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型井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三维势分布规律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启冀 吕延防 +1 位作者 李琳琳 张艺晓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77,共7页
采用单水平生产井与多直井复合型井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的稠油渗流规律与传统井型开发的渗流规律不同,水平生产井使原来直井间的注采关系由平行层面转换为立体区域。立体开发三维渗流数学模型的研究以势原理为基础,将水平生产井渗流... 采用单水平生产井与多直井复合型井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的稠油渗流规律与传统井型开发的渗流规律不同,水平生产井使原来直井间的注采关系由平行层面转换为立体区域。立体开发三维渗流数学模型的研究以势原理为基础,将水平生产井渗流过程视为三维线汇,建立以水平生产井水平射孔段两端为焦点的椭球形等势面方程;将直井视为多个纵向叠加的平面点源,建立以直井为中心线的圆柱形等势面方程;利用势叠加原理将二者耦合,推导得到复合型井组驱替过程中的渗流压力场和压力梯度场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立体开发的动用范围和重力发生泄流时的作用界限,揭示了重力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效果的影响以及重力对油层内压力场和压力梯度场的作用效果,明确了重力会增大压力梯度场在油层内的作用范围和数值大小,特别是在远井地带或由源汇产生的压力梯度较小的地方,重力与驱替压力耦合后的压力梯度促使油层中被加热的流体向水平生产井发生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井组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渗流规律 势函数 重力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预测技术在扶余水平井部署和钻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艺晓 张可心 +1 位作者 李琳琳 孙启冀 《辽宁化工》 CAS 2017年第1期56-58,共3页
松南某区块扶余油层流以大型河相沉积为主,河道砂体叠置发育,砂地比通常在30%~70%,单砂层厚度一般为3~10 m,泥岩隔层1~20 m,砂岩叠置关系错综复杂,储层发育,但多数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本文主要针对扶余致密油气藏储层岩性油气藏的复杂... 松南某区块扶余油层流以大型河相沉积为主,河道砂体叠置发育,砂地比通常在30%~70%,单砂层厚度一般为3~10 m,泥岩隔层1~20 m,砂岩叠置关系错综复杂,储层发育,但多数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本文主要针对扶余致密油气藏储层岩性油气藏的复杂性,利用地震资料开展储层预测研究,提高储层预测的纵向分辨率,开展河道砂体沉积模式及有效河道砂体的地震识别技术研究,探索有效储层及含油气性预测方法,进行储层精细描述和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气藏储层 水平井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液膜反应器内流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晶晶 张艺晓 许兰喜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对旋转液膜反应器的不同设置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两种设置分别为:内圆台旋转而外圆台固定,外圆台旋转而内圆台固定。模拟结果显示:当Re=200,t>70 s时,两种装置内的流动状态的动能均趋于大致稳定状态。通过对压力、速度和壁面剪应力... 对旋转液膜反应器的不同设置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两种设置分别为:内圆台旋转而外圆台固定,外圆台旋转而内圆台固定。模拟结果显示:当Re=200,t>70 s时,两种装置内的流动状态的动能均趋于大致稳定状态。通过对压力、速度和壁面剪应力分布的对比分析,发现在相同雷诺数下,与外圆台旋转的装置相比较,内圆台旋转的装置间隙中的流体更容易失稳,更容易产生湍流,表明内圆台旋转的反应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液膜反应器 同轴旋转圆台 泰勒涡 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不同岩溶背景注采关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小波 刘学利 +4 位作者 杨敏 谭涛 李青 刘洪光 张艺晓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2期37-42,53,共7页
针对缝洞型油藏单元注水中油井单向受效为主、易沿主通道快速推进,导致水驱储量有效控制和高效动用程度低的难题,采用了物模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岩溶背景下缝洞结构分布和水驱开发效果的关系,形成了基于缝洞空间分布的差异化注... 针对缝洞型油藏单元注水中油井单向受效为主、易沿主通道快速推进,导致水驱储量有效控制和高效动用程度低的难题,采用了物模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岩溶背景下缝洞结构分布和水驱开发效果的关系,形成了基于缝洞空间分布的差异化注采关系。研究认为:风化壳岩溶采取构造低部位注水、高部位采油,储集体不发育区注水、发育区采油,建立一注多采的注采关系;断控岩溶在平面上次级断裂区注水、主干断裂区采油,纵向上断裂深部注水、浅层采油,形成立体注采的注采关系;古暗河岩溶的主暗河段实施主干暗河段注水、分支暗河采油,多套暗河实施深部暗河注水、浅层暗河采油,构建分层注采的注采关系。缝洞型油藏不同岩溶背景下注采关系的建立为实现空间结构井网水驱控制储量最大化奠定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采关系 空间结构井网 缝洞结构 缝洞型油藏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暗河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研究——以塔河油田TK440井区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敏 李小波 +3 位作者 谭涛 李青 刘洪光 张艺晓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2期43-48,共6页
碳酸盐岩古暗河油藏是由深部暗河、浅层暗河以及高角度裂缝共同组成的缝洞储集体,且以大尺度溶洞为储集空间,为塔河油田三大主要油藏类型之一。以TK440井区剩余油的认识和挖潜为例,通过缝洞结构的精细刻画、生产动态综合分析和水淹特征... 碳酸盐岩古暗河油藏是由深部暗河、浅层暗河以及高角度裂缝共同组成的缝洞储集体,且以大尺度溶洞为储集空间,为塔河油田三大主要油藏类型之一。以TK440井区剩余油的认识和挖潜为例,通过缝洞结构的精细刻画、生产动态综合分析和水淹特征的系统梳理,总结了古暗河油藏剩余油分布的4种模式和可行性挖潜手段。研究认为:采用大泵排液实现井间提液引流,改变压力场分布,可启动浅层暗河未动用剩余油;逆水侵方向水驱,利用暗河高度差可有效地动用深部暗河井间高部位剩余油;基于油、气密度差异,采用重力分异原理形成人工气顶纵向置换,可高效挖潜单井井周阁楼油和暗河盲端剩余油。最终形成了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下的可行挖潜手段,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验证了古暗河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的可靠性和挖潜对策的有效性,可为同类型油藏剩余油的有效挖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液引流 阁楼油 古暗河 缝洞型油藏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油田超深断控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小波 魏学刚 +2 位作者 刘学利 张艺晓 李青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2-710,共9页
综合分析顺北油田超深断控缝洞型油藏地质与开发特征,确定了天然能量不足是目前导致顺北1号断裂带弱挥发性油藏产量快速递减及地层原油脱气的主要原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明确了注水补能是目前最佳开发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顺北油田超深... 综合分析顺北油田超深断控缝洞型油藏地质与开发特征,确定了天然能量不足是目前导致顺北1号断裂带弱挥发性油藏产量快速递减及地层原油脱气的主要原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明确了注水补能是目前最佳开发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顺北油田超深断控缝洞型油藏注水重力分异作用是主要注水机理,注水能有效恢复地层能量;断裂带拉分段的水驱连通程度和能量平衡能力明显强于挤压段;超深断控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具有沿断裂带快速水窜和水驱波及体积小的特征。通过注水,油藏地层压力平均恢复14.78 MPa,区块年递减率从48.6%降低到15.9%,阶段累计增油13.10×10^(4)t,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北油田 断控缝洞型油藏 天然能量 注水开发 数值模拟 注水机理 重力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溶体油藏应力敏感特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艺晓 李小波 +3 位作者 尚根华 刘洪光 李青 谭涛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1期127-134,共8页
断溶体油藏连通介质为裂缝、溶洞、孔隙,随着压力下降导致渗透力下降、导流能力降低,对油井产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根据断溶体油藏应力敏感特征,设计并开展了72组导流能力物理模拟对比实验,分析了不同连通介质应力敏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断溶体油藏连通介质为裂缝、溶洞、孔隙,随着压力下降导致渗透力下降、导流能力降低,对油井产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根据断溶体油藏应力敏感特征,设计并开展了72组导流能力物理模拟对比实验,分析了不同连通介质应力敏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及和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断溶体油藏流动数值反演模型,开展了储层压力下降导致的应力敏感效应对油井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压力下降对不同连通介质的导流能力、油井产能以及恢复能力具有较大影响。裂缝型、溶洞型及孔隙型压力拐点出现时机分为原始压力的5.3%、20.4%、35.1%,裂缝型、溶洞型导流能力损失分别为99.7%、45.0%,孔隙型测试范围内未出现走平端。压降拐点特征研究对合理控制产量和能量补充时机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对油井稳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降拐点 导流能力 油井产量 注水时机 断溶体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抽穗期的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春怡 杨茜 +6 位作者 张艺晓 张香粉 张兵阳 石超男 赵磊 董中东 陈锋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2-997,共6页
抽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农艺性状之一,而春化作用和光周期反应是决定小麦抽穗期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对小麦抽穗期遗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已定位到的参与春化作用和光周期反应的相关基因及其他调控抽穗期的位点进行分析,并... 抽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农艺性状之一,而春化作用和光周期反应是决定小麦抽穗期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对小麦抽穗期遗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已定位到的参与春化作用和光周期反应的相关基因及其他调控抽穗期的位点进行分析,并归纳抽穗期相关基因的遗传调控网络;然后讨论了小麦抽穗期相关基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通过现代生物学技术,并结合各个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小麦抽穗期遗传研究提供参考信息,进而提高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抽穗期 调控途径 遗传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缝洞型油藏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法及矿场应用
9
作者 李小波 刘学利 +1 位作者 张艺晓 李青 《中国科技成果》 2023年第24期29-32,共4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包括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和裂缝等多种储集空间,空间尺度差异大、非均质性极强且多种流动模式共存,同时水、气等驱油介质的注入进一步加强了缝洞型油藏数学模型的非线性,基于CPU的常规数值模拟算法收敛性差、运算时间...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包括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和裂缝等多种储集空间,空间尺度差异大、非均质性极强且多种流动模式共存,同时水、气等驱油介质的注入进一步加强了缝洞型油藏数学模型的非线性,基于CPU的常规数值模拟算法收敛性差、运算时间长,限制了数值模拟技术在大规模缝洞型油藏开发中的应用。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某区块为例,开展了强非均质、百万级网格节点的缝洞型油藏CPU与GPU混合并行数值模拟算法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等规模油藏模型,相较于CPU并行算法,在保证相同精度的前提下CPU与GPU混合并行算法数值模拟速度提高了3.1倍,同时该算法亦适用于缝洞型油藏注氮气参数优化的矿场需求,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数值模拟 CPU与GPU 并行加速 塔河油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