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治疗中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1
作者 张闽杰 陈国强 +1 位作者 吴智煌 崔得恒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3期15-18,共4页
目的 比较中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分别采取改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 目的 比较中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分别采取改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与研究组(改良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各5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切除腺体重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和术后,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最大尿流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IPSS评分和最大尿流率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5/50),低于对照组的30.00%(1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0,P<0.05)。结论 中小体积前列腺增生采取改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症状及尿流率,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 中小体积前列腺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剜除术在PSA灰区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吴智煌 张闽杰 罗建斌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5期22-26,共5页
目的分析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灰区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方案中应用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剜除术的价值。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8例PSA灰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灰区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方案中应用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剜除术的价值。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8例PSA灰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行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剜除术,对照组行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比较两组术中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指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膀胱冲洗量均低于对照组,膀胱冲洗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前列腺切除体积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临床指标水平优于术前,观察组膀胱残余尿量(20.34±1.86)mL、前列腺评分(5.86±2.15)分、PSA水平(2.15±0.35)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23.05±1.15)mL、(9.04±1.98)分、(3.67±1.15)ng/mL,最大尿流率(26.88±2.15)mL/s高于对照组的(20.45±1.68)m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20,7.217,8.388,15.632;P均<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剜除术具有出血少、膀胱冲洗时间短、术中前列腺体积切除大等优势,可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减少预后障碍,患者恢复进程快,生活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剜除术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灰区 前列腺增生 最大尿流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化学素养调查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莫尊理 张俊晓 +1 位作者 郭瑞斌 张闽杰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7,共3页
以问卷的形式对我校非化学专业大学生的化学素养进行调查并对此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非化学专业大学生的化学素养提出了一些对策,以供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 化学素养 消费化学 生活化学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的输尿管镜腔内置双J管疗效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罗建斌 陈国强 +1 位作者 张闽杰 曾智辉 《新医学》 2014年第10期687-690,共4页
目的:评估输尿管镜腔内置双 J 管术治疗孕期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孕期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患者行输尿管镜腔内置双 J 管术,观察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置入双 J 管后肾绞痛症状均缓解... 目的:评估输尿管镜腔内置双 J 管术治疗孕期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孕期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患者行输尿管镜腔内置双 J 管术,观察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置入双 J 管后肾绞痛症状均缓解;58例双 J 管留置时间3~8个月,术后复查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结石自行排出后拔除双 J 管14例;留置双 J 管至分娩后1个月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26例、行体外震波碎石术18例。58例均顺利足月分娩,新生儿均健康,无因肾绞痛而发生流产、早产等不良事件。结论输尿管镜腔内置双 J 管术治疗孕期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疗效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妊娠 肾绞痛 J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60例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6
5
作者 罗建斌 陈国强 +1 位作者 张闽杰 刘春生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研究总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临床症状及对策。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分为发病组和未发病组,... 目的:研究总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临床症状及对策。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分为发病组和未发病组,分析临床症状、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对策等。结果:女性、有糖尿病史、术前尿培养阳性、系统解剖异常、手术时间及长期肾造瘘可以作为影响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临床对症治疗后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与性别、糖尿病史、术前培养物、手术时间过长、患者本身泌尿系统结构等相关,应做好术前准备,采取充分抗感染措施降低发生率,改善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碎石术 尿源性脓毒血症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电切联合激光碎石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有效性 被引量:1
6
作者 范大渊 张闽杰 +2 位作者 崔得恒 罗建斌 陈国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20期71-74,共4页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ransurethral vaporization of prostate,TUVP)在临床上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合并有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ransurethral vaporization of prostate,TUVP)在临床上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合并有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作为研究对象的8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且手术过程顺利。平均电切时间为(62.65±11.28)min,平均碎石时间为(15.58±6.12)min,平均取石时间为(8.58±3.12)min。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电切综合征(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ndrome,TUR-S)、结石残留、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术后对患者进行3~27个月的随访,其间患者膀胱结石均未复发。末次随访时,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存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最大尿流量(maximum flow rate,Qmax)情况以及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RUV)结果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使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创伤小、操作简便、碎石取石效率高、并发症少,患者生存质量高,效果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膀胱结石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钬激光碎石 有效性 结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钬激光与气压弹道碎石术处理输尿管石街的效果对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喻翔翔 叶剑峰 +1 位作者 张闽杰 赵战魁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输尿管镜下钬激光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体外冲击碎石术(ESWL)术后输尿管石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9月至2008年9月78例输尿管石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患者(LL组)采用钬激光碎石,32例采用气压弹道碎... 目的对比研究输尿管镜下钬激光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体外冲击碎石术(ESWL)术后输尿管石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9月至2008年9月78例输尿管石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患者(LL组)采用钬激光碎石,32例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PL组)。结果LL组单次碎石率为97.8%,高于PL组的71.9%(P<0.01);LL组排净时间为10±2d,短于PL组的21±3d(P<0.05);LL组手术时间为32±5m in,短于PL组的45±6m in(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LL组4.3%,明显低于PL组的9.4%(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石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钬激光碎石术 气压弹道碎石术 输尿管石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12点尿道黏膜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中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张闽杰 陈国强 崔得恒 《中外医疗》 2022年第29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中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实施保留12点尿道黏膜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效果。方法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2019年5月—2021年2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42例中小体积(≤80 g)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对照组(2019年5月—2020... 目的探究与分析中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实施保留12点尿道黏膜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效果。方法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2019年5月—2021年2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42例中小体积(≤80 g)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对照组(2019年5月—2020年2月)与观察组(2020年3月—2021年2月),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保留12点尿道黏膜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VR)、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51.25±20.23)min、(99.58±18.23)mL、(28.33±8.87)h、(4.51±1.30)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7、0.378、0.861、1.134,P>0.05)。观察组膀胱痉挛发生率与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0.0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1、4.350,P=0.011、0.037)。治疗后,观察组IPSS评分、Qmax、PVR及QOL评分分别为(9.45±1.61)分、(16.20±2.66)mL/s、(19.21±2.56)mL、(83.44±10.55)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6、1.569、0.348、0.846,P>0.05)。结论保留12点尿道黏膜相比常规手术保留了部分前列腺组织,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尿失禁及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安全性更高,且围术期指标及疗效与常规手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12点尿道黏膜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 中小体积前列腺增生 尿失禁 膀胱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缺损修复过程中血管细胞外基质释放的生长因子:增强血管化? 被引量:2
9
作者 蒋文功 赵战魁 +4 位作者 杨嗣星 赵凯亮 张闽杰 喻翔翔 王玲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1期10083-10087,共5页
背景:血管细胞外基质作为来源于血管组织的天然生物支架材料,在植入宿主体内后能迅速刺激血管生成,加速组织工程化组织血管化,但其确切机制还不清楚。目的:探讨血管细胞外基质在修复输尿管缺损中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强血管化的作用... 背景:血管细胞外基质作为来源于血管组织的天然生物支架材料,在植入宿主体内后能迅速刺激血管生成,加速组织工程化组织血管化,但其确切机制还不清楚。目的:探讨血管细胞外基质在修复输尿管缺损中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强血管化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9-04/08在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取5只供体兔的腹主动脉经手术取出制备血管细胞外基质。方法:用ELISA法体外检测血管细胞外基质在PBS孵育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含量,应用MTT法体外检测血管细胞外基质对内皮细胞的增殖作用;应用家兔同种异体血管细胞外基质体内修复输尿管缺损,术后不同时间检测兔输尿管缺损修复情况及血管再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血管细胞外基质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的检测,血管细胞外基质对内皮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对输尿管缺损修复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显示血管细胞外基质在PBS孵育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峰值为(124.10±1.42)ng/L,对内皮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体内移植修复试验显示术后2周移植物可见新生毛细血管,腔内面边缘部见移行上皮细胞爬行,管壁有平滑肌细胞长入;第8周移植物内大量毛细血管生成,且管腔增大,移行上皮细胞层增厚,平滑肌规则排列成束;术后16周血管细胞外基质修复区已接近正常输尿管组织结构。结论:血管细胞外基质作为生物支架材料,在降解的同时能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刺激血管再生,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输尿管重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细胞外基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输尿管 生物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闽杰 杨嗣星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观察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1例BPH患者,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分成中度组和重度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0.2 mg口服,每晚一次,连续服用3个月。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 目的:观察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1例BPH患者,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分成中度组和重度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0.2 mg口服,每晚一次,连续服用3个月。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_(max))、前列腺体积(V)、剩余尿量(Ru)的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血压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服药1个月后,两组患者IPSS、QOL、Q_(max)、Ru均改善明显(P<0.001)。服药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IPSS、QOL、Q_(max)、Ru与服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服药1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各指标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前列腺体积、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坦索罗辛是治疗我国BPH患者安全有效的药物,且无明显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Α1-受体阻滞剂 盐酸坦索罗辛
原文传递
Nd:YAG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亮 陈国强 +4 位作者 涂涛 张闽杰 罗建斌 王光智 刘春生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00-104,118,共6页
目的研究Nd:YAG激光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Nd:YAG激光组(A组),患者22例,采用经尿道Nd:YAG激光治疗,功... 目的研究Nd:YAG激光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Nd:YAG激光组(A组),患者22例,采用经尿道Nd:YAG激光治疗,功率80 W;等离子柱状电极组(B组),患者23例,采用等离子柱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电切功率160 W,电凝功率80 W。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激光组86.4%(19/22)患者及等离子柱状电极组87.0%(20/23)患者手术标本包含膀胱肌层组织。激光组无患者出现闭孔神经反射,等离子柱状电极组2例患者出现闭孔神经反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出血,无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1~47个月,中位26个月,激光组和等离子电极组各有2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YAG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中安全、有效。术中可清楚分辨切除平面中的黏膜层、浅肌层、深肌层,为组织病理学检查提供良好的标本,可增加术后判定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激光 等离子柱状电极 整块切除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在骨代谢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孟颖 周旋 +3 位作者 张闽杰 童培建 张扬 寿旦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268-274,共7页
肠道菌群是维持人体生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不仅通过自身的组成变化和生理活动直接影响机体,还通过其代谢产物作用于宿主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生理系统,进而影响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近年来,通过16S rRN... 肠道菌群是维持人体生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不仅通过自身的组成变化和生理活动直接影响机体,还通过其代谢产物作用于宿主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生理系统,进而影响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近年来,通过16S rRNA测序、宏基因组测序等高通量技术分析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骨代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动态平衡,甚至可能成为疾病过程中的诊断标志物。肠道菌群代谢物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本文对主要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包括短链脂肪酸(SCFAs)、5-羟色胺(5-HT)、维生素、脂多糖(LPS)及其他代谢产物等在骨代谢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代谢产物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