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4月云南罕见寒潮天气成因及预报偏差分析
1
作者 连钰 杨素雨 +3 位作者 马文倩 赵宁坤 张秀年 晏红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3,共12页
2022年3月31日—4月2日,云南省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寒潮天气过程.通过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和NCEP FNL资料,对此次寒潮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 2022年3月31日—4月2日,云南省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寒潮天气过程.通过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和NCEP FNL资料,对此次寒潮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模式的形势场及最低气温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发生在北极涛动负位相期间,西伯利亚高压偏强,欧亚中高纬形成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东亚大槽后侧强劲的偏北风引导低层冷空气南移,南支槽向东移动为云南省输送暖湿气流,700 hPa切变线和地面冷锋的南侵,共同造成了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发生;此次寒潮过程的强降温是由过程中近地层强冷平流的作用,冷锋后部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引起绝热膨胀冷却作用,加剧了局地气温的下降;通过定量分析导致昆明局地气温变化的各项因子发现,昆明的降温主要受温度平流项的影响,其次是非绝热项的影响. ECMWF模式能较好地预报此次寒潮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及降温的范围,但对降温强度的预报效果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云南 成因分析 北极涛动 预报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全球温度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秀年 严华生 郭世昌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1-570,共10页
通过对各种温度资料所作的统计分析,得到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全球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二十世纪初以来,总体来讲全球、南半球、北半球均出现了强烈的增温;这种增温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和季节差异,甚至有些区域在某些时段... 通过对各种温度资料所作的统计分析,得到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全球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二十世纪初以来,总体来讲全球、南半球、北半球均出现了强烈的增温;这种增温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和季节差异,甚至有些区域在某些时段出现了很强的降温;南北半球在这些变化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对流层上层的温度变化要强于对流层下层的温度变化;冬季的增温要明显地高于夏季,冬夏温差有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时空变化特征 温度 冬季 夏季 变化过程 季节差异 全球变暖 南北半球 南半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低纬度地区大气臭氧总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秀年 常有礼 +2 位作者 陈辉 郭世昌 孙正友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1-327,共7页
分析研究了位于我国低纬地区不同经度的昆明与香港两个站点上空的臭氧分布与演变状况,得出了中国低纬度地区大气臭氧总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香港与昆明两地臭氧的时间变化特征极为相似;(2)整个中国低纬地区的大气臭氧的... 分析研究了位于我国低纬地区不同经度的昆明与香港两个站点上空的臭氧分布与演变状况,得出了中国低纬度地区大气臭氧总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香港与昆明两地臭氧的时间变化特征极为相似;(2)整个中国低纬地区的大气臭氧的时间变化趋势是非常一致的,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3)我国低纬地区的大气臭氧总量在夏季出现极大值,在冬季出现极小值。计算结果还表明,昆明的臭氧总量要小于其所在纬圈的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总量 低纬地区 变化特征 纬向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纬高原西南涡暴雨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秀年 段旭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1-947,共7页
选取了由西南涡造成的低纬高原暴雨的8个个例,利用中尺度滤波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低纬高原西南涡暴雨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向东南方向移出的西南涡是造成低纬高原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暴雨主要出现在西南涡的西南象限的中尺度辐合线... 选取了由西南涡造成的低纬高原暴雨的8个个例,利用中尺度滤波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低纬高原西南涡暴雨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向东南方向移出的西南涡是造成低纬高原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暴雨主要出现在西南涡的西南象限的中尺度辐合线、变形场和气旋之中.造成低纬高原暴雨的西南涡是比较深厚的,其正涡度区在垂直方向通常可达300~400 hPa.这种西南涡不仅具有动力性的作用,而且其后部常伴有较强的冷空气活动.正是由于西南涡的动力扰动、冷空气活动和偏南暖湿气流的爬坡抬升共同导致了暴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暴雨 中尺度 低纬高原 物理量诊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冷锋切变型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秀年 段旭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利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资料,通过中尺度滤波方法,提取云南冷锋切变型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降水系统,对其有关物理量的特征及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通过中尺度滤波方法,可以从常规的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中有效分离出直接导致暴雨的中尺度... 利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资料,通过中尺度滤波方法,提取云南冷锋切变型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降水系统,对其有关物理量的特征及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通过中尺度滤波方法,可以从常规的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中有效分离出直接导致暴雨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通过对这些中尺度系统的分析及追踪,可以为暴雨预报提供更为客观的预报依据;水汽的强辐合时段与暴雨降落时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雨落区比水汽的强辐合区域要稍偏向于水汽输送的下游方向;在该型暴雨的发生过程中,北部冷平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南部暖平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 暴雨 冷锋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纬高原冰雹与暴雨对比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秀年 曹杰 段旭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7年第6期7-12,共6页
通过对低纬高原地区多个冰雹和暴雨个例的多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冰雹和暴雨的发生在大气环境背景、大气层结、大气不稳定性及云图特征上既有一些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研究发现,发生冰雹时,中纬度低槽较偏南,受北方天气系统... 通过对低纬高原地区多个冰雹和暴雨个例的多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冰雹和暴雨的发生在大气环境背景、大气层结、大气不稳定性及云图特征上既有一些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研究发现,发生冰雹时,中纬度低槽较偏南,受北方天气系统影响明显;发生暴雨时,受热带系统影响明显,中纬度低槽稍偏北。在冰雹发生前,大气中层较干、低层较湿,但层结仍为较稳定的状态;在暴雨发生前,大气中、低层均较湿,层结为弱稳定状态。冰雹的发生要求下层大气气温相对较低,以使雹粒在溶化之前可到达地面,而暴雨的发生要求大气富含水汽。冰雹以冬春多见,夏季较少;暴雨以夏季较多,而冬春较少。与此对应,产生暴雨的强对流其对流强度要强于产生冰雹的,但对于同一季节发生的冰雹和暴雨,两者的对流强度是相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暴雨 低纬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2009年雨季T639、日本、德国3个数值模式的降水预报检验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秀年 曹杰 杨素雨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0年第6期15-19,23,共6页
对云南2009年雨季T639、日本、德国3个数值模式的降水预报进行了检验与比较,发现3个模式的降水预报均有明显的特征。总体偏差分析表明T639模式降水预报明显偏多,德国模式明显偏少,日本模式预报稍偏多。降水分级检验表明小雨和中雨的TS... 对云南2009年雨季T639、日本、德国3个数值模式的降水预报进行了检验与比较,发现3个模式的降水预报均有明显的特征。总体偏差分析表明T639模式降水预报明显偏多,德国模式明显偏少,日本模式预报稍偏多。降水分级检验表明小雨和中雨的TS评分日本模式最高,大雨和暴雨的TS评分T639模式最高。T639和日本模式在降水的落区预报上均为正相关,对降水落区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体上,3个模式中日本模式预报较准确,T639次之,德国模式的各项检验指标均为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模式 降水 预报检验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及其周边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59
8
作者 段旭 张秀年 许美玲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3-250,F003,共9页
依据卫星云图红外辐射亮温资料 (TBB) ,对云南及周边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进行了统计分析 ,获得了该地区MβCS ,MαCS和MCC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MCS多发生在低纬度高原东部的滇黔和中越之间 ;平均每年 6~ 8月为MCS主要发生时... 依据卫星云图红外辐射亮温资料 (TBB) ,对云南及周边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进行了统计分析 ,获得了该地区MβCS ,MαCS和MCC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MCS多发生在低纬度高原东部的滇黔和中越之间 ;平均每年 6~ 8月为MCS主要发生时段 (占总发生次数的 6 7.1% ) ,MCS特别是MαCS和MCC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6月 ,其与季节性变化 (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爆发 )和下垫面加热易形成空气热对流有关 ;低纬高原地区MCS除了 18~ 2 3时有 1个高峰发生时段外 ,0~ 7时还有 1个次高峰发生时段 ,这与中国其他地区有明显的不同 ,说明高原地区的MCS还具有地域特点。另外还对MCS的移动路径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中尺度对流系统 时空分布 统计分析 暴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3a来北半球大气臭氧的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郭世昌 黎成超 +5 位作者 郭漪然 陈艳 张秀年 黎海凤 李豪杰 常有礼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9-326,共8页
利用ECMWF的再分析资料,研究近33 a来北半球臭氧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⑴1979—2011年北半球4个关键区(北极、东亚、北美和西欧)的臭氧总量呈减少趋势,但减少的趋势已经减缓;⑵最近19 a来,北半球4个关键区臭氧都有微弱回升的趋势,回升... 利用ECMWF的再分析资料,研究近33 a来北半球臭氧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⑴1979—2011年北半球4个关键区(北极、东亚、北美和西欧)的臭氧总量呈减少趋势,但减少的趋势已经减缓;⑵最近19 a来,北半球4个关键区臭氧都有微弱回升的趋势,回升趋势最大在东亚地区,达到0.057 9 DU/a;⑶自1993、1994年以来,北半球4个关键区的冬季臭氧总量都为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趋势最大在北极地区,为1.157 7DU/a;⑷前期(1979—1994年)四个季节的北半球中高纬基本上都为下降趋势,春季俄罗斯中北部地区下降趋势最大,为4.5 DU/a,而在后期(1994—2011年)冬季挪威、瑞典、芬兰及其周边的挪威海和格陵兰海区域上升趋势最大,为1.8 DU/a;⑸北半球4个关键区的下降趋势最大的层次都是10 hPa,北美地区下降速率最快,为1.641×10-8/a,而这4个区上升趋势最大的层次是3 hPa,北极地区上升速率最快,为3.843×10-8/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 大气臭氧 趋势变化 季节变化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湾风暴影响低纬高原的环流和云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许美玲 张秀年 杨素雨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5-400,共6页
通过对12个造成云南19次全省性暴雨的孟加拉湾风暴(以下简称孟湾风暴)进行合成分析,得到了孟湾风暴影响低纬高原地区的降水及环流特征,要造成低纬高原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的风暴中心通常位于孟加拉湾中部及其以东以北地区、副高脊线位于1... 通过对12个造成云南19次全省性暴雨的孟加拉湾风暴(以下简称孟湾风暴)进行合成分析,得到了孟湾风暴影响低纬高原地区的降水及环流特征,要造成低纬高原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的风暴中心通常位于孟加拉湾中部及其以东以北地区、副高脊线位于15~20°N之间、西脊点从中国南海到中南半岛、低纬高原处于槽前和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控制。孟湾风暴前西南低空急流对强降水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起着输送水汽和能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维持必要的动力学条件。卫星云图特征分析表明:风暴在孟加拉湾海域形成后,其云系中不断有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移入低纬高原造成暴雨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湾风暴 低纬高原 大尺度环流 卫星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陆孟湾风暴结构演变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许美玲 段旭 张秀年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9-1146,共8页
利用MM5V3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4年5月19日登陆的孟湾风暴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讨论了风暴中心移动路径,分析了风暴登陆前后的流场、动力场和热力场结构,并与西太平洋登陆台风的结构变化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风暴中心的模拟路径与实况路径... 利用MM5V3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4年5月19日登陆的孟湾风暴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讨论了风暴中心移动路径,分析了风暴登陆前后的流场、动力场和热力场结构,并与西太平洋登陆台风的结构变化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风暴中心的模拟路径与实况路径虽有一定误差,但总趋势均向东北方向移动,表明模式对本个例的模拟预报可以参考;孟湾风暴登陆前后,其结构与登陆台风变性阶段一样,经历了从热带气旋的基本对称的垂直分布结构演变到斜压非对称结构;风暴登陆后,由于地形和冷空气的作用,动力场和热力场表现为对流层中低层锋区增强、倾斜涡度发展,导致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盂湾风暴 数值模拟 结构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最优相互反倾销税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秀年 钟根源 秦向东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78,共3页
通过构建一个由两个市场和两个国家组成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运用经济学原理得到国内与国外产品市场的均衡,同时根据博弈分析结果,得出在存在倾销的情况下,国内政府部门与国外政府部门如何确定倾销税,使国内与国外社会福利最大化.所... 通过构建一个由两个市场和两个国家组成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运用经济学原理得到国内与国外产品市场的均衡,同时根据博弈分析结果,得出在存在倾销的情况下,国内政府部门与国外政府部门如何确定倾销税,使国内与国外社会福利最大化.所得结论为:对市场容量较大、生产成本较低及运输费用较低的国家,政府应制定较高的反倾销税率,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信息 相互倾销 反倾销税 社会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珍珠”(2006)螺旋雨带发展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咏青 蔡敏敏 张秀年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6-796,共11页
基于2 km分辨率的ARW-WRF数值模拟资料,讨论了台风"珍珠"(2006)螺旋雨带中对流单体及内雨带的发展机制。结果表明:模式很好地再现了台风的路径和强度。作为雨带中仅仅存在于眼壁外侧的内雨带,其传播机制与重力波、涡旋Rossby... 基于2 km分辨率的ARW-WRF数值模拟资料,讨论了台风"珍珠"(2006)螺旋雨带中对流单体及内雨带的发展机制。结果表明:模式很好地再现了台风的路径和强度。作为雨带中仅仅存在于眼壁外侧的内雨带,其传播机制与重力波、涡旋Rossby波及混合波没有联系,其可能发展机制仅与低层出流、水平风场和变形场有关。低层出流使得内雨带径向向外运动,而低层的水平风场和变形场使其形成螺旋结构。同时,就螺旋雨带中精细对流单体的发展而言,涡度收支方程定量分析表明,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得垂直涡度:水平涡度倾斜为垂直涡度;上升运动拉伸垂直涡度。随着平流输送,对流单体在眼壁附近合并和汇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数值模拟 螺旋雨带 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区域模式降水预报在云南的检验 被引量:20
14
作者 赵宁坤 张秀年 +1 位作者 孙俊奎 邹阳 《暴雨灾害》 2021年第1期78-86,共9页
为了解高分辨率区域数值模式降水预报在云南的预报效果和误差特点,针对华南中尺度模式、华东区域数值预报业务模式和中央气象台GRAPES-Meso模式对2017年9月—2018年12月云南降水预报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华东模式降水预报效果整体最... 为了解高分辨率区域数值模式降水预报在云南的预报效果和误差特点,针对华南中尺度模式、华东区域数值预报业务模式和中央气象台GRAPES-Meso模式对2017年9月—2018年12月云南降水预报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华东模式降水预报效果整体最好,其降水的振幅接近实况,晴雨准确率也是最高,而华南和GRAPES模式空报率和漏报率普遍偏高。三种模式对滇东北、滇中西部、滇西北北部≥0.1 mm降水预报评分普遍较低,对滇南、滇西南、滇西边缘地区的评分普遍较高。在滇东北北部、滇中西部、及滇西北北部地区三种模式对≥10 mm降水TS评分普遍较低。对于≥25 mm降水,华东模式和华南模式在滇中、滇西地区的TS评分高于GRAPES模式。对于≥50 mm降水,华东模式和华南模式在滇东南、滇西南、滇西边缘及金沙江河谷沿线TS评分高于GRAPES模式。对于云南强降水天气过程,≥0.1 mm降水华南模式预报效果较好,但10 mm和25 mm以上量级降水华东模式的预报效果较好,≥50.0 mm则是GRAPES模式更具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数值模式 降水预报检验 TS评分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C++的气象要素客观预报集成系统软件开发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景荣 曹晓钟 张秀年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147-151,共5页
该文简要介绍了基于VC++开发的运行于Windows环境下的气象要素客观预报集成系统软件的设计。该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系统界面采用灵活直观的菜单方式和美观便捷的按钮方式。文中详细描述了该软件各模块的主要功能以及软件实现和操作... 该文简要介绍了基于VC++开发的运行于Windows环境下的气象要素客观预报集成系统软件的设计。该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系统界面采用灵活直观的菜单方式和美观便捷的按钮方式。文中详细描述了该软件各模块的主要功能以及软件实现和操作的具体过程。借助MICAPS平台和GrADS平台实现的文本和图形显示功能是该系统提供给用户的主要输出方式。实践证明整个系统运行稳定,具有实用性和可扩展性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预报集成系统 VC++ MICAPS GRA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森林火灾对O_3总量变化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世昌 段雪梅 +4 位作者 苏锦兰 李慧晶 常有礼 陈艳 张秀年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67-573,共7页
利用O3数据、气溶胶指数和风场观测资料,对发生在中国黑龙江大兴安岭和印度尼西亚地区的特大火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火灾发生后,研究区及下风方区域O3总量均有增加;(2)此次黑龙江火灾释放出的CO、NOX、CH4等大气成分是造成5月O... 利用O3数据、气溶胶指数和风场观测资料,对发生在中国黑龙江大兴安岭和印度尼西亚地区的特大火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火灾发生后,研究区及下风方区域O3总量均有增加;(2)此次黑龙江火灾释放出的CO、NOX、CH4等大气成分是造成5月O3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3)进一步分析黑龙江火灾发生时期的环流形势发现,火灾发生前,3、4月O3总量的增加来源于西风气流对中高纬高浓度O3的平流输送,而5月则与火灾有较为密切的关系;(4)新加坡和菲律宾地区O3含量增加似乎也与O3前体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指数 气溶胶指数 O3 平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海表温度异常与我国冬夏降水和地表气温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建强 张秀年 孙照渤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A30期468-472,共5页
用诊断分析的方法对南海海表温度异常和我国冬夏降水异常,以及地表气温异常之间在月、季尺度上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证实了它们的距平场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 南海 海表 温度 异常 降水 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纬度和海拔高度对云南地面紫外线强度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6
18
作者 郭世昌 常有礼 +2 位作者 胡非 张秀年 李立娟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4年第1期9-13,共5页
依据已经建立起来的昆明地区紫外辐射传输方案,计算并讨论了大气中中低云、气溶胶粒子以及不同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对UV辐照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大气层中臭氧的吸收和空气分子散射的情况下,UV辐照度随地理纬度的增高和海拔... 依据已经建立起来的昆明地区紫外辐射传输方案,计算并讨论了大气中中低云、气溶胶粒子以及不同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对UV辐照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大气层中臭氧的吸收和空气分子散射的情况下,UV辐照度随地理纬度的增高和海拔高度的降低均有明显而强烈的改变。云对紫外辐照度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低云对UV辐照度的削弱作用大于中云的削弱作用。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对紫外辐射的影响在UV-A波段和UV-B波段具有不同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度 海拔高度 紫外线强度 UV辐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威马逊”和“海鸥”与大尺度环流相互作用对云南暴雨落区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素雨 张秀年 +1 位作者 邹阳 何钰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552-559,共8页
为揭示西行台风低压与大尺度环流相互作用对云南暴雨落区的影响,采用天气学分析、诊断分析方法,对2014年两次西行台风“威马逊”(1409号)和“海鸥”(1415号)与大尺度环流场的相互作用做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威马逊”过程期间,副高中心... 为揭示西行台风低压与大尺度环流相互作用对云南暴雨落区的影响,采用天气学分析、诊断分析方法,对2014年两次西行台风“威马逊”(1409号)和“海鸥”(1415号)与大尺度环流场的相互作用做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威马逊”过程期间,副高中心偏西偏北,强度偏强,且稳定少动,使台风低压移动缓慢;西南季风低空急流北界位于20°N,呈东西带状分布,其出口区左侧动力辐合作用及长时间维持,为台风低压补充大量能量和水汽,是使台风低压在陆上维持和再次增强导致暴雨落区位于滇中及以南的重要原因。而“海鸥”过程期间,副高588线西端呈南北向分布,其偏南低空急流左侧动力辐合作用及低层冷空气入侵台风低压东北侧倒槽,斜压有效位能转换为动能,是暴雨落区位于滇中及以东的重要原因。此外,两次过程的暴雨落区位于850 hPa水汽通量大值中心的下游强水汽辐合区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天气预报 台风低压 低空急流 暴雨落区 大尺度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湾风暴暴雨的能量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美玲 段旭 张秀年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77-282,共6页
利用MMSV3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2004年5月18-19日造成云南暴雨过程的孟湾风暴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结果与实况较为一致的基础上,利用辐散风和旋转风动能平衡方程,分析盂湾风暴的能量收支和转换特征,揭示孟加拉湾风暴维持的机制及... 利用MMSV3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2004年5月18-19日造成云南暴雨过程的孟湾风暴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结果与实况较为一致的基础上,利用辐散风和旋转风动能平衡方程,分析盂湾风暴的能量收支和转换特征,揭示孟加拉湾风暴维持的机制及其与外围暴雨增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风暴 能量 辐散风 旋转风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