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洛酮与甲基泼尼松龙联用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秋金 沈洪 +2 位作者 张维 李银平 黎檀实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0-372,i002,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和纳洛酮对内毒素(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LPS吸入性ALI模型(LPS3mg/kg气管内注射)。8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LPS损伤组,甲基泼尼松...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和纳洛酮对内毒素(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LPS吸入性ALI模型(LPS3mg/kg气管内注射)。8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LPS损伤组,甲基泼尼松龙组(LPS+甲基泼尼松龙),纳洛酮组(LPS+纳洛酮),联合用药组(LPS+甲基泼尼松龙+纳洛酮)。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并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经气道吸入LPS可致大鼠发生ALI。ALI大鼠肺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IL-8水平亦明显增高(P<0.05或P<0.01),单用甲基泼尼松龙或纳洛酮组肺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率及IL-8水平均较LPS损伤组明显降低,以联合用药组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联合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和纳洛酮可降低LPS吸入性ALI大鼠血清IL-8升高,并显著抑制肺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泼尼松龙 大鼠肺组织 急性肺损伤 核转录因子-ΚB 纳洛酮 白细胞介素-8(IL-8) 联用 0.05 IL-8水平 血清IL-8 气管内注射 LPS 免疫法检测 免疫组化法 蛋白表达率 ALI 方法建立 生理盐水 大鼠血清 吸入性 联合用 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眶蟾蜍和黑斑蛙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秋金 陈友铃 +1 位作者 耿宝荣 王义权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1,共5页
对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和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形态、分布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在黑眶蟾蜍和黑斑蛙消化道各段中均有分布,分布密度均呈升-降-升-降的波浪式分布特点... 对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和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形态、分布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在黑眶蟾蜍和黑斑蛙消化道各段中均有分布,分布密度均呈升-降-升-降的波浪式分布特点,二者在幽门部和回肠都有个分布的高峰值。黑眶蟾蜍回肠最高,空肠、幽门部次之,十二指肠、直肠最低;黑斑蛙幽门部最高,回肠、空肠次之,食道、贲门部、直肠最低。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位于胃的胃腺上皮、食道及肠的粘膜上皮,有圆形、椭圆形、梭形、楔形等,有的有胞突。文中讨论了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分布型的原因及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眶蟾蜍 黑斑蛙 消化道 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上皮细胞功能特性与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秋金 李银平 黎檀实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2-384,共3页
关键词 肺泡上皮细胞 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 功能特性 surfactant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syndrome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injury 多形核白细胞 细菌细胞壁 fluid 革兰阴性 lung 病理变化 细胞损伤 蛋白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romosome Preparation and Preliminary Observation of Two Amphioxus Species in Xiamen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秋金 李光 +1 位作者 孙毅 王义权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6,共6页
Amphioxus has an important evolutionary position as a result of their phylogenetic position relative to vertebrates. Understanding their chromosomes would provide key points in the study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and co... Amphioxus has an important evolutionary position as a result of their phylogenetic position relative to vertebrates. Understanding their chromosomes would provide key points in the study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and comparative genomics. The difficulty in preparing amphioxus chromosomes currently provides a significant hurdle in this research.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describe an improved method for metaphase preparation from amphioxus embryos and methodology for preparing metaphase spreads from regenerative somatic cells. Chromosomes of two amphioxus species from Xiamen waters in China are also observed. The diploid chromosome number was found to be 40 in Branchiostoma belcheri, while B. japonicum has 36, confirming the two are distinct species from cytotaxonomic viewp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hioxus (lancelet) Branchiostoma belcheri B. japonicum CHROMOSOME Regenerative 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纳洛酮与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秋金 沈洪 +2 位作者 张维 李银平 黎檀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纳洛酮对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内毒素吸入性ALI模型 (LPS ,3mg/kg气管内注射 ) ,85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内毒素损伤组、甲基强的松龙组 (内毒素 +...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纳洛酮对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内毒素吸入性ALI模型 (LPS ,3mg/kg气管内注射 ) ,85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内毒素损伤组、甲基强的松龙组 (内毒素 +甲基强的松龙 )、纳洛酮组 (内毒素 +纳洛酮 )、联合用药组 (内毒素 +甲基强的松龙 +纳洛酮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血清TNF -α、IL - 8水平 ,并观察动脉血气分析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内毒素损伤组较生理盐水组TNF -α、IL - 8水平明显增高 ,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降低 ,肺组织可见肿胀、淤血、炎细胞浸润。联合用药组各项指标较内毒素损伤组均轻。结论 联合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和纳洛酮可降低气管内注入内毒素致大鼠ALI血清TNF -α、IL - 8升高水平 ,减轻肺损伤病理改变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8 纳洛酮 甲基强的松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尾蜥虎(Hemidactylus bowringii)雄性生殖周期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秋金 肖义军 +1 位作者 陈友铃 高建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89-592,共4页
对福州产的原尾蜥虎(Hemidactylusbowringii) 雄性生殖周期的研究结果表明:10 月份精子发生开始新的周期性复生,精原细胞发育进入增殖期,中旬曲细精管除精原细胞外尚有较多的初级精母细胞;11 月初已有... 对福州产的原尾蜥虎(Hemidactylusbowringii) 雄性生殖周期的研究结果表明:10 月份精子发生开始新的周期性复生,精原细胞发育进入增殖期,中旬曲细精管除精原细胞外尚有较多的初级精母细胞;11 月初已有较多的精细胞,曲细精管管腔中开始出现少量的精子;12 月份,生精活动非常活跃,输精管始见有成熟的精子,12 月下旬进入冬眠期,成熟的精子释放到输精管中过冬,冬眠期间生精活动趋于停滞,表现为曲细精管管径和生精上皮厚度都有所下降;次年3 月底4 月初陆续出蛰,生精活动又恢复并逐渐增强,4、5 月份精子发生相当活跃,6 月份是精子发生的高峰期,也是交配繁殖的高峰期;原尾蜥虎一年只繁殖一次,繁殖期过后,7 ~9 月份,生精活动逐渐减弱,曲细精管的管腔逐渐消失,初级、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逐渐减少、退化,精子逐渐退化、消失,到9 月下旬曲细精管和输精管都见不到精子,此时的曲细精管主要由精原细胞组成,一个周期到此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科 原尾蜥虎 雄性 生殖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2种文昌鱼的实验室饲养与繁殖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秋金 陈路 +3 位作者 吕小梅 李光 方少华 王义权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8-351,共4页
关键词 白氏文昌鱼 日本文昌鱼 实验室饲养 繁殖 子二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邵武发现一例白化王锦蛇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秋金 陈友铃 谢少和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47,F0004,共2页
关键词 白化现象 王锦蛇 无脊椎动物 邵武 福建 神农架地区 白化动物 黑眉锦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尾蜥虎和光蜥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秋金 高建民 耿宝荣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14,共3页
该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分析了原尾蜥虎和光蜥的核型。原尾蜥虎2n=46,NF=46,染色体组内没有划分大染色体和微小染色体的明显界限。光蜥2n=26,NF=42,含4对大染色体和9对小染色体,属两型性核型。... 该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分析了原尾蜥虎和光蜥的核型。原尾蜥虎2n=46,NF=46,染色体组内没有划分大染色体和微小染色体的明显界限。光蜥2n=26,NF=42,含4对大染色体和9对小染色体,属两型性核型。二者都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尾蜥虎 光蜥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草蜥核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秋金 《四川动物》 CSCD 2001年第3期157-157,共1页
关键词 蜥蜴科 南草蜥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发挥动物标本馆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秋金 耿宝荣 《福建高教研究》 2001年第5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动物标本馆 作用 科普教育 学生培养 综合素质 国情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尾蜥虎(Hemidactylus bowringii)雌性生殖周期的研究
12
作者 张秋金 陈友铃 +1 位作者 高建民 耿宝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3-96,共4页
从原尾蜥虎的卵巢重量、输卵管重量、卵巢内最大卵泡的长径、输卵管上皮厚度及输卵管中含卵数的季节性变化 ,观察了雌性生殖周期 ,结果表明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开始于 1 1月份 ,冬眠期间卵巢增重缓慢 ,出蛰后增重加快 ,到次年 6、 7月份... 从原尾蜥虎的卵巢重量、输卵管重量、卵巢内最大卵泡的长径、输卵管上皮厚度及输卵管中含卵数的季节性变化 ,观察了雌性生殖周期 ,结果表明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开始于 1 1月份 ,冬眠期间卵巢增重缓慢 ,出蛰后增重加快 ,到次年 6、 7月份卵巢重量达到最大值 ,此时最大卵泡已发育成熟、可以排卵 ,排卵后卵巢逐渐退化、缩小 ,到 1 0月份其重量为最小值 ,一个周期至此结束 .原尾蜥虎一年繁殖一次 ,每次产卵 2枚 (偶尔 1枚 ) ,6、 7月份为卵成熟及排卵的高峰期 ,而孕卵、产卵的高峰期是 6~ 8月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科 原尾蜥虎 雌性 生殖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头肾、脾脏和肝脏中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32
13
作者 肖义军 金雅平 +1 位作者 郑翠芳 张秋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5-69,共5页
观察了泥鳅头肾、脾脏和肝脏中血细胞发生的情况 ,头肾是泥鳅各类血细胞发生的主要器官 ,脾次之 ,肝脏中无原始型血细胞 ,故可能不是泥鳅的造血器官 .泥鳅各类血细胞的发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和成熟阶段 .着重描... 观察了泥鳅头肾、脾脏和肝脏中血细胞发生的情况 ,头肾是泥鳅各类血细胞发生的主要器官 ,脾次之 ,肝脏中无原始型血细胞 ,故可能不是泥鳅的造血器官 .泥鳅各类血细胞的发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和成熟阶段 .着重描述了各阶段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血细胞发生 造血器官 血液学 形态特征 头肾 肝脏 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敌敌畏和丁草胺对沼蛙蝌蚪的毒性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耿宝荣 姚丹 +1 位作者 张秋金 黄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18-121,共4页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的测定方法研究敌敌畏和丁草胺对沼蛙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对精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24~25℃条件下,敌敌畏对沼蛙蝌蚪的24,48,72,96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9.104,8.064,6.304,5.680mg/L...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的测定方法研究敌敌畏和丁草胺对沼蛙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对精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24~25℃条件下,敌敌畏对沼蛙蝌蚪的24,48,72,96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9.104,8.064,6.304,5.680mg/L;丁草胺对沼蛙蝌蚪的24,48,72,96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400,0.860,0.795,0.735mg/L.暴露在低剂量的敌敌畏(1.42mg/L)和丁草胺(183.75×10^-3mg/L)溶液中20d,沼蛙蝌蚪精巢体积分别缩小了68.14%和68.27%.污染物对蛙类生殖腺发育的影响会导致两栖动物种群的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敌畏 丁草胺 沼蛙蝌蚪 急性毒性 精巢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肖义军 金雅平 +1 位作者 郑翠芳 张秋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93-96,共4页
报道了泥鳅外周血细胞的显微观察结果 .用 Wright氏染料染色 ,泥鳅的外周血中可区分出下列各种类型的血细胞 :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 ,还可见到幼红细胞、幼嗜中性粒细胞和幼单核细胞 .白... 报道了泥鳅外周血细胞的显微观察结果 .用 Wright氏染料染色 ,泥鳅的外周血中可区分出下列各种类型的血细胞 :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 ,还可见到幼红细胞、幼嗜中性粒细胞和幼单核细胞 .白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较多 ;单核细胞体积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血细胞 显微结构 细胞形态 红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对日本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姚丹 万琳燕 +2 位作者 耿宝荣 黄浩 张秋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17-120,共4页
采用标准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下Cu2+对日本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1~24℃条件下,Cu2+对日本林蛙蝌蚪的24、48、72、96h毒性死亡几率与浓度对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3.2060x-2.6861,y=4.8309x-5.4046,y=6.5617x-8.5699和y=6.6... 采用标准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下Cu2+对日本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1~24℃条件下,Cu2+对日本林蛙蝌蚪的24、48、72、96h毒性死亡几率与浓度对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3.2060x-2.6861,y=4.8309x-5.4046,y=6.5617x-8.5699和y=6.6910x-8.4263;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49.70×10-3、142.48×10-3、116.96×10-3、101.53×10-3mg·L-1;显示了在鱼病防治中铜(Cu2+)对日本林蛙蝌蚪有一定的危害.同时讨论了不同蛙类蝌蚪对Cu2+的耐受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日本林蛙 蝌蚪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游蛇生精上皮超微结构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建民 郑翠芳 +2 位作者 张彦定 张秋金 林玮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6-79,T019,共5页
目的 研究渔游蛇生精上皮各类细胞超微结构的季节性变化 ,为探讨蛇类的受精机理及人工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 2 .5 %戊二醛和 1%锇酸双固定 ,按常规制作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 ,分别用光镜和 H- 6 0 0电镜观察。 结果 渔游蛇 4... 目的 研究渔游蛇生精上皮各类细胞超微结构的季节性变化 ,为探讨蛇类的受精机理及人工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 2 .5 %戊二醛和 1%锇酸双固定 ,按常规制作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 ,分别用光镜和 H- 6 0 0电镜观察。 结果 渔游蛇 4月份生精上皮的细胞呈休止状态 ;5~ 7月份是精原细胞复苏、增殖、分化形成精母细胞时期 ;8~ 9月份是精母细胞分裂成为精细胞时期 ;9月末至 11月份是精子形成高峰期 ;12月至次年 1月份 ,精子发生渐趋停滞。 结论 渔游蛇精子发生的周期性符合羊膜动物的基本规律 ,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特别是精子形成过程有许多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精上皮 精子发生 超微结构 季节性变化 渔游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昌鱼的实验室繁育及子二代获得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义权 张秋金 +2 位作者 吕小梅 钟婧 孙毅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1-634,共4页
文昌鱼特殊的进化地位、简单的器官系统和终生透明的躯体等特征,使其很有希望成为一个新型实验室模式动物。要实现文昌鱼的模式动物化,实验室内全人工条件下繁殖是关键的第一步。为此,我们于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两次采集产于厦门海域的... 文昌鱼特殊的进化地位、简单的器官系统和终生透明的躯体等特征,使其很有希望成为一个新型实验室模式动物。要实现文昌鱼的模式动物化,实验室内全人工条件下繁殖是关键的第一步。为此,我们于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两次采集产于厦门海域的2种文昌鱼,开展实验室内养殖研究。经过3年多的持续实验室养殖,继2005年夏季于实验室内繁殖出子一代文昌鱼后,又在2006年夏季成功获得了这两种文昌鱼的子二代,初步实现文昌鱼在实验室内的全人工养殖。对子代文昌鱼养殖的初步观察发现,不同水温对生长发育速度有一定影响,提示有可能通过水温控制实现文昌鱼一年多次产卵的目的。目前这两种文昌鱼子二代幼体已完成变态,进入亚成体生长发育阶段,其体长分别已达14.6mm(日本文昌鱼Branchiostomajaponicum)和6.5mm(白氏文昌鱼B.belche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鱼 模式动物 实验室养殖 子二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纹蛙的早期胚胎发育 被引量:6
19
作者 耿宝荣 陈友铃 +1 位作者 张秋金 蔡明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85-90,共6页
报道了虎纹蛙的早期胚胎发育. 自受精卵期至鳃盖完成期共分25 时期, 其发育进程及各期胚胎的形态特征与一般蛙科种类基本相似, 但其受精卵期和8 细胞期有明显的特异之处. 在水温18~23℃下, 其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历时约126 h.
关键词 虎纹蛙 胚胎发育 形态特征 早期 两栖类 无尾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饰纹姬蛙的早期胚胎发育 被引量:13
20
作者 耿宝荣 温青 张秋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7-21,共5页
本文报道了饰纹姬蛙的早期胚胎发育。自受精卵期到出水孔完善期共分25个时期,其发育进程及各时期胚胎的外形特征与四川狭口蛙基本相似,但其胚胎孵化的迟早差距较大。在水温21±0.5℃和24±0.5℃条件下,其胚胎发... 本文报道了饰纹姬蛙的早期胚胎发育。自受精卵期到出水孔完善期共分25个时期,其发育进程及各时期胚胎的外形特征与四川狭口蛙基本相似,但其胚胎孵化的迟早差距较大。在水温21±0.5℃和24±0.5℃条件下,其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历时分别为76h56min和61h52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纹姬蛙 胚胎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