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功能亢进对大鼠肝脾铁含量及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彭丁晋 李艳伟 +3 位作者 黄作良 黄泽智 马新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196-3200,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时大鼠肝、脾组织铁含量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探讨甲亢对大鼠机体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雌性SD大鼠分为甲亢4周组、甲亢8周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甲亢组灌胃给药优甲乐,对照组灌胃生理... 目的通过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时大鼠肝、脾组织铁含量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探讨甲亢对大鼠机体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雌性SD大鼠分为甲亢4周组、甲亢8周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甲亢组灌胃给药优甲乐,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分别取各组大鼠肝、脾脏,用二氨基联苯胺增强的Perl′s铁染色法检测肝、脾组织铁含量,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大鼠肝、脾组织HO-1mRNA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大鼠肝、脾脏HO-1表达进行分析。结果甲亢模型4周、8周组大鼠的肝、脾组织铁染色均明显强于对照组,且甲亢8周组强于甲亢4组(P<0.01);甲亢4周、8周组大鼠的肝、脾脏的HO-1 mRNA、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且甲亢8周组明显高于4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亢可引起肝、脾组织铁含量增加,HO-1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素 血红素加氧酶-1 甲状腺功能亢进 脾脏 铁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试卷综合分析谈医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彭丁晋 黄泽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214-1214,1216,共2页
考试是考察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考试结果是教学管理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信息反馈。建立在教育测量学基础上的试卷数据分析是观察试卷测试效果、评价考生学习状况、推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重要手段,是信息反馈可... 考试是考察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考试结果是教学管理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信息反馈。建立在教育测量学基础上的试卷数据分析是观察试卷测试效果、评价考生学习状况、推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重要手段,是信息反馈可信度的重要保证。《微生物学及检验》作为医学检验的专业课程,如何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从试卷综合分析入手,进行了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教学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福氏志贺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彭丁晋 《当代医学》 2015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 了解并建立福氏志贺菌的快速、特异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探讨快速、简便、有效的消化道传播性病原体的临床诊断、饮水检测和环境卫生监测等检测手段。方法 对福氏志贺菌... 目的 了解并建立福氏志贺菌的快速、特异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探讨快速、简便、有效的消化道传播性病原体的临床诊断、饮水检测和环境卫生监测等检测手段。方法 对福氏志贺菌进行细菌培养,然后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LAMP技术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以及使用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DNA提取,然后对PCR方法与LAMP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AMP扩增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几乎不会产生非特异性扩增;与PCR方法相比,LAMP检测限更低,仅为5个拷贝;LAMP在等温条件下扩增,不会因温度改变而造成时间的损失,在1 h内可将靶序列扩增至109-1010倍,并且不需要模板的热变性。结论 LAMP技术具有特异敏感简单的特点,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在65℃时1 h即可完成反应,同时检测结果可直接通过肉眼或加入荧光染料即可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福氏志贺菌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8
4
作者 肖非 +3 位作者 刘众齐 谭潇 彭丁晋 黄泽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788-789,共2页
医学检验是一门发展迅速、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的挑战,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素质,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是医学检验教育的当务之急[1]。本校检验实训中心根据高职高专医学检验... 医学检验是一门发展迅速、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的挑战,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素质,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是医学检验教育的当务之急[1]。本校检验实训中心根据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在《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中,摸索出一些新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检验》 实践教学模式 医学检验教育 现代医学技术 医学检验专业 多学科交叉 实践操作 终生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7
5
作者 黄泽智 +3 位作者 刘艳 蒋传命 彭丁晋 姚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26-427,430,共3页
为了培养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笔者从整合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新模式、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 为了培养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笔者从整合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新模式、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检验 实验教学 操作技能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检验教学积件素材库的建设与探索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众齐 +3 位作者 肖非 曹二龙 谭潇 彭丁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662-1662,F0003,共2页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检验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从事微生物检验的工作能力。高校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多媒体素材的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已经成为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瓶...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检验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从事微生物检验的工作能力。高校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多媒体素材的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已经成为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要想从本质上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的途径是建立一个高质量的积件素材库。本文就微生物检验多媒体积件素材库建设方法进行交流学习,旨在提高微生物学检验多媒体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检验 素材库 积件 检验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质量 检验医学专业 微生物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炎性皮损与蠕形螨和细菌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秀虎 朱娇媛 +3 位作者 刘众齐 钟方为 谭潇 彭丁晋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863-864,共2页
目的探索颜面部炎性皮损与蠕形螨和细菌感染的关系,寻找防治颜面部炎性皮损有效的药物和方法。方法在邵阳医专检验系281个学生中进行炎性皮损的调查,检查面部蠕形螨及细菌培养并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查出面部有炎性皮损者83人,统计显... 目的探索颜面部炎性皮损与蠕形螨和细菌感染的关系,寻找防治颜面部炎性皮损有效的药物和方法。方法在邵阳医专检验系281个学生中进行炎性皮损的调查,检查面部蠕形螨及细菌培养并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查出面部有炎性皮损者83人,统计显示有面部炎性皮损者蠕形螨感染率为89.17%(74/83),明显高于无面部炎性皮损的蠕形螨感染率15.96%(31/198)(χ2=134.99,P<0.01)。有面部炎性皮损的细菌感染率占93.98%(78/83),明显高于无面部炎性皮损的细菌感染率6.56%(13/198)(χ2=204.07,P<0.01)。共分离出91株细菌,主要为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分离菌总数的90.01%(82/91),药敏结果提示,最敏感的抗生素是氨基糖苷类的丁胺卡那。结论面部炎性皮损与蠕形螨和细菌感染存在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皮损 蠕形螨 细菌感染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医学模式下免疫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8
作者 彭丁晋 《北方药学》 2015年第2期174-174,140,共2页
近年来学科的发展,给免疫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从教学的内容、手段及方法等方面对本课程进行改革探索,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及人文素质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并对学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课程实践及问卷调查显... 近年来学科的发展,给免疫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从教学的内容、手段及方法等方面对本课程进行改革探索,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及人文素质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并对学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课程实践及问卷调查显示,免疫学新教学模式试行效果良好,学生持好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教学改革探索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谭潇 彭丁晋 +1 位作者 黄泽智 曹二龙 《科技视界》 2015年第8期58-58,共1页
为适应21世纪检验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检验人才的要求,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关注职业能力与就业为导向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 为适应21世纪检验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检验人才的要求,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关注职业能力与就业为导向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核心能力培养;以科研促进教学,形成了一套适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检验专业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虫学及检验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秀虎 钟方为 +3 位作者 黄泽智 刘众齐 谭潇 彭丁晋 《卫生职业教育》 2007年第11期6-7,共2页
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宗旨,探索改革寄生虫学及检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寄生虫学及检验 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寄生虫学的形态学教学
11
作者 王秀虎 黄泽智 +3 位作者 钟方为 刘众齐 谭潇 彭丁晋 《卫生职业教育》 2008年第2期62-62,共1页
谈到教学,离不开教改,在不断汲取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现阶段医学院校的学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专业课内容多,课时少,学习负担重。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上好专业课,这是每一位教师需... 谈到教学,离不开教改,在不断汲取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现阶段医学院校的学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专业课内容多,课时少,学习负担重。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上好专业课,这是每一位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现就寄生虫学的形态学教学谈一些粗浅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学 检验 形态学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高专口腔专业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曹二龙 +3 位作者 彭丁晋 谭潇 刘选梅 贺印旎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第14期60-61,共2页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根据本学科内容繁杂、抽象、理论多的特点,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口腔专业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丁晋 罗永富 +1 位作者 周支香 杨秋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检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方法。方法用病毒DNA提取试剂盒提取HSV-1基因组DNA。设计4条扩增HSV-1糖蛋白gG基因的LAMP引物,对HSV-DNA进行LAMP,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电泳和酶切鉴定(试验...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检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方法。方法用病毒DNA提取试剂盒提取HSV-1基因组DNA。设计4条扩增HSV-1糖蛋白gG基因的LAMP引物,对HSV-DNA进行LAMP,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电泳和酶切鉴定(试验设HSV-2、HPV-6、HPV-11、沙眼衣原体对照和阴性对照);并对3例临床标本进行LAMP检测。结果 HSV-1 LAMP产物电泳后呈LAMP特征性条带,对照组无扩增条带;扩增产物AvaⅠ酶切片段大小分别为182、140和62 bp,与理论值相符。用HSV-1 LAMP引物扩增3例口唇疱疹标本,2例标本出现LAMP条带,1例标本未扩增出条带。结论建立的LAMP方法简便、高效、快速,可用于HSV-1感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检测
原文传递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丁晋 姜华 +1 位作者 周支香 杨秋林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2092-2093,共2页
目的采用SD大鼠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动物模型。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皮下注射地塞米松2.5 mg/只,每周2次,对照组不给药。8周后,分别取肺组织,印片,Giemsa染色检查卡氏... 目的采用SD大鼠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动物模型。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皮下注射地塞米松2.5 mg/只,每周2次,对照组不给药。8周后,分别取肺组织,印片,Giemsa染色检查卡氏肺孢子虫滋养体和包囊。酚氯仿法提取大鼠肺组织DNA,LAMP法扩增卡氏肺孢子虫DNA。结果诱导后24 d大鼠出现死亡,28 d检获PC,32 d感染阳性率为86%(13/15);LAMP扩增出卡氏肺孢子虫特异DNA。结论成功诱导SD大鼠的PCP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虫 SD大鼠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Sj26gst mRNA候选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潇 朱琪 +2 位作者 刘众齐 李佳 彭丁晋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6-551,共6页
目的制备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相对分子质量(Mr)26000亚基(Sj26gst)mRNA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根据Sj26gst编码区序列(NC_002544.1),用人类常用的密码子优化Sj26gst编码序列,两端加β球蛋白3′和5′非编码区(UTR),合成后连接至pc... 目的制备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相对分子质量(Mr)26000亚基(Sj26gst)mRNA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根据Sj26gst编码区序列(NC_002544.1),用人类常用的密码子优化Sj26gst编码序列,两端加β球蛋白3′和5′非编码区(UTR),合成后连接至pcDNA3.1(+),构建pcDNA3.1/Sj26gst质粒,以线性化的pcDNA3.1/Sj26gst质粒为模版,体外转录Sj26gst mRNA。用脂质体将Sj26gst mRNA转染至HeLa细胞中,转染后2、6、12、24、48 h取HeLa细胞,免疫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j26gst mRNA的相对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Sj26GST蛋白的表达水平。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Sj26gst mRNA组、pcDNA3.1/Sj26gst组、pcDNA3.1组和PBS组(每组6只),分别于小鼠左后腿股四头肌肌内注射100μg的Sj26gst mRNA、pcDNA3.1/Sj26gst质粒、pcDNA3.1质粒和PBS(100μl),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分别采集免疫前(0),首次免疫后2、4、6、8周小鼠尾静脉血,制备血清,ELISA检测血清Sj26GST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首次免疫后8周,无菌分离小鼠脾组织,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37℃培养48 h后,加入10μl细胞增殖试剂培养4 h后测定脾细胞刺激指数,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上清中Th1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Th2型[白细胞介素4(IL⁃4)、IL⁃10]和Th17型(IL⁃17)细胞因子的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优化后的Sj26gst编码序列长858 bp,GC含量为63.2%,二级结构的自由能变为-485.6 kcal/mol。电泳结果显示,体外转录的Sj26gst mRNA条带呈单一且无弥散的条带。RT⁃PCR结果显示,Sj26gst mRNA转染后2 h,HeLa细胞Sj26gst mRNA相对水平为6.21±0.83,6 h达到峰值(14.26±1.23),随后下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j26gst mRNA转染后6、12、24、48 h均检出Mr 26000的Sj26GST蛋白条带。ELISA检测结果显示,首次免疫后8周,Sj26gst mRNA组、pcDNA3.1/Sj26gst组、pcDNA3.1组和PBS组的A450分别为0.85±0.16、0.42±0.21、0.14±0.03和0.11±0.02,Sj26gst mRNA组与pcDNA3.1/Sj26gst组、pcDNA3.1/Sj26gst组与pcDNA3.1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46、12.35,均P<0.05)。首次免疫后8周,Sj26gst mRNA组、pcDNA3.1/Sj26gst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11.25±1.22、6.37±2.45,高于pcDNA3.1组(2.56±0.38)和PBS组(1.27±0.45)(t=9.98、5.25,均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Sj26gst mRN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上清中TNF⁃α、INF⁃γ、IL⁃10和IL⁃17的表达水平分别为(756.23±134.35)、(598.46±50.47)、(713.42±118.25)、(301.45±48.23)pg/ml,pcDNA3.1/Sj26gst组分别为(587.26±32.48)、(401.45±46.25)、(386.27±23.75)、(175.24±41.23),均高于pcDNA3.1组的(19.34±2.01)、(35.14±5.25)、(32.11±15.20)、(19.75±7.21)pg/ml和PBS组的(18.75±1.98)、(34.12±4.78)、(29.36±8.72)、(15.34±2.51)pg/ml(t=54.59、19.57、52.36、26.47,均P<0.05)。结论构建了稳定表达Sj26gst mRNA的质粒,Sj26gst mRNA可诱导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Sj26GST蛋白抗体并诱导Th1型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j26gst mRNA疫苗 序列优化 细胞免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