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主栽品种抗马铃薯金线虫鉴定及抗性分子标记检测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立强 江如 +7 位作者 朱波汁 彭焕 许翀 宋家雄 陈敏 李永青 黄文坤 彭德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06-1516,共11页
[目的]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是国际公认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已在云南、贵州、四川3省7县(市)发生危害,产区内多个种薯基地受到传播威胁。通过西南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对马铃薯金线虫的抗性鉴定、分子标记检测及... [目的]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是国际公认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已在云南、贵州、四川3省7县(市)发生危害,产区内多个种薯基地受到传播威胁。通过西南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对马铃薯金线虫的抗性鉴定、分子标记检测及田间抗性评价,明确已知抗病基因的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马铃薯金线虫应急防控、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和良种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云南马铃薯金线虫群体对15份马铃薯主栽品种进行室内盆栽接种,计算最终单株孢囊数和相对感病性,根据抗性等级划分标准进行抗性评价;同时利用57R和TG689分子标记鉴定抗马铃薯金线虫H1,以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的BCH分子标记为对照;并于2020年和2021年在云南省昭通市开展两年度的田间试验,在播种前和收获后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并分离孢囊,计算播种前初始群体密度(Pi)、最终群体密度(Pf)及平均繁殖系数(Pf/Pi)。马铃薯现蕾至始花期测定株高,收获时测定产量。[结果]15个马铃薯主栽品种中的云薯505、宣薯5号、会薯15号、会薯19号以及云薯304共5个品种为高抗品种,马铃薯金线虫基本不能在这些品种上繁殖;丽薯6号、宣薯6号为中感品种;其余8个为高感品种,尤其是会-2、丽薯15号以及宣薯8号的平均繁殖系数高于感病对照品种会薯16号(Pf/Pi=17.15)。两个H1基因鉴定分子标记结果大致相同,5个马铃薯品种,即云薯505、宣薯5号、会薯15号、云薯304和宣薯6号含H1。马铃薯金线虫的繁殖系数在田间抗/感马铃薯品种上具有显著性差异,抗性等级为9的高抗品种田间平均繁殖系数在2021年(0.04-0.12)和2022年(0.05-0.14)均<1.00,表明高抗品种种植后线虫田间群体密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高感品种平均繁殖系数在2021年(1.18-2.75)和2022年(1.76-3.24)均>1.00,高感品种种植后田间线虫种群数量增加。不同品种间株高和产量差异显著(P<0.05),5个高抗品种株高的均值在两年间均显著高于8个高感品种。宣薯5号、会薯15号和会薯19号产量最高,两年度分别为51.67-56.48和33.28-40.57 t·hm^(-2),会-2产量最低。[结论]西南混作区主栽马铃薯高抗品种对马铃薯金线虫具有优良抗性,主要携带H1抗病基因且能够显著减少田间马铃薯金线虫群体密度。高抗品种中宣薯5号、会薯15号和会薯19号为高产抗病良种,云薯304为富锌薯片加工型品种。亟待根据马铃薯金线虫的发生分布,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扩大对主栽品种抗性水平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金线虫 马铃薯抗性品种 H1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因子和温度对甜菜孢囊线虫侵染和发育的影响及甜菜抗性品种筛选
2
作者 张梦涵 孔德鹏 +4 位作者 乔精松 胡先奇 李广阔 彭德良 彭焕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61,共11页
甜菜孢囊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是甜菜生产的毁灭性病原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自2015年甜菜孢囊线虫在我国新疆首次被发现后,该虫在我国造成了极大危害。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采自新疆的甜菜孢囊线虫在不同... 甜菜孢囊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是甜菜生产的毁灭性病原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自2015年甜菜孢囊线虫在我国新疆首次被发现后,该虫在我国造成了极大危害。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采自新疆的甜菜孢囊线虫在不同性质土壤、温度及pH条件下的侵染和发育过程,同时对24个甜菜主栽品种对甜菜孢囊线虫的抗性进行了筛选鉴定。结果表明,在甜菜孢囊线虫侵染和发育过程中,最适的土壤为沙土比例1∶0和6∶1的土壤,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范围为5~9,我国24个主栽甜菜品种中,只有‘Cofco1001’对甜菜孢囊线虫表现出抗性,其他品种对甜菜孢囊线虫均表现感病或高感。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甜菜孢囊线虫在我国的发生规律并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孢囊线虫 土壤因子 温度 PH 抗性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和拟禾本科根结线虫互作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朱诗斐 刘敬 +4 位作者 张家芊 黄文坤 彭德良 孔令安 彭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180,共9页
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是水稻(Oryza sativa L)的重要病原物之一,在世界各地的危害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水稻的安全生产。解析拟禾本科根结线虫致病和水稻的抗病机制是近年来主要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制定水稻根结线虫... 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是水稻(Oryza sativa L)的重要病原物之一,在世界各地的危害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水稻的安全生产。解析拟禾本科根结线虫致病和水稻的抗病机制是近年来主要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制定水稻根结线虫防控新策略的主要依据。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基因组被破译,多个与线虫致病性相关的基因功能得到解析。同时,在水稻染色体中定位到多个与拟禾本科根结线虫抗性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s),克隆出首个水稻抗根结线虫的基因MG1。此外,水稻为了应对根结线虫的侵染,还能通过调控茉莉酸和乙烯等激素信号通路,激活本身抗病基因的表达调控,从而抑制线虫的致病和寄生。上述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拟禾本科根结线虫致病机理及水稻抗根结线虫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拟禾本科根结线虫致病机制和水稻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拟禾本科根结线虫与寄主互作机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禾本科根结线虫 水稻 效应子 线虫与寄主互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水稻孢囊线虫病调查与鉴定
4
作者 刘福祥 甄浩洋 +3 位作者 彭焕 郑刘春 彭德良 文艳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6-462,共7页
【目的】明确广东省水稻上孢囊线虫发生种类、分布。【方法】从广东省的14个市采集了231份水稻根系和根际土壤样品,从水稻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孢囊线虫,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孢囊线虫种类。【结果】在广东清远、肇庆、... 【目的】明确广东省水稻上孢囊线虫发生种类、分布。【方法】从广东省的14个市采集了231份水稻根系和根际土壤样品,从水稻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孢囊线虫,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孢囊线虫种类。【结果】在广东清远、肇庆、江门等地水稻根系及根际土样中发现孢囊线虫,孢囊检出率分别为40%、23.7%、10%。形态学研究表明,孢囊柠檬形或近圆形,主要为柠檬形,阴门锥双半膜孔,膜孔近圆形,阴门桥窄,下桥中等大小;二龄幼虫唇区半球形,略缢缩;尾圆锥形,尾端尖,透明尾长占尾长的53%~66%。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该线虫28S rDNA D2-D3区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旱稻孢囊线虫相似度99.73%~100%,rDNA-ITS区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旱稻孢囊线虫相似度96.72%~99.91%。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线虫与旱稻孢囊线虫处于同一分支,置信度为100%。使用旱稻孢囊线虫特异性引物He-F/He-R扩增清远、肇庆、江门采集的孢囊线虫rDNA-ITS区均得到281 bp的单一条带,与已报道结果一致。【结论】清远、肇庆、江门采集到的孢囊线虫均为旱稻孢囊线虫。这是首次在广东省发现旱稻孢囊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孢囊线虫 水稻 发生分布 种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烂茎线虫经羊消化道后的活性检测与分子鉴定
5
作者 杨艺炜 冯瑞瑞 +7 位作者 古永昌 方玉川 张春燕 彭焕 彭德良 陈志杰 李英梅 常青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6,共6页
腐烂茎线虫是严重威胁我国马铃薯、甘薯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植物病原线虫,而目前对其传播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收集田间感染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病薯饲喂山羊,结果在羊粪中检测到了腐烂茎线虫虫卵。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相关病原线虫为B型腐烂... 腐烂茎线虫是严重威胁我国马铃薯、甘薯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植物病原线虫,而目前对其传播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收集田间感染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病薯饲喂山羊,结果在羊粪中检测到了腐烂茎线虫虫卵。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相关病原线虫为B型腐烂茎线虫。通过孵化试验与室内接种试验进一步证明了羊粪中的腐烂茎线虫虫卵可以孵化成幼虫为害马铃薯。相关研究首次证实了粪肥对腐烂茎线虫的传播作用,揭示了榆林地区常年连作玉米的田块在种植马铃薯后腐烂茎线虫病突然暴发的潜在原因,对于今后指导种植户及时清理、集中销毁田间病烂薯,以及杜绝使用未腐熟羊粪作为肥料的粗放管理模式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粪肥传播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检疫性有害生物马铃薯孢囊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和G.pallida)入侵我国 被引量:12
6
作者 彭焕 刘慧 +5 位作者 江如 葛建军 赵守歧 冯晓东 黄文坤 彭德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马铃薯孢囊线虫包括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和马铃薯白线虫G.pallida,是马铃薯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植物寄生线虫,一般造成30%的产量损失,在热带发病严重地区,产量损失高达80%~90%,甚至绝收。由于其危害严重性,包括我国在... 马铃薯孢囊线虫包括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和马铃薯白线虫G.pallida,是马铃薯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植物寄生线虫,一般造成30%的产量损失,在热带发病严重地区,产量损失高达80%~90%,甚至绝收。由于其危害严重性,包括我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将其列为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目前尚无马铃薯金线虫和白线虫的发生报道,但随着贸易全球化,马铃薯孢囊线虫传入我国的风险日趋增高。本文主要对马铃薯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危害症状、经济损失、生物学特性、传入我国的潜在风险和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防止马铃薯孢囊线虫入侵我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孢囊线虫 马铃薯金线虫 马铃薯白线虫 入侵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孢囊线虫果胶酸裂解酶基因Hg-pel-5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彭焕 彭德良 +2 位作者 黄文坤 贺文婷 胡先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4-866,共13页
【目的】克隆和分析与大豆孢囊线虫寄生密切相关的果胶酸裂解酶新基因,为研究大豆孢囊线虫寄生和致病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并为探讨大豆孢囊线虫的防控新途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EST分析结合RACE-PCR扩增方法,从大豆孢囊线虫中克... 【目的】克隆和分析与大豆孢囊线虫寄生密切相关的果胶酸裂解酶新基因,为研究大豆孢囊线虫寄生和致病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并为探讨大豆孢囊线虫的防控新途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EST分析结合RACE-PCR扩增方法,从大豆孢囊线虫中克隆出1个果胶酸裂解酶新基因;通过原位杂交和半定量PCR的方法确定基因的表达部位和分析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采用Southern杂交方法分析基因的拷贝数。【结果】从大豆孢囊线虫中克隆出1个全长为957个碱基编码227个氨基酸残基的新果胶酸裂解酶基因Hg-pel-5(GenBank登录号HQ123259)。Hg-pel-5基因组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预测蛋白含有20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和4段细菌结构的果胶酸裂解酶第三家族的保守位点。原位杂交确定Hg-pel-5在大豆孢囊线虫亚腹食道腺中表达。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Hg-pel-5在寄生前和寄生过程早期的2龄幼虫大量表达。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Hg-pel-5存在于大豆孢囊线虫基因组中并以多拷贝形式存在。【结论】对大豆孢囊线虫中1个新的果胶酸裂解酶基因Hg-pel-5进行克隆和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大豆孢囊线虫早期寄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 果胶酸裂解酶 基因克隆 原位杂交 SOUTHERN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寄生线虫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彭焕 赵薇 +5 位作者 姚珂 蒋陈 黄文坤 孔令安 郑经武 彭德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13,共11页
植物寄生线虫是农作物主要病原物之一,每年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和严重的经济损失。植物寄生线虫基因组学研究在揭示植物线虫与寄主互作分子机制和作物抗线虫品种的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多种重要的... 植物寄生线虫是农作物主要病原物之一,每年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和严重的经济损失。植物寄生线虫基因组学研究在揭示植物线虫与寄主互作分子机制和作物抗线虫品种的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多种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的基因组被破解和报道。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基因组学进一步揭示了植物寄生线虫的起源和进化,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本文对目前已报道的植物寄生线虫基因组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在各基因组的基本特征、染色体组变异、串联重复序列、基因表达调控与基因协同表达、水平基因转移、效应蛋白发现和功能研究及基因家族扩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线虫致病分子机制研究及防控新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寄生线虫 基因组学 水平基因转移 效应蛋白 基因家族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罹病组织中象耳豆根结线虫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21
9
作者 何旭峰 彭焕 +3 位作者 丁中 贺文婷 黄文坤 彭德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4-544,共11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从植物罹病组织中直接检测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的快速检测方法,为象耳豆根结线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从植物罹病组织中直接检测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的快速检测方法,为象耳豆根结线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象耳豆根结线虫与其它根结线虫ITS序列差异设计LAMP特异性引物,通过对LAMP反应条件中的Mg2+、dNTPs、甜菜碱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同时对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验证,建立一种从罹病植物组织中检测象耳豆根结线虫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象耳豆根结线虫LAMP检测体系优化结果表明在Mg2+的浓度为5.0 mmol·L-1、dNTPs的浓度为2.4 mmol·L-1、不添加甜菜碱、反应时间为45 min的条件下,扩增效率最优。本研究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能够从11个植物线虫种群中特异检测出象耳豆根结线虫,检测灵敏度为1/200000头线虫DNA,比普通PCR灵敏100倍,能够直接从植物根结中检测出象耳豆根结线虫,准确度为100%。【结论】本研究以rDNA-ITS序列为靶基因建立象耳豆根结线虫LAMP快速分子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单、快速、经济等特征,能够从罹病植物组织中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象耳豆根结线虫,具有极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耳豆根结线虫 环介导恒温扩增 特异性 灵敏度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生防真菌发酵液对大豆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婷 黄文坤 +2 位作者 彭德良 孔令安 彭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6,共5页
为了获得更多的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的微生物资源,在室内对3株生防真菌黑曲霉NBC001、草酸青霉NBC008和草酸青霉NBC012进行大豆孢囊线虫的毒力测定和盆栽防治效果测定。结果表明,NBC001、NBC008和NBC012发酵液均有杀线虫活性,2倍稀释液处理... 为了获得更多的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的微生物资源,在室内对3株生防真菌黑曲霉NBC001、草酸青霉NBC008和草酸青霉NBC012进行大豆孢囊线虫的毒力测定和盆栽防治效果测定。结果表明,NBC001、NBC008和NBC012发酵液均有杀线虫活性,2倍稀释液处理,线虫校正死亡率约90%,孵化抑制率在68%以上。盆栽试验结果发现,NBC001、NBC008和NBC012发酵原液能使孢囊数分别降低50.07%、59.88%和57.45%;NBC001和NBC012发酵液使株高分别增加11.3%和18.6%,NBC008使大豆根长增加26.7%,表明菌株NBC001、NBC008和NBC012可用来防治大豆孢囊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 生防真菌 黑曲霉 草酸青霉 发酵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高寒草原牧草孢囊线虫的鉴定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惠霞 彭焕 +3 位作者 彭德良 朱锐东 徐鹏刚 李建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4-180,共7页
2013年8月下旬,对甘肃天祝高寒草甸草原孢囊线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从嵩草和矮嵩草根部和根际土样中分离得到孢囊线虫。通过对孢囊和孢囊阴门锥的形态观察,初步鉴定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其特征为孢囊浅褐色,阔柠... 2013年8月下旬,对甘肃天祝高寒草甸草原孢囊线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从嵩草和矮嵩草根部和根际土样中分离得到孢囊线虫。通过对孢囊和孢囊阴门锥的形态观察,初步鉴定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其特征为孢囊浅褐色,阔柠檬形,阴门锥双膜孔,未见阴门下桥,泡状突明显。利用通用引物 AB28和 TW81对其群体rDNA-ITS 区进行 PCR 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到 ITS 区序列长度为1045 bp。将所测得序列在 Genbank 和 Blast 上比对,结果显示,此禾谷孢囊线虫群体与 H .avenae 群体相似度达99%~100%。进一步证实寄生于甘肃天祝高寒草甸草原嵩草和矮嵩草的孢囊线虫均为 H .avenae ,这是首次报道莎草科嵩草和矮嵩草也是禾谷孢囊线虫的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草原 禾谷孢囊线虫 嵩草 矮嵩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AR标记的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快速分子检测技术 被引量:14
12
作者 亓晓莉 彭德良 +3 位作者 彭焕 龙海波 黄文坤 贺文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388-4395,共8页
【目的】建立从禾谷孢囊线虫及其近缘种的混合群体中检测禾谷孢囊线虫的快速分子检测方法。【方法】使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特征序列扩增区域(SCAR)标记的方法,运用PCR技术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用本研究建立的SCAR标记快速... 【目的】建立从禾谷孢囊线虫及其近缘种的混合群体中检测禾谷孢囊线虫的快速分子检测方法。【方法】使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特征序列扩增区域(SCAR)标记的方法,运用PCR技术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用本研究建立的SCAR标记快速分子检测体系对9种32个线虫种群进行检测,能够直接从混合线虫样品中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该检测方法对禾谷孢囊线虫的孢囊、2龄幼虫具有扩增能力,最低检出阈值为1/2000个孢囊,1/80头2龄幼虫。【结论】本研究设计的SCAR标记快速分子检测体系能够从禾谷孢囊线虫及其近缘种的混合种群中快速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且检测准确、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SCAR标记 快速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农作物病害灾变机制与综合防控研究进展:2018年-2022年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文德 代玉立 +10 位作者 邵小龙 张昊 陈华民 靳怀冰 刘文文 彭焕 张丹丹 李智强 钱国良 刘太国 陈捷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共31页
2018年以来,我国在主要农作物真菌、卵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病害的病原菌致病机制解析、寄主植物抗病机理研究、主要农作物病害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同时推进了抗病品种、纳米农药、免疫调... 2018年以来,我国在主要农作物真菌、卵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病害的病原菌致病机制解析、寄主植物抗病机理研究、主要农作物病害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同时推进了抗病品种、纳米农药、免疫调节和生态调控等病害防控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根据国内外农作物病害综合防治科技发展趋势和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我国需进一步重视农作物病害交叉学科前沿和新兴技术领域,聚焦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主责主业,强化农作物病害防控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创制智能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创新集成区域绿色防控和跨区协同治理技术体系,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植保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病害 灾变机制 综合治理 监测预警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对豆田主要害虫发生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吴奇 彭焕 +3 位作者 彭可维 陈强强 彭于发 彭德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53,共4页
在隔离条件下,研究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豆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G5601害虫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物种丰富度、均匀性指数与受体品种SNK500差异不显著,转基因大豆AG5601豆田主要害虫烟粉虱、大豆蚜、烟蓟马... 在隔离条件下,研究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豆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G5601害虫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物种丰富度、均匀性指数与受体品种SNK500差异不显著,转基因大豆AG5601豆田主要害虫烟粉虱、大豆蚜、烟蓟马的发生数量与受体品种SNK500差异不显著,初步说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害虫群落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生物多样性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G5601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卓 刘茂炎 +4 位作者 王培 黄文坤 刘二明 彭焕 彭德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24,共8页
明确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G5601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采用BIOLOG的方法,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G5601、亲本大豆SNK500和普通栽培大豆中黄13成熟期和残茬期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 明确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G5601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采用BIOLOG的方法,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G5601、亲本大豆SNK500和普通栽培大豆中黄13成熟期和残茬期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特征进行比较分析。AG5601成熟期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显著高于SNK500,但与中黄13无显著差异;在残茬期,AG5601、SNK500和中黄13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均无显著差异。功能多样性分析发现,成熟期的AG5601与中黄13在根际土壤微生物McIntosh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高于SNK500,而残茬期,3种大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AG5601与SNK500成熟期和残茬期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在两主成分轴上的差异较小,碳源利用模式基本相同。本研究表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G5601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无长期、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根际微生物 光密度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甜菜孢囊线虫发生危害、生物学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彭德良 彭焕 刘慧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共7页
甜菜孢囊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 Schmidt)是全世界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对甜菜具有毁灭性危害,该线虫已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分布,22个国家将其列为检疫对象。甜菜孢囊线虫寄主多达23科95属218种植物,可导致甜菜产量损失达25... 甜菜孢囊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 Schmidt)是全世界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对甜菜具有毁灭性危害,该线虫已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分布,22个国家将其列为检疫对象。甜菜孢囊线虫寄主多达23科95属218种植物,可导致甜菜产量损失达25%~70%,甚至绝产,在欧洲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9000万欧元,严重威胁当地甜菜生产和制糖业。甜菜孢囊线虫是我国重要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因其对甜菜具有毁灭性危害,我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甜菜孢囊线虫都高度重视,严防该线虫的暴发和危害,本文介绍国外甜菜孢囊线虫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孢囊线虫 生物学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类毒液过敏原蛋白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秉宇 彭德良 +2 位作者 黄文坤 彭焕 王高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86,共5页
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为材料,用RACE方法,获得了类毒液过敏原蛋白新基因Dd-vap-2的cDNA全长(GenBank登录号为GU370352)。该cDNA全长序列为1 150 bp,包括1个912 bp的完整ORF,编码1个含303个氨基酸的蛋白,其理论分... 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为材料,用RACE方法,获得了类毒液过敏原蛋白新基因Dd-vap-2的cDNA全长(GenBank登录号为GU370352)。该cDNA全长序列为1 150 bp,包括1个912 bp的完整ORF,编码1个含303个氨基酸的蛋白,其理论分子质量为31.8 ku,等电点pI为6.76。序列比对分析表明,De-vap-2基因含有保守性结构域,属于富含半胱氨酸分泌蛋白(cysteine-rich secretory protein,CRISP)家族成员,N端具有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和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分泌的类毒液过敏原蛋白属于同一支,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类毒液过敏原蛋白基因 富含半胱氨酸分泌蛋白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烂茎线虫热激蛋白新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耿甜 彭德良 +4 位作者 李建洪 黄文坤 王高峰 彭焕 龙海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3-700,共8页
热激蛋白90基因(heat shock protein 90genes,hsp90s)是与生物发育、生物防御反应以及生物抗环境胁迫等相关的多功能基因。本试验以RT-PCR结合RACE方法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中克隆出1个hsp90,命名为Dd-hsp90-1,基因登录号... 热激蛋白90基因(heat shock protein 90genes,hsp90s)是与生物发育、生物防御反应以及生物抗环境胁迫等相关的多功能基因。本试验以RT-PCR结合RACE方法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中克隆出1个hsp90,命名为Dd-hsp90-1,基因登录号为HQ901595。Dd-hsp90-1cDNA全长序列含有1个2 160bp的开放性阅读框(ORF),编码719个氨基酸残基,其5′末端和3′末端分别含有70bp和117bp的非编码区(UTR)。Dd-hsp90-1内含子外显子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其基因组序列包含9个内含子,且各内含子两端剪接位点序列遵守GT/AG规则。Dd-hsp90-1基因的推定蛋白Dd-HSP90-1分子质量约为82.79ku。该基因为单拷贝基因,并且与其他热激蛋白90基因高度同源。Dd-HSP90-1具有热激蛋白90家族保守的序列和基系。此外,该基因还具有胞质型热激蛋白90的5个特征序列和特异MEEVD基系,这表明Dd-hsp90-1为胞质型热激蛋白90。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Dd-hsp90-1与松材线虫热激蛋白90基因(GenBank登录号ACY01918)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到86.65%。同时,热激蛋白90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也体现了植物寄生线虫之间的取食行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热激蛋白90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焙烧工艺综合处理二次硫铁尾矿 被引量:6
19
作者 古映莹 徐文泱 +1 位作者 杨天足 彭焕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08年第4期41-44,共4页
采用氧化一还原焙烧工艺流程综合处理二次硫铁尾矿,考察了气体流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因素对脱硫、脱砷效果以及烧渣中铁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段氧化焙烧法分别进行脱硫、脱砷,在氧化焙烧温度为600—750℃时,处理后的氧... 采用氧化一还原焙烧工艺流程综合处理二次硫铁尾矿,考察了气体流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因素对脱硫、脱砷效果以及烧渣中铁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段氧化焙烧法分别进行脱硫、脱砷,在氧化焙烧温度为600—750℃时,处理后的氧化焙烧渣中铁的品位达到64%,然后在1100℃进行还原焙烧,可有效回收有价金属Sb、Pb、In及Zn等,且最后烧渣中铁的品位达到66%以上,可以作为优良的炼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尾矿 焙烧 脱硫 脱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株生防真菌对孢囊线虫的杀线活性测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玉环 彭焕 +3 位作者 葛逢勇 彭德良 刘大群 李亚宁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0-226,共7页
为了丰富防治线虫的真菌资源,测定了实验室分离保存的5株生防真菌粉红粘帚霉JGZ、淡紫紫孢菌Y2和BL2、哈茨木霉菌L4和球孢白僵菌BJ对甜菜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杀线虫活性。结果表明,淡紫紫孢菌Y2和哈茨木霉菌L4的孢... 为了丰富防治线虫的真菌资源,测定了实验室分离保存的5株生防真菌粉红粘帚霉JGZ、淡紫紫孢菌Y2和BL2、哈茨木霉菌L4和球孢白僵菌BJ对甜菜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杀线虫活性。结果表明,淡紫紫孢菌Y2和哈茨木霉菌L4的孢囊寄生率为100%,随着作用时间增长,孢囊壁消解破裂。5株真菌发酵液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线虫的校正死亡率降低。哈茨木霉菌L4的5倍发酵稀释液对甜菜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75%、95.95%和96.35%;淡紫紫孢菌Y2的5倍发酵稀释液对甜菜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37%、95.74%和97.77%,两者差异不显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L4和淡紫紫孢菌Y2发酵液作用大豆孢囊线虫30 d,孢囊减退率分别为43.67%和41.87%,根长和茎粗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哈茨木霉菌L4处理地上鲜重和地下鲜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合孢囊寄生率、发酵液杀线活性、孢囊减退率和促生作用综合评价,哈茨木霉菌L4生防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粘帚霉 淡紫紫孢菌 哈茨木霉菌 球孢白僵菌 孢囊线虫 杀线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