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顶空搅拌子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8种香型凤凰单丛茶香气分析研究
1
作者 张琳 叶汉钟 +1 位作者 陈红平 张颖彬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0期25-31,共7页
为探究8种单丛茶的香气组分差异及其对香型形成的影响,采用顶空搅拌子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BSE-TDU-GC-MS)对蜜兰香、芝兰香、杏仁香、鸭屎香、肉桂香、夜来香、黄枝香和老仙翁单丛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最小二乘判... 为探究8种单丛茶的香气组分差异及其对香型形成的影响,采用顶空搅拌子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BSE-TDU-GC-MS)对蜜兰香、芝兰香、杏仁香、鸭屎香、肉桂香、夜来香、黄枝香和老仙翁单丛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从69个香气化合物中筛选出了19个关键差异性成分。基于差异性关键成分做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可以对8个香型凤凰单丛茶的香气变量信息进行有效解释。各个香型主要香气化合物风味特征与感官审评结果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丛茶 香气成分 顶空搅拌子吸附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叶产品质量标准中理化指标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文燕 张琳 +6 位作者 陈利燕 张颖彬 周苏娟 洪一苇 梁思辰 孙洪峰 陈红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3-852,共10页
理化成分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物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茶叶的风味品质特征、质量等级,因而成为我国茶叶产品标准的关键指标。我国茶叶产品种类丰富,相关标准较多,具有一定共性特征与特殊性,但我国茶叶产品标准之间理化指标的关系鲜见报... 理化成分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物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茶叶的风味品质特征、质量等级,因而成为我国茶叶产品标准的关键指标。我国茶叶产品种类丰富,相关标准较多,具有一定共性特征与特殊性,但我国茶叶产品标准之间理化指标的关系鲜见报道。收集整理了我国已制定茶及相关产品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227项,涉及20项理化指标。因产地、原料、加工工艺和采摘标准等不同,各茶叶标准对理化指标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性,但质量要求的方向保持一致。绿茶标准的数量及其理化指标参数最多,要求最高,茶叶国家标准的要求普遍低于行业或地方标准。与国家茶叶基础性产品标准相比,地理标志茶叶产品在理化指标的要求上一般较高。本研究为我国茶叶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构建与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质量标准 理化指标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十大名茶”感官品质分析及风味轮的构建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颖彬 金寿珍 +4 位作者 王国庆 于良子 周苏娟 刘新 鲁成银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5-232,共8页
研究收集了浙江省特别荣誉名茶西湖龙井和浙江省十大名茶2013年不同等级的78个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感官审评发现,浙江省"十大名茶"随着等级下降,茶叶风味品质逐渐降低,级差明显。对不同样品的理化成分按照等级进行... 研究收集了浙江省特别荣誉名茶西湖龙井和浙江省十大名茶2013年不同等级的78个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感官审评发现,浙江省"十大名茶"随着等级下降,茶叶风味品质逐渐降低,级差明显。对不同样品的理化成分按照等级进行一般判别分析,趋势较好。文章对浙江省"十大名茶"的香气、滋味类型,香气和滋味中的缺陷类型与数量进行了归纳与统计。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浙江省"十大名茶"品质特征,对各个名茶的香气、滋味类型进行了解析与重构,首次绘制完成了浙江省"十大名茶"香气、滋味风味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十大名茶” 感官评价 感官风味 风味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茶馆消费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颖彬 龚叔英 +2 位作者 施燕 张建英 钱富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3,共6页
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杭州市民喜爱的茶馆类型、茶馆吸引消费者的因素、消费茶类结构、消费目的、消费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显示,目前市区、农家、风景区三种茶馆类型,各自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自助茶... 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杭州市民喜爱的茶馆类型、茶馆吸引消费者的因素、消费茶类结构、消费目的、消费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显示,目前市区、农家、风景区三种茶馆类型,各自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自助茶馆相对于清茶馆更受欢迎。消费者对茶馆环境的要求很高。绿茶在消费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消费者的消费目的以自我放松和亲友聚会为主。认为茶馆价格不合理的消费者比例约为20%,认为物有所值的接近50%。大多数人对杭州茶馆的现状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茶馆 消费情况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造型名优绿茶茶多酚浸出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颖彬 邵晓林 +1 位作者 龚淑英 顾志雷 《茶叶》 2008年第2期89-94,共6页
本文研究了冲泡时间与水温对不同典型造型名优绿茶茶汤中茶多酚浸出浓度与浸出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与冲泡水温的升高,茶多酚的浸出浓度不断上升,浸出速率逐步降低;造型、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对茶汤中茶多酚的浸出浓... 本文研究了冲泡时间与水温对不同典型造型名优绿茶茶汤中茶多酚浸出浓度与浸出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与冲泡水温的升高,茶多酚的浸出浓度不断上升,浸出速率逐步降低;造型、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对茶汤中茶多酚的浸出浓度与浸出比率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造型名优绿茶茶多酚的浸出浓度与速率快慢顺序为:卷曲形(以碧螺春为代表)>针形(以雨花茶为代表)>直条形(以信阳毛尖为代表)>单芽形(以竹叶青为代表)>扁形(以西湖龙井为代表)>朵形(以黄山毛峰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绿茶 茶多酚 冲泡水温 冲泡时间 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山)碧螺春感官品质现状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颖彬 刘新 +1 位作者 鲁成银 李金珠 《中国茶叶》 2015年第8期20-22,共3页
洞庭(山)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早在隋唐时期即享有盛名,古代因其特殊的花香,被称为“吓煞人香”。传说康熙南巡苏州时,正式赐名为碧螺春。原产地东西洞庭山位于太湖东南部,东山岛是三面环水的... 洞庭(山)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早在隋唐时期即享有盛名,古代因其特殊的花香,被称为“吓煞人香”。传说康熙南巡苏州时,正式赐名为碧螺春。原产地东西洞庭山位于太湖东南部,东山岛是三面环水的半岛,西山岛四面环水,与东山岛隔水相对。东西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有名的茶果间作区,枇杷、桃子等多种果树与茶树共同种植。江苏省农业厅1979年秋和1980年春对当地茶叶品种进行的普查报告显示,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老茶树较多,由此命名的“洞庭种”主要分布在东山的藏船坞、俞坞、西坞和西山的罗汉坞、包山坞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螺春 洞庭 品质现状 感官 西山岛 隋唐时期 普查报告 茶叶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紫砂壶冲泡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颖彬 周苏娟 +3 位作者 于良子 鲁成银 周智修 钱胜华 《中国茶叶》 2017年第3期22-24,共3页
普洱茶是云南有代表性特色茶类,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根据外形特征可以分为散茶和压制茶,普洱生茶滋味浓爽、回甘,香气高爽带甜;普洱熟茶滋味甘醇、润滑,香气陈纯带甜... 普洱茶是云南有代表性特色茶类,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根据外形特征可以分为散茶和压制茶,普洱生茶滋味浓爽、回甘,香气高爽带甜;普洱熟茶滋味甘醇、润滑,香气陈纯带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历来紫砂壶都是冲泡普洱茶的主要用具,但如何使用紫砂壶对各具特色的普洱生茶、熟茶进行冲泡,使其表现出最佳的感官风味,还需要通过实验加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紫砂壶 泡法 普洱熟茶 西双版纳 制作工艺 外形特征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树冠的不同留养方式对早春萌芽量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颖彬 梅鑫 +1 位作者 徐懿 张奇华 《中国茶叶》 2005年第4期40-40,共1页
目前,浙江一些茶区为了提早春茶的生产时间,提高春茶早期的名优茶比重,采取了一种新的树冠留养方式,即在春茶采摘后,对茶树进行重修剪或台刈,夏秋茶不采,使之长成相对于平面树冠而言的一种立体树冠,新抽生枝条经两季生长可长至50~70cm... 目前,浙江一些茶区为了提早春茶的生产时间,提高春茶早期的名优茶比重,采取了一种新的树冠留养方式,即在春茶采摘后,对茶树进行重修剪或台刈,夏秋茶不采,使之长成相对于平面树冠而言的一种立体树冠,新抽生枝条经两季生长可长至50~70cm.这种立体树冠的留养,被认为较平面树冠更有助于提高茶园生产效益.为探明这种留养方式对早春茶芽萌发量的影响,笔者于2005年3月在浙江大学茶学系潘板基地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树冠留养方式 早春茶 萌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叶感官审评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张颖彬 王国庆 +1 位作者 于良子 鲁成银 《中国茶叶》 2019年第1期19-21,共3页
中国茶叶品鉴的历史源远流长,感官审评技术来源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伴随着制茶工艺的形成与变革逐渐成熟和完善。从早期"存于口诀"的经验性传承到《茶经》《品茶要录》等古代茶书的系统描述,直至近代感官检验技术的萌芽,经过历... 中国茶叶品鉴的历史源远流长,感官审评技术来源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伴随着制茶工艺的形成与变革逐渐成熟和完善。从早期"存于口诀"的经验性传承到《茶经》《品茶要录》等古代茶书的系统描述,直至近代感官检验技术的萌芽,经过历代茶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形成了现代茶叶感官审评与检验的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感官审评 审评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颖彬 于良子 +4 位作者 鲁成银 周智修 王敖盘 杨亚君 蒋锐斌 《中国茶叶》 2016年第5期35-37,共3页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泡茶器具,采用多孔材料制作,气孔细微,密度高,自古以来被公认为最适合泡茶的器具之一,紫砂泥料种类多样,特点不一.目前普遍认为紫砂壶的优点包括:泡茶既不失原味,且茶香不涣散,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茶叶的品质特点;...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泡茶器具,采用多孔材料制作,气孔细微,密度高,自古以来被公认为最适合泡茶的器具之一,紫砂泥料种类多样,特点不一.目前普遍认为紫砂壶的优点包括:泡茶既不失原味,且茶香不涣散,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茶叶的品质特点;良好的透气性,使得紫砂壶泡的茶叶能够在夏天“暑月夜宿不馊”;紫砂壶有一定的伸缩能力,不会因为骤冷骤热发生碎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壶 乌龙茶 泡茶器具 泡法 多孔材料 品质特点 透气性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英山县茶叶品质区域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颖彬 周苏娟 +4 位作者 于良子 安哲 刘会元 刘新 鲁成银 《中国茶叶》 2016年第4期17-19,共3页
英山隶属于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北接安徽金寨、霍山,东邻岳西、太湖,南连湖北蕲春、浠水,西与罗田接壤,是鄂豫皖三省边境的腹地中心,也是大别山脉传统的茶叶产区。全县总面积1449km^2,版图形状似一个斗柄朝... 英山隶属于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北接安徽金寨、霍山,东邻岳西、太湖,南连湖北蕲春、浠水,西与罗田接壤,是鄂豫皖三省边境的腹地中心,也是大别山脉传统的茶叶产区。全县总面积1449km^2,版图形状似一个斗柄朝南、斗勺朝东的北斗七星。全境以中低山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向东北延伸,构成了云峰顶、石鼓寨、五峰山、黄梅尖等一系列山峰,再向西分支为三大山脊,夹着东西两条河流,贯穿全境,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品质 湖北省 区域特征 英山县 东北部 北斗七星 天堂寨 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羡茶紫砂壶冲泡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颖彬 于良子 +4 位作者 鲁成银 周智修 王敖盘 杨亚君 王小明 《中国茶叶》 2016年第8期18-21,共4页
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唐代阳羡茶即有盛名,陆羽认为阳羡茶"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上方";苏轼留下了"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泉"的咏茶名句。明代周高起《洞山齐茶系》中赞曰:"阳羡茶"以"淡黄不绿,叶茎淡白而厚,制成... 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唐代阳羡茶即有盛名,陆羽认为阳羡茶"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上方";苏轼留下了"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泉"的咏茶名句。明代周高起《洞山齐茶系》中赞曰:"阳羡茶"以"淡黄不绿,叶茎淡白而厚,制成梗极少,入汤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无之外"。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茶品为阳羡雪芽(绿茶)、竹海金茗(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羡茶 砂壶 阳羡雪芽 泡法 周高起 江苏宜兴 竹海 感官审评 水君 汤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茶叶感官审评术语的产生、演变与完善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颖彬 刘栩 鲁成银 《中国茶叶》 2020年第3期20-23,共4页
中国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是我国特色鲜明的专用术语集,其产生立足于我国茶叶生产以及文字中感官词汇的出现,其演变伴随着我国茶叶加工方式的更替以及不同风味特征茶类的创立,未来需着眼于术语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科学化完善与整理。
关键词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感官描述语 产生 演变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中的“醇”和“纯”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颖彬 刘栩 鲁成银 《中国茶叶》 2019年第4期25-27,共3页
"醇"和"纯"是茶叶感官审评术语中常常引起混淆和误用的一对术语,"醇"是滋味浓度术语,是介于浓和淡之间的一种适中的、刺激性不强的浓度,"纯"是香气术语,是指香气的相对单一性,且这种单一性往... "醇"和"纯"是茶叶感官审评术语中常常引起混淆和误用的一对术语,"醇"是滋味浓度术语,是介于浓和淡之间的一种适中的、刺激性不强的浓度,"纯"是香气术语,是指香气的相对单一性,且这种单一性往往是指茶叶的基础香型。通过对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首届茶叶审评师资班30名评茶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即使是具有一定经验的评茶师,对于这两个词的理解仍然存在差异。术语理解差异会导致不同审评人员间产生误解。因此有必要根据茶叶感官审评术语的特点,立足释义的唯一性和指征的明确性,对两者的含义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审评 审评术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毫银针与平阳黄汤紫砂壶冲泡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颖彬 陈利燕 +3 位作者 于良子 鲁成银 周智修 王敖盘 《中国茶叶》 2019年第8期34-38,共5页
白茶和黄茶是中国的特色茶类,紫砂壶是冲泡这两类茶叶的常用茶具。研究选用了嫩度较好的白毫银针和平阳黄汤进行冲泡试验,称取7.5g白毫银针和平阳黄汤,用180mL紫砂壶进行分次冲泡,结果表明,白毫银针和平阳黄汤3泡的最佳冲泡时间分别是2... 白茶和黄茶是中国的特色茶类,紫砂壶是冲泡这两类茶叶的常用茶具。研究选用了嫩度较好的白毫银针和平阳黄汤进行冲泡试验,称取7.5g白毫银针和平阳黄汤,用180mL紫砂壶进行分次冲泡,结果表明,白毫银针和平阳黄汤3泡的最佳冲泡时间分别是2min→2min→1min和0.5min→0.5min→立即出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壶 白毫银针 平阳黄汤 冲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国茶叶感官品质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颖彬 王国庆 +1 位作者 龚恕 鲁成银 《中国茶叶》 2017年第12期12-14,共3页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古称暹罗,其茶叶采制之法源自中国,《红楼梦》中就有王熙凤打发人给黛玉送暹罗进贡茶叶的记载。传统的泰国茶树品种为本地大叶种,近代暹罗茶模仿中国古代制茶方法,将一芽三四叶嫩梢连茶梗摘下,一手握满茶叶...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古称暹罗,其茶叶采制之法源自中国,《红楼梦》中就有王熙凤打发人给黛玉送暹罗进贡茶叶的记载。传统的泰国茶树品种为本地大叶种,近代暹罗茶模仿中国古代制茶方法,将一芽三四叶嫩梢连茶梗摘下,一手握满茶叶后用竹丝捆紧,名为“一干”。每干鲜叶蒸2h,冷却后放到篮中或竹桶中压紧,1个月后就可以食用,能贮藏1年不坏。20世纪以来,泰国从中国和日本引种了一定数量的中小叶种茶树,其中以台湾当地选育的软枝乌龙、台茶12号等品种为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采制 泰国 品质分析 感官 《红楼梦》 台茶12号 中南半岛 制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感官描述语体系构建及团体标准《茶叶感官风味轮》解读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颖彬 刘栩 鲁成银 《中国茶叶》 2023年第10期31-36,共6页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受其传统特色影响,无法在专家和消费者之间建立有效衔接,制约了消费者对茶叶感官品质的清晰理解。感官描述语极易受到不同文化、语言背景的影响,茶叶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饮品之一,随着市场对...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受其传统特色影响,无法在专家和消费者之间建立有效衔接,制约了消费者对茶叶感官品质的清晰理解。感官描述语极易受到不同文化、语言背景的影响,茶叶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饮品之一,随着市场对茶叶风味描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有必要建立基于中国语言背景的茶叶感官描述语体系,从而解决消费者喝茶喝不明白的情况。根据《感官分析方法学建立感官剖面的导则》(GB/T 39625—2020),通过文献查阅,并借鉴专家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茶叶感官风味轮》(T/CTSS 58—2022)快速高效地开发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中国语言背景的茶叶感官描述语言体系。文章对团体标准《茶叶感官风味轮》的制定与发布,标准内容,茶叶感官基元语素,颜色轮、香气轮、滋味轮的各级结构,以及合计155个属性等作了一一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感官审评 茶叶感官描述语体系 茶叶感官风味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右向左分流疾病对偏头痛临床特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颖彬 郭蓉 +4 位作者 邢英琦 李超 李向南 王凤志 何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18-222,共5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我国偏头痛患病率9.3%,儿童期和青春期起病,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常有家族遗传背景,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3:1[1]。偏头痛有着相当多的危害,它不仅因频繁和严重的头痛导致病人学习与工作能力下...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我国偏头痛患病率9.3%,儿童期和青春期起病,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常有家族遗传背景,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3:1[1]。偏头痛有着相当多的危害,它不仅因频繁和严重的头痛导致病人学习与工作能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而且与脑卒中、情感障碍等多种疾病相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疾病 偏头痛 右向左分流 临床特征 心房 发病高峰 遗传背景 工作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基元语素研究与风味轮构建 被引量:37
19
作者 张颖彬 刘栩 鲁成银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4-483,共10页
通过基元语素的提取、整理、分类和定义,设定组合术语的构词规则,是完善感官术语的关键工作。本文在GB/T14487—201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基础上共提炼出137个基元语素,包括外形、叶底48个,色泽17个,香气46个,滋味13个,程度13个,并对这... 通过基元语素的提取、整理、分类和定义,设定组合术语的构词规则,是完善感官术语的关键工作。本文在GB/T14487—201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基础上共提炼出137个基元语素,包括外形、叶底48个,色泽17个,香气46个,滋味13个,程度13个,并对这些基元语素进行了英文和日文释义。基于对基元语素术语构成及语义的分析,结合茶叶感官审评实际经验,绘制完成中国茶叶颜色轮、滋味轮、香气轮及风味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基元语素 香气轮 滋味轮 中国茶叶风味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滋味品质的定量分析及其相关性评价 被引量:53
20
作者 陈美丽 唐德松 +2 位作者 龚淑英 杨节 张颖彬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0-678,共9页
分析48个绿茶的7种感官滋味类型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组成,利用各化学成分与品质间的相关性,建立茶叶品质与化学成分间的线性回归方程;通过滋味分属性评定,对各个属性与化学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揭示绿茶滋味类型差异性形成的物质基础... 分析48个绿茶的7种感官滋味类型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组成,利用各化学成分与品质间的相关性,建立茶叶品质与化学成分间的线性回归方程;通过滋味分属性评定,对各个属性与化学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揭示绿茶滋味类型差异性形成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涩的绿茶表现出高水浸出物、高茶多酚、高酯型儿茶素及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含量的现象;浓的绿茶表现出高水浸出物现象;醇、甘爽的特征与较低的水浸出物、较高的氨基酸含量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建立的品质评分与成分间的线性方程均有效,滋味评分与总分的预测合格率分别为79%和83%。滋味分属性醇度、甘度和浓度与水浸出物、EGCG、咖啡碱、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 gallat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茶多酚这6种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滋味类型 化学成分 相关性 线性回归 分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