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家庄春季低温对露地甜樱桃花期和幼果期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张艳品 高祺 +2 位作者 张晓 郭孟伟 王鑫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0期28-30,共3页
以石家庄市平山县典型果园红灯甜樱桃品种为试材,利用植物原位高低温试验箱开展樱桃花期和幼果期非离体低温冻害试验,分别研究在低温-4~0℃和-2~0℃范围内,不同低温梯度、不同持续时间下樱桃花期和幼果的冻害程度。结果表明:(1)在0℃温... 以石家庄市平山县典型果园红灯甜樱桃品种为试材,利用植物原位高低温试验箱开展樱桃花期和幼果期非离体低温冻害试验,分别研究在低温-4~0℃和-2~0℃范围内,不同低温梯度、不同持续时间下樱桃花期和幼果的冻害程度。结果表明:(1)在0℃温度不同持续时间处理下,花瓣与雌蕊没有出现褐变情况;在-2℃温度短时处理下即出现褐变,且随温度的降低和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褐变率呈明显加重趋势;在-4℃,花的褐变率高于90%。(2)幼果在0℃下持续3 h即出现冻害,冻害率为14.29%。随温度的降低和低温时间的延长,冻害程度呈明显加重趋势。-2℃温度持续3 h幼果受冻率近54%,-1℃温度持续6 h受冻率达100%。因此,甜樱桃花期一旦外界气温接近-2℃、幼果期接近0℃时就需要及时进行防冻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花期 幼果期 低温冻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一次沙尘气溶胶污染过程及光学特性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静 张艳品 +3 位作者 杨鹏 钤伟妙 王晓敏 韩军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9-989,共11页
为掌握沙尘气溶胶远距离输送特征及其规律,对2015年4月15日影响石家庄空气质量的沙尘天气背景、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HYSPLIT—4模式分析了沙尘气溶胶的后向轨迹,并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和太阳光度计CE318监测资料分析了沙尘气溶胶的... 为掌握沙尘气溶胶远距离输送特征及其规律,对2015年4月15日影响石家庄空气质量的沙尘天气背景、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HYSPLIT—4模式分析了沙尘气溶胶的后向轨迹,并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和太阳光度计CE318监测资料分析了沙尘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和光学特性演变,与大风无沙尘沉降另一过程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沙尘沉降对消光系数的影响,估算了沙尘沉降对地面PM10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来自蒙古国的沙尘气溶胶以西北路径远距离输送沉降是导致石家庄PM10浓度骤升的主要因素;沙尘沉降对消光系数和地面PM10浓度具有重要贡献;气溶胶快速沉降时间与冷锋过境、冷空气下沉相一致;微脉冲激光雷达监测到整个沙尘气溶胶输送沉降过程,沉降之前沙尘气溶胶主要分布在1500~3000m高空,气溶胶消光系数随高度上升而增大,输送飘浮空中到沉降持续时间较长,为沙尘污染预警提供了"强信号"特征;气溶胶光学厚度随沙尘到达明显上升,浑浊度较高,粒径偏大,地面能见度随气溶胶光学厚度呈幂指数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激光雷达 太阳光度计 消光系数 光学厚度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IASI探测仪)观测云顶高与地基云雷达观测的对比验证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艳品 章文星 +1 位作者 吕达仁 毕永恒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4-884,共11页
IASI(Infrared Atmospheric Sounding Interferometer)是搭载在欧洲METOP-A卫星上,采用干涉分光技术的新一代超高光谱红外大气探测仪器,其光谱测量范围涵盖了多个吸收带,可用于反演大气、海洋、云和大气成分,为地球大气遥感、气象业务... IASI(Infrared Atmospheric Sounding Interferometer)是搭载在欧洲METOP-A卫星上,采用干涉分光技术的新一代超高光谱红外大气探测仪器,其光谱测量范围涵盖了多个吸收带,可用于反演大气、海洋、云和大气成分,为地球大气遥感、气象业务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遥感资料,是各国学者关注的又一热点。为深入了解IASI在国内的云产品情况,本文利用2008年10月15日~12月15日期间IASI在安徽寿县地区的云参数观测资料和中美[美国能源部大气辐射测量(ARM)计划]联合在安徽省寿县进行大气辐射综合观测试验期间,相同时段云雷达[ARM W-band(95 GHz)Cloud Radar,WACR]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和验证。在以寿县ARM移动观测设施(AMF)为中心,半径为20 km的范围内,IASI(2次/d)共有有效观测129次,其中与WACR(1次/2 s)匹配的IASI有效观测共80时次。结果表明:对于单层云,二者云高相关系数为0.8312,标准差为1.8423 km;对于双层及多层云,IASI反演云顶高结果绝大多数在WACR的最上和最下层云之间,且靠近较厚的云层。对比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IASI反演云顶高结果明显低于WACR;IASI反演云顶高结果受到视场中云量、云层厚度及云层中粒子浓度大小的影响:视场中云量越大,云层越厚,云层中粒子浓度越大,IASI反演云高的结果越接近真实云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SI 云雷达 云顶高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ragstats4的景观格局指数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以石家庄市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鹏 高祺 +4 位作者 张艳品 刘思廷 齐晓华 曹春莉 程巳阳 《气象科技》 2021年第3期464-474,共11页
以石家庄市城市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1987年、2004年和2019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将研究区分为绿地、水体、不透水地表和未利用地四类景观,采用单窗算法和劈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LST)。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利用Fragsta... 以石家庄市城市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1987年、2004年和2019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将研究区分为绿地、水体、不透水地表和未利用地四类景观,采用单窗算法和劈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LST)。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利用Fragstats4.2计算4种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并对景观粒度和移动窗口的尺度选择进行探讨分析;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4种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与LST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87—2019年绿地斑块类型面积(CA)、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PI)和聚集度指数(AI)逐渐下降,不透水地表CA、LPI和AI逐渐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地面积逐渐减少和裂化,绿地景观优势在不断下降,不透水地表面积在逐渐增加和聚合,不透水地表景观优势在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优势景观。斑块百分比指数(PLAND)、LPI和AI与LST表现出一致的极显著相关关系,绿地和水体为负相关,不透水地表和未利用地为正相关;斑块破碎化指数(SPLIT)则相反,绿地和水体为正相关,不透水地表和未利用地为负相关。LST与PLAND和LPI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LST与AI和SPLIT的相关系数,说明一个优势景观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效果明显大于几个比较分散或破碎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指数 地表温度 Fragstats4.2 相关性 石家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冬季典型污染过程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艳品 陈静 +2 位作者 钤伟妙 张晓 马贵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205-4215,共11页
基于2016年冬季石家庄市微脉冲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资料,采用归一化梯度法和梯度法两种方法反演了大气污染边界层高度,并将结果与相同时段探空资料获得的边界层高度进行对比验证,同时选取典型个例对污染边界层高度的过程演变特征进行了分... 基于2016年冬季石家庄市微脉冲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资料,采用归一化梯度法和梯度法两种方法反演了大气污染边界层高度,并将结果与相同时段探空资料获得的边界层高度进行对比验证,同时选取典型个例对污染边界层高度的过程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探索了不同污染等级下污染边界层结构.结果表明,归一化、梯度法反演结果均与探空位温确定的边界层高度存在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55,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但归一化相对误差为19%,梯度法为34%,表明归一化梯度法优于梯度法且其反演结果是可靠的.空气质量优良日,归一化梯度法反演结果准确度降低,与位温确定边界层高度最大偏差约1000m;随着污染程度加重,反演结果与位温确定边界层高度差减小,污染期间,污染边界层高度总体低于1000m,污染最重时段降到400m左右.不同空气质量等级、不同高度气溶胶消光系数垂直递减率具有明显差异,污染天气400m高度垂直递减率最大,表明该层以下为较重污染聚积层,之后随高度升高消光系数明显减小,700m以上为清洁空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 激光雷达 污染边界层高度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冷涡飑线过程的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珊珊 陈浩 +2 位作者 陈静 韩军彩 张艳品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9年第2期247-253,共7页
本文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一次东北冷涡形势下的发生于2012年7月21日北京的飑线过程,此次飑线过程造成了范围较大的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在东北冷涡形势下,飑线生成时需要具备以下特... 本文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一次东北冷涡形势下的发生于2012年7月21日北京的飑线过程,此次飑线过程造成了范围较大的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在东北冷涡形势下,飑线生成时需要具备以下特征:1) 飑线发生前700 hPa、800 hPa高度场均有切变线出现,底层有辐合线出现。2) 飑线发生前低空存在较显著的负的垂直风切变,低空存在上升运动。3) 在飑线发生之前存在较明显的水汽通量辐合,而且水汽通量辐合区域与飑线发生发展经过的区域一致。4) 对飑线的雷达特征分析表明:飑线的成熟时期,飑线对应地区出现降水等天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涡 飑线 天气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雷击前近距离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以石家庄市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翠华 张文煜 张艳品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9年第4期295-300,共6页
利用石家庄市1990—2017年输电线路雷击事故资料,结合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近距离的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的雷暴方位、风、气压、相对湿度、气温和地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12 h内的雷暴方位走... 利用石家庄市1990—2017年输电线路雷击事故资料,结合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近距离的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的雷暴方位、风、气压、相对湿度、气温和地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12 h内的雷暴方位走向大多呈现从西北或偏西方位经过天顶至东南或偏东方位,或终止于天顶。输电线路雷击前6 h内气象要素的小时变化,地面最多风向由东南经东北向西北旋转,最大风速随输电线路雷击发生的临近呈逐时明显增大趋势;平均相对湿度随输电线路雷击发生的临近呈逐时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和平均地面温度随输电线路雷击发生的临近呈逐时明显下降趋势;平均本站气压随输电线路雷击发生的临近变化趋势不明显。输电线路雷击前6 h、3 h和1 h气象要素波动幅度的年变化,前1 h气温和地面温度波动幅度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其他时段气象要素波动幅度变化趋势不明显。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地面最多风向逆时针旋转,最大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明显上升,气温和地面温度明显下降,但气压变化不明显;输电线路雷击发生次数分别与输电线路雷击前1 h气温和地面温度波动幅度呈现完全明显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 输电线路 气象要素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风环境容量变化特征及区划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军彩 张艳品 +2 位作者 冉升 陈静 石文雅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1年第3期188-194,共7页
利用气象观测、高分辨率城市地理信息、卫星遥感反演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基于水平风速、混合层高度及地表粗糙度长度指标,利用等权重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几何间隔分级法,开展了石家庄市风环境容量指标和区划研究,得到风环境容量指数... 利用气象观测、高分辨率城市地理信息、卫星遥感反演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基于水平风速、混合层高度及地表粗糙度长度指标,利用等权重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几何间隔分级法,开展了石家庄市风环境容量指标和区划研究,得到风环境容量指数分级阈值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石家庄市水平风速和大气混合层高度均由西部山区向东南部平原逐渐降低,在西南部山区存在一个高值区,在东南部平原存在一个低值区,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石家庄市区和西部山区地表粗糙度长度较大,平原地区较小;风环境容量指标分为低值区、次低值区、中等区、次高值区和高值区5个等级,在空间上石家庄市区及平原地区级别较低,西部和北部山区级别较高,其中石家庄市区、正定东南部、栾城东部、藁城大部分地区及无极西部是风环境容量最低区域,赞皇、高邑、赵县西南部、元氏西部、南部及井陉西南部为最高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环境容量 水平风速 混合层高度 地表粗糙度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主城区下垫面类型和热环境时空演变及其相互关系
9
作者 杨鹏 程巳阳 +4 位作者 高祺 智利辉 张艳品 周静博 周阳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0期48-56,共9页
利用1987、2004、2019年Landsat 5 TM/Landsat 8 OLI-TIRS遥感数据,运用RS、GIS、景观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石家庄市主城区下垫面类型和热环境时空演变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绿地和不透水地表是主要的下垫面类型,随着城市化的... 利用1987、2004、2019年Landsat 5 TM/Landsat 8 OLI-TIRS遥感数据,运用RS、GIS、景观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石家庄市主城区下垫面类型和热环境时空演变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绿地和不透水地表是主要的下垫面类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绿地面积逐渐减少,不透水地表面积逐渐增加,2004—2019年比1987—2004年城市扩张速度快;重心转移模型显示城区向东北发展,而热岛区向东南发展,滹沱河的蓄水和绿化工程阻断了热岛区向东北蔓延;较低的地表温度(LST)与绿地和水体分布一致,较高的LST与不透水地表分布一致,绿地和水体景观占比(PLAND)每增加10%,平均LST分别降低0.69℃和0.93℃;不透水地表PLAND每增加10%,平均LST升高0.75℃,水体的降温效果高于绿地;4种下垫面类型的平均LST与PLAND、最大斑块指数(LPI)和聚集度指数(AI)均表现出一致的极显著相关关系,绿地和水体为负相关,不透水地表为正相关,景观占比、斑块大小和聚集程度对LST有较大影响;下垫面类型和结构是造成热环境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类型 热环境 时空演变 景观 石家庄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12月持续雾、霾过程分析
10
作者 赵煊 尚可 +3 位作者 李江波 钤伟妙 艾敬宜 张艳品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8年第4期282-296,共15页
本文通过对2015年12月京津冀地区发生的雾霾污染过程的气候背景场、环流背景场及气象要素场进行分析可知,纬向环流的加强及东亚冬季风的减弱所引起的静稳形势的维持是造成该次雾霾过程维持并发展的气候背景。这四次雾霾过程高空呈现上... 本文通过对2015年12月京津冀地区发生的雾霾污染过程的气候背景场、环流背景场及气象要素场进行分析可知,纬向环流的加强及东亚冬季风的减弱所引起的静稳形势的维持是造成该次雾霾过程维持并发展的气候背景。这四次雾霾过程高空呈现上干下湿的层结结构,地面处于小风高湿的环境。700 hPa以上弱下沉运动和边界层弱上升运动引起局地弱辐合,为雾霾过程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边界层垂直方向冷槽–暖脊的结构利于逆温的维持。此外,对流层中层700~500 hPa的小干槽不断过境引起地面增湿,从而形成了大范围持续的雾霾污染天气过程。雾、霾对光的削减作用在700 m之下,尤其是70 m之下的近地面层最为强烈,且雾对光的削弱作用显著强于霾。降水与风对污染物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但降水对不同粒径污染物的清除作用相差不大,而大风对细颗粒物的清除作用强于粗颗粒物。HYSPLIT后向轨迹模拟表明,邢台站过程1、4污染源来源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远距离输送型,而过程2、3污染源来源于北部地区,属于区域内输送型。强浓雾的各气象要素分布区间最窄,浓雾和雾的分布区间较强浓雾宽,而霾的分布区间最为宽广。在发生强浓雾、浓雾、雾和霾时,最具区分意义的是湿度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污染 环流 低能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主城区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成因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晓 张艳品 钤伟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5-253,共9页
为了解石家庄市主城区O3(臭氧)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基于2015-2018年石家庄市空气质量连续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分析了主城区O3污染总体特征及气象成因.结果表明:(1)石家庄市主城区大气光化学污染日益严峻,ρ(O3)日均值由2015年的47... 为了解石家庄市主城区O3(臭氧)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基于2015-2018年石家庄市空气质量连续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分析了主城区O3污染总体特征及气象成因.结果表明:(1)石家庄市主城区大气光化学污染日益严峻,ρ(O3)日均值由2015年的47μg/m3增至2018年的66μg/m3,ρ(O3)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的天数由2015年的20 d增至2018年的70 d.(2)ρ(O3)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呈夏季[(89±33)μg/m3]>春季[(69±25)μg/m3]>秋季[(40±26)μg/m3]>冬季[(28±16)μg/m3]的特征;ρ(O3)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谷值出现在06:00-07:00,峰值出现在15:00-16:00,且15:00-17:00是ρ(O3)超标的高发时段.(3)ρ(O3)与气温呈指数关系,当气温为20~25、25~30、≥30℃时,ρ(O3)日均值分别为75、90及119μg/m3.ρ(O3)在相对湿度为60%时存在拐点,当相对湿度≤60%时,ρ(O3)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上升;当相对湿度>60%时,ρ(O3)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下降.风速与ρ(O3)呈分段线性关系,当风速<2 m/s时,ρ(O3)随风速的增加而上升;当风速≥2 m/s时,ρ(O3)随风速的增加而下降.(4)影响石家庄市主城区ρ(O3)升高的污染源主要位于其东-东南-南方位,其次为东北-东方位,而西部和北部地区则较少.(5)石家庄市主城区ρ(O3)超标多发生在气温>20℃,相对湿度介于40%~70%之间,风速在1.5~3.0 m/s之间的气象背景下,经统计,当气象条件同时符合上述三项气象要素时,ρ(O3)超标天数占3-10月总超标天数的66.5%.研究显示,气温>20℃、相对湿度为40%~70%、风速为1.5~3.0 m/s的气象条件可初步作为石家庄市主城区O3污染的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 3) 污染特征 气象成因 石家庄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赵州雪梨气候品质评估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思廷 杨晔 +1 位作者 张艳品 高祺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104-110,共7页
【目的】探明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赵州雪梨的品质对气候条件的响应,为赵州雪梨的气候品质评估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利用赵县1990—2018年赵州雪梨品质数据及气候数据,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回归、专家决策及加权求和方法,建立适用于赵... 【目的】探明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赵州雪梨的品质对气候条件的响应,为赵州雪梨的气候品质评估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利用赵县1990—2018年赵州雪梨品质数据及气候数据,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回归、专家决策及加权求和方法,建立适用于赵州雪梨气候品质评估的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2019年赵州雪梨品质抽检对模型进行评估应用检验。【结果】通过气象适宜度评价模型、气象灾损度评价模型和生产管理条件评价模型加权求和,构建赵州雪梨气候品质综合评估模型为W=0.8(E-D)+0.2M;赵州雪梨气候品质等级划分为特优(0.9≤W≤1)、优(0.8≤W<0.9)和一般(W<0.8)3个等级;模型评估2019年赵州雪梨气候品质为特优等级(W=0.97),与实际抽测结果相符。【结论】2019年赵州雪梨品质模型预测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品质评价均为特优等级,评估模型具有较高客观性,适用于赵州雪梨气候品质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州雪梨 气候品质 气象因子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6年京津冀区域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占江 金钊 张艳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215-221,共7页
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的地理分布特征把京津冀分为5个不同的气候子区域,选取资料序列完整且具有较长时间序列较为均匀分布的87个地面气象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函数等统计方法,选用1960—201... 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的地理分布特征把京津冀分为5个不同的气候子区域,选取资料序列完整且具有较长时间序列较为均匀分布的87个地面气象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函数等统计方法,选用1960—2015年逐日降水观测数据,分别对5个子区域及全区的降水量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来京津冀全区及5个分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呈现整体的一致性,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冀东平原区下降趋势显著,但均未发生明显突变现象;存在较为显著的季节性,全区夏季降水量下降趋势显著,并于1996年发生突变,总降水量中以7月和8月贡献最大,降水量减少速率也最快;除太行山区外,其他分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且冀东平原区减少幅度最大,燕山丘陵在1996年发生了明显突变;全区及各分气候区年、季降水量呈现显著的年际和年代或多年代际变化,主要存在4个周期变化,大致分为3~4、6~10、12~18和20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气候区 降水量 变化特征 突变检验 周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季石家庄高新区VOCs污染特征、化学活性及源解析
14
作者 张晓 张宁 +7 位作者 韦锐 宿文康 贺军亮 宋昆仑 张苗苗 赵江伟 孟凯 张艳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21-7030,共10页
基于2020年10月石家庄高新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臭氧(O_(3))在线数据,分析了VOCs污染特征,通过·OH估算、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和O_(3)生成潜势(OFP)评估了大气化学活性,利用PMF对VOCs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总VOCsφ(TVOCs... 基于2020年10月石家庄高新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臭氧(O_(3))在线数据,分析了VOCs污染特征,通过·OH估算、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和O_(3)生成潜势(OFP)评估了大气化学活性,利用PMF对VOCs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总VOCsφ(TVOCs)介于(11~281)×10^(-9),各组分体积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OVOCs、烷烃、卤代烃、芳香烃、烯烃及炔烃.VOCs含量水平对人体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可忽略不计,但苯和乙苯已构成致癌风险.间/对-二甲苯与乙苯比值(X/E)日变化介于2.5~3.4,测点VOCs气团为新鲜气团.由X/E估算的·OH分子浓度为1.75×10^(6) molecule·cm^(-3),07:00~14:00的·OH暴露度为3.77×10^(10)molecule·s·cm^(-3),大气VOCs有较强的SOA和O_(3)生成能力.芳香烃在SOA反应中起主导作用,对SOAP贡献率高达93.35%,烯烃在O_(3)生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OFP贡献率高达46.79%.源解析表明VOCs主要来自工业排放源(37.20%)、工艺流程与溶剂使用(33.80%)、移动源与油气挥发源(15.47%)、燃烧排放源(8.03%)及植物排放源(5.50%),工业排放与工艺流程排放的VOCs是区域内空气质量管控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污染特征 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 臭氧生成潜势(OFP) 来源解析
原文传递
石家庄大气污染物输送通道及污染源区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钤伟妙 张艳品 +1 位作者 陈静 韩军彩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438-3448,共11页
为探索石家庄的区域输送规律,确定主要污染源区,利用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r Trajectory)后向轨迹模式和NCEP的GDAS全球气象要素数据,对2013—2016年从不同高度上抵达石家庄地区的逐日72 h气流后向轨迹... 为探索石家庄的区域输送规律,确定主要污染源区,利用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r Trajectory)后向轨迹模式和NCEP的GDAS全球气象要素数据,对2013—2016年从不同高度上抵达石家庄地区的逐日72 h气流后向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石家庄逐小时颗粒物污染物浓度数据,分析石家庄PM2.5的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WCWT).结果表明,(1)石家庄PM2.5浓度具有明显单峰谷日变化,秋冬季与春夏季峰谷值出现时间不同;(2)近地层大气污染输送路径以近距离,移速慢的轨迹为主,轨迹较短的路径所占比例在40%以上.除夏季外,近距离输送路径均存在螺旋转向,在后向48~36 h内轨迹端点到达河北省内,转为东向和南向输送.(3)大气污染输送通道的垂直分布特征表明,输送轨迹中低于500 m高度的轨迹点占28.7%,高于1000 m低于3000 m高度的轨迹点占36.1%,高于3000 m高度的轨迹点占25.3%.低层多以近距离输送为主,高度越高,近距离输送轨迹的频率越低.500 m高度输送通道仍以近距离输送为主,并存在螺旋转向,1500 m高度以上多远距离输送.(4)石家庄PM2.5的主要污染源区范围较小.途径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和山西中北部地区的轨迹对石家庄PM2.5的污染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特征 后向轨迹 潜在源贡献因子法 权重分析法 石家庄
原文传递
地理因子在北疆极端气温趋势变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煊 卞韬 +2 位作者 任国玉 张艳品 韩子霏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1-692,共12页
论文利用1961—2017年北疆地区37个观测站的逐日气温资料以及高程数据,选取了3类(冷指数、暖指数和极值指数)15项极端气温指数,采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地理因子在北疆极端气温趋势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北疆... 论文利用1961—2017年北疆地区37个观测站的逐日气温资料以及高程数据,选取了3类(冷指数、暖指数和极值指数)15项极端气温指数,采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地理因子在北疆极端气温趋势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北疆地区气候变暖显著,极端气温冷指数呈非常显著的下降趋势,暖指数及极值指数呈显著或非常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变暖主要体现为极端冷事件频次降低、夜间温度以及极端低温升高,具有白天和夜间变化的不对称性以及低温和高温变化的不平衡性等特征。②极端气温指数在北疆中部盆地地区上升(下降)趋势最强,在北疆北部及南部山区地带,上升(下降)趋势相对较小。地形分布对气候趋势的影响程度暖指数大于冷指数,海拔高度对极端气温事件的出现频次有较大影响。③极端气温指数趋势的经向分布是其空间分布的主导模态。北疆地区极端气温指数趋势性变化北部大于南部、西部大于东部,南北趋势性变化差异最大处位于北疆中部地区。极端气温指数趋势性变化的南北差异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在山地地区,纬度对于极端气温指数的气候趋势影响较小,而在盆地地区,纬度为影响极端气温指数气候趋势的重要因子。经向上,除炎热夜数增加趋势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较低外,北疆东部极端气温指数的趋势性变化与海拔高度相关性高于北疆西部。④地理因子对极端气温指数的趋势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灰色关联度均大于0.6,为高度关联),影响程度暖指数大于冷指数。地理因子对冷指数的影响在山地、丘陵地区较强,而对暖指数的影响主要为地势较为平缓的丘陵和盆地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 极端气温指数 变化趋势 地理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