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因探讨(附706例遗传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4
1
作者 彭明惺 刘利君 +1 位作者 周锡华 周素华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1-91,共1页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因探讨(附706例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彭明惺,刘利君,周锡华,周素华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从我院1394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住院病儿中,选择资料较完整的706例(男性105例,女性601例)作...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因探讨(附706例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彭明惺,刘利君,周锡华,周素华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从我院1394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住院病儿中,选择资料较完整的706例(男性105例,女性601例)作遗传流行病学调查。1结果:(1)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关节脱位 先天性 病因 遗传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废用性骨质疏松与骨折 被引量:8
2
作者 彭明惺 刘利君 +4 位作者 孙客 张敬东 周锡华 郑虎 翁玲玲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411-412,426,共3页
为提高对废用性骨质疏松与骨折的警惕性,探讨其防治措施,对13例儿童因髋关节疾病经手术,石膏固定术后1 ̄9个月,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和骨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儿15个部位发生了废用性骨折,经非手术疗法,配合药... 为提高对废用性骨质疏松与骨折的警惕性,探讨其防治措施,对13例儿童因髋关节疾病经手术,石膏固定术后1 ̄9个月,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和骨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儿15个部位发生了废用性骨折,经非手术疗法,配合药物治疗,获骨性愈合。早期确定废用性骨质疏松的诊断,缩短了不必要的肢体固定时间,尽早功能锻炼,加强保护,避免外伤,配合内科药物疗法对防治本病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骨质疏松 骨折 儿童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特殊类型关节内滑膜嵌顿型 被引量:11
3
作者 彭明惺 周素华 +2 位作者 傅之屏 刘利君 周锡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39-140,共2页
对4例以跛行、患肢外展畸形、髋关节活动受限伴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儿童,经核磁共振(MRI)检查、手术检查及其它治疗反应,发现髋关节内滑膜嵌顿的事实。对命名、分型及临床意义、发病机理、区别诊断提出讨论。定名为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 对4例以跛行、患肢外展畸形、髋关节活动受限伴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儿童,经核磁共振(MRI)检查、手术检查及其它治疗反应,发现髋关节内滑膜嵌顿的事实。对命名、分型及临床意义、发病机理、区别诊断提出讨论。定名为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特殊型——关节内滑膜嵌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滑膜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髋关节唇皱襞嵌顿症 被引量:4
4
作者 彭明惺 刘利君 《中国医刊》 CAS 2000年第7期5-7,共3页
关键词 髋关节唇皱襞嵌顿症 儿童 病因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治疗现状 被引量:2
5
作者 彭明惺 刘利君 《中国医刊》 CAS 2002年第7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治疗 外科手术 手术方法 骨移植术 髓内针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颈椎结核22例误诊分析
6
作者 彭明惺 刘利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989年第9期50-51,共2页
脊柱结核好发于儿童,五、六十年代曾是我国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尽管目前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至今仍为边远、农村地区威胁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其中颈椎结核与其他部位结核相比更为少见,但误诊率更高,误诊后果严重,对生命威胁最大,现就我... 脊柱结核好发于儿童,五、六十年代曾是我国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尽管目前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至今仍为边远、农村地区威胁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其中颈椎结核与其他部位结核相比更为少见,但误诊率更高,误诊后果严重,对生命威胁最大,现就我院收治的22例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2例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2岁,其中5岁及5岁以下13例。受累椎体数目:1~8个,其中1例为颈胸椎连合病变。2~4个的最多,共1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结核 脊柱结核 颈胸椎 小儿外科 颈椎畸形 误诊率 脊髓受压 颈部活动受限 楔形 上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手术选择
7
作者 彭明惺 刘利君 《中国医刊》 CAS 2001年第4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外科手术 松解手术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病因及预防
8
作者 彭明惺 刘利君 胡廷泽 《中国农村医学》 1991年第3期27-28,共2页
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是近十多年才发现的、主要累及儿童的疾病。常因双侧臀肌纤维变性、挛缩、而致屈曲髋关节时内收活动受限。临床上表现为端坐时双大腿不能交叉架腿,典型病例还可见并腿下蹲时,双膝关节先自然分开后才能屈曲髋关节完成下... 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是近十多年才发现的、主要累及儿童的疾病。常因双侧臀肌纤维变性、挛缩、而致屈曲髋关节时内收活动受限。临床上表现为端坐时双大腿不能交叉架腿,典型病例还可见并腿下蹲时,双膝关节先自然分开后才能屈曲髋关节完成下蹲活动。重者步态异常,跑步姿势好似踢毽子或呈青蛙样跳跃步态,如不及时治疗,可致股骨上端及骨盆畸形,进一步损害双下肢活动与负重功能,有碍儿童的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外对本病病因提出了多种看法,有儿童易感性、种族、遗传、瘢痕体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肌挛缩症 儿童 注射 病因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及丹参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敏 彭明惺 +2 位作者 刘铭 陈曼玲 李凡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2-54,共3页
为了探讨胰岛素、丹参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对胶原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影响,应用人胚皮肤培养成纤维细胞,分设胰岛素组、丹参组及对照组,培养2,4和6天,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胰岛素组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高于丹... 为了探讨胰岛素、丹参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对胶原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影响,应用人胚皮肤培养成纤维细胞,分设胰岛素组、丹参组及对照组,培养2,4和6天,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胰岛素组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高于丹参组。细胞核分裂率三组分别为19.60‰,2.50‰和3.77‰。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胰岛素组成纤维细胞周围及表面有大量纤维状物,丹参组成纤维细胞表面光滑,仅有少量纤维状物。认为,胰岛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丹参 伤口愈合 成纤维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7讲骨与关节疾病(1)
10
作者 彭明惺 张学军 《中国农村医学》 1994年第7期6-9,共4页
第7讲骨与关节疾病(1)彭明惺,张学军610041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以下简称“先髓”是指出生前、后,也包括出生过程中发生的脱位。按脱位程度可分为脱位、半脱位、髋关节结构不良(... 第7讲骨与关节疾病(1)彭明惺,张学军610041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以下简称“先髓”是指出生前、后,也包括出生过程中发生的脱位。按脱位程度可分为脱位、半脱位、髋关节结构不良(不稳定的骼关节)。按脱位类型可分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髋关节 关节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用性骨质疏松幼龄大鼠骨维生素D受体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唐学阳 刘利君 +2 位作者 郑虎 彭明惺 舒德芬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了解制动对幼龄大鼠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表达的影响,探讨废用性骨质疏松(disuse osteoporosis,DOP)与VDR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腿-尾固定法对4周龄幼鼠分别进行右后肢2周和4周制动,采用股骨湿重、灰重、骨密度测量... 目的了解制动对幼龄大鼠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表达的影响,探讨废用性骨质疏松(disuse osteoporosis,DOP)与VDR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腿-尾固定法对4周龄幼鼠分别进行右后肢2周和4周制动,采用股骨湿重、灰重、骨密度测量,骨组织病理学和骨组织形态学参数测定等方法对比评价制动对幼鼠制动侧股骨和胫骨的骨量、骨结构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象分析方法检测制动对幼鼠骨VDR表达的影响。结果幼鼠在制动2周和4周后制动侧股骨湿重、灰重、股骨和胫骨骨密度均低于同龄对照组(P<0.05),骨组织切片可见制动侧胫骨近侧干骺端骨小梁稀疏、纤细和断裂,和相应同龄对照相比骨小梁面积和骨小梁周长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图象分析方法显示幼鼠右后肢胫骨近侧干骺端骨组织成骨细胞胞浆和核膜有VDR表达,制动后表达增强。结论腿-尾固定法可成功建立幼鼠DOP动物模型;制动可增强幼鼠制动侧肢体骨VDR的表达,提示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紊乱可能与DOP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 废用性骨质疏松 维生素D 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期的骨生长代谢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敏 郑虎 +6 位作者 彭明惺 刘利君 彭志英 杨定焯 尚家云 黄林 索朗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9-531,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期骨生长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成都市城区 2 2 4名 3~ 15岁健康儿童的骨生化指标、腰椎骨密度及跟骨骨小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儿童期血清钙、磷和尿钙、磷在各年龄段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P>0 .0 5 ) ;血清碱... 目的 探讨儿童期骨生长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成都市城区 2 2 4名 3~ 15岁健康儿童的骨生化指标、腰椎骨密度及跟骨骨小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儿童期血清钙、磷和尿钙、磷在各年龄段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P>0 .0 5 ) ;血清碱性磷酸酶 (AL P)及骨碱性磷酸酶 (BAL P)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7~ 12岁时达到高峰 ,儿童期 AL P、BAL P明显高于成人 (P<0 .0 5 )。腰椎骨密度及跟骨骨小梁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结论 儿童期反映骨生长代谢的生化指标、骨密度、跟骨骨小梁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 ,不能以成人的指标作为判断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钙 尿钙 骨密度 儿童 肾生长 代谢 骨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四肢骨折合并重度颅脑外伤手术时机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蒋欣 索朗 +4 位作者 刘利君 彭明惺 唐学阳 杨晓东 王道喜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6期486-490,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重度颅脑外伤的儿童四肢骨折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合并严重颅脑外伤的儿童四肢骨折患儿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13岁,平均(6.1±3.0)岁。受伤至入院平均(18.0&#... 目的:探讨合并重度颅脑外伤的儿童四肢骨折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合并严重颅脑外伤的儿童四肢骨折患儿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13岁,平均(6.1±3.0)岁。受伤至入院平均(18.0±15.0)h;Glasgow昏迷评分≤8分,平均(6.4±1.3)分;AIS-ISS标准损伤严重度评分平均(25.9±8.1)分。开放性骨折13例,闭合23例。将患儿分为两组,立即手术组21例,入院后24 h内接受骨折固定,平均时间(15.0±7.4)h;延迟手术组15例,手术时间距入院平均(165.4±114.6)h。所有患儿接受骨折切开复位手术处理,33例内固定,3例外固定。观察并评价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颅脑外伤、肢体外伤术后康复情况。结果:36例患儿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中无死亡、昏迷加重、呼吸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立即手术组手术时间(44.5±25.3)min,术中出血量(47.1±36.5)ml,骨愈合时间(2.7±0.5)个月,明显优于延迟手术组(87.0±40.0)min,(112.7±67.5)ml,(3.8±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即手术组Glasgow结局量表(4.7±0.6)分,延迟手术组(4.7±0.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P〉0.05)。立即手术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97.9±2.7)分,延迟手术组(97.7±3.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P〉0.05)。结论:合并重度颅脑外伤的儿童四肢骨折患者病情危重,在临床上应根据每个病例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在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尽早手术治疗四肢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骨折 颅脑损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肢体不等长的修复 被引量:8
14
作者 唐学阳 刘利君 +2 位作者 彭明惺 俞阳 向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35-837,共3页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肢体不等长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32例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随访其疗效。其中男73例,女59例,年龄5~26岁,平均11岁。均表...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肢体不等长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32例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随访其疗效。其中男73例,女59例,年龄5~26岁,平均11岁。均表现为不对称性臀肌挛缩,单侧37例,双侧95例。明显跛行89例,明显双下肢不等长78例;X线片示骨盆倾斜97例,股骨颈干角增大11例。采用经大转子后外侧纵弧形切口行臀肌松解术配合双下肢皮肤牵引及运动锻炼治疗。结果术后双下肢相对长度等长118例,相差0.5~1.5cm13例,相差3cm1例。综合治疗后获随访3个月~14年,根据刘国辉等疗效评定标准,优118例,良13例,差1例,治愈率99.2%。结论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是双下肢臀肌挛缩程度不对称的结果。采用大转子后外侧纵弧形切口行臀肌松解术配合双下肢皮肤牵引、运动锻炼是治疗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肌挛缩症 骨盆倾斜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在髋关节滑膜嵌顿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利君 彭明惺 +3 位作者 辛文琼 魏兴长 彭庆恩 李昌宪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01-302,共2页
本文对26例小儿髋关节滑膜嵌顿症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对6髋实验模型进行了MRI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骨盆X线片无骨结构异常,仅有骨盆倾斜,部分内侧间隙增宽。CT显示关节囊肿胀、关节间隙增宽。MRI显示在髋臼和股骨头软骨... 本文对26例小儿髋关节滑膜嵌顿症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对6髋实验模型进行了MRI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骨盆X线片无骨结构异常,仅有骨盆倾斜,部分内侧间隙增宽。CT显示关节囊肿胀、关节间隙增宽。MRI显示在髋臼和股骨头软骨之间的滑膜组织在T1W1呈中等信号,T2W1呈高信号。6个标本模型大片状滑膜在MRI可清楚显示,切除滑膜皱襞后上述影像消失,但小片状则不能显示。认为X线片可作为首选的影像辅助诊断手段,CT较平片无明显优点,MRI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滑膜嵌顿 影像学诊断 X线 CT MRI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下颈椎稳定性的外科重建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浩 宋文锴 +2 位作者 宋跃明 彭明惺 刘文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 探讨因创伤、结核或肿瘤引起的下颈椎不稳定的重建方法。方法 针对 8例年龄 2~ 7岁 ,平均4 .1岁的患儿行前路减压 ,大块髂骨植骨 ;后路棘突钢丝内固定 ,植骨融合术。结果 术后随访 6个月~ 4年 3个月 ,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 3... 目的 探讨因创伤、结核或肿瘤引起的下颈椎不稳定的重建方法。方法 针对 8例年龄 2~ 7岁 ,平均4 .1岁的患儿行前路减压 ,大块髂骨植骨 ;后路棘突钢丝内固定 ,植骨融合术。结果 术后随访 6个月~ 4年 3个月 ,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 3例 ,部分恢复 4例 ,1例死于并发肺部感染。植骨完全融合 5例 ,处于融合阶段 2例。结论 采用前路减压加大块髂骨植骨 ,后路棘突钢丝内固定融合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 大块髂骨植骨 后路棘突钢丝内固定 小儿 下颈椎稳定性 外科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化脓性髋关节炎的临床诊治问题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敬东 彭明惺 +1 位作者 刘利君 徐华梓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703-704,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髋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提高对新生儿化脓性髋关节炎的早期诊治水平。方法 :对 40例新生儿化脓性髋关节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化脓性髋关节炎在新生儿期易漏诊 ,后遗症严重 ,处理困难。结论 :新生儿化脓...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髋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提高对新生儿化脓性髋关节炎的早期诊治水平。方法 :对 40例新生儿化脓性髋关节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化脓性髋关节炎在新生儿期易漏诊 ,后遗症严重 ,处理困难。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髋关节炎的早期诊治是避免严重后遗问题的关键因素 ,重视查体、B超检查及关节穿刺是获得诊断的重要手段 ,切开持续引流是提高疗效、预防严重后遗症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关节炎 新生儿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腿-尾固定法建立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 被引量:8
18
作者 唐学阳 刘利君 +4 位作者 彭明惺 郑虎 陈孟诗 张银柱 王文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5期2131-2133,T001,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建立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的方法,为废用性骨质疏松研究提供经济、便利的实验模型。方法采用腿-尾固定方法将大鼠右后肢固定2周和4周,以左后肢作自身对照,通过观察固定后两后肢肌肉、骨骼的大体形态和骨湿重、灰重、...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建立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的方法,为废用性骨质疏松研究提供经济、便利的实验模型。方法采用腿-尾固定方法将大鼠右后肢固定2周和4周,以左后肢作自身对照,通过观察固定后两后肢肌肉、骨骼的大体形态和骨湿重、灰重、骨密度和生物力学、组织学等指标上有无差别来判定固定的效果。结果固定2和4周,右后肢肌肉明显较左后肢萎缩,骨骼短小;固定2周后,右后肢股骨湿重(303±31)mg比对侧平均下降了约30%,P<0.01,t=4.36。灰重(55.2±6.4)mg,比对侧下降了近50%,P<0.01,t=5.00。骨密度(7.23±0.76)×10-2g/cm2,比对侧下降了30%,P<0.01,t=3.20有统计学差异;同时生物力学指标值也均明显地较左后肢低,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组织学显示右后肢胫骨近端骨小梁明显地比对侧稀疏,破骨细胞增加等,符合骨质疏松的组织学改变。结论腿尾固定法是一个成功、简便的制造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腿-尾固定法 大鼠 骨质疏松 动物模型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运动疗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唐学阳 彭明惺 刘利君 《现代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4-25,共2页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 (IOP)是临床及宇航员中常见并发症,对病人和宇航员有很大的危害性。失重、制动和长期卧床是其原因。运动疗法是治疗 IOP的重要措施。本文对 IOP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 IOP运动疗法的作用、机理和方法。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废用 运动疗法 治疗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枕、寰枢关节滑膜皱襞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学阳 彭明惺 +4 位作者 刘利君 王林强 廖素华 彭庆恩 雷清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6-559,563,共5页
目的 :观察寰枕、寰枢关节中各关节有无滑膜皱襞存在 ,皱襞的形态、位置和组织学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6例 12岁以下小儿和 8例成人防腐尸体的寰枕、寰枢关节中的各关节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无论成人或小儿 ,除了寰枢后正中关节... 目的 :观察寰枕、寰枢关节中各关节有无滑膜皱襞存在 ,皱襞的形态、位置和组织学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6例 12岁以下小儿和 8例成人防腐尸体的寰枕、寰枢关节中的各关节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无论成人或小儿 ,除了寰枢后正中关节外 ,其它关节均有滑膜皱襞存在 ,滑膜皱襞总出现率66.7%。寰枢前正中关节中皱襞位于上关节间隙 ,寰枕关节、寰枢外侧关节的皱襞主要分布于前外侧 ,多数皱襞呈月牙形。与成人相比 ,小儿组皱襞数量多 ,总出现率达 72 .3 4% (成人组仅 5 8.3 % ) ,小儿以大中型皱襞为主 ( 5 8.3 5 % ) ,成人以小型皱襞为主 ( 62 .5 % )且无大皱襞。镜下观察儿童有三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 ,其中以脂肪型和纤维脂肪型为主 ( 88.9% )。结论 :推测在儿童寰枕、寰枢关节中有更多更大的滑膜皱襞 ,在受到外伤或炎症作用下 ,皱襞肿胀变大 ,位置改变 ,发生嵌顿 ,这很可能是小儿好发某些上颈椎疾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枕、寰枢关节 滑膜层 滑膜皱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