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D-二聚体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检测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涛 张艳达 +3 位作者 霍继珍 穆伟 王超 刘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D-二聚体(D-D)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HICH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神经功能障碍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和预后不良组(32...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D-二聚体(D-D)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HICH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神经功能障碍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和预后不良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前及术后第1、3、5、7、10、14天NSE和D-D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ICH患者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出血量多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后第3、5、7、10、14天预后良好组NSE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均P<0.05)。术后第5、7、10、14天预后良好组D-D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均P<0.05)。NSE、D-D水平是HICH患者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HICH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血清NSE、D-D表达水平升高。NSE、D-D水平是HICH患者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D-二聚体 检测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非阻塞性冠心病潜在发病机制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艳达 隋汝杰 +6 位作者 赵健 张如岗 贺治青 杨本钊 袁帅 梁春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5-320,共6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因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非阻塞性冠心病较为常见。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能与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微血管性心绞痛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因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非阻塞性冠心病较为常见。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能与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微血管性心绞痛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就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如糖尿病、炎症反应、衰老、性别等)、发病机制(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平滑肌细胞功能障碍等)和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微血管性心绞痛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通心滴丸改善心肌梗死小鼠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艳达 施珊岚 +3 位作者 厉娜 贺治青 吴宗贵 梁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3期2969-2972,共4页
目的分析麝香通心滴丸对心肌梗死小鼠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选用6周~8周C57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微循环障碍模型组[心肌梗死手术合并脂多糖诱导(MI+LPS)组]、模型联合麝香通心滴丸干预(SXTXDW)组... 目的分析麝香通心滴丸对心肌梗死小鼠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选用6周~8周C57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微循环障碍模型组[心肌梗死手术合并脂多糖诱导(MI+LPS)组]、模型联合麝香通心滴丸干预(SXTXDW)组。实验终点处死动物,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在提睾肌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MI+LPS组微循环血流速度明显降低(P<0.05),微循环中白细胞黏附数目明显增多(P<0.05)。与MI+LPS组比较,SXTXDW组微循环血流速度明显增快(P<0.05),白细胞黏附数量明显减少(P<0.05),且提睾肌e NOS和n NOS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麝香通心滴丸可改善心肌梗死小鼠微循环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内源性一氧化氮产生增加、白细胞黏附减少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微循环障碍 麝香通心滴丸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赵健 贺治青 +2 位作者 厉娜 张艳达 梁春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期69-72,共4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相关。OSAHS会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治疗和预后等,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相关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涉及炎性因子表达异常和代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相关。OSAHS会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治疗和预后等,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相关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涉及炎性因子表达异常和代谢障碍等因素。关于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能否预防OSAHS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仍存在争议,尚需后续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调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艳达 贺治青 +2 位作者 黄帅波 吴宗贵 梁春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期10-13,共4页
肠道菌群失调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有重要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诸多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均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同时肠道菌群还可通过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交互作用而间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 肠道菌群失调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有重要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诸多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均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同时肠道菌群还可通过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交互作用而间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进展。因此,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失调 高脂血症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盐饮食的争议与探索 被引量:3
6
作者 袁帅 张艳达 +2 位作者 丁茹 吴宗贵 梁春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40-444,共5页
高血压已成为目前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约有1 070万人死于与高血压相关的疾病,其中绝大部分为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疾病[1]。高盐摄入是导致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少盐的摄入量有助于控制血压并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2... 高血压已成为目前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约有1 070万人死于与高血压相关的疾病,其中绝大部分为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疾病[1]。高盐摄入是导致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少盐的摄入量有助于控制血压并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2]。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减少盐摄入是高血压患者的基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入量 降低血压 高血压患者 心血管疾病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艳达 赵健 +3 位作者 张如岗 丁茹 梁春 吴宗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24期3857-3863,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目的系统评价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从建库至2019年2月发表的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文献。经质量评价最终纳入文献后,用Stata14.0软件对纳入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项研究,全部为中文文献,Jadad评分1篇为5分,3篇为4分,20篇为3分。Meta分析结果: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81,95%CI(2.62,5.53),P<0.001];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86,95%CI(0.75,0.97),P<0.001];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07,95%CI(-1.25,-0.90),P<0.001;SMD=-1.64,95%CI(-1.92,-1.36),P<0.001]。结论当前证据表明,应用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提高病人治疗有效率,改善心功能,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麝香保心丸 META分析 心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生存情况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健 贺治青 +1 位作者 张艳达 梁春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8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生存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岁以上的138例AMI患者,分析该人群的一般状况、病史、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院内生存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 目的:探讨8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生存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岁以上的138例AMI患者,分析该人群的一般状况、病史、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院内生存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84.97±3.52)岁;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占73.19%,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占26.81%;53例(38.41%)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其余接受药物保守治疗,NSTEMI患者选择药物保守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STEMI患者(P<0.001)。33例住院期间死亡,院内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根据患者院内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院内死亡组(n=33)和院内存活组(n=105),院内死亡组STEMI比例、Killip分级≥3级比例、中性粒细胞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院内存活组,而PCI治疗比例则显著低于院内存活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Killip分级≥3级(OR=3.038,P=0.009)和STEMI(OR=6.854,P=0.002)是80岁以上A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CI治疗是其保护因素(OR=0.060,P<0.001)。结论:80岁以上AMI患者NSTEMI占多数,合并症多,PCI治疗率低,院内病死率高,预后较差,AMI严重程度与心功能差是患者院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而PCI治疗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80岁以上 急性心肌梗死 院内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企业设立验资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9
作者 王爱群 杨晓杰 张艳达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12-113,共2页
对国内企业设立验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 设立验资 注册会计师 会计师事务所 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死小鼠微循环障碍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施珊岚 张艳达 +3 位作者 贺治青 丁茹 吴宗贵 梁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5期547-551,共5页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改善心肌梗死小鼠外周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30只雄性C57小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0只心肌梗死造模后1周,予腹腔注射脂多糖30 min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麝香保心丸干预组,各10只。观察各组间小鼠提...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改善心肌梗死小鼠外周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30只雄性C57小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0只心肌梗死造模后1周,予腹腔注射脂多糖30 min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麝香保心丸干预组,各10只。观察各组间小鼠提睾肌微循环差异(流速及白细胞黏附);流式分析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麝香保心丸干预组可显著改善微循环障碍,并能降低白细胞黏附至微循环内皮表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药物干预组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显著改善小鼠心肌梗死后微循环障碍,这可能与其抑制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表达而减少白细胞的黏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麝香保心丸 微循环障碍 小鼠 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苏继源 张艳达 +4 位作者 代现良 张欣栋 丁茹 梁春 吴宗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VIP)及PubMed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6年10月公开发表的与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经质量... 目的系统评价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VIP)及PubMed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6年10月公开发表的与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经质量评价最终纳入文献后,采用STATA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全部为中文,Jadad评分2篇为2分,12篇为1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养心氏片可以改善心绞痛症状[RR=1.19,95%CI(1.09~1.28),P<0.01]和心电图[RR=1.28,95%CI(1.12~1.46),P<0.001];与常规治疗药物合用时亦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结论养心氏片可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养心氏片 心电图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慢血流的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施珊岚 张艳达 +1 位作者 吴宗贵 梁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3期317-320,共4页
随着对冠脉循环研究的不断深入,已逐渐认识到冠脉微循环障碍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治中的重要地位和预后价值,而冠脉慢血流现象是冠脉微循环障碍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但其临床诊治常常被忽视,更缺乏规范化的干预措施。本综述从其发病机制入... 随着对冠脉循环研究的不断深入,已逐渐认识到冠脉微循环障碍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治中的重要地位和预后价值,而冠脉慢血流现象是冠脉微循环障碍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但其临床诊治常常被忽视,更缺乏规范化的干预措施。本综述从其发病机制入手,回顾分析现有的相应药物干预措施,以期引起临床一线医生对冠脉慢血流现象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慢血流 药物治疗 规范化 干预措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艳达 修丽华 +2 位作者 赵华礼 朱欣桐 赵超 《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2年第10期64-65,共2页
文章采用超声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3种对羟基苯甲酸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含量的方法。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属于防腐剂,按GB/T5009.31-2003国家推荐方法检测[1],样品提取比较繁琐、费时,... 文章采用超声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3种对羟基苯甲酸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含量的方法。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属于防腐剂,按GB/T5009.31-2003国家推荐方法检测[1],样品提取比较繁琐、费时,且回收效果欠佳。本文利用较为常见的紫外检测器通过优化条件,摸索出一个简捷、快速、经济、灵敏,又能保证一定精度的测定方法。本方法加标回收率在86.08%~112.71%之间,线性系数R>0.9998,检出限可达0.10ug/ml,分析时间短,完全能够满足分析要求,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机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权力 牛文豪 +3 位作者 赵健 张艳达 贺治青 梁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期11-18,共8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筛选麝香通心滴丸潜在的活性成分与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心力衰竭相关的靶点,采用STR...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筛选麝香通心滴丸潜在的活性成分与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心力衰竭相关的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共有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最后应用R Studio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且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出化合物92个有效成分。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得13194个与心力衰竭相关的靶基因,有效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共筛选出140个共有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对药物的反应、循环系统血管过程、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管径的调节、血管直径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主要包括神经递质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氨受体活性、突触后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等。活性物质主要作用于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等通路。结论麝香通心滴丸中的有效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血管直径、改变激素作用、改善代谢等机制对心力衰竭产生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麝香通心滴丸 网络药理学 信号通路 靶点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乳粉中雌二醇的残留量 被引量:5
15
作者 修丽华 许跃东 +2 位作者 李毅然 张艳达 姜世娟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59,共2页
建立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乳粉中雌二醇的残留。该法的加标回收率为78.00%~97.85%,线性R>0.9998,检出限低,检出限为0.30 mg/kg。准确度和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样品用量少。该方法简单、灵敏、快速、准确,应用... 建立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乳粉中雌二醇的残留。该法的加标回收率为78.00%~97.85%,线性R>0.9998,检出限低,检出限为0.30 mg/kg。准确度和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样品用量少。该方法简单、灵敏、快速、准确,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 雌二醇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通心滴丸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权力 张艳达 +3 位作者 赵健 任昌振 贺治青 梁春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08-514,共7页
目的分析麝香通心滴丸与常规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中有关麝香通心滴丸与... 目的分析麝香通心滴丸与常规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中有关麝香通心滴丸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经筛选评价后使用Stata 15.1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项研究1314例患者,均为中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麝香通心滴丸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29,95%CI(2.28,4.75),P<0.001],治疗后观察组LVEF、6MW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VEF:WMD=6.38,95%CI(1.87,10.89),P=0.006;6MWT:WMD=62.73,95%CI(33.88,91.58),P<0.001],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38.15,95%CI(-512.80,-159.70),P<0.001]。结论麝香通心滴丸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心功能,并降低心力衰竭标志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麝香通心滴丸 心功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健 张艳达 梁春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评价其与CS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CSF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CSF现象的患者36例...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评价其与CS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CSF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CSF现象的患者36例作为对照。应用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帧数(TFC)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ELISA法测定血清eNOS含量,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CSF组各支血管(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TFC和3支血管的平均TFC(mTFC)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CSF组血清eNOS水平低于对照组[(46.40±5.57)ng/L vs(59.91±8.75)ng/L,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SF患者的mTFC与血清eNOS水平呈负相关(r=-0.658,P<0.001)。结论CSF患者血清eNOS水平下降,且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呈负相关关系,eNOS表达下降可能是CSF的重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帧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可能机制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6
18
作者 权力 张艳达 +3 位作者 赵健 贺治青 丁茹 梁春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2期98-101,共4页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化疗药物在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同时也具有心脏毒性。对于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机制、监测、治疗等方面研究已有很大进展。目前已探明的主要机制有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产生活性氧、改变线粒体功能、...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化疗药物在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同时也具有心脏毒性。对于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机制、监测、治疗等方面研究已有很大进展。目前已探明的主要机制有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产生活性氧、改变线粒体功能、诱导基质重构等。干预化疗所致心血管毒性的药物,也基本通过改变以上机制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药物 心脏毒性 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被引量:4
19
作者 任昌振 董士铭 +4 位作者 胡博文 杨本钊 张艳达 贺治青 梁春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期1-4,共4页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因其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尚无有效改善预后的治疗手段。证据表明,多重共病继发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可能是导致HFpEF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该文就HFpEF发生发展中CMD致心肌缺血...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因其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尚无有效改善预后的治疗手段。证据表明,多重共病继发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可能是导致HFpEF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该文就HFpEF发生发展中CMD致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等作用机制,以及HFpEF治疗策略中以CMD为新靶点的探索作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保留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睡眠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本钊 张艳达 +5 位作者 赵健 袁帅 贺治青 丁茹 吴宗贵 梁春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短睡眠对人体健康具有显著影响,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密切相关。短睡眠可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反应、凝血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等机制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睡眠干预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防策略和潜在治疗靶点。
关键词 短睡眠 心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