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CV RNA和抗-HCV联合检测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张言超 陈明 +2 位作者 李强 颜学兵 潘修成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536-537,共2页
目的通过丙型肝炎病毒(HCV)与抗-HCV检测结果的比较,探讨两项检测对丙型肝炎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真空抽滤柱提取法提取HCVRNA,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HCVRNA的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结果 9... 目的通过丙型肝炎病毒(HCV)与抗-HCV检测结果的比较,探讨两项检测对丙型肝炎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真空抽滤柱提取法提取HCVRNA,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HCVRNA的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结果 92份临床血清标本中87份抗-HCV阳性,阳性率为95%,有66份HCVRNA阳性,阳性率为72%,结果显示HCVRNA检出率显著低于抗-HCV(P<0.01)。抗-HCV光密度值(D值)高低与HCVRNA检出率有一定关系,高D值的标本HCVRNA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抗-HCV阳性患者并不是都有病毒复制,HCVRNA才是病毒复制的直接指标。抗-HCVD值与HCVRNA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RNA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两种核酸提取法的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言超 陈明 李强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82-583,共2页
本文探讨两种核酸提取方法对HCVRNA结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标本来源采集2009年2月~2009年10月徐医附院肝炎门诊疑似丙肝感染患者血清标本92份,男56人,年龄(16~83)岁;女36人,年龄(16~75)岁。
关键词 HCVRNA 荧光定量PCR检测 酸提取法 2009年 核酸提取 血清标本 感染患者 肝炎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定量检测HBV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言超 寇海兵 朱学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1期1213-1214,共2页
目的 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HBVM) ,了解其与荧光定量PCR(FQ -PCR)检测HBV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 (TRF)分析法和FQ -PCR技术 ,分别检测大三阳和小三阳共 6 90份乙型肝炎血清HBVDNA和HBVM含量。结... 目的 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HBVM) ,了解其与荧光定量PCR(FQ -PCR)检测HBV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 (TRF)分析法和FQ -PCR技术 ,分别检测大三阳和小三阳共 6 90份乙型肝炎血清HBVDNA和HBVM含量。结果 在不同浓度HBeAg和HBeAb的标本中有不同比例的不同浓度HBVDNA的检出率 ,显示出e系统和HBVDNA在定量检测上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TRF是目前较好的定量检测HBVM的新技术 ,在乙肝患者传染性大小判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同FQ -PCR一样也将具有较大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 定量检测 HBV 血清标志物 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前后mIL-2R^+细胞和sIL-2R变化的意义
4
作者 张言超 吴文漪 +2 位作者 陈明 韩方正 李秀华 《临床荟萃》 CAS 1999年第10期437-438,共2页
目的:动态观察24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前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细胞(mIL-2R^+)的变化。方法:sIL-2R采用单抗多抗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mIL-2R^+细胞采用SAC花环法检测。结果:... 目的:动态观察24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前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细胞(mIL-2R^+)的变化。方法:sIL-2R采用单抗多抗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mIL-2R^+细胞采用SAC花环法检测。结果:治疗前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血清、培养上清液中sIL-2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mIL-2R^+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治疗结束后血清、培养上清液中sIL-2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mIL-2R^+细胞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与正常对照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①mIL-2R^+细胞和sIL-2R的消长是判断CAH患者病程及疗效的一对免疫指标。②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可以增强CAH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调节免疫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CAH SIL-2R LAK细胞 回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肝病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张言超 陈明 陈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19-320,共2页
目的通过自身免疫肝病抗体谱的检测,为临床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项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线性免疫(Liver-lia)分析法对肝功能异常患者进行血清自身免疫肝病抗体谱检测。结果本研究共检测955例患者,其中有一项或多项自... 目的通过自身免疫肝病抗体谱的检测,为临床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项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线性免疫(Liver-lia)分析法对肝功能异常患者进行血清自身免疫肝病抗体谱检测。结果本研究共检测955例患者,其中有一项或多项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共112例,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1.7%;抗线粒体(AMAM2)抗体、抗-SP100抗体、抗-gp210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隐源性肝炎患者中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类型肝炎(P<0.05),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体在酒精性肝炎患者中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类型肝炎(P<0.05)。结论自身免疫肝病抗体谱检测,有利于临床对Ⅰ~Ⅲ型AI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尤其对隐源性肝炎患者确诊为PBC及AIH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肝硬化 胆汁性 线性免疫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血清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可行性的临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言超 刘沛 程淑华 《陕西医学检验》 2000年第2期38-39,共2页
探讨在临床常规检测条件下 ,混合血清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效果。方法 :31 5例病人标本分 7次 (每次 45人 )进行检测 ,并将单个血清标本与混合血清标本放在同一块检测板上进行。在单个血清检测结果未知的条件下 ,按自然顺序将 5个血清混... 探讨在临床常规检测条件下 ,混合血清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效果。方法 :31 5例病人标本分 7次 (每次 45人 )进行检测 ,并将单个血清标本与混合血清标本放在同一块检测板上进行。在单个血清检测结果未知的条件下 ,按自然顺序将 5个血清混合 ,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在检测中保持混合血清中每个标本的稀释度与单个血清检测法相同。结果 :此次抗 - HCV检测的阳性率为 9.2 % ,以单个血清检测为对照 ,混合血清法的特异度为 99.7% ,灵敏度为 89.7% ;Kappa值为 0 .92 (P<0 .0 5)。收益分析发现 ,应用混合血清法检测抗 - HCV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结论 :作者认为 ,临床在用 EIA法检测抗 - HCV时 ,将 5个标本混合进行检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血清法 丙肝抗体检测 临床实验验证 EL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及斑点杂交检测HBV DNA与血清HBV标志物的关系
7
作者 张言超 朱学文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520-522,共3页
目的 比较荧光定量PCR和斑点杂交检测血清HBVDNA与血清HBV标志物 (HBVM )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斑点杂交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同时检测 2 13份肝炎患者血清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 13份肝炎患者... 目的 比较荧光定量PCR和斑点杂交检测血清HBVDNA与血清HBV标志物 (HBVM )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斑点杂交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同时检测 2 13份肝炎患者血清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 13份肝炎患者血清中FQ -PCR及斑点杂交法检测HBVDNA阳性数分别为 12 5例、80例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58.7%和 3 7.6% ,2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除HBsAg、HBeAg阳性组和HBsAb阳性组FQ -PCR和斑点杂交HBVDNA阳性检出率相同外 ,其余各组FQ -PCRHBVDNA检出率明显高于斑点杂交 (P <0 .0 5) ,HBeAg阳性 2组的 2种方法HBVDNA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各组 (P <0 .0 5)。随着FQ -PCR检测HBVDNA拷贝数的增加 ,斑点杂交法阳性检出率也明显增加。结论 FQ -PCR和斑点杂交法检测HBVDNA均可直接反映乙肝患者HB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 ,而FQ -PCR能真实地反映病毒的负荷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斑点杂交检测 HBVDNA 血清HBV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间接葡萄球菌A蛋白法检测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几个技术问题
8
作者 张言超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124-124,共1页
近几年来T细胞亚群的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药物疗效的判断上。但因实验步骤多、操作较为繁锁,若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仔细,常导致实验失败。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到:要想得到满意、准确的实验结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近几年来T细胞亚群的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药物疗效的判断上。但因实验步骤多、操作较为繁锁,若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仔细,常导致实验失败。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到:要想得到满意、准确的实验结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问题。一、实验所用试剂的温度 Hank’s液、淋巴细胞分层液及红细胞溶解液从冰箱取出后,应放入35℃±2℃孵箱(或水浴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A 血液学检验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混合方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沛 王灿楠 +3 位作者 朱凤才 张言超 史志旭 寇海兵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36-1437,共2页
目的 研究不同混合方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含量 (HCVcDNA)的方法。方法 以未混合标本为对照 ,使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研究提取阶段混合 ,反转录阶段混合以及提取和反转录阶段均混合等不同实验条件下的HCVcDNA含量。结果 提取... 目的 研究不同混合方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含量 (HCVcDNA)的方法。方法 以未混合标本为对照 ,使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研究提取阶段混合 ,反转录阶段混合以及提取和反转录阶段均混合等不同实验条件下的HCVcDNA含量。结果 提取阶段混合组的HCVcDN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反转录阶段混合组以及提取和反转录阶段均混合组的HCVcDNA含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在低浓度时出现假阴性结果。阴性标本在提取阶段混合未见假阳性。结论 在对混合血清进行HCVcDNA测定时 ,应将混合安排在提取阶段 ,不宜为增大混合标本数而在提取和反转录阶段均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 微量混合 荧光定量PCR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K细胞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的疗效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文漪 陈明 +2 位作者 韩方正 张言超 李秀华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85-388,共4页
应用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40例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患者。疗程结束时,LAK治疗组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22·5%和4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01)。12个月复查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达到4O%和68.57%。LAK治疗后患者... 应用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40例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患者。疗程结束时,LAK治疗组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22·5%和4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01)。12个月复查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达到4O%和68.57%。LAK治疗后患者CD4+细胞数及CD4+/CD8+比,IL-2水平及mIL-2R表达,NK细胞及LAK细胞活性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其中HBeAg转阴的患者,IL-2升高更为显著(P<0.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细胞 乙型肝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阿德福韦酯自然变异耐药与抗病毒后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P基因序列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莉萍 韩方正 +3 位作者 李春杨 闫梅 张言超 颜学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606-608,共3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HBV)聚合酶RT区序列分析,观察对阿德福韦酯(ADV)自然变异耐药及继发耐药的异同。方法 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78例对ADV耐药患者外周血HBV RT区基因序列。其中曾用ADV治疗患者30例(...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HBV)聚合酶RT区序列分析,观察对阿德福韦酯(ADV)自然变异耐药及继发耐药的异同。方法 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78例对ADV耐药患者外周血HBV RT区基因序列。其中曾用ADV治疗患者30例(治疗组),未抗病毒治疗48例(未治疗组),并对两组ADV相关耐药变异位点发生频数进行比较。结果未治疗组ADV耐药的主要变异类型为rtA181V/T 10例(20.8%),rtN/H238T/D/S 10例(20.8%)和rtV214A变异13例(27.1%);而治疗组发生的ADV耐药变异主要为rtA181V/T 16例(53.3%),没有发现rtN/H238T/D/S变异,仅发现1例rtV214A变异。结论CHB患者中存在相当严重的ADV自然变异耐药变异,主要变异类型为rtN/H238T/D/S及rtV214A,而抗病毒治疗后该变异位点发生频数反而相对减少。rtA181V/T变异既可以为自然变异也可以由ADV抗病毒治疗而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 乙型 慢性 抗药性 多种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血清法筛检丙型肝炎抗体可行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沛 王灿楠 +2 位作者 张言超 丁莹 张新英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1-14,共4页
在献血者中进行抗-HCV检测是减少输血后肝炎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由于抗-HCV检测试剂价格昂贵,因此寻找一种既能反映人群感染状况,又能大大减少检测费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混合血清法若应用得当,即可达到上述目的。目... 在献血者中进行抗-HCV检测是减少输血后肝炎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由于抗-HCV检测试剂价格昂贵,因此寻找一种既能反映人群感染状况,又能大大减少检测费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混合血清法若应用得当,即可达到上述目的。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到此法在抗-HCV检测中的实验研究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血清法 筛检 丙型肝炎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在慢乙肝患者病毒清除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明 吴文漪 +2 位作者 李秀华 张言超 韩方正 《临床荟萃》 CAS 1999年第16期744-745,共2页
慢乙肝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功能低下,而且HBeAg阳性较阴性者更甚,这一观点已成共识。为进一步探讨IL-2在慢乙肝患者病毒清除中的作用,探讨不同IL-2水平的慢乙肝患者... 慢乙肝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功能低下,而且HBeAg阳性较阴性者更甚,这一观点已成共识。为进一步探讨IL-2在慢乙肝患者病毒清除中的作用,探讨不同IL-2水平的慢乙肝患者对外源IL-2治疗的反应,我们检测了64例病毒复制指标阳性的慢乙肝患者IL-2水平,其中40例进行了自体LAK细胞治疗前后IL-2变化的观察,并对HBV标记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2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病毒载量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莉萍 陈明 +2 位作者 封波 张言超 李秀华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方法对徐州地区160例CHB患者的HBV进行基因分型,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水平。结果B型14例(8.7%),C型88例(55...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方法对徐州地区160例CHB患者的HBV进行基因分型,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水平。结果B型14例(8.7%),C型88例(55.0%),BC混合型51例(31.9%),未分型7例(4.4%),未发现A、D、E、F型。不同基因型之间HBV DNA载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徐州地区CHB患者中HBV基因型主要是C型和BC混合型,感染的HBV基因型与血清病毒载量之间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培养上清液sIL-2R检测的报告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文漪 张言超 +1 位作者 李秀华 陈明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用生物学方法检测28例慢活肝患者PBMC的IL-2活性,用葡萄球菌免疫球蛋白间接花环法检测其IL-2R表达细胞(IL-2R^+,mIL-2R)的百分率,用ELISA法定sIL-2R。结果显示慢活肝患者IL-2与IL-2R^+均较正常对照值明显下降(IL-2分别为99.04±26.2... 用生物学方法检测28例慢活肝患者PBMC的IL-2活性,用葡萄球菌免疫球蛋白间接花环法检测其IL-2R表达细胞(IL-2R^+,mIL-2R)的百分率,用ELISA法定sIL-2R。结果显示慢活肝患者IL-2与IL-2R^+均较正常对照值明显下降(IL-2分别为99.04±26.22与184.15±84.09,P<0.01;IL-2R^+分别为37.15±12.15与54.76±8.91,P<0.01;IL-2R^+分别为37.15±12.15与54.76±8.91,P<0.01),且两者下降呈正相关(n=28,r=0.705,P<0.01)。与此同时,慢活肝患者sIL-2R较正常对照值明显增高(sIL-2R分别为314.6±199.2与65±31.5,P<0.05),sIL-2R的增高与ALT的升高相关(ALT异常组与正常的sIL-2R分别为349.23±199.75与139.0±48.48,P<0.05)。提示慢活肝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异常,sIL-2R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1b型不同准种株HCV核心蛋白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颜学兵 梅蕾 +3 位作者 潘修成 韩方正 汪莉萍 张言超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构建基因1b型丙型肝炎病毒(HCV)不同准种株截短片段核心蛋白(CP)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蛋白表达质粒。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等长度片段的CP基因:氨基酸(aa)长度为癌中心株(T)∶T∶1-172aa、癌旁株(NT)∶1-172aa及C191(HC... 目的构建基因1b型丙型肝炎病毒(HCV)不同准种株截短片段核心蛋白(CP)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蛋白表达质粒。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等长度片段的CP基因:氨基酸(aa)长度为癌中心株(T)∶T∶1-172aa、癌旁株(NT)∶1-172aa及C191(HCV-J6)∶1-172aa,扩增产物用NheI及EcoRI双酶切后将其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中,转染不同细胞系,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GFP的表达。结果PCR扩增、序列分析验证,T、NT及C191截短片段CP基因均成功克隆到pEGFP-N1中,在转染HepG2、chang-liver48h后,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均观察到GFP的表达。结论构建基因1b型HCV不同准种株截短片段CP的真核表达质粒获得成功,可用于不同准种株CP的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核心蛋白 PEGFP-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板固相杂交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 被引量:2
17
作者 封波 张言超 +3 位作者 王凤水 李秀华 杜绍财 魏来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 ,HCV)RNA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的检测方法。方法 所有标本均作逆转录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其产物分别以微孔板固相杂交法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 ,对结果可疑...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 ,HCV)RNA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的检测方法。方法 所有标本均作逆转录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其产物分别以微孔板固相杂交法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 ,对结果可疑及阴性者均以HCVAmplificationKIT对其血清再作扩增并检测 ,并以此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1 4 4份血清 (其中抗 -HCV阳性 64例 ) ,微孔板固相杂交法阳性 70例 ,灵敏度 97.1 8% ,特异度 98.63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阳性 61例 ,灵敏度 81 .69% ,特异度 95 .89%。取同一份产物倍比稀释后再作检测 ,前者可检测出 2 -9稀释度 ,后者检测出 2 -7稀释度。结论 微孔板固相杂交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快速、准确、简便 ,并且可定量 ,尤其适用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培育自体淋巴细胞回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部分免疫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方正 张言超 吴文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7-18,共2页
为进一步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培育自体淋巴细胞回输疗法的作用机制,用MTT法检测172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及IL-2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用葡萄球菌免疫球蛋白间接花环法检测了白细胞... 为进一步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培育自体淋巴细胞回输疗法的作用机制,用MTT法检测172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及IL-2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用葡萄球菌免疫球蛋白间接花环法检测了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阳性细胞数。并观察了IL-2培育自体淋巴细胞回输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IL-2R阳性细胞数、NK细胞活性及对IL-2的反应性均较正常人低;IL-2培育自体淋巴细胞回输治疗后,IL-2R阳性细胞数、NK细胞活性及对IL-2的反应性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真显著性(P<0.01)。提示IL-2培育自体淋巴细胞回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作用机制之一为促进了单个核细胞膜IL-2R的表达,促进了病人NK细胞活性及时IL-2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乙型肝炎 自然杀伤细胞 白细胞介素-2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徐州地区19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耐药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芹 赵玉宝 +1 位作者 潘玉 张言超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江苏徐州地区HBV耐药基因突变分布特征及在评价抗病毒药物疗效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标本共1 954份,采用核酸扩增技术结合荧光标记探针杂交方法... 目的:探讨江苏徐州地区HBV耐药基因突变分布特征及在评价抗病毒药物疗效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标本共1 954份,采用核酸扩增技术结合荧光标记探针杂交方法检测血清HBV DNA,通过测序分析进行耐药突变的检测。结果:1 954份标本共检测到病毒变异1 079例,无变异875例,变异率55.22%。检测到变异频次2 114例次,其中同一个位点变异≥5例的例次共有2 036例次。变异率较高的位点有204位点(25.75%)、180位点(17.71%)、181位点(11.62%),其中204+180位突变335例次(17.14%)。拉米夫定相关变异1 411例次(72.21%),阿德福韦酯相关变异873例次(44.68%),替比夫定耐药相关的204位点Ⅰ变异294例次(15.05%),恩替卡韦耐药必需的180M+204V或者180M+204V/I共204例次(10.44%)。未检出替诺福韦酯主要耐药位点rtA194T。结论: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变异率相对较高,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经典耐药发生率相对较低,尚未发现替诺福韦酯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耐药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颜学兵 吴文漪 +1 位作者 魏来 张言超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912-913,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丙型肝炎(H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90例血清HCVRNA阳性HC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不同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徐州地区HCV流行株基因型主要为Ⅱ型(78.9%),同时...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丙型肝炎(H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90例血清HCVRNA阳性HC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不同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徐州地区HCV流行株基因型主要为Ⅱ型(78.9%),同时存在Ⅲ型(18.9%)及Ⅱ/Ⅲ混合型(2.2%)。本地区HCV基因型分布符合我国HCV基因型分布的总特征,可能反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HCV基因型分布。(2)Ⅱ型患者肝报重于Ⅲ型,而其免疫原性低于Ⅲ型,两者在致病机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3)Ⅱ/Ⅲ混合型感染与反复输血制品及多次血液透析有关,在致病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临床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