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烯、苯与Li^+、Na^+、K^+形成的阳离子-π复合物结构的理论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科春 刘磊 +1 位作者 程宇辉 郭庆祥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3-96,共4页
系统地研究了乙烯、苯与Li+ 、Na+ 、K+ 形成的阳离子 π复合物的结构 .发现在乙烯与Li+ 、Na+ 、K+ 阳离子形成的复合物中 ,乙烯分子的C -H键与形成复合物前相比伸长了 ,然而 ,在苯的阳离子 π复合物中 ,苯分子的C -H键却出乎意料地... 系统地研究了乙烯、苯与Li+ 、Na+ 、K+ 形成的阳离子 π复合物的结构 .发现在乙烯与Li+ 、Na+ 、K+ 阳离子形成的复合物中 ,乙烯分子的C -H键与形成复合物前相比伸长了 ,然而 ,在苯的阳离子 π复合物中 ,苯分子的C -H键却出乎意料地变短了 (特别是在锂离子 π复合物中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阳离子-π复合物 结构 ab INITIO 正离子-π相互作用 C-H键缩短 锂(I) 钠(I) 钾(I) 碳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化护理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及对血氧饱和度与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科春 王忠平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261-263,266,共4页
目的探究优质化护理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对其呼吸道感染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8月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患儿纳入本次研究,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优质化护理组(67例)和常规护... 目的探究优质化护理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对其呼吸道感染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8月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患儿纳入本次研究,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优质化护理组(67例)和常规护理组(53例)。常规护理组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化护理干预。就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以及在护理期间的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优质化护理组的总有效率和家长满意度分别为92.53%、95.52%,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分别为77.36%、83.02%),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化护理组的各项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明显快于常规护理组,其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也短于常规护理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优质化护理组患儿的SaO2、PaO2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其PaCO2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而在护理期间,优质化护理组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0.45%,远低于常规护理组(28.30%)(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儿临床治疗期间给予其优质化护理干预,能够使患儿呼吸道保持通畅,促进各项临床症状快速缓解,其血氧饱和度得到显著改善,降低了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几率,对患儿的临床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化护理 小儿重症肺炎 血氧饱和度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代谢途径合成有机醇有机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晨凯 李佳隆 张科春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1年第6期902-919,共18页
有机酸有机醇不仅是食品、化工、医药领域的原料,更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基燃料,相比于传统的石油基燃料,具有原料可再生,生产过程清洁的特点,是应对能源危机、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对策。传统的代谢工程方法是通过在微生物中过表达产物相关... 有机酸有机醇不仅是食品、化工、医药领域的原料,更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基燃料,相比于传统的石油基燃料,具有原料可再生,生产过程清洁的特点,是应对能源危机、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对策。传统的代谢工程方法是通过在微生物中过表达产物相关的特异性酶实现的,应用时常有发酵原料单一,代谢效率不高,产物种类受限等问题。筛选并重新组合不同来源的酶来构建人工代谢途径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是代谢工程方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构建人工代谢途径生产有机酸有机醇取得的突破与进展,具体阐述了5种创新生物合成途径(一碳化合物同化途径、非磷酸化途径、酮酸途径、β-氧化逆循环途径和聚酮化合物途径)的相关机理,为未来构建低成本、高效、产物多样化的有机酸有机醇生物合成平台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有机醇 生物基燃料 代谢工程 人工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bstituent Effects on the Blue-Shifting Hydrogen Bonds between X-C≡C-CF_2-H and Water
4
作者 范剑淼 张科春 +2 位作者 刘磊 李晓松 郭庆祥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7-251,共5页
MP2/6-31 + g(d) 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verifying the existences ofblue-shifting X - C ≡ C - CF_2 - H···OH_2 hydrogen bonds. Detailed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interaction energy and donor-acceptor... MP2/6-31 + g(d) 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verifying the existences ofblue-shifting X - C ≡ C - CF_2 - H···OH_2 hydrogen bonds. Detailed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interaction energy and donor-acceptor distance had good correlations with the substituent Hammettconstants. However, the extent of C―H bond contraction and the blue shift of the C―H stretchingvibration did not show any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substituent constants, indicatingthat certain more complicated mechanisms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present systems. Nevertheless, itwas found that highly electron-withdrawing susbtituents were not favorable to the C―H bondcontraction, and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attrac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water and the carbon of -CF_2H probabl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lue shi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bond blue shift vibration bond contraction substituent effe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