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内分泌肿瘤与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岑峰 张锋玫 +2 位作者 覃求 梁健华 叶丹枫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353-355,共3页
目的对比胰腺内分泌肿瘤(PETs)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分析。方法对比分析18例PETs患者与11例SPTP患者的MSCT特征。结果 13例功能性PETs的长径明显短于SPTP(P<0.05);无功能PETs与SPTP长径比较,差异无统计... 目的对比胰腺内分泌肿瘤(PETs)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分析。方法对比分析18例PETs患者与11例SPTP患者的MSCT特征。结果 13例功能性PETs的长径明显短于SPTP(P<0.05);无功能PETs与SPTP长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s与SPTP的强化程度及强化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s岛征比例明显低于SPTP(P<0.05)。结论 PETs与SPTP在肿瘤是否形成完整包膜、实性部分的强化程度及强化模式、强化特征形态、钙化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鉴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内分泌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鉴别诊断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对肾上腺不典型嗜铬细胞瘤与皮质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岑峰 张锋玫 +1 位作者 覃求 王慧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7期1228-1232,共5页
目的分析肾上腺不典型嗜铬细胞瘤与皮质癌的MSCT表现,寻找两者在MSCT方面有意义的鉴别点,提高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后病理证实,具有完整MSCT检查及术后病理资料的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9例,肾上腺皮质癌13例,探讨两者鉴... 目的分析肾上腺不典型嗜铬细胞瘤与皮质癌的MSCT表现,寻找两者在MSCT方面有意义的鉴别点,提高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后病理证实,具有完整MSCT检查及术后病理资料的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9例,肾上腺皮质癌13例,探讨两者鉴别点。结果不典型PHEO表面多呈浅分叶状,ACC则呈不规则深分叶为主。不典型PHEO边缘多清楚,ACC病灶长径<5cm时边缘多清楚,长径>5cm时边缘模糊。ACC出现出血、钙化、囊变坏死的可能性高于不典型PHEO。ACC以中央钙化及中央星形坏死囊变为主,不典型PHEO以边缘钙化及病灶边缘不规则坏死囊变为主。动态增强扫描不典型PHEO呈动脉期明显强化,ACC则呈轻-中度强化。ACC有实性部分丝络样强化、坏死区壁结节强化等特征形态。不典型PHEO可呈环状强化与ACC鉴别,但不具特征。结论 MSCT对肾上腺不典型嗜铬细胞瘤与皮质癌鉴别诊断有一定程度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皮质癌 鉴别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型肠道准备加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中青年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锋玫 王成名 +1 位作者 岑峰 梁健华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101-102,共2页
目的比较改良型肠道准备法和常规肠道准备在中青年结肠癌早期诊断及TNM分期评估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180例2014年6月-2018年10月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对患者术前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肠道准备方法(改良型肠道... 目的比较改良型肠道准备法和常规肠道准备在中青年结肠癌早期诊断及TNM分期评估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180例2014年6月-2018年10月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对患者术前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肠道准备方法(改良型肠道准备和常规肠道准备)后螺旋CT检查对结肠癌检出率及TNM分期判定的准确性。结果87例采用改良型肠道准备法进行肠道准备的患者结肠癌的检出率为96.55%(84/87),93例采用常规肠道准备的结肠癌患者检出率为96.77%(90/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肠道准备对结肠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80.65%,其中T1~T2、T3、T4准确率分别为85.00%、82.05%、64.29%。改良肠道准备法对结肠癌术前T分期准确率达88.51%,其中T1~T2、T3、T4准确率分别为89.74%、91.89%、72.72%,两者T分期准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4,P=0.146)。常规肠道准备对结肠癌术前N分期的准确率为58.06%,其中N0、N1、N2准确率分别为62.79%、58.29%、53.33%。改良肠道准备法对结肠癌术前N分期准确率达67.82%,其中N0、N1、N2准确率分别为79.49%、56.76%、63.64%,两者N分期准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对结肠癌远处转移情况判断准确性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常规肠道准备相比,改良型肠道准备加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结肠癌的术前诊断尤其是对结肠癌T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NM分期仍然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张充气法 肠道准备 结肠癌 TNM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层螺旋CT特征性影像表现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岑峰 张锋玫 +2 位作者 覃求 李雪娇 叶丹枫 《当代医学》 2015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MSCT各种特征性影像表现,进一步提高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后病理证实,具有完整MSCT检查及术后病理资料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9例,综合分析其MSCT特征性表现。结果 3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16例呈...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MSCT各种特征性影像表现,进一步提高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后病理证实,具有完整MSCT检查及术后病理资料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9例,综合分析其MSCT特征性表现。结果 3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16例呈小颗粒样钙化、钙化全位于肿瘤内,34例强化模式呈速升速降型,病灶呈岛样或半岛样强化12例,出现破边征或残圈征14例,动态增强扫描后动脉期出现晕圈征8例,出现囊变且囊壁结节明显强化3例,侵犯周围肌肉组织的7例,侵犯颈动脉的3例,侵犯食管的2例,侵犯气管的3例,有3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出现在VI区24例、出现率最高,肿大淋巴结在增强后均呈中度以上强化,8例肿大淋巴结中见不同形态的钙化、其中小颗粒样钙化6例,此外淋巴结囊变5例,同时合并囊壁结节4例,2例出现肺部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MSCT的各种特征性影像表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影像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乳头状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高分辨率CT表现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岑峰 钟金丽 +1 位作者 张锋玫 覃求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3期2849-2851,2857,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非典型CT表现,提高其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肺IMT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结果 46例肺IMT患者中,多层螺旋CT发现病灶48个;其中病灶边界清楚41个,边缘模糊征象5个,出现晕征2个;病灶... 目的探讨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非典型CT表现,提高其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肺IMT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结果 46例肺IMT患者中,多层螺旋CT发现病灶48个;其中病灶边界清楚41个,边缘模糊征象5个,出现晕征2个;病灶表面出现分叶征象17个,且呈浅分叶征;出现毛刺征9个,大部分为长毛刺,部分毛刺与胸膜有粘连;病灶出现钙化6个,且大部分为光滑的小点状及小结节状钙化;病灶近肺门7个,相邻支气管呈压迫性改变;病灶密度不均匀9个,以病灶内坏死为主;病灶中出现不规则空洞3个,洞壁光滑;出现小空泡2个;病灶边缘出现血管集束征的2个;病灶内出现血管征4个。48个病灶增强扫描后病灶呈轻度强化11个,强化模式呈快进快出6个。结论肺部IMT的CT扫描可显示各种非典型征象,容易与其他病变混淆而导致误诊,定性诊断有一定困难,应结合病理检查以提高肺部IMT的定性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高分辨率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肺动脉能谱CT胸部扫描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锋玫 黄军荣 +1 位作者 谢紫东 苏泓燕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肺栓塞(PE)肺动脉能谱CT胸部扫描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高度疑似PE患者,获取单能量能谱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和碘基肺灌注图,记录CTPA图像和碘基肺灌注图检出的肺动脉栓子数目及其分布、分型情况;分... 目的:探讨肺栓塞(PE)肺动脉能谱CT胸部扫描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高度疑似PE患者,获取单能量能谱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和碘基肺灌注图,记录CTPA图像和碘基肺灌注图检出的肺动脉栓子数目及其分布、分型情况;分析肺动脉能谱CT胸部扫描影像学特征;比较不同栓塞程度及类型能谱CT扫描碘基值;比较栓塞区与对照区能谱CT扫描碘基值、水基值和CT值等能谱CT扫描参数。结果:以CTPA为金标准,53例高度疑似PE的患者中确诊32例。能谱CTPA检出162个栓子,完全型栓子37个,非完全型栓子125个;碘基肺灌注图检出171个栓子,完全型栓子49个,非完全型栓子122个。中心型、偏心型和完全型栓子栓塞区能谱CT扫描碘基值均明显低于对照区(P<0.05);附壁型栓子栓塞区能谱CT扫描碘基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完全型栓塞区碘基值显著低于中心型、偏心型和附壁型等非完全型栓塞区(P<0.05)。结论:PE肺动脉能谱CT胸部扫描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马赛克征、轨道征等征象,肺动脉能谱CT胸部扫描碘基肺灌注图可作为PE早期诊断及栓塞程度评估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动脉 能谱CT 影像学特征 碘基肺灌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无水酒精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成名 张锋玫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115-116,共2页
目的通过对比,总结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无水酒精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两组原发性肝癌病人共58例,均根据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均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seldinger法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29例,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CT引导下... 目的通过对比,总结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无水酒精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两组原发性肝癌病人共58例,均根据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均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seldinger法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29例,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无水酒精29例。结论单纯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29例病人无论在肿瘤缩小率、累计生存率都明显低于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CT引导经皮穿刺注入无水酒精组,甲胎球蛋白下降也不如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栓塞 CT 经皮穿刺 无水酒精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的后处理重建在急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黄军荣 陀翠妮 +1 位作者 张锋玫 梁健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2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平扫多层螺旋CT(MSCT)的多平面重建(MPR)与曲面重建(CPR)在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及时诊治提供更有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1年4月经临床诊断且手术证实的肠梗阻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以横断面为基础联... 目的:探讨平扫多层螺旋CT(MSCT)的多平面重建(MPR)与曲面重建(CPR)在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及时诊治提供更有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1年4月经临床诊断且手术证实的肠梗阻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以横断面为基础联合MPR及CPR检查。利用双盲法对比仅横断面图像为对照组,以横断面为基础联合MPR及CPR为实验组。分析术前平扫影像资料。结果:两种研究方法检出肠梗阻均敏感,实验组对肠梗阻的病因及绞窄预测符合率分别为98.3%(59/60)、98.3%(5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6/60)、81.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R和CPR作为横断面图像的补充,联合横断面诊断肠梗阻患者的定位、定性诊断以及预测绞窄与否符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曲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的MSCT表现及良恶性程度预判 被引量:1
9
作者 岑峰 张锋玫 +2 位作者 覃求 梁健华 方艳玲 《华夏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其良恶性程度的预判,提高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具有完整MSCT检查及术后病理资料的GIST患者99例,综合分析其MSCT表现,探讨其良恶性程度的预判。结果:99例GIST中,胃发生率... 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其良恶性程度的预判,提高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具有完整MSCT检查及术后病理资料的GIST患者99例,综合分析其MSCT表现,探讨其良恶性程度的预判。结果:99例GIST中,胃发生率最高,达54.5%,结直肠、胃肠道外及小肠GIST恶性程度高于胃及食管。GIST的大小与恶性程度呈正相关。GIST呈不规则分叶状提示恶性程度高。GIST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及持续强化的模式,但与良恶性程度无相关。GIST的坏死或囊变、靶征、血管束征与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恶性GIST对周围组织浸润较轻。结论:胃肠间质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定性诊断仍有困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GIST的良恶性程度做出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64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中青年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岑峰 张锋玫 +1 位作者 覃求 黄军荣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64层CT仿真内镜技术在中青年结肠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疑似结肠癌中青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分别行改良与传统CT仿真内镜检查,同时80例患者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以电子结肠镜的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将改... 目的:探讨改良64层CT仿真内镜技术在中青年结肠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疑似结肠癌中青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分别行改良与传统CT仿真内镜检查,同时80例患者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以电子结肠镜的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将改良与传统CT仿真内镜检查分别与电子结肠镜的病理结果进行比对,比对结果前者设定为研究组、后者为对照组,然后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改良CT仿真内镜技术对比传统技术在中青年结肠癌影像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有显著的提高,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方面有显著的下降;其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CT仿真内镜技术较传统方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中青年结肠癌的定性诊断的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CT仿真内镜 中青年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MR在小儿外伤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成名 张锋玫 《华夏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486-487,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CT、MR诊断、发病机理及预后。方法:17例患儿均行CT横断位头颅扫描和MR冠状位扫描。结果:本组病例4-12h行CT和MR检查的分别疑1例脑梗死和发现4例脑梗死,13例首次检查阴性者于12-24h行CT和MR检查的分别有...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CT、MR诊断、发病机理及预后。方法:17例患儿均行CT横断位头颅扫描和MR冠状位扫描。结果:本组病例4-12h行CT和MR检查的分别疑1例脑梗死和发现4例脑梗死,13例首次检查阴性者于12-24h行CT和MR检查的分别有5例脑梗死和9例脑梗死,4例阴性者于2~5d进行MR检查的均有脑梗死。结论:CT、MR扫描和追踪观察对小儿外伤性脑梗死诊断有重要价值,MR在更小的病灶和早期诊断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外伤性 脑梗死 CT 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的CT检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锋玫 王成名 覃求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8-779,共2页
关键词 CT检查 食管癌 消化道恶性肿瘤 CT诊断 CT表现 食管镜 治疗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锋玫 王成名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3期2836-2836,共1页
目的: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比较,评价MSCTCA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将60例患者均行MSCTCA和SCA检查。结果:除去伪影显著不可评估的8个节段,772个节段中MSCTCA共发现重度狭窄51节段,中度狭... 目的: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比较,评价MSCTCA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将60例患者均行MSCTCA和SCA检查。结果:除去伪影显著不可评估的8个节段,772个节段中MSCTCA共发现重度狭窄51节段,中度狭窄63节段,轻度狭窄85节段(弥漫性病变按累及节段分开计算)。并发现心肌桥10例;右侧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窦旁1例,左冠状动脉窦上开口3例,副右冠状动脉5例,单支畸形一例,卵圆孔未闭1例,左心耳血栓1例;其中SCA发现重度狭窄51节段,中度狭窄61节段,轻度狭窄87节段。结论:经过认真充分的准备工作后,MSCTCA作为一种无创技术,不仅能清楚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并能发现解剖变异,为SCA、支架植入提供更详细信息。是冠心病筛查必不可少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造影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改良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岑峰 张锋玫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年第4期535-538,共4页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结肠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易被忽视。确诊依赖于电子肠镜取活检,但该检查对于肠道腔外的病变不能显示,且较为痛苦不易于为广大患者接受,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CT仿真内镜技术是近几年来运用...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结肠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易被忽视。确诊依赖于电子肠镜取活检,但该检查对于肠道腔外的病变不能显示,且较为痛苦不易于为广大患者接受,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CT仿真内镜技术是近几年来运用于临床的一项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腔内成像方法,起步晚且目前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CTVE具有无创、准确、快捷、安全的特点。CTVE作为电子内镜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他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将两种方法充分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对肠道病变的查出率,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传统肠道CTVE技术的基础上在胃肠道准备、结肠充气程度的预判、后处理方式三方面进行的改良,力求提高CTVE图像质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本文着重就CT仿真内镜改良技术在结肠检查前准备、扫描方法、图像后处理要点、以及与其他检查技术比较时的优缺点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仿真内镜 改良技术 电子肠镜 结肠癌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例闭合性肺挫伤的CT诊断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锋玫 王成名 覃求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13-113,123,共2页
目的总结闭合性肺挫伤的CT表现与病理生理、时间长短的关系并评价闭合性肺挫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1月~2006年9月有完整资料的70例闭合性肺挫伤CT表现。结果闭合性肺挫伤CT表现主要分为渗出型和实变型,可同时有肺... 目的总结闭合性肺挫伤的CT表现与病理生理、时间长短的关系并评价闭合性肺挫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1月~2006年9月有完整资料的70例闭合性肺挫伤CT表现。结果闭合性肺挫伤CT表现主要分为渗出型和实变型,可同时有肺撕裂伤改变,并可有一种或多种合并症共存。结论闭合性肺挫伤的CT表现随不同病理时期、创伤程度、时间长短而出现相应的改变;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应把CT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挫伤 闭合性 CT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2例直肠癌术后CT扫描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锋玫 王成名 覃求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160-161,共2页
目的评价直肠癌术后CT扫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62例直肠癌患者术后CT表现,随诊时间为1~47个月。结果62例中,有37例肿瘤局部复发和/或转移,25例为局部术后改变。复发和/或转移距手术后时间为5~42个月,中位时间约为14个月。结论... 目的评价直肠癌术后CT扫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62例直肠癌患者术后CT表现,随诊时间为1~47个月。结果62例中,有37例肿瘤局部复发和/或转移,25例为局部术后改变。复发和/或转移距手术后时间为5~42个月,中位时间约为14个月。结论直肠癌术式多种多样,术后改变不尽相同,掌握不同术式的术后改变可以减少误诊;而直肠癌术后复查,最好能行全腹扫描,胸部也应属常规复查项目,并观察骨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外科手术 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6%复方泛影葡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成名 张锋玫 《华夏医学》 2005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 :探讨 76 %复方泛影葡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法 :先在妇产科行宫颈插管术 ,15~ 2 0 min后来放射科行子宫输卵管造影 ,注入造影剂 3~ 4 ml时摄子宫输卵管早期充盈像 ,后边缓慢注入边摄片 ,注入造影剂总量 8~10 m l,术后... 目的 :探讨 76 %复方泛影葡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法 :先在妇产科行宫颈插管术 ,15~ 2 0 min后来放射科行子宫输卵管造影 ,注入造影剂 3~ 4 ml时摄子宫输卵管早期充盈像 ,后边缓慢注入边摄片 ,注入造影剂总量 8~10 m l,术后 0 .5 h再摄片 ,了解造影剂在盆腔的分布情况。结果 :10 5例患者中 ,造影表现正常者 2 1例 ,子宫先天性发育异常者 11例 ,其余均为输卵管异常 ,其中走行异常的 3例 ,充盈异常的 70例 ,70例中双侧输卵管伞部扩张积水的占5 5例 ,一侧扩张一侧阻塞或不完全阻塞的 15例。结论 :使用 76 %的复方泛影葡胺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腹痛发生率低 ,逆流后不发生栓塞 ,并可以减少假阳性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6%复方泛影葡胺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不孕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合成X线摄影在乳腺结构扭曲征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成名 张锋玫 +1 位作者 谢紫东 黄泽森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0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合成X线摄影(DBT)在乳腺结构扭曲征象中对乳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囊括本院2017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45例乳腺结构扭曲患者,均行头尾位和内外斜位全屏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和数字化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BT),...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合成X线摄影(DBT)在乳腺结构扭曲征象中对乳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囊括本院2017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45例乳腺结构扭曲患者,均行头尾位和内外斜位全屏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和数字化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BT),分析全屏数字化X线摄影和数字化乳腺断层摄影(DBT)对乳腺结构扭曲征象患者中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结果:DBT检出准确率相较于FFDM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在乳腺结构扭曲征象诊断中优于FFDM,特别在不均匀性及致密型乳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屏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 数字化乳腺断层合成摄影 乳腺癌 乳腺结构扭曲征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例外伤性肾损伤的CT诊断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锋玫 王成名 覃求 《华夏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503-504,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肾损伤的CT诊断价值和增强扫描对外伤性肾损伤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外伤性肾损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进行了平扫,其中31例作了增强扫描。结果:53例中,平扫诊断肾损伤48例,平扫+增强扫描诊断肾损伤5例,诊断率1... 目的:探讨外伤性肾损伤的CT诊断价值和增强扫描对外伤性肾损伤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外伤性肾损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进行了平扫,其中31例作了增强扫描。结果:53例中,平扫诊断肾损伤48例,平扫+增强扫描诊断肾损伤5例,诊断率100%,并检出其它合并伤9种47处.结论:外伤性肾损伤CT扫描能得到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并了解有无合并伤;增强扫描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胰腺癌诊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锋玫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7期1178-1179,共2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增强扫描在诊断原发性胰腺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疑似胰腺癌患者55例,行CT或MRI增强扫描,再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经比较得出结论。结果:30例行增强CT扫描的患者,CT诊断为胰腺癌者24例,占80%,该24例中,与手... 目的:探讨CT与MRI增强扫描在诊断原发性胰腺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疑似胰腺癌患者55例,行CT或MRI增强扫描,再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经比较得出结论。结果:30例行增强CT扫描的患者,CT诊断为胰腺癌者24例,占80%,该24例中,与手术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不一致者2例,占8.33%,诊断符合率为91.67%;另25例患者行MRI增强扫描检查,诊断为胰腺癌者21例,占84.00%,这21例中,有1例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不一致,诊断符合率为95.23%。结论:无论是CT还是MRI在诊断胰腺癌中都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在原发性胰腺癌的诊断中,MRI较CT稍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MRI 原发性胰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