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滴灌条件下不同覆盖材料对玉米产量效益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崔云玲 张立勤 +2 位作者 唐文雪 杨蕊菊 汤莹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为探明不同覆盖材料对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玉米产量和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以普通PE地膜和裸地为对照,分析全生物降解膜、加厚PE地膜、玉米秸秆等3种材料覆盖下对玉米产量和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加厚PE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 为探明不同覆盖材料对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玉米产量和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以普通PE地膜和裸地为对照,分析全生物降解膜、加厚PE地膜、玉米秸秆等3种材料覆盖下对玉米产量和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加厚PE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后玉米产量为13114.5~13708.5 kg/hm^(2),较普通PE地膜增产1.4%~6.0%;水分利用效率为24.17~25.11 kg/(mm·hm^(2)),较普通PE地膜提高2.3%~3.8%。产值与效益均高于普通PE地膜,均以玉米秸秆处理最高,分别为38383.8、24283.8元/hm^(2);生物降解膜次之,分别为37674.0、21624.0元/hm^(2);加厚PE地膜排第3,分别为36720.6、21570.6元/hm^(2)。收获后覆盖处理土壤水分均呈典型的“双峰”曲线,上层含水量高于下层,对深层土壤水分影响较大。在降水量低、蒸发量高的沿黄灌区,覆膜的主要作用是减蒸保水,用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型降解地膜、易回收型的加厚PE地膜或固炭培肥型的秸秆替代普通PE膜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覆盖材料 玉米 产量效益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膜沟灌栽培玉米适宜氮磷耦合研究
2
作者 车宗贤 张立勤 《肥料与健康》 2024年第6期116-122,共7页
为考察玉米在甘肃河西内陆河灌区垄膜沟灌栽培条件下的土壤健康管理和适宜氮磷用量,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施氮(N)水平分别为0、150、300、450 kg/hm^(2)和施磷(P_(2)O_(5))水平分别为0、60、120、180 kg/hm^(2)时玉米的产量和氮磷利用率... 为考察玉米在甘肃河西内陆河灌区垄膜沟灌栽培条件下的土壤健康管理和适宜氮磷用量,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施氮(N)水平分别为0、150、300、450 kg/hm^(2)和施磷(P_(2)O_(5))水平分别为0、60、120、180 kg/hm^(2)时玉米的产量和氮磷利用率。结果表明:在垄膜沟灌栽培条件下,适宜的氮、磷施用量分别为300、60 kg/hm^(2);氮磷间的互作效应明显,寻优结果显示,最佳氮、磷施用量分别为346.72、42.52 kg/hm^(2),该条件下的玉米产量为16497.9 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氮肥的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均呈降低趋势,从不施磷肥到增施磷肥至60 kg/hm^(2),氮肥利用率呈逐渐增加趋势;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磷肥的利用率、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均在磷肥施用量为60 kg/hm^(2)水平下最高,并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耦合 产量 养分利用率 垄膜沟灌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后移配施生物有机肥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有民 张燕 +3 位作者 朱建强 葛承暄 郭世乾 张立勤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4期57-62,共6页
为明确玉米配施生物有机肥的合理减氮后移比例,达到化肥减施增效的目的,以不施肥为对照,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进行氮肥减施后移并配施生物有机肥研究,分析不同处理对玉米生长情况、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 为明确玉米配施生物有机肥的合理减氮后移比例,达到化肥减施增效的目的,以不施肥为对照,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进行氮肥减施后移并配施生物有机肥研究,分析不同处理对玉米生长情况、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量后移配施生物有机肥对玉米生育期的影响较小,但对株高、茎粗、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能提高玉米产量,还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综合来看,当氮肥减量10%配施生物有机肥后,基肥30%+拔节期20%+大喇叭口期30%+灌浆期20%的施氮方式效果最好,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高,在保证玉米高产的同时达到了氮肥减量增效的目的,是较为理想的节氮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减量后移 生物有机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运筹对膜下滴灌制种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孙和折 崔云玲 +1 位作者 张立勤 史多鹏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025-1031,共7页
膜下滴灌技术能够使玉米适应更复杂的种植环境,实现玉米水肥需求的目标。通过研究甘肃引黄灌区制种玉米适宜的施氮量和灌水量,为建立制种玉米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以制种玉米洰丰19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对膜... 膜下滴灌技术能够使玉米适应更复杂的种植环境,实现玉米水肥需求的目标。通过研究甘肃引黄灌区制种玉米适宜的施氮量和灌水量,为建立制种玉米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以制种玉米洰丰19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对膜下滴灌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量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有促进作用,施氮量225 kg/hm^(2)、灌水量3750 m^(3)/hm^(2)时,玉米的产量最高,为6639.0 kg/hm^(2),较不施氮肥增产104.67%;施氮量225 kg/hm^(2)、灌水量3000 m^(3)/hm^(2)时玉米产量6539.5 kg/hm^(2),较不施氮肥增产101.60%。考虑高水氮高投入和经济效益时,施氮量225 kg/hm^(2)、灌水量3000 m^(3)/hm^(2)时的纯收入最高,达27439.5元/hm^(2);施氮量225 kg/hm^(2)、灌水量3750 m^(3)/hm^(2)时纯收入27286.5元/hm^(2)。综合形态指标和经济性状,膜下滴灌条件下,施氮量225 kg/hm^(2)、灌水量3000 m^(3)/hm^(2)时的制种玉米的效益较好,同时还可以避免水肥资源浪费,符合节水节肥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运筹 制种玉米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位AVO技术检测储层各向异性的方法和实践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立勤 彭苏萍 +1 位作者 李国发 王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8-40,I0020,共4页
油气储层的各向异性是制约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在弱各向异性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地震资料振幅随方位角的变化对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为了搞清研究区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对储层开发的影响,利用研究区宽方位角高精度... 油气储层的各向异性是制约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在弱各向异性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地震资料振幅随方位角的变化对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为了搞清研究区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对储层开发的影响,利用研究区宽方位角高精度三维纵波地震资料对研究区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行了预测;为了减小噪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首先对地震道按不同的方位角范围进行叠加和偏移,然后利用不同方位角的处理结果对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行预测;为了提高预测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对保持振幅处理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显示,目的层反射具有明显的振幅随方位角变化的基本特征,各向异性预测结果与综合地质分析和钻井资料解释结果具有很好的吻合性,为下一步的开发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各向异性 AVO 纵波 振幅 方位角 方法 油气储层 技术检测 预测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膜沟灌栽培对制种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9
6
作者 张立勤 马忠明 俄胜哲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3-86,共4页
对制种玉米在垄膜沟灌和条膜覆盖两种栽培方式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垄膜沟灌栽培具有较好的增产、节水、增温效应,与对照条膜栽培相比,5~25 cm土层地温提高0.92℃;在相同的灌溉定额下,制种玉米千粒重增加9.9... 对制种玉米在垄膜沟灌和条膜覆盖两种栽培方式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垄膜沟灌栽培具有较好的增产、节水、增温效应,与对照条膜栽培相比,5~25 cm土层地温提高0.92℃;在相同的灌溉定额下,制种玉米千粒重增加9.94~46.01 g,穗粒数增加6.10~46.78粒,增产1.63%~40.4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17%~34.16%;垄膜沟灌栽培条件下制种玉米适宜灌溉定额为450 mm,与对照相比,节水1 500 m3.hm-2,与当地大田灌溉定额720 mm相比,节水2 700 m3.hm-2,节水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垄膜沟灌 地温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下制种玉米的产量及水分生产效应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立勤 马忠明 +1 位作者 王智琦 连彩云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3-45,50,共4页
甘肃河西走廊是中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干旱、缺水是制约该区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对6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制种玉米的产量表现和水分利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垄植和沟播栽培模式均有利于提高制种玉米的... 甘肃河西走廊是中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干旱、缺水是制约该区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对6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制种玉米的产量表现和水分利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垄植和沟播栽培模式均有利于提高制种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模式节水增产效果最为显著,比对照半膜平作增产1 730.8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412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栽培模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古构造恢复方法探讨——以乌马营构造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立勤 付立新 +1 位作者 王濮 高树海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8,共6页
 古构造恢复是探索多旋回盆地油气藏改造、重组的有效手段之一。古构造恢复的基本原理是"回剥",即通过"退变形"而获得不同地质演化阶段某构造层的埋藏起伏变化。回剥可以视为剔除上覆地层,并将不同时期古水准面恢...  古构造恢复是探索多旋回盆地油气藏改造、重组的有效手段之一。古构造恢复的基本原理是"回剥",即通过"退变形"而获得不同地质演化阶段某构造层的埋藏起伏变化。回剥可以视为剔除上覆地层,并将不同时期古水准面恢复到原位的过程。利用层序充填特点和古水平面重塑研究古构造的新方法。在三维地震覆盖区,标示古水平面的层序特点在较高精度成像的地震数据体中是可以识别的,利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可以精确恢复针对圈闭或局部构造单元的变形史和变形基础。在黄骅坳陷乌马营地区进行了实例应用研究,研究表明:利用该方法可精确恢复三维空间内、不同时期潜山高点迁移的变化规律;古构造恢复的结论与WS1井气藏特点的吻合,为潜山天然气藏的评价和目标勘探提供了决定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回盆地 古构造恢复 层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水灌溉及覆膜对土壤水分及小麦出苗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立勤 马忠明 +2 位作者 杨君林 连彩云 王智琦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6,共4页
对不同储水灌溉定额和覆膜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储水灌溉可增加0~120cm土层土壤贮水量,适度降低储水灌溉定额,对播种期和出苗期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影响不明显,头水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春小麦出苗率提高;... 对不同储水灌溉定额和覆膜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储水灌溉可增加0~120cm土层土壤贮水量,适度降低储水灌溉定额,对播种期和出苗期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影响不明显,头水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春小麦出苗率提高;及早覆膜,有利于提高播种期和出苗期0~10cm土层、头水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以及播种至三叶期0~25cm土层地温。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适宜储水灌溉定额为600m3/hm2,覆膜时期为储水灌溉前覆膜,与对照相比,播种期及出苗期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7.36%和8.29%,头水期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2.78%,基本苗及出苗率分别增加26.34万株/hm2和5.44%,节水900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全膜覆盖 覆土穴播 土壤水分 地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和施肥对垄作沟灌啤酒大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立勤 马忠明 +1 位作者 杨君林 王智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19-1425,共7页
为给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啤酒大麦垄作沟灌栽培的水肥管理提供参考,通过裂区试验,设置4个不同灌溉定额(1 500 m3·hm-2、2 100 m3·hm-2、2 700 m3·hm-2和3 300 m3·hm-2)和3个不同施肥水平(N 75 kg·hm-2+P2O556... 为给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啤酒大麦垄作沟灌栽培的水肥管理提供参考,通过裂区试验,设置4个不同灌溉定额(1 500 m3·hm-2、2 100 m3·hm-2、2 700 m3·hm-2和3 300 m3·hm-2)和3个不同施肥水平(N 75 kg·hm-2+P2O556.25 kg·hm-2、N 150 kg·hm-2+P2O5112.5 kg·hm-2、N 225 kg·hm-2+P2O5168.75 kg·hm-2),研究了灌水和施肥对垄作沟灌栽培啤酒大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定额、施肥量及水肥互作对啤酒大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明显影响。当灌溉定额从1 500m3·hm-2增大到2 700 m3·hm-2时,啤酒大麦千粒重提高5.36 g,成穗数增加1.16×106·hm-2,增产57.9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4.12%;灌水量超过2 700 m3·hm-2时,增产效果不明显。在N 75~150kg·hm-2、P2O556.25~112.5 kg·hm-2范围内,增施肥料有利于啤酒大麦千粒重和穗粒数增加,并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灌溉定额2 700 m3·hm-2、纯N 150 kg·hm-2、P2O5112.5 kg·hm-2条件下,垄作沟灌栽培啤酒大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6 239.84 kg·hm-2和13.33 kg·mm-1·hm-2,水肥利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相对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大麦 垄作沟灌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绿洲灌区垄作春小麦的产量效应及节水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立勤 马忠明 +2 位作者 曹诗瑜 连彩云 徐生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65,69,共4页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对春小麦在垄作和平作两种栽培方式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垄作栽培方式有较好的增产、节水、增温效应,与对照平作栽培相比,5~10cm土层地温提高1.41℃;在相同的灌溉定额下,春小麦...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对春小麦在垄作和平作两种栽培方式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垄作栽培方式有较好的增产、节水、增温效应,与对照平作栽培相比,5~10cm土层地温提高1.41℃;在相同的灌溉定额下,春小麦千粒重增加2.45~3.31g,穗粒数增加5.33~8.02粒,增产471~1371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6~4.7kg/(mm·hm^2),垄作栽培条件下春小麦适宜灌溉定额为360mm,与对照相比,节水75mm,与当地大田灌溉定额540mm相比,节水180mm,节水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 春小麦 产量 地温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肥条件对滴灌制种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立勤 车宗贤 +2 位作者 崔云玲 崔增团 万伦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32,共4页
在甘肃扬黄灌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下,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和施肥条件下制种玉米的产量表现、水分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结果表明:适宜的灌溉定额和施肥量均有利于制种玉米增产,灌溉定额偏低,制种玉米产量下降;施肥过量,增产效果不再... 在甘肃扬黄灌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下,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和施肥条件下制种玉米的产量表现、水分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结果表明:适宜的灌溉定额和施肥量均有利于制种玉米增产,灌溉定额偏低,制种玉米产量下降;施肥过量,增产效果不再显著。在灌溉定额3 450 m3/hm^2、施N 270 kg/hm^2、P2O590 kg/hm^2、K2O 54 kg/hm^2的水肥条件下,制种玉米比其他处理增产1 395.5~3 600.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13~9.38 kg/(mm·hm^2),种植纯收益增加7 779.0~21 920.0元/hm^2,产投比增加0.09~1.41。水肥利用效果和种植效益相对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水肥一体化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滴灌模式下春小麦品种引进筛选试验
13
作者 张燕 刘有民 +3 位作者 朱建强 葛承暄 张立勤 雒兴刚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为筛选出浅埋滴灌模式下适宜酒泉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春小麦新品种,2023年以宁春4号为对照,对近年来通过省级审定的7个春小麦品种开展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酒春12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生育期较短,生长整齐一致,成熟度好,可作为当地春小麦主推品... 为筛选出浅埋滴灌模式下适宜酒泉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春小麦新品种,2023年以宁春4号为对照,对近年来通过省级审定的7个春小麦品种开展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酒春12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生育期较短,生长整齐一致,成熟度好,可作为当地春小麦主推品种;武春11、甘春33、甘春36各方面表现较好,可适度种植;甘育8号抗性表现较好,可进一步挖掘其丰产潜力;甘育4号产量不稳定,建议继续开展该品种的种植试验;甘育5号产量表现较差,应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浅埋滴灌 酒泉市 引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灌区田间固定道保护性耕作下作物轮作模式效益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立勤 马忠明 +2 位作者 连彩云 吕晓东 崔云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12,共6页
在甘肃河西走廊,通过田间试验结合入户调研的方式,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基于固定道保护性农业的7种轮作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加工型甜椒-玉米经济效益最好,净收益、产投比和单方水产值分别为1.52×104元·hm-2、2.00... 在甘肃河西走廊,通过田间试验结合入户调研的方式,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基于固定道保护性农业的7种轮作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加工型甜椒-玉米经济效益最好,净收益、产投比和单方水产值分别为1.52×104元·hm-2、2.00和5.39元·m-3;小麦-啤酒大麦-小麦劳动生产率最高,达240.2元·人-1·a-1,社会效益在所有轮作模式中也相对最好;小麦-油葵-啤酒大麦区域水资源安全保障度、水分能量生产效率、热量利用率分别为1.83、2.07×104kJ·m-3和66.12%,生态效益最好;综合效益相对较好的4种轮作模式分别为小麦-加工型甜椒-玉米、小麦-马铃薯-小麦、小麦-玉米-玉米和小麦-针叶豌豆-小麦。兼顾考虑固定道保护性农业系统的稳定性维护,小麦-加工型甜椒-玉米、小麦-玉米-玉米和小麦-针叶豌豆-小麦三种轮作模式更适宜在固定道保护性农业技术体系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道保护性农业 轮作模式 层次分析法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对水肥一体化制种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立勤 崔云玲 +2 位作者 崔增团 张举军 万伦 《寒旱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124-129,共6页
研发和推广应用高效节水技术是提升扬黄灌区制种玉米产量、支撑制种玉米产业增效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给建立制种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下的科学高效灌溉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在甘肃扬黄灌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溉... 研发和推广应用高效节水技术是提升扬黄灌区制种玉米产量、支撑制种玉米产业增效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给建立制种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下的科学高效灌溉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在甘肃扬黄灌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和灌水次数下制种玉米的产量表现和水分利用效果。结果表明,灌溉定额从2250 m3/hm2增加到3000 m3/hm2时,制种玉米增产幅度达33.84%,但灌溉定额高于3000 m3/hm2并继续增大时增产效果不明显,生育期耗水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明显。灌水次数从10次增加至20次时,制种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呈降低趋势,灌水次数多于15次并继续增加时,制种玉米减产显著。灌水次数和灌溉定额之间不存在互作效应。在灌溉定额偏低条件下,增加灌水次数会造成制种玉米严重减产。当生育期灌溉定额为3000 m3/hm2、灌水次数为10次时,折合产量较高,为7386.9 kg/hm2,较其余处理增产-2.77%~93.58%;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7.83 kg/(mm·hm2),较其余处理提高5.32%~78.30%;种植纯收益较高,为29683.6元/hm2,较其余处理增加-511.8~20675.4元/hm2;产投比最高,为3.03,较其余处理增加0.07~1.38。可见,灌水10次、灌溉定额为3000 m3/hm2时灌溉水利用效果相对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定额 灌水次数 制种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种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立勤 徐生明 连彩云 《甘肃农业科技》 2006年第8期9-11,共3页
2003-2004年对河西灌区制种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制种玉米全膜覆盖后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与条膜覆盖相比,增产183.0~1732.5kg/hm^2,节水1604-2828m^3/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3~5.92kg/(mm... 2003-2004年对河西灌区制种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制种玉米全膜覆盖后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与条膜覆盖相比,增产183.0~1732.5kg/hm^2,节水1604-2828m^3/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3~5.92kg/(mm·hm^2)。全膜覆盖提高了土壤温度,使制种玉米的成熟期提前8~12d,为提高玉米种子的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是一项适宜在河西灌区制种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的高效节水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全地面地膜覆盖 节水 栽培技术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灌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立勤 车宗贤 崔云玲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3期66-70,共5页
甘肃灌区既是农作物优质高产区,也是典型的干旱缺水地区。随着灌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土地流转逐年深入,节水节肥显著、增产增效突出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始在该区推广和应用。但受灌溉制度滞后、施肥体系陈旧,以及可供选择的专用水溶... 甘肃灌区既是农作物优质高产区,也是典型的干旱缺水地区。随着灌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土地流转逐年深入,节水节肥显著、增产增效突出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始在该区推广和应用。但受灌溉制度滞后、施肥体系陈旧,以及可供选择的专用水溶性肥料缺乏等诸多因素制约,技术应用成效受到一定影响,推广速度缓慢。立足不同生态区域特点,结合测土配方技术,围绕高值经济作物和区域优势主导产业,面向不同土地经营主体,研发并生产速溶性好、肥效显著的专用水溶肥,研究并确定指导性强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参数,集成提出水肥一体化综合技术体系,并建成可供参考的技术高效应用模式,借助政策引导,强化技术培训,重视示范区建设和带动,是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甘肃灌区快速应用,实现农业持续高效和生态安全双赢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灌区 水肥一体化 应用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绿肥协同还田生产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立勤 车宗贤 +1 位作者 张久东 宁新军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166-1169,共4页
针对甘肃灌区小麦收后田间秸秆处理难度大、直接还田腐解缓慢、影响后茬作物播种和产量等问题,经过试验示范,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小麦产量及秸秆绿肥协同还田量指标、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与播种、施肥、灌水、病虫草... 针对甘肃灌区小麦收后田间秸秆处理难度大、直接还田腐解缓慢、影响后茬作物播种和产量等问题,经过试验示范,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小麦产量及秸秆绿肥协同还田量指标、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与播种、施肥、灌水、病虫草害防治、小麦收获、绿肥秸秆协同还田和后茬作物施肥等方面规范了秸秆绿肥协同还田技术,集成提出秸秆绿肥协同还田生产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还田 小麦秸秆 绿肥 规程 甘肃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从学科培养模式到社会需要模式的转型——高校财经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立勤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146,共6页
本文通过梳理和剖析我国财经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以浙江财经学院为例反思当前高校财经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试图提出具有一定普遍价值的财经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路。
关键词 高校财经新闻人才 学科培养模式 社会需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探区奥陶系岩相古地理与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立勤 周立英 +2 位作者 孙晓明 刘淑芝 张英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9年第2期33-36,共4页
大港油田探区在奥陶世时期为华北陆表海的一部分,早奥陶世的岩相古地理具有南北分区的特点,中奥陶世受盆地基底结构控制,为“海中有坪”的格局。奥陶系储集层由于盆地后期的多次改造,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主要特点为:岩潮顷层分布;储集层... 大港油田探区在奥陶世时期为华北陆表海的一部分,早奥陶世的岩相古地理具有南北分区的特点,中奥陶世受盆地基底结构控制,为“海中有坪”的格局。奥陶系储集层由于盆地后期的多次改造,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主要特点为:岩潮顷层分布;储集层高孔、低渗,总体上属较好—差储集岩。其中沈青庄—塘沽、孔西、王官屯、南皮—吴桥和徐黑等地区为较好储集岩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岩相 古地理 储集层 岩溶 大港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