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1
作者 李红弢 李锐 +5 位作者 陈友希 刘梦碟 梁研 张臣科 袁成松 李远强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74-78,共5页
后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为踝关节反复过度跖屈或突然的急性跖屈,踝关节骨结构和软组织间相互挤压、撞击等造成一系列慢性疼痛,进而导致后踝部疼痛,多发生于芭蕾舞演员和足球运动员,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 后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为踝关节反复过度跖屈或突然的急性跖屈,踝关节骨结构和软组织间相互挤压、撞击等造成一系列慢性疼痛,进而导致后踝部疼痛,多发生于芭蕾舞演员和足球运动员,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目的是减轻疼痛等症状、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尽管关节镜治疗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方式,但存在技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后踝撞击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对后踝关节撞击综合征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 撞击综合征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化与经典上关节囊重建治疗不可修复性后上型巨大肩袖撕裂的早期疗效比较
2
作者 王俊 周洲 +5 位作者 李怀胜 廖亚涛 郑果 张臣科 王震宇 周兵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938-946,共9页
目的探讨动力化与经典上关节囊重建(superior capsule reconstruction,SCR)治疗不可修复性后上型巨大肩袖撕裂的早期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中心诊治的不可修复性巨大... 目的探讨动力化与经典上关节囊重建(superior capsule reconstruction,SCR)治疗不可修复性后上型巨大肩袖撕裂的早期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中心诊治的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患者29例,分别采用自体阔筋膜行动力化SCR(动力化组,14例)与经典SCR(经典组,15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采用标准正位X线片评价肩峰下间隙改善情况,于MRI上采用Sugaya分级评价自体阔筋膜移植物完整度,采用Goutallier分级评价脂肪浸润改变程度。结果29例均获得随访,动力化组与经典组随访时间分别为(36.50±8.18)、(29.33±9.1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和术前肩肱距离(acromiohumeral distance,AH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动力化组与经典组前屈(81.79°±36.14°和69.00°±40.19°,t=0.899,P=0.377)、外展[87.50°(71.25°,122.50°)和80.00°(45.00°,95.00°),Z=-1.400,P=0.172]和内旋[5.00°(5.00°,6.00°)和4.00°(1.00°,6.00°),Z=-0.871,P=0.400]改善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动力化组外旋改善程度大于经典组[(37.50°(30.00°,41.25°)和25.00°(15.00°,30.00°),Z=-2.285,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力化组与经典组手术前后VAS[4.00(3.75,5.00)分和4.00(3.00,5.00)分,Z=-0.029,P=0.949)、ASES评分[(50.99±7.98)分和(46.47±13.73)分,t=1.074,P=0.293]、Constant-Murley评分[62.50(54.00,69.50)分和56.00(47.00,62.00)分,Z=-1.956,P=0.112]和UCLA肩关节评分[(20.21±3.53)分和(18.40±3.87)分,t=1.315,P=0.199]改善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动力化组末次随访AHD改善程度较经典组更高[(3.66±2.22)mm和(2.00±1.75)mm,t=2.247,P=0.033]。两组Sugaya分级在末次随访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70,P=0.747);动力化组末次随访Goutallier分级较术前改善(Z=-2.101,P=0.036),经典SCR组术前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00,P>0.05)。结论动力化和经典SCR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均可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动力化SCR组在肩关节外旋活动度、AHD和冈上肌脂肪化改善方面优于经典S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回旋套损伤 关节囊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3D打印Ti6Al4V-4Cu合金通过骨免疫调节促进成骨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臣科 卢衍锦 +5 位作者 郭宇鹏 陈万 唐红 李怀胜 唐康来 何清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70-1176,共7页
目的探究3D打印Ti6Al4V-4Cu合金对小鼠BMSCs及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炎症及成骨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选择性激光熔融技术制备Ti6Al4V与Ti6Al4V-4Cu合金,依据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制备两种材料浸提液。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 目的探究3D打印Ti6Al4V-4Cu合金对小鼠BMSCs及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炎症及成骨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选择性激光熔融技术制备Ti6Al4V与Ti6Al4V-4Cu合金,依据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制备两种材料浸提液。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两种浸提液对小鼠BMSCs、小鼠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两种浸提液与小鼠BMSCs共培养3 d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骨相关基因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ALP、Runx家族转录因子2(Runx family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mRNA的表达;与小鼠RAW264.7共培养1 d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炎症相关基因IL-4、一氧化氮合成酶2(nitric oxide synthase 2,iNOS)mRNA的表达,并收集两组上清液通过ELISA法检测其中VEGF-a、BMP-2的分泌量。将两组上清液制备成成骨条件培养基,与BMSCs共培养3 d,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骨相关基因Col-Ⅰ、ALP、Runx-2、OPG、OPN mRNA的表达。结果与Ti6Al4V合金浸提液比较,Ti6Al4V-4Cu合金浸提液对BMSCs及小鼠RAW264.7细胞的增殖影响不明显;但是可促进BMSCs OPG mRNA的表达,减少小鼠RAW264.7细胞炎症相关基因iNOS mRNA的表达、促进抑炎因子IL-4 mRNA的表达,还可促进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VEGF-a及BMP-2,而Ti6Al4V-4Cu成骨条件培养基又可促进BMSCs成骨相关基因Col-Ⅰ、ALP、Runx-2、OPG、OPN mRNA的表达,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Ti6Al4V-4Cu合金通过释放铜离子,促进RAW264.7细胞分泌VEGF-a及BMP-2,从而通过骨免疫调节促进成骨发生,为金属假体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Ti6Al4V-4Cu合金 成骨微环境 骨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个性化三维打印距骨假体治疗塌陷性距骨坏死的早期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杨钱冬 陈万 +5 位作者 穆米多 张臣科 杨瑷宁 陶旭 谢美明 唐康来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0-476,共7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三维打印距骨假体治疗塌陷性距骨坏死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收治的8例采用个性化三维打印距骨假体进行假体置换治疗的严重距骨塌陷性坏死患者的... 目的探讨个性化三维打印距骨假体治疗塌陷性距骨坏死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收治的8例采用个性化三维打印距骨假体进行假体置换治疗的严重距骨塌陷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8.0岁(范围:22~65岁)。左侧距骨塌陷5例,右侧3例,病程29.7周(范围:6~96周)。采集对侧健康距骨骨性CT数据进行镜像设计,采用电子束三维打印技术制备假体。距骨体部假体采用钛合金材料(Ti6Al4V),胫距关节距骨侧关节面假体采用钴铬钼合金材料(Co-Cr-Mo),并对距下关节面进行微孔处理。术前通过数字化三维有限元分析与实体对比,测量假体的解剖匹配性。手术采用踝正中长切口,完整取出塌陷坏死距骨,植入上述假体。患者术后3、6、12个月于门诊复查。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踝关节活动范围、影像学数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术后足底压力分布相关参数。多次测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的距骨假体解剖结构与对侧健康距骨完全一致,适配性良好,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3.2个月(范围:12~48个月)。患者术前踝关节背伸角度为(7.6±5.7)°,术后12个月时为(14.2±6.6)°(t=-2.67,P=0.03);术前踝关节跖屈角度为(22.0±9.9)°,术后12个月时为(29.2±8.7)°(t=-8.95,P<0.01)。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M(QR)]3.0(0.8)分,术后3个月为2.5(1.0)分,术后6个月为1.5(1.0)分,术后12个月为1.0(1.0)分(F=20.00,P<0.01)。术前AOFAS踝-后足评分为(26.3±6.6)分,术后3个月为(70.1±2.2)分,术后6个月为(76.0±3.4)分,术后12个月为(79.3±4.2)(F=56.81,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影像学检查均示假体位置稳定,无下沉迹象,无需行二期踝关节融合或翻修术,距骨高度为(34.6±3.5)mm,与术前高度(27.6±6.0)m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2);健侧足底压力为(350.6±29.6)N,最大压力为(629.9±26.1)N、患侧的足底压力为(212.3±9.7)N,最大压力为(521.4±14.4)N;健侧前、后足负荷分别为(38.1±2.8)%、(24.6±2.5)%,患侧分别为(11.5±2.0)%、(21.1±1.8)%。结论个性化三维打印距骨假体能恢复正常距骨的解剖以恢复踝关节的活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期临床疗效较好,对于足底压力的影响主要在于健侧负重增加和患侧重心后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假体和植入物 足底压力分析 成像 三维
原文传递
具有生物功能的个性化假体快速成型及3D打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张臣科 唐康来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20年第8期43-44,共2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严重创伤患者的增多,我国假体置换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绝大多数假体采用模型化设计,难以满足个性化和生物功能重建的需求,而个性化定制假体制备周期长,无法快速投入临床使用。如何快速制造具有生物功能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严重创伤患者的增多,我国假体置换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绝大多数假体采用模型化设计,难以满足个性化和生物功能重建的需求,而个性化定制假体制备周期长,无法快速投入临床使用。如何快速制造具有生物功能的个性化人工假体是假体制备和临床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人工假体 快速成型 功能重建 快速制造 模型化设计 个性化假体 生物功能
原文传递
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极小曲面点阵的结构和性能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飞 唐艺川 +2 位作者 谢海琼 张臣科 陈俊杰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4-227,共14页
随着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轻质高强和性能可控的点阵结构成为航空航天、骨科医疗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点阵结构的平均曲率为零,具有消除应力集中和提高结构强度的优点,是轻量化多功能结构材料的理想候选... 随着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轻质高强和性能可控的点阵结构成为航空航天、骨科医疗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点阵结构的平均曲率为零,具有消除应力集中和提高结构强度的优点,是轻量化多功能结构材料的理想候选者。本团队采用一种新的曲面偏移方法设计了金刚石(Diamond)、初始晶格(Primitive)、螺旋二十四面体(Gyroid)和体心立方(I-WP)4种TPMS点阵结构,并采用选区激光熔化(SLM)完成了Ti-6Al-4V样件的制备,同时建立了基于Johnson-Cook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点阵结构的仿真结果在受载进程的线性增长、应力降、应力平台各阶段均还原了实验过程,证明了有限元仿真模型的良好预测性,揭示了优化点阵结构在压缩过程中表现出的逐层坍塌的变形行为和连续塑性断裂模式。得益于曲面偏移设计产生的截面系数增加,4种TPMS点阵结构的压缩性能和能量吸收都获得了较大提升,其中I-WP点阵结构的强度提升了244.9%,能量吸收提升了3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点阵结构 选区激光熔化 三周期极小曲面 有限元仿真 变形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