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荫坤 温建强 +2 位作者 龚翰 何平 蔡立雄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32期36-37,40,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要求的66例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均为33例。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要求的66例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均为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患肢膝、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肢膝、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可最大限度地保护皮肤软组织,减少骨折端血供的破坏,促进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中下段骨折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手术时机对预后影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荫坤 唐久阳 +1 位作者 何平 龚翰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7期227-229,共3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的应用成效。方法选自我院2013~2017年收治的6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发病48h内进行手术患者,观察组为发病48h后... 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的应用成效。方法选自我院2013~2017年收治的6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发病48h内进行手术患者,观察组为发病48h后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应用成效和预后成效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一个月的死亡率为3.03%、一年的死亡率为15.1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09%和24.24%,两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早期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升其康复速度,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值得临床领域不断采纳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不同手术时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荫坤 何平 龚翰 《黑龙江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122-123,共2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或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或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B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和比较,并在随访过程中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B组,两组之间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32例,优良率为80.0%(32/40),B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38例,优良率为95.0%(38/40),两组之间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共发生感染、假体松动、髋部疼痛等并发症10例,发生率为25.0%(10/40),B组共发生4例,发生率为10.0%(4/40),两组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需要通过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情况、疾病类型、并发症等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若患者骨折前身体状况良好、活动量大、并发症情况轻、手术耐受性良好,可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反之则应考虑半髋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疗效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柱理论指导下三柱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荫坤 何平 龚翰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5期71-72,共2页
目的探究三柱理论指导下三柱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44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与对照组(20例)。实验组应用三柱理论指导下三柱固定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钢板固定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 目的探究三柱理论指导下三柱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44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与对照组(20例)。实验组应用三柱理论指导下三柱固定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钢板固定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优良率、内翻角、后倾角。结果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88.24±20.65)d短于对照组的(109.65±21.3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内翻角(85.19±2.85)°、后倾角(9.96±1.01)°均低于对照组的(88.69±2.79)°、(11.24±0.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SS评分优良率91.67%与对照组的9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柱理论指导下三柱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具有较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柱理论 三柱固定 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荫坤 何平 龚翰 《青岛医药卫生》 2016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对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至我院进行诊治的四肢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行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行MIPO,统计...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对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至我院进行诊治的四肢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行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行MIPO,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伤口愈合时间,于术后随防10个月,采用相对应的关节评价标准对相应类型的骨折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统计治疗和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以及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评价优良38例,优良率为79.2%(38/48),观察组患者评价优良45例,优良率为93.8%(4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共发生1例前臂外侧感觉麻痹,并发症发生率为2.1%(1/48),观察组患者共2例并发症,1例伤口脓肿、1例骨折愈合延迟,并发症发生率为4.2%(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四肢骨折患者时采用MIPO技术,不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快,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PO 切开复位术 四肢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结合治疗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龚翰 何平 张荫坤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6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09年4月-2013年9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36例),给予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09年4月-2013年9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36例),给予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手术治疗,以2009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及畸形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促进其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加快骨折愈合,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结合治疗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特点和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荫坤 何平 龚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5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选取紫金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取其感染组织标本,送入实验室行细菌培养及药... 目的:探讨分析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选取紫金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取其感染组织标本,送入实验室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分析病原菌特点和耐药情况。结果:30例患者的感染组织标本经细菌培养发现呈阳性的有26例(86.67%);26例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细菌28株,其中2例(7.69%)标本分离出两种细菌。导致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发生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主要有:17株(60.71%)革兰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10株(35.71%)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黏质沙雷菌;1株(3.57%)真菌,即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8株细菌中,15株(53.57%)为多重耐药菌,其中多数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呈较高耐药性,同时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药物具有敏感性。结论: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后容易发生术后感染,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且其多数为多重耐药菌,对多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因此临床应尽早通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来明确病原菌类型,及时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以降低术后感染率,促进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行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及影响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荫坤 龚翰 何平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3期92-93,共2页
目的:对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内固定手术与关节置换手术的实际治疗以及影响患者后期关节功能恢复以及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6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共9... 目的:对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内固定手术与关节置换手术的实际治疗以及影响患者后期关节功能恢复以及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6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内固定手术,观察组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影响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出现率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影响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包括了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前是够存在合并症、手术方式、骨折类型、手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等.结论: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人工髋关节手术具有更优异的效果,降低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减少患者并发症,安全性更高,同时针对影响患者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尽早的干预,帮助患者更快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骨折 疏松性髋部骨折 内固定手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原文传递
27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疗效分析
9
作者 龚翰 张荫坤 +1 位作者 何平 黄晓祥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31期180-181,共2页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对2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随后采用4块小夹板进行外固定,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总优良率为85.19%;治疗后尺偏角、掌倾角丢失小于治疗...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对2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随后采用4块小夹板进行外固定,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总优良率为85.19%;治疗后尺偏角、掌倾角丢失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腕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钉道密封预防外固定架钉道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久阳 龚翰 +3 位作者 黄晓祥 张荫坤 廖国荣 何平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38-39,54,共3页
目的探讨密封钉道在预防外固定架钉道感染方面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选取5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只。对所有实验动物建立股骨骨折外固定架模型,对照组钉道不做特殊处理,实验组对大白兔采用负压... 目的探讨密封钉道在预防外固定架钉道感染方面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选取5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只。对所有实验动物建立股骨骨折外固定架模型,对照组钉道不做特殊处理,实验组对大白兔采用负压密封圈将钉道与外界完全密封。观察术后3 d、1周、2周2组大白兔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变化情况,比较术后2周2组外固定架处针道松动、渗出情况;观察2组并发症(包括过敏、局部炎症以及皮肤激惹症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周实验组大白兔血清CRP、PCT和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周实验组针道松动、渗出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90%比27.59%,P=0.000)。结论术后对外固定架的针道用负压密封圈完全包裹,能有效降低针道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道感染 密封 外固定架 预防 动物实验 大白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