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抵抗的基因多态性及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21
1
作者 彭文星 冯频频 +3 位作者 石秀锦 仇琪 杜海燕 林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172-3174,共3页
目的:为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患者的基因多态性可显著影响血小板活性。GPⅢa PLA2、PEAR1和PTGS1等基因突变与阿司匹林抵抗有一定的相关性... 目的:为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患者的基因多态性可显著影响血小板活性。GPⅢa PLA2、PEAR1和PTGS1等基因突变与阿司匹林抵抗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基因突变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比例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根据临床基因型检测结果并结合其他因素合理调整给药方案实行个体化治疗,可以降低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抵抗 基因多态性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术后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彭文星 徐晓宇 +1 位作者 石秀锦 林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5年第6期334-338,共5页
目的:探讨PCI术后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筛选2006年3月–2015年4月444例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进行PCI治疗的患者,以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46%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率≤46%定义... 目的:探讨PCI术后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筛选2006年3月–2015年4月444例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进行PCI治疗的患者,以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46%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率≤46%定义为氯吡格雷敏感,分析两组之间基因型的差异,并比较不同基因型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度。结果:CYP2C19*2、*3突变杂合子的氯吡格雷抵抗风险显著高于野生型*1/*1。两组患者中CYP2C19*2/*2、*2/*3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风险更高。相对于*1/*1基因型,*1/*2、*2/*2和*2/*3具有更高的血小板聚集率。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YP2C19*2、*3突变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随着CYP2C19*2、*3的突变基因位点数量增加血小板聚集率也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基因多态性 CYP2C19 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临床用药现状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彭文星 石秀锦 +3 位作者 徐晓宇 周洋 张翼 林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0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分析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院并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所有患者随访至一... 目的:分析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院并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所有患者随访至一年,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出血事件及血栓事件。结果:共计纳入1201例ACS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使用阿司匹林,同时合用氯吡格雷的患者1021例,合用替格瑞洛的患者180例。共有9例(0.8%)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合用了艾司奥美拉唑。随访1年内,替格瑞洛组发生出血事件共38例(21.1%),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92例(9.1%),其中差异主要来源于小出血事件,而两组之间死亡事件和血栓事件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人群中阿司匹林的血小板功能检测达标率较高(97.2%),氯吡格雷组血小板功能检测达标率低于替格瑞洛组(55.6%vs 82.1%)。结论:ACS患者合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仍有部分患者联合使用了与氯吡格雷有相互作用的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相比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的小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抗血小板药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彭文星 冯频频 +3 位作者 石秀锦 杜海燕 仇琪 林阳 《中国医药》 2016年第5期773-776,共4页
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可明显影响血小板活性.细胞色素2C19、三磷酸腺苷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1和对氧磷酶1等基因突变与氯吡格雷抵抗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基因型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比例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明显差异.根据临床基因型检测结果... 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可明显影响血小板活性.细胞色素2C19、三磷酸腺苷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1和对氧磷酶1等基因突变与氯吡格雷抵抗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基因型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比例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明显差异.根据临床基因型检测结果合理调整给药方案可以减少患者血小板高活性的比例和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合理应用基因检测手段对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基因型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对华法林抗凝效果影响的实践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彭文星 张雨雯 +2 位作者 徐晓宇 石秀锦 林阳 《中国医药》 2021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抗凝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对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抗凝药物治疗管理门诊拟服用或正在服用华法林的患者64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就诊目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目的探讨抗凝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对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抗凝药物治疗管理门诊拟服用或正在服用华法林的患者64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就诊目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达稳时间、治疗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出血及血栓事件。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0±12)岁,5例未戒烟、3例未戒酒,17例(26.6%)合并高血压,35例(54.7%)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共就诊143例次,109例次就诊目的为调整华法林剂量,此外,门诊药师监护患者异常情况29例次、更改其他抗凝药物12例次。可随访至华法林达稳的患者共17例,第5次就诊起INR水平逐渐趋于稳定,9例(52.9%)INR达稳时间<28 d,4例(23.5%)28 d≤INR达稳时间<42 d,2例(11.8%)42 d≤INR达稳时间<64 d,2例(11.8%)INR达稳时间≥64 d;2例(11.8%)TTR<40%、2例(11.8%)40%≤TTR<60%、10例(58.8%)60%≤TTR<80%、3例(17.6%)TTR≥80%,中位TTR为69.05%(63.05%,75.96%)。用药期间发生小出血事件共有13例次,11例次发生在患者自行服用药物或于当地医院就诊期间,2例次发生在抗凝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就诊期间。所有患者服药期间无血栓事件发生。结论以药师为主的抗凝治疗管理门诊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连续的治疗药物管理,提高患者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药物治疗管理门诊 华法林 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机械性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INR异常波动伴反复牙龈出血患者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4
6
作者 彭文星 林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0年第6期375-377,共3页
1例44岁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因INR异常波动伴反复牙龈出血就诊于抗凝药物治疗管理门诊。药师通过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和现病史,合并用药等情况,分析该患者牙龈出血与服用华法林关联性较小,建议口腔科就诊,患者诊断为牙龈炎,服用相关药... 1例44岁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因INR异常波动伴反复牙龈出血就诊于抗凝药物治疗管理门诊。药师通过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和现病史,合并用药等情况,分析该患者牙龈出血与服用华法林关联性较小,建议口腔科就诊,患者诊断为牙龈炎,服用相关药物后症状好转。治疗过程中药师帮助患者调整华法林药物剂量,最终实现患者INR稳定并解决了反复牙龈出血的问题。通过抗凝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可实现药师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随访与跟踪,充分发挥药师的专业技能,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出血和血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瓣膜置换术 华法林 药物治疗管理门诊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片致妊娠晚期胎儿颅内出血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彭文星 石秀锦 +2 位作者 徐晓宇 续茜桥 林阳 《中国药物警戒》 2016年第9期570-571,共2页
病例:患者,女,28岁。因"孕36周胎儿活动异常"入院。孕期规律产检,唐氏筛查低风险,B超畸筛未见明显重大畸形,胎儿超声心动提示三尖瓣返流(少量)。因15年前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术后一直口服华法林片(芬兰奥立安,批号:H20110108)... 病例:患者,女,28岁。因"孕36周胎儿活动异常"入院。孕期规律产检,唐氏筛查低风险,B超畸筛未见明显重大畸形,胎儿超声心动提示三尖瓣返流(少量)。因15年前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术后一直口服华法林片(芬兰奥立安,批号:H20110108)3 mg抗凝治疗,发现怀孕时已妊娠1月余,改为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至孕4月,之后恢复华法林3 mg治疗,2015年2月3日和2015年3月10日复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35和1.29,患者于2015年3月10日开始口服甲钴胺(中国卫材,批号:H20030812)、维生素C(天津亚宝,批号:H12020595)和琥珀酸亚铁(金陵制药,批号:H10930005),两周后(2015年3月24日)于医院复查INR为3.11,嘱患者停用1日华法林后再开始服用华法林3mg,2015年3月27日再次复查INR为3.28,患者立刻停用华法林,4日后复查INR为0.89,但自觉胎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机械瓣 肝素抗凝治疗 唐氏筛查 妊娠晚期 三尖瓣返流 活动异常 置换术 颅内出血 瓣膜置换 瓣膜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纤维蛋白原降低与丙戊酸钠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文星 周洋 +2 位作者 石秀锦 徐晓宇 林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8年第6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纤维蛋白原降低与丙戊酸钠的关联性,并探索引起围手术期患者纤维蛋白原减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术后患者,采集患者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等基本信息,评价患者术中出血量、甘露醇的使...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纤维蛋白原降低与丙戊酸钠的关联性,并探索引起围手术期患者纤维蛋白原减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术后患者,采集患者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等基本信息,评价患者术中出血量、甘露醇的使用、丙戊酸钠的使用等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评估术后纤维蛋白原降低是否与使用丙戊酸钠有关。结果:病例组(纤维蛋白原降低组)和对照组(未降低组)使用丙戊酸钠患者比例不具有显著性差异(40.0%vs 28.7%,P=0.185),术中使用甘露醇是发生纤维蛋白原降低的保护性因素(OR=0.992,95%CI:0.987–0.997,P=0.002),HCT值与纤维蛋白原降低呈负相关(OR=0.903,95%CI:0.834–0.979,P=0.013)。结论:神经外科术后纤维蛋白原降低与丙戊酸钠的使用没有显著关联性,与甘露醇的使用、HCT值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补液导致的血液稀释从而引起纤维蛋白原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凝血 丙戊酸钠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及抗凝治疗情况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文星 徐晓宇 林阳 《中国医药》 2022年第8期1135-113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及抗凝治疗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ACS的患者46 556例,根据是否诊断为心房颤动分为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组)和未合并...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及抗凝治疗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ACS的患者46 556例,根据是否诊断为心房颤动分为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组)和未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分析ACS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分析AC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结果 46 556例患者中心房颤动组1 353例(2.9%),对照组45 203例(97.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脑梗死、甲状腺功能异常、体重指数、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波最大流速、A波最大流速是ACS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年龄是ACS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最强相关因素。合并心房颤动的ACS患者中,仅有30.7%(415/1 353)启动了抗凝治疗,其余69.3%(938/1 353)的患者仅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或未使用任何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结论年龄是ACS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最强相关因素。AC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仍处于十分不足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药物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文星 石秀锦 林阳 《药品评价》 CAS 2015年第17期29-33,共5页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receptor agonist,GLP-1RA)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物,具有促进血糖依赖性胰岛索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和抑制胃排空等作用。GLP-1RA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有可能影响其他药物的体内过程。...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receptor agonist,GLP-1RA)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物,具有促进血糖依赖性胰岛索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和抑制胃排空等作用。GLP-1RA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有可能影响其他药物的体内过程。本文对已报道的与GLP-1RA相互作用有关的临床研究进行汇总和分析,包括GLP-1RA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时药效学的影响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变化,以及GLP-1RA对不同类型的口服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为临床联用GLP-1RA并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艾塞那肽 GLP-1 相互作用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二尖瓣机械瓣膜血栓患者的药学监护
11
作者 彭文星 林阳 张进华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9年第5期275-277,共3页
临床药师为一例二尖瓣机械瓣膜血栓患者的溶栓药物剂量及浓度调整、凝血功能监测等方面提供干预和建议,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提供全程的药学服务,协助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溶栓方案,监护患者的用药反应性,规避用药风险。经积极治疗,该患者机... 临床药师为一例二尖瓣机械瓣膜血栓患者的溶栓药物剂量及浓度调整、凝血功能监测等方面提供干预和建议,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提供全程的药学服务,协助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溶栓方案,监护患者的用药反应性,规避用药风险。经积极治疗,该患者机械瓣膜血栓已溶解,未出现不良反应,后续抗凝方案已达标。治疗期间临床药师持续监测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院外随访1个月,患者抗凝指标控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瓣置换术 瓣膜血栓 溶栓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Ⅲа PLA2、PEAR1、PTGS1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临床抗血栓疗效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石秀锦 胡志旭 +4 位作者 彭文星 李骁 徐晓宇 续茜桥 林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GPⅢаPLA2、PEAR1、PTGS1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临床抗血栓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筛选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诊断为缺血性疾病并行阿司匹林相关基因检测及血小板聚集率实验室检测的患者信息,共计138例,以花生四烯酸诱... 目的:探讨GPⅢаPLA2、PEAR1、PTGS1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临床抗血栓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筛选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诊断为缺血性疾病并行阿司匹林相关基因检测及血小板聚集率实验室检测的患者信息,共计138例,以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数值判断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疗效,分析影响阿司匹林疗效相关基因多态性。结果:GPⅢаPLA2及PTGS1突变频率较低,PEAR1基因突变频率较高,等位基因频率为63.8%,且突变杂合型频率高于突变纯合型。PEAR1突变纯合型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野生型(P=0.007),而突变杂合型与野生型相比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135)。PEAR1基因突变型(AG和AA)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野生型GG(P=0.040),从总体来看,突变位点数目越多,对应的血小板聚集率就越高。结论:PEAR1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抗血栓疗效存在相关性,并随着PEAR1的突变基因位点数量增加血小板聚集率也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基因多态性 GPⅢаPLA2 PEAR1 PTGS1 缺血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与性别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与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徐晓宇 石秀锦 +2 位作者 续茜桥 彭文星 林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7年第3期146-150,共5页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年龄和性别对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之间相关性的影响。方法:收集1254例纳入研究的患者连续服用标准双抗≥3天后测得的血小板聚集率(PAR),将PAR>5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CR)。比较不同...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年龄和性别对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之间相关性的影响。方法:收集1254例纳入研究的患者连续服用标准双抗≥3天后测得的血小板聚集率(PAR),将PAR>5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CR)。比较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的人群中PON1 Q192R基因型与CR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人群PON1 Q192R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为37%。在整体人群中,PON1 Q192R突变纯合型(A/A)患者中CR发生率(59.39%)与野生型(G/G)患者(43.58%)及突变杂合型(G/A)患者(49.00%)中CR发生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2<0.001,P3=0.02)。在≤65岁的患者中,G/G型患者的CR发生率(41.69%)与A/A型(57.5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2<0.001),而在>65岁的老年患者中,不同基因型CR发生率虽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P2,P3>0.05)。男性患者中CR发生率(45.87%)显著低于女性(53.91%,P=0.01)。同时,在男性患者中,G/G型患者CR的发生率(40.63%)与A/A型(57.02%)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2<0.001),而在女性患者中,不同基因型的患者间,CR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1,P2,P3>0.05)。结论:高龄和女性作为CR的独立危险因素,会削弱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造成的个体间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PON1 Q192R 年龄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CYP2C19和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临床疗效和出血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徐晓宇 彭文星 +1 位作者 井浣雨 林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9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研究CYP2C19和PON1Q192R基因多态性与PCI术后氯吡格雷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11月于我院行PCI术的患者245例,同时进行CYP2C19和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患者,最终共计纳入245例患者,根据基因检测结... 目的:研究CYP2C19和PON1Q192R基因多态性与PCI术后氯吡格雷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11月于我院行PCI术的患者245例,同时进行CYP2C19和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患者,最终共计纳入245例患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在其出院6个月和12个月时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分别研究CYP2C19*2、*3、PON1 Q192R基因突变与氯吡格雷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性。结果:CYP2C19*2和/或*3突变组服用氯吡格雷5 d后测得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未突变组[(36.99±15.40)%vs (48.66±15.15)%,P=0.000)],且突变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突变组(16.83%vs 34.03%,P=0.003,OR=2.022),而未突变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突变组(18.81%vs 7.64%,P=0.009,OR=0.406)。但PON1 Q192R基因突变组和未突变组,两组间血小板聚集率、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CYP2C19*2、*3基因突变会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进而增加术后MACE的发生,降低服药期间出血的发生风险。未发现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CYP2C19 PON1 Q192R 基因多态性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19失功能等位基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出血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石秀锦 张翼 +5 位作者 陈曦 彭文星 徐晓宇 李骁 井浣雨 林阳 《中国医药》 2020年第9期1346-1350,共5页
目的探索CYP2C19失功能等位基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出血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研究设计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筛选并纳入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 目的探索CYP2C19失功能等位基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出血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研究设计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筛选并纳入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且成功接受PCI术的患者826例,根据患者是否携带失功能等位基因CYP2C19*2、*3分为携带失功能等位基因组和未携带失功能等位基因组,收集患者出院1年后的随访数据,对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进行评估。结果 826例患者中478例纳入携带失功能等位基因组,348例纳入未携带失功能等位基因组。Cox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与未携带失功能等位基因组相比,携带失功能等位基因组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升高270%(风险比=3.702,95%置信区间:1.076~12.735,P=0.038)。在出血风险方面,携带失功能等位基因仅能降低小出血发生风险(风险比=0.655,95%置信区间:0.435~0.986,P=0.043),对于大出血则无影响(风险比=1.032,95%置信区间:0.228~4.664,P=0.967)。结论携带CYP2C19失功能等位基因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使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具有更高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和更低的小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确定《心脏外科人血白蛋白合理使用快速建议指南》的临床问题及结局指标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晓宇 方振威 +10 位作者 石秀锦 翟所迪 孔晴宇 孙立忠 侯晓彤 周鹏翔 李慧博 彭文星 韩嘉伦 安鹏姣 林阳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630-635,共6页
目的:人血白蛋白广泛用于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综合管理中,但国内外缺乏相关指南及共识,课题组严格遵循指南制定规范,制定《心脏外科人血白蛋白合理使用快速建议指南》,旨在促进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使用。方法:项目专家组各位专家通过三... 目的:人血白蛋白广泛用于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综合管理中,但国内外缺乏相关指南及共识,课题组严格遵循指南制定规范,制定《心脏外科人血白蛋白合理使用快速建议指南》,旨在促进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使用。方法:项目专家组各位专家通过三轮德尔菲法完成本指南临床问题及结局指标的确定。结果:第一轮共有3个临床问题与14个结局指标达成共识,补充了6个临床问题与1个结局指标;第三轮有10个临床问题与1个结局指标进一步达成共识。最终共有13个临床问题在本指南中必须形成推荐意见或说明(纳入),4个临床问题需根据证据质量与专家共识决定是否形成推荐意见(待定),形成14个关键结局,1个重要结局。结论:本研究通过三轮德尔菲法调查确定了需要纳入《心脏外科人血白蛋白合理使用快速建议指南》的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为指南的后续制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心脏外科 人血白蛋白 快速建议指南 临床问题 结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洋 张琳 +3 位作者 魏娟娟 彭文星 石秀锦 林阳 《中国医药》 2023年第4期521-525,共5页
目的分析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收集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1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的门急诊处方及住院医嘱,分析该药的临床使用情况。药师于2023年... 目的分析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收集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1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的门急诊处方及住院医嘱,分析该药的临床使用情况。药师于2023年1月5日开展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处方或医嘱药学会诊,比较药师会诊前后用药合理情况。结果共收集429例患者的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处方或医嘱,使用该药前3名的科室为感染科、急诊科、呼吸内科,其中感染科处方占总处方数的52.0%(223/429);合并用药患者信息191例,主要涉及调脂、抗栓、降压、平喘化痰、降糖等药物。不合理处方或医嘱占30.5%(131/429),不合理原因主要为适应证不适宜[11.4%(49/429)]和用法用量不适宜[24.9%(107/429)]。药师会诊后该药处方合理率与给药剂量的合理率均明显提高[90.0%(63/70)比65.5%(235/359)、94.3%(66/70)比71.9%(258/359),均P<0.001]。结论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使用较多的科室为感染科、急诊科和呼吸内科。药物使用早期存在较多不合理情况,药师开展会诊后有效地提高了该药使用的合理性,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 处方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晓宇 石秀锦 +1 位作者 彭文星 林阳 《中国医药》 2017年第4期496-499,共4页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换用替格瑞洛与加用西洛他唑2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治的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率>50%...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换用替格瑞洛与加用西洛他唑2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治的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率>50%)ACS患者86例,原治疗方案均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64例氯吡格雷换用替格瑞洛,22例加用西洛他唑。分析比较2组患者改变治疗方案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换用治疗方案后,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西洛他唑组[(24±11)%比(4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率明显高于西洛他唑组[67.12%(50.41%,75.47%)比28.15%(8.41%,50.51%)],且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明显高于西洛他唑组[96.9%(62/64)比63.6%(14/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于氯吡格雷抵抗的ACS患者,出血风险较高且血栓风险较低者可以选择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而出血风险较低、血栓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将氯吡格雷换为替格瑞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抵抗 西洛他唑 替格瑞洛 血小板聚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8年我国七城市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及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使用情况调查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洋 石秀锦 +3 位作者 彭文星 林阳 魏娟娟 方振威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我国7个城市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及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促进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基础参考数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 目的通过调查我国7个城市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及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促进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基础参考数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收集的我国7个城市中87家各级样本医疗卫生机构的抽样处方,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7个城市DPP-4i,GLP-1RA,SGLT2i这3类降糖药物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药品销售金额中,DPP-4i(1643.81万元)>GLP-1RA(394.56万元)>SGLT2i(48.23万元)。药品销售金额排名前5位分别为西格列汀(828.63万元)、沙格列汀(393.12万元)、利拉鲁肽(375.97万元)、维格列汀(188.15万元)、利格列汀(131.15万元)。结论2014-2018年我国7城市DPP-4i、GLP-1RA和SGLT2i这3类新型降糖药物的使用较为合理,临床治疗中医师优先选择疗效和经济性较好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降糖药 使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8年我国七城市DPP-4抑制剂使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洋 石秀锦 +2 位作者 彭文星 魏娟娟 林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9年第6期369-372,382,共5页
目的:调查2014–2018年我国七城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随机抽取七个城市87家医院的处方信息,对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02554张处方,累计销售3368.50万元... 目的:调查2014–2018年我国七城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随机抽取七个城市87家医院的处方信息,对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02554张处方,累计销售3368.50万元。七个城市年复合增长率为55.46%。西格列汀的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均为第一位,分别为1676.20万元和210.18万日。沙格列汀和维格列汀分列第二、三位。DPP-4i类药物的限定日费用5年内呈持续下降趋势,结合序号比值分析后发现西格列汀的经济性较好(序号比值1.0),而阿格列汀的经济性较差(序号比值0.83)。结论:2014–2018年我国七城市DPP-4i销售金额累计前两位的是西格列汀和沙格列汀,西格列汀的药物经济性在同类药品中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降糖药 使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