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对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魏书蒙 陈详腾 +4 位作者 赵光宇 李仰龙 董玉红 焦如珍 张雄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77-4287,共11页
研究杉木间伐后补栽闽楠、刨花楠进行近自然改造后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及水解酶活性变化。在江西省新余市山下林场为研究近自然改造对杉木林的影响而设置3种林分,分别是杉木纯林(CLP)、杉木-闽楠改造林(MPC)、杉木-刨花楠改造林(M... 研究杉木间伐后补栽闽楠、刨花楠进行近自然改造后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及水解酶活性变化。在江西省新余市山下林场为研究近自然改造对杉木林的影响而设置3种林分,分别是杉木纯林(CLP)、杉木-闽楠改造林(MPC)、杉木-刨花楠改造林(MMC)。测定0—20、20—40、40—60 cm土壤化学性质和水解酶活性,分析土壤化学性质与水解酶间的关系。不同林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0—20 cm土层,改造林pH、有机质和有效磷显著增加,其中有机质分别提高22.52%与21.04%,有效磷分别提高5.9%与9.57%。20—40 cm土层,改造林有机质显著增加,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林分对养分全量的影响不一。40—60 cm土层,改造林与杉木纯林在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含量有显著差异。不同林分土壤N∶P均低于我国亚热带区域土壤N∶P,土壤有效磷元素缺乏;改造林土壤C∶N、C∶P均高于杉木纯林。杉木-闽楠改造林土壤纤维二糖水解酶(CBH)、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CP)酶活性相比杉木纯林显著降低;土壤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CP),杉木-刨花楠改造林较杉木纯林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林分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关系。[结论]杉木纯林间伐后近自然改造有助于土壤养分积累,改善杉木人工林土壤质量,提高杉木胸径、材积,减缓单一树种种植带来的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近自然改造 土壤化学性质 生态化学计量比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2
2
作者 屈彦成 江怡航 +2 位作者 陈涵玥 张建国 张雄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609-5620,共12页
叶面积与树木生长密切相关,是量化树木潜在生产能力的重要因子,其动态变化直接驱动林木生长的变化,但目前学者们对于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规律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以亚热带不同气候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54个样地,共144株解析木的数... 叶面积与树木生长密切相关,是量化树木潜在生产能力的重要因子,其动态变化直接驱动林木生长的变化,但目前学者们对于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规律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以亚热带不同气候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54个样地,共144株解析木的数据,采用6种生长方程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别构建杉木单木叶面积模型和林分密度模型,将二者相乘得到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模型,进而探究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样地作为随机效应因子,考虑Logistic方程a参数上的随机效应,同时不考虑异方差结构的混合模型(样地水平)作为单木叶面积的最优模型;以地区作为随机效应因子,考虑Logistic方程a参数上的随机效应,同时不考虑异方差结构的混合模型(总体平均水平)作为林分密度的最优模型;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呈单峰形式,幼龄阶段增长较快,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之后下降幅度减少。本研究在考虑林分自然稀疏的前提下从生长模型的角度证明了杉木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呈单峰型,而非达到顶峰后保持不变,同时也表明林分叶面积达到顶峰后下降是由于林分密度的降低引起的。研究结果对于合理经营不同气候梯度的杉木人工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分叶面积 动态变化 单峰 自然稀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杉楠近自然改造后的杉木直径分布模型研究
3
作者 江怡航 刘振华 +4 位作者 胡宇欣 潘红林 陈涵玥 张建国 张雄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3,共9页
[目的]杉木闽楠近自然改造模式是当前我国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主要技术模式。研究杉楠近自然改造后的杉木直径分布模型,可为精准预测近自然改造后的杉木材种出材量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湖南郴州西山林场杉木闽楠近自然改造试验林... [目的]杉木闽楠近自然改造模式是当前我国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主要技术模式。研究杉楠近自然改造后的杉木直径分布模型,可为精准预测近自然改造后的杉木材种出材量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湖南郴州西山林场杉木闽楠近自然改造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利用Normal分布、Lognormal分布、Weibull分布和Gamma分布4种常用的概率密度函数模拟杉楠近自然改造后的杉木直径分布,并通过偏度和峰度分析了杉木直径分布的特点。[结果]研究发现相对于对照纯林模式,近自然改造增加了杉木大径级的株数占比,杉木平均直径与杉木直径分布的偏度正相关。根据各模式林分直径分布的卡方检验结果,Normal分布和Weibull分布拟合近自然改造下杉木直径分布效果较优。[结论]结合Weibull函数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点,Weibull分布可用于杉楠不同近自然改造模式下的杉木直径分布,研究结果对于精准预测近自然改造下杉木的材种出材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闽楠 近自然改造 直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楠不同近自然改造模式对杉木林分生长及材种出材量的影响
4
作者 江怡航 胡宇欣 +5 位作者 刘振华 李党仁 刘娜 潘红林 张建国 张雄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58,142,共9页
【目的】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近自然改造模式是当前我国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主要技术模式。研究杉木-闽楠不同近自然改造模式对杉木林分生长以及材种结构的影响,可为杉木大径材培育目标下筛选适宜的杉木-闽楠近自然改造模式提供重要... 【目的】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近自然改造模式是当前我国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主要技术模式。研究杉木-闽楠不同近自然改造模式对杉木林分生长以及材种结构的影响,可为杉木大径材培育目标下筛选适宜的杉木-闽楠近自然改造模式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湖南郴州西山林场杉木-闽楠近自然改造试验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不同的杉木-闽楠近自然改造模式和1个纯林对照,并对不同模式下杉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单木材积和蓄积量以及杉木大、中、小径材的出材量和出材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比于对照纯林模式,除林分蓄积量外,3种近自然改造模式的杉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及单木平均材积均大于对照模式,不同模式下杉木胸径、树高、冠幅、单木材积和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不同模式的大、中、小径材出材率差异极显著(P<0.01)。4种模式的大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大小排序为T1>T2>T3>CK,即杉木大径材的出材量和出材率随杉木占比的增大而减小。杉木大径材的材种出材量与杉木平均胸径、林分优势高、平均冠幅正相关,而与杉木保留密度负相关。【结论】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闽楠近自然改造模式可以促进杉木的生长。近自然改造模式T1(3杉7楠)下,有利于培育杉木大径材。较低的杉木保留密度更有利于优化林分的材种结构,培育杉木大径材及超大径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闽楠 近自然改造 林分生长 材种出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数模型方法的林分枯损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雄清 雷渊才 +2 位作者 雷相东 陈永富 冯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4-61,共8页
利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落叶松林分连续观测数据,分别利用Poisson回归模型、负二项模型、零膨胀模型和Hurdle模型拟合林木枯损株数,并通过AIC值以及Vuong检验对这些模型进行详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Poisson回归模型不适用于模... 利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落叶松林分连续观测数据,分别利用Poisson回归模型、负二项模型、零膨胀模型和Hurdle模型拟合林木枯损株数,并通过AIC值以及Vuong检验对这些模型进行详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Poisson回归模型不适用于模拟林木枯损株数,负二项回归模型相对于Poisson回归模型比较适用;但是对于零枯损过多的数据,这2类模型拟合效果较差。零膨胀模型和Hurdle模型对这类数据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其中,零膨胀负二项模型和Hurdle-NB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其他几种模型,且Hurdle-NB模型略好于零膨胀负二项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枯损 Poisson回归模型 负二项模型 零膨胀模型 Hurdl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法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 被引量:45
6
作者 张雄清 张建国 段爱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5,共7页
以江西杉木密度试验林为例,分别基于贝叶斯法和传统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并在贝叶斯法中考虑无信息先验分布和有信息先验分布。结果表明:利用贝叶斯法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预测值的可靠性比传统法好... 以江西杉木密度试验林为例,分别基于贝叶斯法和传统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并在贝叶斯法中考虑无信息先验分布和有信息先验分布。结果表明:利用贝叶斯法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预测值的可靠性比传统法好,而且基于有信息先验分布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要略好于无信息先验分布。这是因为利用生长模型预测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使得利用传统的估计方法分析杉木人工林生长模型稳定性比较低,可靠性也相对较差。贝叶斯法综合利用了先验信息和样本信息,而传统法仅利用了样本信息,而且贝叶斯法把模型参数看作是随机变量,更能反映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的本质,预测杉木人工林树高的可靠性更好,而传统法把模型参数看作固定值。研究结果为杉木人工林生长模型的估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法 有信息先验分布 无信息先验分布 树高生长 杉木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贝叶斯法估计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雄清 张建国 段爱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8-542,共5页
以江西杉木人工林为例,以Korf型、Richards型和Hossfeld型3种模型为基础,通过广义代数差分法(GADA)分别建立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以Richards型为基础的杉木林分断面积预测精度最高,以Richards型模型为最优模型,分别基于贝... 以江西杉木人工林为例,以Korf型、Richards型和Hossfeld型3种模型为基础,通过广义代数差分法(GADA)分别建立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以Richards型为基础的杉木林分断面积预测精度最高,以Richards型模型为最优模型,分别基于贝叶斯法和传统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发现,利用贝叶斯法估计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预测精度相当且预测值的可靠性比传统法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法 传统法 林分断面积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木水平和林分水平的杉木兼容性林分蓄积量模型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雄清 张建国 段爱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7,共6页
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的研究,为改善杉木的经营管理、揭示杉木的生长规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根据模拟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单木水平预测杉木林分蓄积量和基于林分水平预测杉木林分蓄积量。本研究通过组合预测法把单木模型和林分模型... 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的研究,为改善杉木的经营管理、揭示杉木的生长规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根据模拟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单木水平预测杉木林分蓄积量和基于林分水平预测杉木林分蓄积量。本研究通过组合预测法把单木模型和林分模型组合起来,使杉木林分蓄积量预测一体化。利用组合预测法对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组合,分散单项模型的预测误差,从而提高预测精度。基于江西杉木固定样地数据,并利用最优加权法计算组合预测模型中各模型的权重系数。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法预测杉木林分蓄积量比单项模型(单木模型、林分模型)预测精度高,同时组合预测法可提高杉木林分蓄积量预测模型的兼容性,保证杉木林分蓄积量预测的一致性,为杉木林分蓄积量一体化的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蓄积量 兼容性 组合预测法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单木枯损率与初植密度、竞争和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雄清 王翰琛 +3 位作者 鲁乐乐 陈传松 段爱国 张建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78,共7页
【目的】分析杉木单木枯损率与初植密度、竞争和气候因子的关系,为杉木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江西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常用的logit、probit和cloglog 3种二分类变量数据结构模型构建杉木单木枯损率基础模型,... 【目的】分析杉木单木枯损率与初植密度、竞争和气候因子的关系,为杉木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江西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常用的logit、probit和cloglog 3种二分类变量数据结构模型构建杉木单木枯损率基础模型,并进行选择。以选择出的最优模型为基础,引入样地和样木的随机效应构建杉木单木枯损率混合效应模型。【结果】logit模型的AIC值最小(4 700.419),probit模型次之,cloglog模型最差。考虑样地和样木两水平随机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模拟精度最高,其AUC值为0.966 8。初植密度、林分优势高越大,杉木单木枯损率越高;相对直径d/D_g越大,杉木单木枯损率越低;气候越干旱,杉木单木枯损率越高;温度升高,杉木单木枯损率减小。【结论】考虑样地和样木两水平的logit模型能够较好分析杉木单木枯损率与初植密度、竞争、立地和气候因子的关系,并且随着气候干旱发生,杉木单木枯损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木枯损率 杉木 连接模型 初植密度 气候变量 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预测法在林分断面积生长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雄清 雷渊才 +1 位作者 陈新美 王金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1,共6页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研究是林分因子建模中的主要对象,研究提高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预测精度十分重要。组合预测法能够对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组合,把不同模型的预测误差分散化,从而提高预测精度。基于北京山区油松定期清查数据,根...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研究是林分因子建模中的主要对象,研究提高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预测精度十分重要。组合预测法能够对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组合,把不同模型的预测误差分散化,从而提高预测精度。基于北京山区油松定期清查数据,根据残差的方差最小原则确定组合预测中各模型的权重,将单木水平预测所得的林分断面积与林分水平预测所得的断面积进行组合预测。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法预测林分断面积的精度比单一水平(单木水平、林分水平)预测的精度都高,同时组合预测法也改进了林分断面积预测模型的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断面积 组合预测 可变生长率法 生长模型 油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断面积组合预测模型权重确定的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雄清 雷渊才 陈新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6-41,共6页
引入组合预测方法以提高林分断面积预测的精度及2类模型(林分水平模型和单木水平模型)预测林分断面积的兼容性。组合预测法能够充分利用各单个模型的有效信息,从而提高预测精度,而单个模型权重的选取对提高组合预测法的精度至关重要。... 引入组合预测方法以提高林分断面积预测的精度及2类模型(林分水平模型和单木水平模型)预测林分断面积的兼容性。组合预测法能够充分利用各单个模型的有效信息,从而提高预测精度,而单个模型权重的选取对提高组合预测法的精度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北京山区油松连续清查数据,利用误差平方和法、方差协方差法和最优加权法确定林分断面积组合预测模型的权重。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法能够提高预测精度,同时利用最优加权法所建立的林分断面积组合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最高,方差协方差法次之,误差平方和法预测精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断面积 组合预测 误差平方和法 方差协方差法 最优加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天然栎林直径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雄清 雷渊才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以偏度、峰度为指标研究了北京山区栎类天然林直径分布特征,运用Weibull分布、Normal分布、Lognormal分布和Gamma分布4种概率密度函数研究了栎树林分的直径分布规律,并利用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法来检验4种概率分布的拟合效果,结... 以偏度、峰度为指标研究了北京山区栎类天然林直径分布特征,运用Weibull分布、Normal分布、Lognormal分布和Gamma分布4种概率密度函数研究了栎树林分的直径分布规律,并利用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法来检验4种概率分布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栎树林分中等稍偏小胸径的林木占大多数,Gamma分布拟合效果最好,并建立该分布的参数预估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树 直径分布 偏度 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期调查数据的全林分年生长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雄清 雷渊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74,共6页
以北京山区油松为研究对象,利用可变生长率法构造油松全林分年生长预测模型,并通过似乎不相关联立估计全林分生长模型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可变生长率法建立全林分年生长预测模型符合林分发展的规律,解决了林分生长预测的阶段无偏... 以北京山区油松为研究对象,利用可变生长率法构造油松全林分年生长预测模型,并通过似乎不相关联立估计全林分生长模型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可变生长率法建立全林分年生长预测模型符合林分发展的规律,解决了林分生长预测的阶段无偏性,同时为林分经营者提供了林分年变化量,而且通过似乎不相关联立估计得到的全林分生长模型参数,没有明显的估计偏差,从而提高了参数估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学 森林计测学 全林分年生长模型 可变生长率法 似乎不相关联立估计 油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生长率法和固定生长率法在单木年生长预测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雄清 雷渊才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4-828,共5页
采用北京山区油松定期调查数据,比较研究固定生长率法和可变生长率法建立的单木直径年生长量模型和年存活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可变生长率法建立的直径生长模型中,平均偏差(-0.0059)、平均绝对偏差(0.7791)、均方根误差(1.0384)分... 采用北京山区油松定期调查数据,比较研究固定生长率法和可变生长率法建立的单木直径年生长量模型和年存活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可变生长率法建立的直径生长模型中,平均偏差(-0.0059)、平均绝对偏差(0.7791)、均方根误差(1.0384)分别比固定生长率法的平均偏差(0.0975)、平均绝对偏差(0.9200)、均方根误差(1.1983)小,而且其决定系数(0.9493)也高于固定生长率法的决定系数(0.9178);在单木存活率模型中,可变生长率法的平均偏差(8.59E-7)、平均绝对偏差(0.0884)、均方根误差(0.2117)也分别比固定生长率法的平均偏差(0.0027)、平均绝对偏差(0.0911)、均方根误差(0.2121)小,并且其对数似然值(-4 137.2400)也比固定生长率法的对数似然值(-4230.3200)大。因此,利用可变生长率法建立的单木生长模型预测精度比利用固定生长率法建立的单木生长模型预测精度高,因为前者考虑了林分因子(林分断面积,林分优势高)和单木因子在生长期间的变化引起的单木直径年生长量及存活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径年生长量 存活率 固定生长率法 可变生长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样本量对MaxEnt模型预测物种分布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66
15
作者 陈新美 雷渊才 +1 位作者 张雄清 贾宏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9,共7页
以实际调查的4个物种的34个不同样本量(5,6,8,10,15,20,25,30,40,50,60,70,80,90,100,120,150,180,200,22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800,900,1000,1200)为例,模拟计算分析不同的样本量对MaxEnt物种分布模型的精度和稳... 以实际调查的4个物种的34个不同样本量(5,6,8,10,15,20,25,30,40,50,60,70,80,90,100,120,150,180,200,22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800,900,1000,1200)为例,模拟计算分析不同的样本量对MaxEnt物种分布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样本量的大小对MaxEnt模型预测物种空间分布的精度影响不大,在样本量较小时,精度不稳定,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训练数据在样本量50左右,检验数据在样本量120左右),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越来越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本量 最大熵物种分布模型 AUC 预测精度 标准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材种结构的立地及密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相聪伟 张建国 +1 位作者 段爱国 张雄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4-659,共6页
采用30年生未间伐的杉木人工林连续观测数据,研究了不同林龄立地质量、林分密度对林分材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植密度相同时,立地质量越好各材种出现时间及达到最大出材率的时间越早,22立地指数初植密度1 667株·hm-2的小径材... 采用30年生未间伐的杉木人工林连续观测数据,研究了不同林龄立地质量、林分密度对林分材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植密度相同时,立地质量越好各材种出现时间及达到最大出材率的时间越早,22立地指数初植密度1 667株·hm-2的小径材最大出材率出现时间较16立地指数初植密度1 667株·hm-2早4 a,中径材最大出材率出现的时间早6 a;立地指数相同时,随初植密度增加小径材出材率的峰度及峰值均减小,20立地指数样地中,初植密度为1 667株·hm-2的小径材出材率峰值较初植密度为10 000株·hm-2的高17%,而初植密度对中径材、大径材影响不大;在林分发展的不同时期,林分密度对材种出材率的影响不同,30年生时林分蓄积相近的但初植密度不同的样地,初植密度越大小径材出材率越高,大径材出材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材种结构 材种出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年生杉木无性系生长与遗传评价 被引量:33
17
作者 段爱国 张雄清 +1 位作者 张建国 钟建德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2-676,共5页
对来源于湖南省的38个杉木无性系在广西柳州市21年生试验林各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中林龄杉木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树冠指标生长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冠长及冠幅等性状重... 对来源于湖南省的38个杉木无性系在广西柳州市21年生试验林各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中林龄杉木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树冠指标生长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冠长及冠幅等性状重复力为58.65%87.19%,均达50%以上,表现为中等以上重复力,说明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及树冠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无性系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及材积与树冠性状冠长、冠幅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从38个供试杉木无性系中筛选出88号、68号、300号等3个优良杉木无性系,单株材积分别达0.494 8、0.438 9、0.412 9 m3,较优良种源、改良代种子园种子及优良家系组成的5个实生对照平均值分别高出43.59%、27.37%和1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生长 遗传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林分蓄积生长的密度及立地效应 被引量:18
18
作者 相聪伟 张建国 +1 位作者 段爱国 张雄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1-808,共8页
采用3参数Weibull生长方程,对15块杉木密度试验林26年连续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了林分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包括净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net),总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gross));利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林分净材积(Vnet)和总材... 采用3参数Weibull生长方程,对15块杉木密度试验林26年连续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了林分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包括净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net),总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gross));利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林分净材积(Vnet)和总材积(Vgross=Vnet+枯死木材积累积(∑Vm))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及峰值林龄与初植密度、立地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MAInet峰值与立地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受林分密度影响很小,其在立地指数级22 m的样地内平均值比立地指数级12 m的样地增加了8.33 m3·hm-2·a-1;MAIgross峰值与立地质量及林分初植密度均呈正相关(r=0.813 5,p=0.000 4;r=0.926 1,p=0.000 0);(2)MAInet峰值林龄主要受初植密度的影响,初植密度太大或太小对MAInet峰值林龄有显著影响,E密度(1 m×1 m)样地的MAInet峰值林龄平均值比A密度(2 m×3 m)样地的小3.88年,而中间密度的MAInet峰值林龄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平均生长量 杉木 初植密度 立地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地区气象因子与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2
19
作者 肖云丹 鞠洪波 +1 位作者 张雄清 纪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8-133,共6页
对黔南区春季防火期森林火灾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引入Poisson回归模型、负二项模型、零膨胀负二项模型和Hurdle模型拟合该地区火险天气森林火灾发生数,并对这些模型进行逐步筛选。结果表明:Poisson回归模型不适用于处理过度离散的数据,负... 对黔南区春季防火期森林火灾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引入Poisson回归模型、负二项模型、零膨胀负二项模型和Hurdle模型拟合该地区火险天气森林火灾发生数,并对这些模型进行逐步筛选。结果表明:Poisson回归模型不适用于处理过度离散的数据,负二项回归模型相对于Poisson回归模型,比较适用于过离散数据;但是对于零个数过多的数据,这2类模型拟合效果较差,零膨胀负二项模型和Hurdle模型对这类数据有很好的解决办法。零膨胀负二项模型和Hurdle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其他2种模型,而且Hurdle模型好于零膨胀负二项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火险天气 Poisson回归模型 负二项模型 零膨胀负二项模型 Hurdl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贝叶斯法的杉木人工林最大密度线 被引量:6
20
作者 崔令军 张雄清 +1 位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5-102,共8页
【目的】利用分层贝叶斯法分析杉木最大密度线,以期为杉木自然稀疏规律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以福建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林分平方平均直径与每公顷株数的关系,构建最大密度线方程。为分析初植密度对杉木最大密度线的影... 【目的】利用分层贝叶斯法分析杉木最大密度线,以期为杉木自然稀疏规律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以福建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林分平方平均直径与每公顷株数的关系,构建最大密度线方程。为分析初植密度对杉木最大密度线的影响,构建3种分层贝叶斯模型:1)在截距处考虑初植密度的随机效应,而斜率作为固定效应不变;2)在斜率处考虑初植密度的随机效应,而截距作为固定效应不变;3)同时在截距和斜率处考虑随机效应。【结果】分层贝叶斯方法(R^2=0.867 8)优于普通贝叶斯方法 (R^2=0.859 3),但是初植密度的随机效应不管是在截距上(σ_0~2=0.008,SD=0.029)还是在斜率上(σ_1~2=0.003,SD=0.016),其t值都小于1.96,差异不显著,由此得到初植密度不会影响杉木最大密度线。最大密度线估计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相同初植密度内不同样地和重复测量所产生的不确定性。【结论】研究基于分层贝叶斯法给出了最大密度线的斜率的后验概率分布图,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出最大密度线的不确定性,也更合理,可为杉木密度试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贝叶斯法 杉木人工林 最大密度线 初植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