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松墨天牛的个体大小与体型性二型现象及其变化
1
作者
张诗迈
张江涛
+3 位作者
韦丽逢
钟辉辉
李超群
刘兴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目的】体型性二型(SSD)现象普遍存在于昆虫种类中,且昆虫的个体大小是影响其生理、生活史和生态过程的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松墨天牛作为重要的危害松属林木的蛀干害虫和传播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害虫,对该虫的个体大小随地理纬度、季...
【目的】体型性二型(SSD)现象普遍存在于昆虫种类中,且昆虫的个体大小是影响其生理、生活史和生态过程的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松墨天牛作为重要的危害松属林木的蛀干害虫和传播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害虫,对该虫的个体大小随地理纬度、季节和化性变化的研究鲜有报道。【方法】在江西省境内以约1°的纬度梯度选择6个采样点采集成虫,分别测定了雌雄成虫的触角长度、后足腿节长度、头宽、体长、体宽、鞘翅长度、前胸背板长、前胸背板宽、体积和体质量等10个形态学参数,比较分析了该虫在个体大小和体型性二型的变化规律。【结果】(1)雄虫的触角长度和后足腿节长度明显长于雌虫,但体长、体宽、鞘翅长度、前胸背板长、体积和体质量等指标明显低于雄虫。(2)雌雄成虫的触角长度、后足腿节长度、体长、体宽、体积和体质量等形态学指标自赣南向赣中随纬度升高逐渐下降,初入赣北后急剧上升,随后又下降。(3)在赣北地区,雌、雄个体的触角长度、体积和体质量随着羽化月份的推后而明显变小,在赣南地区,越冬代的雌雄个体的触角长度、后足腿节长度、体积和体质量等4个形态学指标明显大于第一代的雌雄个体。(4)触角长度和后足腿节长度的体型二型性指数(SDI)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但体积和体质量的SDI指数随纬度的升高而下降。【结论】结果证实松墨天牛属典型的体型性二型昆虫,雌、雄虫个体大小的纬度变化遵循逆贝格曼法则和锯齿状模式,且受季节和化性的影响,偏雄性SSD特征遵循任希法则,而偏雌性SSD遵循逆任希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大小
体型性二型
贝格曼法则
任希法则
松墨天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尾松毛虫灾对松林中松褐天牛种群的影响
2
作者
潘友粮
李红征
+4 位作者
李智兴
罗致迪
陈元生
张诗迈
刘兴平
《南方林业科学》
2022年第4期58-62,共5页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常遭受多种昆虫的危害,从而构成昆虫的种间关系。本文通过设立标准地,对遭受马尾松毛虫不同程度危害后的马尾松林中松褐天牛种群的变化规律开展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马尾松遭受马尾松毛虫危害的加重,松树死亡率从...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常遭受多种昆虫的危害,从而构成昆虫的种间关系。本文通过设立标准地,对遭受马尾松毛虫不同程度危害后的马尾松林中松褐天牛种群的变化规律开展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马尾松遭受马尾松毛虫危害的加重,松树死亡率从9.57%上升至22.86%且存在显著差异;含有松褐天牛的松树有虫株率在90.60%~95.83%之间但不存在差异;松褐天牛幼虫的平均虫口密度从20.58头·株^(-1)上升至41.11头·株^(-1),且存在极显著差异;松褐天牛幼虫有70%左右集中分布在中下部和中部且在不同部位间的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但同一部位的幼虫占比在不同受虫灾程度的树体中并不存在差异。这些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对马尾松的危害为松褐天牛的危害创造了条件,从而加重了松褐天牛对马尾松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松褐天牛
松树死亡率
虫口密度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西省红火蚁疫情调查
被引量:
1
3
作者
韦丽逢
张诗迈
+3 位作者
游秋花
钟辉辉
李超群
刘兴平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83,共6页
为了解红火蚁自2008年入侵江西以来的发生情况与危害程度,采用诱饵诱集法和踏查法对江西省8个设区市21个县级行政区展开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内红火蚁当前在赣州、吉安、新余3个地区发生,平均发生率为16.67%~74.44%,随纬度升高而明显...
为了解红火蚁自2008年入侵江西以来的发生情况与危害程度,采用诱饵诱集法和踏查法对江西省8个设区市21个县级行政区展开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内红火蚁当前在赣州、吉安、新余3个地区发生,平均发生率为16.67%~74.44%,随纬度升高而明显减少。在草地、村落、公园、绿化带、农田5种类型生境下的发生率为24.32%~45.00%,不同生境间存在显著差异;在400 m以下形成的4个海拔梯度的发生率为10.81%~67.56%,梯度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省内红火蚁在不同的地区、生境类型和海拔梯度的危害等级均以重度(四级)危害为主。蚁巢大小存在地区差异,赣南的蚁巢明显大于赣北,但不存在生境和海拔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江西省
发生
危害
生境
海拔
原文传递
题名
松墨天牛的个体大小与体型性二型现象及其变化
1
作者
张诗迈
张江涛
韦丽逢
钟辉辉
李超群
刘兴平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保护生物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林学院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106)。
文摘
【目的】体型性二型(SSD)现象普遍存在于昆虫种类中,且昆虫的个体大小是影响其生理、生活史和生态过程的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松墨天牛作为重要的危害松属林木的蛀干害虫和传播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害虫,对该虫的个体大小随地理纬度、季节和化性变化的研究鲜有报道。【方法】在江西省境内以约1°的纬度梯度选择6个采样点采集成虫,分别测定了雌雄成虫的触角长度、后足腿节长度、头宽、体长、体宽、鞘翅长度、前胸背板长、前胸背板宽、体积和体质量等10个形态学参数,比较分析了该虫在个体大小和体型性二型的变化规律。【结果】(1)雄虫的触角长度和后足腿节长度明显长于雌虫,但体长、体宽、鞘翅长度、前胸背板长、体积和体质量等指标明显低于雄虫。(2)雌雄成虫的触角长度、后足腿节长度、体长、体宽、体积和体质量等形态学指标自赣南向赣中随纬度升高逐渐下降,初入赣北后急剧上升,随后又下降。(3)在赣北地区,雌、雄个体的触角长度、体积和体质量随着羽化月份的推后而明显变小,在赣南地区,越冬代的雌雄个体的触角长度、后足腿节长度、体积和体质量等4个形态学指标明显大于第一代的雌雄个体。(4)触角长度和后足腿节长度的体型二型性指数(SDI)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但体积和体质量的SDI指数随纬度的升高而下降。【结论】结果证实松墨天牛属典型的体型性二型昆虫,雌、雄虫个体大小的纬度变化遵循逆贝格曼法则和锯齿状模式,且受季节和化性的影响,偏雄性SSD特征遵循任希法则,而偏雌性SSD遵循逆任希法则。
关键词
个体大小
体型性二型
贝格曼法则
任希法则
松墨天牛
Keywords
body size
sexual size dimorphism
Bergman’s rule
Rensch’s rule
Monochamus alternatus
分类号
S763.38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尾松毛虫灾对松林中松褐天牛种群的影响
2
作者
潘友粮
李红征
李智兴
罗致迪
陈元生
张诗迈
刘兴平
机构
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中心
兴国县林业局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出处
《南方林业科学》
2022年第4期58-62,共5页
基金
江西省林业局林业科技创新专项(项目编号:2019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1760106)。
文摘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常遭受多种昆虫的危害,从而构成昆虫的种间关系。本文通过设立标准地,对遭受马尾松毛虫不同程度危害后的马尾松林中松褐天牛种群的变化规律开展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马尾松遭受马尾松毛虫危害的加重,松树死亡率从9.57%上升至22.86%且存在显著差异;含有松褐天牛的松树有虫株率在90.60%~95.83%之间但不存在差异;松褐天牛幼虫的平均虫口密度从20.58头·株^(-1)上升至41.11头·株^(-1),且存在极显著差异;松褐天牛幼虫有70%左右集中分布在中下部和中部且在不同部位间的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但同一部位的幼虫占比在不同受虫灾程度的树体中并不存在差异。这些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对马尾松的危害为松褐天牛的危害创造了条件,从而加重了松褐天牛对马尾松的危害。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松褐天牛
松树死亡率
虫口密度
垂直分布
Keywords
Dendrolimus punctatus
Monochamus alternatus
tree mortality
population density
vertical distribution
分类号
S763.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省红火蚁疫情调查
被引量:
1
3
作者
韦丽逢
张诗迈
游秋花
钟辉辉
李超群
刘兴平
机构
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
出处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8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106)
江西省林业局科技创新专项(201910)。
文摘
为了解红火蚁自2008年入侵江西以来的发生情况与危害程度,采用诱饵诱集法和踏查法对江西省8个设区市21个县级行政区展开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内红火蚁当前在赣州、吉安、新余3个地区发生,平均发生率为16.67%~74.44%,随纬度升高而明显减少。在草地、村落、公园、绿化带、农田5种类型生境下的发生率为24.32%~45.00%,不同生境间存在显著差异;在400 m以下形成的4个海拔梯度的发生率为10.81%~67.56%,梯度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省内红火蚁在不同的地区、生境类型和海拔梯度的危害等级均以重度(四级)危害为主。蚁巢大小存在地区差异,赣南的蚁巢明显大于赣北,但不存在生境和海拔差异。
关键词
红火蚁
江西省
发生
危害
生境
海拔
分类号
S41-30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松墨天牛的个体大小与体型性二型现象及其变化
张诗迈
张江涛
韦丽逢
钟辉辉
李超群
刘兴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马尾松毛虫灾对松林中松褐天牛种群的影响
潘友粮
李红征
李智兴
罗致迪
陈元生
张诗迈
刘兴平
《南方林业科学》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江西省红火蚁疫情调查
韦丽逢
张诗迈
游秋花
钟辉辉
李超群
刘兴平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