同位素组成不受成岩作用的影响,δ^(13)C_(carb)代表了Sturtian冰期期间南华盆地中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库的碳同位素组成,并且地层中的有机质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质中固定的碳主要来源于海水中的DIC库。【结论】结合已发表的铁丝坳组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数据(平均值为0.2%),这意味着在冰期这种极端气候条件下,光合作用虽然仍在进行,但是其速率比较缓慢,产生有机质的量相对较少。对Sturtian冰期沉积物中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冰期的碳循环过程,同时也为深入理解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古海洋环境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rtian冰期 铁丝坳组 碳同位素 南华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原菌拮抗性野生艾蒿内生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22
9
作者 徐亚军 赵龙飞 +2 位作者 陈普 蒋晓瑞 韦革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697-3705,共9页
从野生艾蒿的根茎叶部位分离出内生细菌共68株,以棉花枯萎病、稻瘟病、烟草赤星为供试病原菌,采用对峙法对内生菌分别进行抑菌试验,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了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从野生艾蒿分离到的内生菌经初筛、复... 从野生艾蒿的根茎叶部位分离出内生细菌共68株,以棉花枯萎病、稻瘟病、烟草赤星为供试病原菌,采用对峙法对内生菌分别进行抑菌试验,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了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从野生艾蒿分离到的内生菌经初筛、复筛,获得抑制病原菌效果最明显的3株菌,结合生理生化特性、菌落特征、细胞形态特征和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菌株L8、S11和R6分别鉴定为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cereus,Paenibacillus polymyxa。拮抗实验表明,棉花枯萎病原菌菌丝发生弯曲、打结,烟草赤星的受作用菌丝生长端分枝明显增多,生长端边缘呈珊瑚状分枝,并且出现明显的畸形和萎缩现象。分析表明,可能是由于在培养过程中内生菌产生了化感物质,对病原菌的菌丝产生抑制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艾蒿 内生细菌 植物病原菌 抑菌作用 芽孢杆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前支架自适应支护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27
10
作者 徐亚军 张坤 +2 位作者 李丁一 朱军 张德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15-3624,共10页
针对现有超前支架反复支撑破坏巷道顶板和锚护系统问题,提出了超前支架自适应支护、转换矩阵、峰值助力概念,给出了超前支架自适应支护定义,在综合分析超前支架自适应支护基础上,建立了超前支架自适应支护理论。根据结构形式和控制方式... 针对现有超前支架反复支撑破坏巷道顶板和锚护系统问题,提出了超前支架自适应支护、转换矩阵、峰值助力概念,给出了超前支架自适应支护定义,在综合分析超前支架自适应支护基础上,建立了超前支架自适应支护理论。根据结构形式和控制方式的不同,将超前支架自适应支护分为支护阻力自适应、支护姿态自适应、支护方式自适应3种形式。结合具体结构特点,对上述3种自适应形式进一步进行了区分,将支护阻力自适应分为初撑力分布形式自适应、支护阻力和初撑升降柱自适应,将支护姿态自适应分为顶梁姿态自适应和整体支护状态自适应,将支护方式自适应分为移架方式自适应和行走方式自适应,介绍了每种形式自适应支护原理及其实现方法;采用线性代数理论建立了自适应性顶梁结构量化关系,基于液压传动与控制原理给出了支护阻力自适应控制方法,利用AMESim软件构建了立柱位置和压力控制回路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采用运动学原理分析了螺旋推进器行走部的超前支架的自适应移架方式与具体行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自适应结构和装置大幅提升了支架适应能力,有效地解决了超前支架与巷道顶板和锚护系统协调匹配性难题,提高了超前支架适应巷道围岩变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支护 转换矩阵 超前巷道 液压支架 螺旋推进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亚军 周子人 +2 位作者 林琳 刘渠 刘衡川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1-663,共3页
目的建立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结核杆菌方法,为临床结核病的诊断提供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标准化、自动化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结核分枝杆菌IS6110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与分子信标探针,建立结核分枝杆... 目的建立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结核杆菌方法,为临床结核病的诊断提供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标准化、自动化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结核分枝杆菌IS6110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与分子信标探针,建立结核分枝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10种细菌作对照分析该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应用已建立的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所建立的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检测10种细菌,只有结核分枝杆菌有荧光信号,与其他细菌无交叉反应,4拷贝/PCR反应体系的结核分枝杆菌都能有效检出。对100株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单一检测时间仅需2h。结论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快速诊断结核病,为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分子信标 荧光定量PCR IS6110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物源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62
12
作者 徐亚军 杜远生 杨江海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32,共7页
沉积物物源分析是盆地分析的重要内容,是再现沉积盆地演化、恢复古环境的重要依据。简要回顾了物源分析的发展史,重点介绍了重矿物、沉积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测年技术在物源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指出了物源分析中尚需解决的地质问题。在... 沉积物物源分析是盆地分析的重要内容,是再现沉积盆地演化、恢复古环境的重要依据。简要回顾了物源分析的发展史,重点介绍了重矿物、沉积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测年技术在物源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指出了物源分析中尚需解决的地质问题。在强调多种方法综合使用的同时,也应考虑构造背景和化学风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沉积地球化学 沉积盆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阶比多尺度形态学解调方法 被引量:15
13
作者 徐亚军 于德介 +1 位作者 孙云嵩 赵丹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2-259,共8页
针对变转速下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问题,提出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阶比多尺度形态学解调方法。该方法先采用线调频小波路径追踪算法获得轴承的故障特征频率,再对非平稳转速下时域振动信号的包络进行等角度重采样得到平稳信号,并用基于信号... 针对变转速下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问题,提出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阶比多尺度形态学解调方法。该方法先采用线调频小波路径追踪算法获得轴承的故障特征频率,再对非平稳转速下时域振动信号的包络进行等角度重采样得到平稳信号,并用基于信号局部峰值的方法确定多尺度形态学分析的结构元素,用各结构元素对重采样信号进行形态学操作,最后对操作结果的平均值做频谱分析,以完成阶比多尺度形态学的解调过程。线调频小波路径追踪算法能很好地提取轴承非平稳振动信号的故障特征频率,而多尺度形态学解调是对各尺度形态学分析结果的平均值进行频谱分析,能有效地抑制噪声,从而使得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抗噪性能,适用于工程实际中变转速轴承振动信号的分析。仿真分析和应用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滚动轴承 线调频小波 阶比跟踪 多尺度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臭氧水稳定性及杀菌效果的试验观察 被引量:28
14
作者 徐亚军 刘衡川 +2 位作者 谷素英 文海燕 方梅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高浓度臭氧水杀菌效果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和化学测定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了观察。结果用臭氧水消毒机生产制备的臭氧水浓度为13.23—44.73mg/L。在5℃-25℃条件下,臭氧水的半衰期在150.7~12... 目的观察高浓度臭氧水杀菌效果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和化学测定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了观察。结果用臭氧水消毒机生产制备的臭氧水浓度为13.23—44.73mg/L。在5℃-25℃条件下,臭氧水的半衰期在150.7~12.5min范围内依次递减。用含量为13.73mg/L的臭氧水,对悬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作用5min,平均杀火率为分别99.99%、99.95%、99.90%;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20min,平均杀灭率达到99.99%。用16.58mg/L的臭氧水,对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作用20min,平均杀灭率分别为99.92%、99.95%、98.75%;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60min,平均杀灭率为99.95%。结论用臭氧水消毒机可以制备出浓度高达44.73mg/L的臭氧水;这种臭氧水在常温下分解速度比较快;以13.73mg/L和16.58mg/L臭氧水分别对悬液内和载体上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细菌芽孢均有较强的杀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臭氧水消毒机 半衰期 稳定性 杀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支架与围岩刚度耦合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41
15
作者 徐亚军 王国法 任怀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28-2533,共6页
从刚度耦合方面对液压支架与采场围岩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液压支架刚度定义并进行了增阻刚度测试,分析了液压支架与煤壁及顶底板刚度耦合关系,建立了相应的耦合方程,修正了现有液压支架支护强度计算公式,将液压支架与采场围岩的... 从刚度耦合方面对液压支架与采场围岩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液压支架刚度定义并进行了增阻刚度测试,分析了液压支架与煤壁及顶底板刚度耦合关系,建立了相应的耦合方程,修正了现有液压支架支护强度计算公式,将液压支架与采场围岩的耦合关系由目前的定性分析深入到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液压支架增阻刚度主要与立柱刚度有关,液压支架应当与采场围岩条件协调匹配,传统的液压支架支护强度计算是基于煤壁和支架都为刚体的假定前提条件下得出的结论,没有考虑支架刚度、顶板岩性和煤层硬度的耦合作用与影响,计算结果偏低。实践表明,刚度耦合理论能够很好地揭示液压支架与采场围岩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对液压支架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围岩 刚度耦合 协调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造山带东段上奥陶统-下、中泥盆统砂岩碎屑组分与物源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徐亚军 杜远生 +2 位作者 杨江海 文运强 王建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3,共6页
北祁连造山带东部武威斜豪-古浪石城子-靖远水泉一带上奥陶统-下、中泥盆统砂岩碎屑组分源区大地构造背景的判别结果表明,上奥陶统砂岩中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弧造山带内的过渡岛弧源区,并且早期可能含有较多的来自未分割岛弧源区的物质,下... 北祁连造山带东部武威斜豪-古浪石城子-靖远水泉一带上奥陶统-下、中泥盆统砂岩碎屑组分源区大地构造背景的判别结果表明,上奥陶统砂岩中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弧造山带内的过渡岛弧源区,并且早期可能含有较多的来自未分割岛弧源区的物质,下志留统砂岩中的沉积物主要来自碰撞造山带,而下、中泥盆统砂岩中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卷入碰撞造山带内的分割岛弧、俯冲杂岩和隆起的大陆块体。上奥陶统-下、中泥盆统砂岩中岛弧物源区的属性经历了未分割岛弧-过渡岛弧-分割岛弧的连续变化,暗示晚奥陶世北祁连岛弧已经开始隆起并遭受剥蚀,北祁连造山带东部的初始碰撞发生在晚奥陶世,并形成上奥陶统与中奥陶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面——古浪运动。这次碰撞型式是在"斜向碰撞、不规则边缘碰撞"型式下的"点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物源分析 北祁连造山带 “点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网络性能测试与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亚军 张晓林 +1 位作者 郭蔡健 熊华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37-139,共3页
为了研究光纤通道用于航空电子系统互连时的网络性能评价问题,需要采用有效的手段对光纤通道网络性能进行测试。在采用轻量IP上层协议通信的光纤通道网络平台上,提出了一种采用ping-pang算法进行光纤通道网络性能测试的方法。通过测试... 为了研究光纤通道用于航空电子系统互连时的网络性能评价问题,需要采用有效的手段对光纤通道网络性能进行测试。在采用轻量IP上层协议通信的光纤通道网络平台上,提出了一种采用ping-pang算法进行光纤通道网络性能测试的方法。通过测试得到了光纤通道网络平均吞吐量和端到端平均延迟时间曲线,并进行了分析。把测试结果和另一种航空电子系统互连首选协议可扩展一致性接口相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光纤通道传输大数据包时具有低延迟、高吞吐量的特性,适合航空电子互连系统中大数据块的传输。对于光纤通道网络性能测试的结果可以作为网络性能评价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电子 网络 光纤通道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南堡凹陷断裂系统的多重分形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亚军 杨坤光 +1 位作者 董月霞 曹中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37,41,共3页
南堡凹陷的断裂对油气聚集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多重分形方法分析了断裂与油田分布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南堡凹陷明化镇组底界断裂分布,计算了凹陷及其下属的五个构造带的多重分维值。分析了南堡凹陷多重分维值的特征和影响多重分维值的因... 南堡凹陷的断裂对油气聚集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多重分形方法分析了断裂与油田分布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南堡凹陷明化镇组底界断裂分布,计算了凹陷及其下属的五个构造带的多重分维值。分析了南堡凹陷多重分维值的特征和影响多重分维值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断裂分布具有很好的自相似性,相关系数在0.99以上,断裂系统具有分形结构。并指出了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系统 冀东 分维值 多重分形 油气聚集 构造带 明化镇组 南堡凹陷 油田 有利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电子系统FC交换式网络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徐亚军 张晓林 熊华钢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2-406,共5页
对于采用光纤通道(FC)互连的航空电子系统,从FC的基本模型出发,给出了由多个FC交换机组成的FC交换式网络的通信模型;采用基于任务的可靠性建模方法,给出了FC交换式网络的可靠性计算公式,并提出了任务基本路径的概念。根据航空电子系统... 对于采用光纤通道(FC)互连的航空电子系统,从FC的基本模型出发,给出了由多个FC交换机组成的FC交换式网络的通信模型;采用基于任务的可靠性建模方法,给出了FC交换式网络的可靠性计算公式,并提出了任务基本路径的概念。根据航空电子系统提高可靠性的需要,提出了FC交换式网络的2种冗余拓扑结构:基本路径冗余和全网络冗余;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端口单元、交换要素单元和链路单元对FC交换式网络及2种冗余拓扑结构可靠性的影响;FC交换式网络可靠性的研究对于航空电子系统设计阶段的容错设计和拓扑选择都将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网络技术 可靠性 光纤通道 航空电子系统 容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光纤通道轻量IP上层协议 被引量:9
20
作者 徐亚军 张晓林 +1 位作者 郭蔡健 熊华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46-1249,1254,共5页
在光纤通道网络平台上选用一种可用于性能测试的上层协议是网络测试手段的关键.IP上层协议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IP上层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光纤通道轻量IP上层协议,详细地规定了轻量IP上层协议的通信模式和数据格式。利用光纤通道接... 在光纤通道网络平台上选用一种可用于性能测试的上层协议是网络测试手段的关键.IP上层协议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IP上层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光纤通道轻量IP上层协议,详细地规定了轻量IP上层协议的通信模式和数据格式。利用光纤通道接口设备IP驱动程序,通过中间层驱动插入的方法实现了光纤通道轻量IP上层协议的数据通信,并通过FC分析仪检测到实现结果符合设计的要求.最后分析了轻量IP上层协议短消息传输效率高、通信模式灵活简便、节点标识易于实现的优点,所以轻量IP上层协议适用于光纤通道网络性能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电子 光纤网络 网络协议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