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批评标准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强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0-66,共7页
文学的审美标准,是文艺批评标准的核心内容.过去一般都认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多是政治批评、道德批评,缺乏审美批评,更无审美批评标准可言,其实情况并非如此.我国明代的文艺批评家杨镇在他的《论文》中就说过:“论文或尚繁,或尚简.予日... 文学的审美标准,是文艺批评标准的核心内容.过去一般都认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多是政治批评、道德批评,缺乏审美批评,更无审美批评标准可言,其实情况并非如此.我国明代的文艺批评家杨镇在他的《论文》中就说过:“论文或尚繁,或尚简.予日:‘繁非也,简非也,不繁不简亦非也.’或尚难,或尚易.’予日:‘难非也,易非也,不难不易亦非也.繁有美恶,简有美恶,易有美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审美批评标准 声韵格律美 人物性格 “善”与“美” 艺术真实 含蓄美 作品内容 文艺批评标准 文心雕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艺术中的“虚实相生”论 被引量:4
2
作者 彭强民 《柳州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56-59,共4页
中国文艺家从古代哲学中“有”和“无”的辩证统一观得到启发 ,创造了“虚实相生”法 ,目的在于突破艺术的物质手段对于丰富复杂的生活的表现的局限。有形的空间 ,蕴含无限的追求。
关键词 中国 艺术 虚实相生论 文艺创作 艺术欣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诗分行书写的听觉美与视觉美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强民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89-93,共5页
现代诗分行书写是音节的需要,追求听觉美;还能构筑新颖图形,追求视觉美。如果二者融合在一起,必能产生出完美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现代诗 诗行 听觉美 视觉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艺术兴学”理念创建校园文化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彭强民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40-43,共4页
"艺术兴学"应当突出"职业"特点。以"艺术兴学"为指导思想,建设校园文化阵地。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精神。以创新文化活动为手段,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创建开放式学校文化,为社会服... "艺术兴学"应当突出"职业"特点。以"艺术兴学"为指导思想,建设校园文化阵地。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精神。以创新文化活动为手段,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创建开放式学校文化,为社会服务,提升师专的品牌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艺术兴学 学生社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21世纪中华大美学几个重大问题
5
作者 彭强民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年第11期108-111,共4页
21世纪中华大美学是生成美学。中华大美学的思想体系以人有大美为核心而逐步展开。中华大美学的中心任务是探究天地人之大美并通晓其规律,从而使人类和谐自适地生存发展并逐步走向更加美好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 21世纪中华大美学 生成美学 大美 和美 中心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看科学与艺术的走向
6
作者 彭强民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40-44,共5页
以“嫦娥奔月”为案例 ,解读文化发展史上那些很明显的符号 ,考察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发展。任何一个艺术形象 ,必然受到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双重影响 ,它既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又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 ,并朝着人性化的方... 以“嫦娥奔月”为案例 ,解读文化发展史上那些很明显的符号 ,考察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发展。任何一个艺术形象 ,必然受到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双重影响 ,它既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又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 ,并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前进着 ,这就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走向 双重影响 特色 方向 人性化 艺术 嫦娥 必然 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考
7
作者 彭强民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2期23-30,共8页
宋人受江西诗派影响,爱以学问入诗,王正功也不例外。王正功以渊博的知识入诗带来文士傲骨。考正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诗中的用典情况,可以看到一个官场历练出来的有才气的诗人。
关键词 王正功 桂林 用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高职课程建设
8
作者 彭强民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2期69-72,共4页
就几年来高职课程建设的发展提出建议:以《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为重要参照进行课程改革。以团体的力量策划专业的建设,勇于承担学术风险。创新不忘传统。打破学科樊篱,建立沟通机制。
关键词 高职 课程 发展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美生态中的美育家丰子恺
9
作者 彭强民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3期42-45,共4页
从审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丰子恺的艺术人生。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是以培养真善美的崇高人格为目标。由于他具有对应地建构审美生境和审美人生的潜能,他的审美教育理论实际上已超出了真善美的审美场,向着益、宜的高层次的审美场发展。
关键词 艺术 审美 美育 丰子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随笔生——对主题提炼的几点看法
10
作者 彭强民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4期40-43,共4页
关于作文主题的提炼传统的教法是强调在作文之前立意 ,这使学生往往以为下笔之前要先形成主题 ,实践证明这样效果不佳。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创造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 ,让学生大胆写出胸臆 ,并养成通过修改提炼主题的习惯。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主题 意识 无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批评标准
11
作者 彭强民 《柳州师专学报》 1996年第1期29-35,共7页
本文从真、善、美三个方面论述中国的古代文学的审美批评标准,着重论述美──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审美性,将之分为意境美、人物性格美、简洁美、清新自然美、动态传神美、含蓄美和声韵格律美等七个标准。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审美批评标准 意境美 人物性格美 含蓄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客家文化国际通道初探——兼论当代客家之全球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会资 彭强民 彭强宏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4-23,共10页
广西客家文化国际通道,形成于秦代开凿灵渠,连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而出南海。历经秦汉至唐宋元明清,由中原南迁的客家人,逐渐聚居南海北部湾地区而又移居海外。孙中山先生高度重视广西客家文化国际通道,至今通道崭新宽广开新篇。中国... 广西客家文化国际通道,形成于秦代开凿灵渠,连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而出南海。历经秦汉至唐宋元明清,由中原南迁的客家人,逐渐聚居南海北部湾地区而又移居海外。孙中山先生高度重视广西客家文化国际通道,至今通道崭新宽广开新篇。中国南海周边的客家人,形成了客家经济文化圈,发挥着内联外引的重要作用。广西客家文化国际通道在延伸,特色鲜明,富有哲理。随着广西北部湾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广西客家人正影响全球,促进全球和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客家 文化 全球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客家与中原文化——从《诗经》说起
13
作者 彭会资 彭强民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89-94,共6页
首次将根在中原的客家人与代表中原文化的《诗经》联系起来,阐明非凡的客家"中原情结"及其蕴含的创新精神,客家人传承中原农业文明及其向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新走向,客家建筑礼乐中的中原文化因子以及对"和"的崇尚... 首次将根在中原的客家人与代表中原文化的《诗经》联系起来,阐明非凡的客家"中原情结"及其蕴含的创新精神,客家人传承中原农业文明及其向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新走向,客家建筑礼乐中的中原文化因子以及对"和"的崇尚,从而展示强大的文化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人 中原情结 创新精神 农业文明 建筑礼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黄酮苷芦丁定向糖基改造的液滴微流控酶催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凡 王华 +4 位作者 汪波 彭强民 盛晟 吴福安 王俊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2-739,共8页
设计新颖的生物催化体系对桑树黄酮苷的特定糖基进行定向改造,以制备高附加值的活性产物。利用微芯片制备油包水型液滴,考察分散相与连续相的压力对液滴生成频率及粒径的影响,并在载有α-L-鼠李糖苷酶的液滴中微流控催化芦丁的鼠李糖基... 设计新颖的生物催化体系对桑树黄酮苷的特定糖基进行定向改造,以制备高附加值的活性产物。利用微芯片制备油包水型液滴,考察分散相与连续相的压力对液滴生成频率及粒径的影响,并在载有α-L-鼠李糖苷酶的液滴中微流控催化芦丁的鼠李糖基水解反应。结果表明,以流动聚焦型芯片制备液滴相对稳定,当分散相和连续相压力分别为125×10^4Pa和15×10^4Pa时,液滴生成频率高达191 min^-1,最大粒径为15 mm,有效避免了液滴聚集。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液滴微流控酶催化芦丁水解制备异槲皮苷的工艺条件,当温度为35℃、底物质量浓度为002 g/L、缓冲液pH值为55时,产物的时空产率高达(755±13)μg/(m3·d)。因此,液滴微反应器用于桑树黄酮苷的糖基定向改造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微反应器 微流控 桑树黄酮苷 α-L-鼠李糖苷酶 芦丁 异槲皮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之极其精,合之尽其大——略论朱熹的科学思维
15
作者 彭会资 彭强民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3-27,61,共6页
针对过去学术界关于西方重分析、中国重综合的流行看法,从朱熹的“析之极其精而不乱,然后合之尽其大而无余”的治学方法切入,着重探讨朱熹的分析综合思维,层次思维、整体思维和科学分析论证法,并揭示出其科学思维即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过去学术界关于西方重分析、中国重综合的流行看法,从朱熹的“析之极其精而不乱,然后合之尽其大而无余”的治学方法切入,着重探讨朱熹的分析综合思维,层次思维、整体思维和科学分析论证法,并揭示出其科学思维即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于努力学习以往的哲学,掌握了“理一分殊”的辩证法原理。哲学是科学思维之母。朱熹的科学思维方法,过去颇有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思维 分析综合思维 层次思维 整体思维 辩证思维 理一分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气论的生成及其美学内涵
16
作者 彭强民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33-38,共6页
文气论是我国古代文论中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重要理论,它涉及到文学作品的构成、风格及其与社会生活、作家气质、艺术修养诸关系。研究它,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有关的文学理论和批评,而且对今天发展中国民族化的马克思文艺理论和... 文气论是我国古代文论中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重要理论,它涉及到文学作品的构成、风格及其与社会生活、作家气质、艺术修养诸关系。研究它,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有关的文学理论和批评,而且对今天发展中国民族化的马克思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仍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气论 “气” 美学内涵 《典论·论文》 文学理论 文以气为主 曹丕 文学创作 作家作品 作品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
17
作者 彭强民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8年第10期29-30,共2页
教师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时,要注意挖掘事件本身所包含的积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顾及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宽容,变被动为主动,变无意为有意。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偶发事件 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