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岭龙胆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1
作者 彭江丽 彭兰淳 +3 位作者 王鹏 彭求贤 郑青竹 李顺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383,共9页
目的建立五岭龙胆的鉴别研究方法。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对五岭龙胆进行原植物和药材性状观察,并对其鉴别特征进行描述;通过常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技术结合多种显微制片方法对五岭龙胆进行不同组织部位及全草粉末的研究。结果... 目的建立五岭龙胆的鉴别研究方法。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对五岭龙胆进行原植物和药材性状观察,并对其鉴别特征进行描述;通过常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技术结合多种显微制片方法对五岭龙胆进行不同组织部位及全草粉末的研究。结果五岭龙胆原植物、性状和显微组织构造等特征明显;五岭龙胆根横切面可见后生皮层,茎横切面凯氏带明显。叶上表皮可见头状凸起,表皮细胞壁呈浅波状弯曲;叶下表皮可见气孔和非腺毛,表皮细胞壁呈深波状弯曲。花瓣上表皮具有排列规律的脑纹状类球形突起,基部呈流苏状;花瓣下表皮可见排列规律的脊状扁长条形隆起。花粉粒呈长圆形,具有三条萌发沟,表面饰纹网眼大小不一。种子呈梨形,表面蜂窝状,可见Ⅰ和Ⅱ饰纹。全草粉末特征可见外皮层细胞等显微特征。结论五岭龙胆的形态组织特点为其准确鉴定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岭龙胆 显微特征 形态组织学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茎双蝴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2
作者 郑青竹 黄湘瑜 +4 位作者 彭兰淳 奉艳婷 张洁 彭江丽 彭求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2-480,共9页
研究龙胆科双蝴蝶属细茎双蝴蝶Tripterospermum filicaule(Hemsl.)Harry Sm.全草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采用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细茎双蝴蝶醇提物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质谱等方法... 研究龙胆科双蝴蝶属细茎双蝴蝶Tripterospermum filicaule(Hemsl.)Harry Sm.全草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采用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细茎双蝴蝶醇提物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质谱等方法鉴定其化合物结构。采用CCK-8法检测细茎双蝴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从细茎双蝴蝶全草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22个化合物,分别为蛇菰素B(1)、3β-棕榈酸酯-28-羟基-β-香树脂醇(2)、3β-棕榈酸酯-28-羟基-α-香树酯醇(3)、乌发醇(4)、2-hydroxydiplopterol(5)、eupatoric acid(6)、齐墩果酸(7)、熊果酸(8)、豆甾-4-烯-3-酮(9)、豆甾-4,22-二烯-3-酮(10)、豆甾醇(11)、β-谷甾醇(12)、(22 E)-5a,8a-epidoxyergosta-6,22-dien-3b-ol(13)、1,8-二羟基-3,4,7-三甲氧基呫吨酮(14)、大黄素甲醚(15)、托可醌(16)、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呫吨酮(17)、十五烷酸(18)、1,7-二羟基-3,4-二甲氧基呫吨酮(19)、正三十一碳醇(20)、2,2′-oxybis(1,4-di-tert-butylbenzene)(21)、甘油三亚油酸酯(22)。化合物1~6、9、10、13~22为首次从双蝴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细茎双蝴蝶全草中分离得到。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7、8和15对肝癌HepG2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_(50)值分别为56.72±0.65、49.93±0.93和47.65±0.58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茎双蝴蝶 呫吨酮类 醌类 三萜类 抗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尾芋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及其乳腺癌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鹏 陈娅 +3 位作者 彭兰淳 郑青竹 彭江丽 彭求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研究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尖尾芋Alocasia cucullata(Lour.)Schott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测试化合物对人乳腺癌MDA-MB-231、MCF-7细胞及小鼠乳腺... 研究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尖尾芋Alocasia cucullata(Lour.)Schott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测试化合物对人乳腺癌MDA-MB-231、MCF-7细胞及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从尖尾芋根茎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醛(1)、苯甲酸(2)、香草酸乙酯(3)、没食子酸乙酯(4)、7-羟基香豆素(5)、肉豆蔻酸甲酯(6)、角鲨烯(7)、齐墩果酸(8)、熊果酸(9)、香紫苏醇(10)、香紫苏内酯(11)、原儿茶醛(12)、原儿茶酸(13)、二十八烷醇(14)和没食子酸(15),化合物2~15为海芋属首次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尖尾芋首次分离得到。乳腺癌细胞毒活性研究显示:化合物4、8和9对3种乳腺癌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尾芋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乳腺癌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网络药理学的海芋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4
作者 王鹏 彭江丽 +4 位作者 陈娅 彭兰淳 郑青竹 李亚梅 彭求贤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4-250,共7页
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L.)Schott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近年来发现海芋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但关于海芋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较少。该文通过查阅文献及多个数据库,总结海芋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并... 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L.)Schott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近年来发现海芋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但关于海芋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较少。该文通过查阅文献及多个数据库,总结海芋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并利用网络药理学确立海芋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从海芋传统药性、药效、化学成分有效性等方面对海芋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初步预测,总结出海芋素B(alocasin B)、海芋素D(alocasin D)、海芋素E(alocasin E)、海芋素A(alocasin A)、hyrtiosulawesine等11个活性成分作为海芋潜在的质量标志物,可为海芋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芋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探究尖尾芋抗乳腺癌作用机制
5
作者 王鹏 陈娅 +4 位作者 彭兰淳 郑青竹 陈厅 彭江丽 彭求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5-693,共19页
本研究通过UPLC-Q-TOF-MS/MS技术、网络药理学策略探究尖尾芋石油醚部位抗乳腺癌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并通过4T1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验证尖尾芋石油醚部位(petroleum ether fraction of Alocasia cucullata,EAC)体内抗乳腺癌作用及机... 本研究通过UPLC-Q-TOF-MS/MS技术、网络药理学策略探究尖尾芋石油醚部位抗乳腺癌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并通过4T1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验证尖尾芋石油醚部位(petroleum ether fraction of Alocasia cucullata,EAC)体内抗乳腺癌作用及机制。基于UPLC-Q-TOF-MS/MS数据获取EAC化学成分41个,包括11种芳香类成分、8种萜类成分、5种生物碱类成分、4种脂肪酸类成分、2种香豆素类成分和11种其他类成分;基于鉴定出的化合物通过网络药理学得到556个潜在作用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发现MAPK1、Bcl-2等10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发现核心靶点可能通过MAPK、PI3K-Akt等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抗乳腺癌作用,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了毛地黄毒苷配基等活性成分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ERK、Bcl-2、Bax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抗乳腺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AC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生长趋势渐缓,肿瘤质量减少,抑瘤率逐渐增加;EAC中、高剂量组脾脏指数有显著性差异,EAC低剂量组脾脏指数效果不显著(P<0.05);HE染色观察到给药组肿瘤组织中细胞排列疏松,轮廓不清晰。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发现EAC高、中剂量组、5-氟尿嘧啶阳性对照组的IL-1β、TNF-α含量均降低。动物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EAC均能下调MAPKs信号通路中p-ERK蛋白的表达(P<0.01),而对ERK、JNK、p-38、p-JNK、p-p38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EAC能显著升高小鼠乳腺癌组织中Bax/Bcl-2蛋白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综上,尖尾芋石油醚部位能下调p-ERK蛋白水平,促进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4T1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尾芋 石油醚部位 抗乳腺癌活性 化学成分 网络药理学 MAPKS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尾芋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及抗乳腺癌作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娅 王鹏 +4 位作者 彭兰淳 郑青竹 陈厅 彭江丽 彭求贤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4期844-849,共6页
目的探讨尖尾芋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乳腺癌作用。方法采用GC-MS法分析尖尾芋石油醚部位(EAC)的化学成分,CCK-8法检测EAC对MDA-MB-231细胞和4T1细胞活性的影响,显微镜观察EAC对MDA-MB-231形态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EAC处理后,... 目的探讨尖尾芋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乳腺癌作用。方法采用GC-MS法分析尖尾芋石油醚部位(EAC)的化学成分,CCK-8法检测EAC对MDA-MB-231细胞和4T1细胞活性的影响,显微镜观察EAC对MDA-MB-231形态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EAC处理后,MAPKs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共鉴定出53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类、甾醇类等。EAC能抑制MDA-MB-231细胞和4T1细胞的活性,改变MDA-MB-231细胞的形态,能抑制MAPKs信号通路中p-ERK/ERK的表达。结论EAC可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可能与下调ERK蛋白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尾芋 乳腺癌 MAPKS信号通路 ERK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