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矿废石生产机制砂碳减排核算研究
1
作者 潘大伟 薛文多 +7 位作者 牛乐 周雷 王世平 李宁 徐久生 郗凤明 王娇月 邴龙飞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利用采矿废石生产机制砂是节约天然资源、推进砂石行业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废石生产机制砂的碳减排核算方法学。本文参照已有固废资源化利用碳减排核算框架,构建了采矿废石生产机制砂碳减排核算方法,涵盖了机制砂生... 利用采矿废石生产机制砂是节约天然资源、推进砂石行业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废石生产机制砂的碳减排核算方法学。本文参照已有固废资源化利用碳减排核算框架,构建了采矿废石生产机制砂碳减排核算方法,涵盖了机制砂生产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过程,并利用此方法初步核算了废石替代工艺相较传统矿石开采工艺生产机制砂的节能减排效益,结果表明,废石生产机制砂单位产品节能约7.74 kgec/t,单位产品碳减排量约22.06 kg CO_(2)/t。研究成果可为废石资源化利用减排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废石 碳减排 碳核算 碳排放 砂石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下食品安全的体系刑法观——以修正案(八)对食品安全犯罪的修改为线索 被引量:9
2
作者 徐久生 曹震南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86,91,共7页
以刑法修正案(八)对食品安全犯罪的修改为线索,依托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单纯地加重法定刑并不是应对风险社会中食品安全问题的充分命题。只有在体系的观念下对其进行反思,才能应对食品安全风险的现代化挑战。
关键词 风险社会 食品安全 刑法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否定论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久生 徐隽颖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112-120,共9页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提议主要立足于三个命题:“犯罪低龄化”现象严重,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解决“低龄犯罪人”问题的应然手段,低龄未成年人已具备相当的辨认、控制能力。通过对实证数据与相关论据的收集分析,前两个命题得到证伪,第三个...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提议主要立足于三个命题:“犯罪低龄化”现象严重,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解决“低龄犯罪人”问题的应然手段,低龄未成年人已具备相当的辨认、控制能力。通过对实证数据与相关论据的收集分析,前两个命题得到证伪,第三个命题无法证明,由此可以否定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观点的合理性依据。从我国历史与近代刑事责任年龄设定的发展历程来看,调整年龄节点的主张从未停止,援用的理由相差无几,经历过多次变动与论证后延续至今,具备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实践的合理性与稳定性。从我国的义务教育设置与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出发,刑事责任年龄确定的基准点应以义务教育的结束为合理节点,采取“从高到低”的刑事责任年龄设定逻辑。综合上述理由,兼顾少年司法“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刑事政策导向,最终得出当前的刑事责任年龄设置合理,不需降低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犯罪低龄化 低龄犯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空间中破坏生产经营罪之“其他方法”的解释边界——以反向刷单案为切入点 被引量:4
4
作者 徐久生 徐隽颖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69,共10页
破坏生产经营罪的传统行为方式限于“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的物理性生产资料破坏,但因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型罪情,司法实践中已通过客观解释方法对“其他方法”进行了3次扩张解释,然而以入罪为导向的客观解释存在突破罪... 破坏生产经营罪的传统行为方式限于“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的物理性生产资料破坏,但因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型罪情,司法实践中已通过客观解释方法对“其他方法”进行了3次扩张解释,然而以入罪为导向的客观解释存在突破罪刑法定原则的危险。“主观的客观解释论”以主观解释之原则性对客观解释的任意性进行了限制,但仍存在主观解释依据形式化和主客观解释逻辑倒置问题。应针对主观的客观解释论之不足进行修正,以同质解释替代同类解释,通过探究前实定法的法益与类型性构成要件行为性质,在目的同一性与功能同一性重合的范围内确定主观解释的边界为“通过使必要的生产资料丧失效用,支配性地使生产经营活动无法进行”;重视主观解释与客观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主观解释完成对破坏生产经营罪“其他方法”的扩张解释任务,在主观解释的边界内适用客观解释进行适应现实变动的具体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生产经营罪 “其他方法” 扩张解释 主观的客观解释论 修正的主观解释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化背景下犯罪附随后果的重构 被引量:49
5
作者 徐久生 师晓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75,共11页
在我国刑事立法的犯罪化背景下,如何应对犯罪附随后果带来的负面效应颇具研究价值。犯罪附随后果根据职业关联性和禁止期限两个标准设置,在性质上属于保安处分。正当化根据在于预防行为人再犯和保障特定职业的利益。从业资格限制的程度... 在我国刑事立法的犯罪化背景下,如何应对犯罪附随后果带来的负面效应颇具研究价值。犯罪附随后果根据职业关联性和禁止期限两个标准设置,在性质上属于保安处分。正当化根据在于预防行为人再犯和保障特定职业的利益。从业资格限制的程度和范围应遵循比例原则之要求,以此为审视标准,犯罪附随后果过度压制公民的职业自由,与微罪的匹配不均衡并且会产生新的社会问题,这消解了犯罪化立法的积极功能。在犯罪附随后果的重构路径选择上,应当回归其保安处分的性质。针对一般职业,整合刑法内、外的从业禁止,由此解决犯罪附随后果在职业关联性、禁止期限和司法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消弭两种从业禁止的体系性冲突;针对公职与公共服务职业,构建类似“褫夺公职”的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化 犯罪附随后果 职业资格 保安处分 比例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先设置防卫装置行为的刑法审视 被引量:3
6
作者 徐久生 曹震南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75-81,共7页
预先设置自动防卫装置在何等条件下成立正当防卫,理论界研究不多,观点不一。因预先设置自动防卫装置具有特殊性,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此等行为才能成立正当防卫,具有合法性。惟如此,才既可以保障公民在特定情况下享有正当防卫权,... 预先设置自动防卫装置在何等条件下成立正当防卫,理论界研究不多,观点不一。因预先设置自动防卫装置具有特殊性,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此等行为才能成立正当防卫,具有合法性。惟如此,才既可以保障公民在特定情况下享有正当防卫权,又不至于使得私权过于膨胀至无边无沿,从而有利于和谐社会秩序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设防卫装置 公民权利 行为性质 成立条件 责任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尔巴哈的刑法思想——费氏眼中的刑法与社会 被引量:17
7
作者 徐久生 《北方法学》 CSSCI 2013年第5期91-100,共10页
费尔巴哈是集哲学和刑法学研究于一身的伟大学者,被誉为"近代刑法学之父",其研究成果被视为犯罪心理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石。他坚持不懈地将刑法理论与国家统治的合法性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以形式的权力根据以及形式理... 费尔巴哈是集哲学和刑法学研究于一身的伟大学者,被誉为"近代刑法学之父",其研究成果被视为犯罪心理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石。他坚持不懈地将刑法理论与国家统治的合法性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以形式的权力根据以及形式理性为依据的法理论,试图以此来抵制等级社会中各派的影响,为市民社会建立框架条件。对于德国刑法立法和刑法学的发展而言,费氏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刑法思想对19世纪至20世纪的刑法学具有深远影响,对刑法理论和刑法科学而言具有方向标的意义。他提出的形式法理论尝试突破当时社会现实的束缚,关注社会各阶层的权益,对现今的中国社会依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契约理论 心理强制说 刑法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教义学视角下刑事合规之适用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徐久生 师晓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102,共11页
刑事合规在国外勃兴与法人犯罪归责标准和主观罪过的要求宽松化密切相关。我国单位犯罪的归罪标准和主观罪过要求与国外存在明显差异,决定刑事合规在我国水土不服,其适用空间较为有限。具体来讲,刑事合规制度属于单位内部自律措施,并且... 刑事合规在国外勃兴与法人犯罪归责标准和主观罪过的要求宽松化密切相关。我国单位犯罪的归罪标准和主观罪过要求与国外存在明显差异,决定刑事合规在我国水土不服,其适用空间较为有限。具体来讲,刑事合规制度属于单位内部自律措施,并且主要针对普通成员适用,而单位故意犯罪的成立具有整体性,因此很难发挥预防犯罪的功效,二者不能兼容。单位监督过失犯罪的处罚依据在于单位没有适当履行对员工的监督管理义务,致使损害结果发生,实施合规计划可以证明单位已经适当履行监督管理义务,从而阻却过失犯罪的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合规 单位犯罪 监督过失 预防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暴力”与“校园欺凌”概念重塑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久生 徐隽颖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8年第6期44-52,共9页
校园暴力不应是一个被回避的术语,其与校园欺凌各有不同含义,二者不应被混用。校园暴力是校园欺凌的上位概念,欺凌是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暴力具有更大的内涵。在我国目前大力治理校园欺凌的背景下,应正视与重视校园暴力的存在,将超出学... 校园暴力不应是一个被回避的术语,其与校园欺凌各有不同含义,二者不应被混用。校园暴力是校园欺凌的上位概念,欺凌是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暴力具有更大的内涵。在我国目前大力治理校园欺凌的背景下,应正视与重视校园暴力的存在,将超出学生之间、欺凌行为之外的侵犯学生权利、破坏校园秩序的暴力行为纳入校园暴力治理范围。通过对校园暴力的界定,实现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涉校园暴力的法律法规无缝对接,提供实证数据支持,推动法律制度的体系化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暴力 校园欺凌 概念重塑 体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空间中盗窃虚拟财产行为的刑法规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久生 管亚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0-128,共9页
盗窃罪与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均无法为盗窃虚拟财产行为规制提供一揽子方案。我国学者将虚拟财产分为三类。账号类虚拟财产可以作为计算机信息数据,盗窃货币类虚拟财产可以用盗窃罪进行处罚。盗窃物品类虚拟财产行为如何规制... 盗窃罪与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均无法为盗窃虚拟财产行为规制提供一揽子方案。我国学者将虚拟财产分为三类。账号类虚拟财产可以作为计算机信息数据,盗窃货币类虚拟财产可以用盗窃罪进行处罚。盗窃物品类虚拟财产行为如何规制是问题解决的关键。物品类虚拟财产不是刑法认可的财产性利益,但针对其进行的盗窃行为损害了用户对网络服务的信赖利益,该利益受到了西方法治发达国家的认可,也符合网络空间运行的诉求,待时机成熟,可以制定专门刑事法律对此进行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财产 财产性利益 网络空间 法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被害人错误同意的效力——对民法中意思表示瑕疵效力之借鉴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久生 康子豪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116-124,共9页
借鉴民法对于意思表示瑕疵的分类,可以将被害人错误同意分为因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和因意思表示不自由发生的错误两种基本类型。其中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又分为无意的不一致与有意的不一致。在无意的不一致中,动机错误一般不影响同意的效力;... 借鉴民法对于意思表示瑕疵的分类,可以将被害人错误同意分为因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和因意思表示不自由发生的错误两种基本类型。其中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又分为无意的不一致与有意的不一致。在无意的不一致中,动机错误一般不影响同意的效力;但是行为人知道的,属于反面的正当化前提事实认识错误。而法益关系错误与表达错误一般不影响同意的效力,但是行为人知道的除外。在有意的不一致中,单方虚伪一般不影响同意的效力,但是行为人知道的除外;双方虚伪一般应承认同意的效力。意思表示不自由包括了受欺诈、受胁迫以及危难利用,对于这三种情形应否认同意的效力。此外,还存在双重错误,对于这种情形应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分析其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错误同意 意思表示瑕疵 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久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4期153-153,155,共2页
在现代园林景观绿化中,设计者们一般都很重视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以营造出主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季节感明显的园林景观。本文简单分析了植物造景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应用原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包括结... 在现代园林景观绿化中,设计者们一般都很重视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以营造出主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季节感明显的园林景观。本文简单分析了植物造景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应用原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包括结合不同植物类型科学配置、采取多元化的造景技术、注重园林植物四季的更替等,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造景 园林景观绿化 重要性 原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建兰的栽培与管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久生 《现代园艺》 2012年第12期42-42,共1页
随着兰文化的深入发展,素有"香祖"、"王者香"之称的兰花也受到爱兰人士的推崇。本文通过建兰的栽培与养护的浅谈,希望可以给大家以参考。
关键词 建兰 栽培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蜀山森林公园绿化质量提升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久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4期154-155,共2页
分析了合肥市蜀山森林公园绿化质量现状及提升绿化建设的必要性。针对合肥市蜀山森林公园建设启动区、一期等绿化薄弱地块以及新增园路两侧,结合已种植物情况,通过提高植物规格与品种强化现有的森林景观,在此基础上发掘增加新的森林景观... 分析了合肥市蜀山森林公园绿化质量现状及提升绿化建设的必要性。针对合肥市蜀山森林公园建设启动区、一期等绿化薄弱地块以及新增园路两侧,结合已种植物情况,通过提高植物规格与品种强化现有的森林景观,在此基础上发掘增加新的森林景观,做到植物、地形、道路及水面的紧密结合,以提升公园森林景观的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质量 现状 必要性 建设内容 蜀山森林公园 安徽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之刑法解读——以刑法典第143、144条为线索
15
作者 徐久生 黄凰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2-45,50,共5页
在现行法层面解读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定,通过与国外相关立法例的横向比较,对我国食品犯罪问题进行定性分析,进一步指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规定中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行为对象、主观罪过心理形态以及刑罚结构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以探讨... 在现行法层面解读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定,通过与国外相关立法例的横向比较,对我国食品犯罪问题进行定性分析,进一步指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规定中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行为对象、主观罪过心理形态以及刑罚结构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以探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解决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抽象危险犯 风险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绿化施工中提高植树成活率措施探讨
16
作者 徐久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5期169-170,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植被覆盖率以及园林绿化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一些提高植树成活率的措施方法,以供相关绿化施工人员参考。
关键词 园林绿化 施工 树木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控制理论下“正犯后正犯”的边界归属 被引量:7
17
作者 尹子文 徐久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127,共11页
作为间接正犯的一种,"正犯后正犯"存在于"凭借强制的意志控制"、"凭借认识错误的意志控制"以及"凭借国家机关的意志控制"之中。在"凭借强制的意志控制"中,幕前人的答责能力成为决定... 作为间接正犯的一种,"正犯后正犯"存在于"凭借强制的意志控制"、"凭借认识错误的意志控制"以及"凭借国家机关的意志控制"之中。在"凭借强制的意志控制"中,幕前人的答责能力成为决定幕后人"正犯后正犯"身份成立与否的标准;在"凭借认识错误的意志控制"中,幕前人认识错误的可避免性并不影响幕后人"正犯后正犯"的成立;在"凭借国家机关的意志控制"中,影响幕后人"正犯后正犯"身份的主要因素不是幕前人的答责能力,而是国家机器本身所具有的对命令执行的保障,以及在此之下的命令执行者身份的可替换性。"正犯后正犯"理论对于我国的共犯理论体系的完善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正犯 正犯后正犯 意志控制 答责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失致人死亡罪中过失的认定
18
作者 马圣昆 徐久生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60-67,共8页
关于我国司法实务中过失致人死亡的案例,存在争议的关键点主要在于对过失的认定,即被告人对于结果的发生是否的确存在预见可能性,从而基于疏忽大意或者不当的过分自信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此外,从预见可能性本身出发,其预见程度也是... 关于我国司法实务中过失致人死亡的案例,存在争议的关键点主要在于对过失的认定,即被告人对于结果的发生是否的确存在预见可能性,从而基于疏忽大意或者不当的过分自信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此外,从预见可能性本身出发,其预见程度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目前,由于我国司法实务中对于预见可能性的判断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标准,所以常常出现对此方面过于笼统的论述,对预见可能性的判断也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失致人死亡罪 预见可能性 预见标准 客观归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基本矛盾对我国共同犯罪体系的塑造
19
作者 蔡屈晨 徐久生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41-47,共7页
对立统一规律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刑法典与刑法学均受对立统一规律的支配。矛盾分析法首先承认矛盾,刑法概念体系包含诸多矛盾,预防与报应这对矛盾就是其中之一。预防与报应亦是主要矛盾,而报应与预防何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于刑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刑法典与刑法学均受对立统一规律的支配。矛盾分析法首先承认矛盾,刑法概念体系包含诸多矛盾,预防与报应这对矛盾就是其中之一。预防与报应亦是主要矛盾,而报应与预防何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于刑法概念体系的各部分亦有不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我国刑法中关于共同犯罪规定中的形式逻辑矛盾就是矛盾不同方面激烈对抗的结果,预防或报应各自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可分别作为解决以上形式逻辑矛盾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矛盾 刑法概念体系 预防与报应 矛盾主要方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身监禁”的问题分析
20
作者 郑朝旭 徐久生 《海峡法学》 2017年第3期85-92,共8页
"终身监禁"的入刑,从刑事政策的角度来看,并不能有效应对贪污、贿赂犯罪。刑罚目的是制定刑事政策的核心依据之一,刑事政策必须体现报应公正与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但"终身监禁"具有违背上述刑罚目的的缺陷。"... "终身监禁"的入刑,从刑事政策的角度来看,并不能有效应对贪污、贿赂犯罪。刑罚目的是制定刑事政策的核心依据之一,刑事政策必须体现报应公正与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但"终身监禁"具有违背上述刑罚目的的缺陷。"终身监禁"在适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违背禁止双重评价原则与公平正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监禁 刑事政策 刑罚目的 刑法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