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型稀土冶炼环境治理与工艺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选旭 张洁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2期130-135,共6页
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标准的实施对稀土冶炼生产的三废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南方某离子型稀土冶炼厂的环境治理现状,提出了三废治理的优化方案:优化废气治理工艺,提高酸雾吸收塔氯化氢吸收率,采... 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标准的实施对稀土冶炼生产的三废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南方某离子型稀土冶炼厂的环境治理现状,提出了三废治理的优化方案:优化废气治理工艺,提高酸雾吸收塔氯化氢吸收率,采用水膜除尘设施烟尘、提高二氧化硫的去除效果;优化废水治理工艺,将生产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对含重金属、钍、铀废水进行车间排口治理,对草酸沉淀上清液进行草酸、盐酸回收;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并根据相关规定妥善处置;噪声治理,生产设备首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其次采用消声、隔声、减震等措施.相关监测数据表明:废气、废水、噪声符合《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其它相关标准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低放射性固体废物按规定建库集中堆放,危险固体废物累积一定数量后由有资质单位运输、处理,其它废渣按国家相关管理办法规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冶炼 环境治理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稀有金属冶炼伴生放射性元素的去除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选旭 张洁 《中国钨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1,62,共5页
由于稀有金属矿物中往往伴生放射性元素,因此冶炼工艺中去除放射性元素具有保证产品质量和减少环境影响的双重意义。研究针对离子型稀土冶炼工艺去除放射性元素这一课题,提出了一种湿法冶金工艺中通过有机萃取去除稀有金属冶炼伴生放... 由于稀有金属矿物中往往伴生放射性元素,因此冶炼工艺中去除放射性元素具有保证产品质量和减少环境影响的双重意义。研究针对离子型稀土冶炼工艺去除放射性元素这一课题,提出了一种湿法冶金工艺中通过有机萃取去除稀有金属冶炼伴生放射性元素钍、铀的方法;该方法为两步去除法,即通过酸分解将一部分放射性元素富集在酸溶渣中,该工序去除率达到80%~90%,剩余部分通过有机萃取进行去除,采用中和法将废水中放射性元素钍、铀沉淀下来,去除率达到8%~18%;经测定,排放的废水中钍、铀含量小于0.1 mg/L,符合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限值要求;去除的放射性物质集中堆存于低放库中,避免了放射性元素对环境的污染。此工艺可为其他稀有金属矿种冶炼去除钍、铀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放射性 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春锂云母采用硫酸盐法制取碳酸锂工艺净化除杂试验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选旭 《江西有色金属》 1995年第1期45-47,共3页
本文从电位-pH理论出发,分析浸出液中杂质的行为状态。从而寻找出合理的净化除杂流程。按照净化流程,经过除杂后的浸出液,沉锂产品达到零级品,说明净化除杂流程是可行的。
关键词 净化除杂 碳酸锂 沉鲤 锂云母 硫酸盐法 炼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法生产金属钕中非稀土杂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选旭 《江西有色金属》 1998年第3期41-43,共3页
应用电化学原理,分析Fe3+、Al3+、Si4+、Ca2+在电解法生产金属钕过程中,阴极析出的可能性;应用物理化学热力学原理,分析碳和非稀土杂质及金属钕、氧和金属钕在钕电解槽中反应的可能性。掌握其规律,并在生产中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 金属钕 非稀土杂质 熔盐 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萃取分离V_(S实)与V_(S理)关系式
5
作者 张选旭 《江西有色金属》 1991年第1期11-11,共1页
本文经过数学推导,导出▽_(S实)与▽_(S理)的关系式。
关键词 稀土 萃取分离 皂化度 有机相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冶炼分离生产取水定额调研分析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选旭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为了推进离子型稀土矿冶炼分离生产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废水处理回用,切实加强企业取水定额管理。调研我国稀土六大集团下属14家离子型稀土矿冶炼分离生产企业取水量,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和研究,确定离子型稀土矿冶炼分离生产现有企... 为了推进离子型稀土矿冶炼分离生产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废水处理回用,切实加强企业取水定额管理。调研我国稀土六大集团下属14家离子型稀土矿冶炼分离生产企业取水量,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和研究,确定离子型稀土矿冶炼分离生产现有企业、新建和改扩建企业、先进企业取水定额,其中生产5~9种纯度99%以上稀土产品的企业取水定额分别为80,70,60 m^(3)/t(以REO计量全文一致,下同),而生产10种及以上产品的企业取水定额分别为90,80,70 m^(3)/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冶炼分离 取水定额 调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还原-P_(507)萃取分离法回收稀土新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选旭 余党华 郭连平 《铜业工程》 CAS 2010年第1期66-69,共4页
从废钕铁硼中回收稀土旧工艺,工艺流程长、消耗化工材料多,回收成本高;研究一种工艺流程短、消耗化工材料少、回收成本低的从废钕铁硼中回收稀土新工艺非常必要。试验表明:电还原-P507萃取分离法从废钕铁硼中回收稀土新工艺可行,与旧工... 从废钕铁硼中回收稀土旧工艺,工艺流程长、消耗化工材料多,回收成本高;研究一种工艺流程短、消耗化工材料少、回收成本低的从废钕铁硼中回收稀土新工艺非常必要。试验表明:电还原-P507萃取分离法从废钕铁硼中回收稀土新工艺可行,与旧工艺比较,回收1 t稀土可节约成本6033.04元;新工艺回收稀土收率为96.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还原 萃取 回收 废钕铁硼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分离过程废水综合利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选旭 杨新华 李才生 《江西冶金》 2010年第3期1-4,8,共5页
稀土分离过程产生的氨性废水用于稀土原地浸矿,其他废水在稀土分离工序问转换、再利用;利用废水中的有价成分,减少生产中化工材料消耗,减少废水的处理量,综合利用后废水减排50.07%,减排氨氮1.6t/a,减排COD12.2t/a,废水处... 稀土分离过程产生的氨性废水用于稀土原地浸矿,其他废水在稀土分离工序问转换、再利用;利用废水中的有价成分,减少生产中化工材料消耗,减少废水的处理量,综合利用后废水减排50.07%,减排氨氮1.6t/a,减排COD12.2t/a,废水处理费用从综合利用前8~10元/m^3降至6~8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分离 废水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还原-P_(507)萃取分离法从废钕铁硼中回收稀土工业试验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选旭 郭连平 +1 位作者 余党华 黄丽 《江西有色金属》 2009年第3期30-31,共2页
在电解槽中连续电还原废钕铁硼分解液,电还原完全后分解液进萃取槽进行萃取分离除铁,连续工业生产,稀土回收率:98.13%。回收的稀土料液可用于P507-HCl体系稀土分离。
关键词 电还原 萃取 回收 废钕铁硼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电解槽中V_2O_5 MoO_3添加物行为的物理化学分析
10
作者 张选旭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2-43,15,共3页
本文从物理化学角度并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V_2O_5、MoO_3添加于镁电解槽后的行为,认为V_2O_5、MoO_3添加于镁电解槽中使电流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改善了镁在钢阴极上的湿润性,使镁汇聚性变好,从而使电流效率提高。
关键词 冶炼 电解槽 添加物 V2O5Mo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氯酸钠高度净化离子型混合稀土分解液中氨氮的研究
11
作者 伍莺 张选旭 +3 位作者 周洁英 陈冬英 温德新 邹征刚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第14期123-125,共3页
研究了使用次氯酸钠高度净化离子型稀土分解液中氨氮的工艺参数,考察了次氯酸钠加入方式、次氯酸根和铵根物质量之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稀土分解液中氨氮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氨氮净化效果最佳的工艺参数为:次氯酸根和铵根... 研究了使用次氯酸钠高度净化离子型稀土分解液中氨氮的工艺参数,考察了次氯酸钠加入方式、次氯酸根和铵根物质量之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稀土分解液中氨氮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氨氮净化效果最佳的工艺参数为:次氯酸根和铵根物质量之比为4:1、次氯酸钠平均分4次加入、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25℃,在此条件下,稀土分解液中氨氮含量显著下降至5mg/L以下,氨氮去除率超过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次氯酸钠 离子型稀土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萃取剂NA萃取中重混合稀土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淑梅 陈冬英 +3 位作者 周洁英 杨新华 伍昕宇 张选旭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8-403,共6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酸性磷类萃取剂NA萃取中重混合稀土的性能,探讨了萃取过程中有机相的皂化度、有机相组成、混合稀土料液中杂质含量、料液初始p H对新型萃取剂萃取饱和容量的影响以及反萃过程中反萃酸度对反萃性能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新... 研究了一种新型酸性磷类萃取剂NA萃取中重混合稀土的性能,探讨了萃取过程中有机相的皂化度、有机相组成、混合稀土料液中杂质含量、料液初始p H对新型萃取剂萃取饱和容量的影响以及反萃过程中反萃酸度对反萃性能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新型萃取剂的损耗率。试验结果表明,控制混合稀土料液浓度与铝浓度比≥222,与铁浓度比≥2543、有机相的皂化度0.64~0.68 mol·L^(-1)、有机相中磺化煤油∶新型萃取剂=1∶1(新型萃取剂浓度为1.45 mol·L^(-1))及混合稀土料液初始p H=1.2的工艺条件下,萃取过程分相效果好,新型萃取剂的饱和容量大于0.20 mol·L^(-1),比传统萃取剂P507的最佳萃取饱和容量高15%~20%左右,新型萃取剂的损耗率为0.42%~0.45%;反萃过程,采用盐酸作为反萃剂,只要控制盐酸浓度为3.0 mol·L^(-1)时,负载有机相的单级反萃率即可达到9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萃取剂,具有萃取饱和容量大、溶解损失少、循环使用性能好、反萃酸度低的特点,可以大大降低槽体有机积存量、稀土积存量和酸耗量,减少投资成本,改善工作环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萃取剂 中重混合稀土 萃取饱和容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