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相良 朱晓峰 +5 位作者 石慧娟 崔书中 唐云强 王嘉康 赵宏宇 麦聪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和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近5年来资料完整,术前存在乙肝感染,术后存活超过6个月的183例成人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用药方法,分为... 目的探讨预防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和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近5年来资料完整,术前存在乙肝感染,术后存活超过6个月的183例成人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用药方法,分为单纯使用拉米呋啶[(lamivudine,LAM)组(单纯组)]106例与联合使用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和LAM组(联合组)]77例,全部得到随访。结果平均随访14.6个月,单纯组106例患者,移植后1周内HBsAg转阴率为82.10%(87/106),其中18例发现有HBV再感染,再感染率为17.0%(18/106);乙肝复发率为11.3%(12/106),9例检测到YMDD变异,变异率为8.49%(9/106)。联合组77例患者移植后HBsAg转阴率为94.8%(73/77);HBV再感率为6.5%(5/77),HBV复发率为2.6%(2/77),1例检测到YMDD变异株,变异率为1.3%(1/77)。对于出现YMDD变异株的患者加用ADF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小剂量HBIG和LAM联合应用较单纯使用LAM预防OLT后HBV再感染和复发疗效确切,同国外大剂量静脉使用HBIG和LAM效果相当,且具有价格低廉,易于被国人接受的优点;②对于小剂量HBIG和LAM联合应用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引起LAM耐药的患者,应该加用阿德福韦(ADF)治疗。但是由于此类患者病例数较少,相关经验少,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呋啶 乙肝免疫球蛋白 阿德福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在结直肠癌术前应用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相良 石慧娟 +3 位作者 崔书中 唐云强 巴明臣 王嘉康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562-2564,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对远期生存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5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行PRAC,在供血动脉注入氟脱氧尿苷(FuDR)和奥沙利铂(L-OHP)等化疗药物,7d后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予以化疗。对照...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对远期生存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5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行PRAC,在供血动脉注入氟脱氧尿苷(FuDR)和奥沙利铂(L-OHP)等化疗药物,7d后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予以化疗。对照组56例则均为同期未行PRAC而直接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接受同样方案化疗,以术后1、3年累积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术后不良反应为主要观察目标。结果 PRAC组患者的1年累积生存率为83.8%,对照组为78.6%;PRAC组3年累积生存率为71.6%,对照组为59.6%。2组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AC组患者的1年无病生存率为71.2%,对照组为65.8%;PRAC组3年无病生存率为50.4%,对照组为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AC组和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AC能有效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方法简便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区域动脉灌注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原发大肠癌12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相良 石慧娟 +2 位作者 崔书中 唐云强 巴明臣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37-1138,共2页
目的探讨多原发大肠癌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12例多原发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期收治的700例大肠癌中,多原发大肠癌12例(12/700),其中同时多原发大肠癌8例(66.7%),异时多原发大肠癌4例(33.3%)。... 目的探讨多原发大肠癌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12例多原发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期收治的700例大肠癌中,多原发大肠癌12例(12/700),其中同时多原发大肠癌8例(66.7%),异时多原发大肠癌4例(33.3%)。行根治性切除10例,姑息性切除2例,肿瘤局部切除伴右半结肠切除1例,肿瘤局部切除伴扩大左半结肠切除1例。术后5年生存率58.3%(7/12),10年生存率33.3%(4/12)。结论术前行全结肠纤维结肠镜检查,术中仔细探查,防止遗漏,术后定期复查,是改善多原发大肠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关键。多原发大肠癌的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根治原则结合术中实际情况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原发大肠癌 外科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结肠癌耐药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相良 崔书中 唐鸿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129-2131,共3页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结肠癌耐药株Lovo/L-OHP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EGCG处理人结肠癌耐药株Lovo/L-OHP 24 h。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评价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MDR-1和B...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结肠癌耐药株Lovo/L-OHP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EGCG处理人结肠癌耐药株Lovo/L-OHP 24 h。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评价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MDR-1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EGCG(50、100、200、400μg/mL)处理24 h后,Lovo/L-OHP细胞活性下降至(96.8±2.4)%、(72.3±5.6)%、(43.9±2.7)%和(18.6±3.4)%,与对照组的(100.0±2.8)%比较,EGCG浓度为200、400μg/m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GG(50、100、200、400μg/mL)处理细胞24 h后,Lovo/L-OHP细胞凋亡率分别是(8.8±0.3)%、(18.3±2.1)%、(22.5±2.8)%和(38.2±1.3)%,与对照组的(3.3±0.3)%比较,EGCG浓度为200、400μg/m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CG在浓度为200μg/mL和400μg/mL时明显下调MDR-1和Bcl-2的表达。结论 EGCG可能通过下调MDR-1和Bcl-2的表达诱导结肠癌耐药株Lovo/L-OHP凋亡,从而逆转结肠癌Lovo/L-OHP细胞株的多药耐药,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结肠癌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结肠灌洗术一期治疗恶性左半结肠梗阻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相良 石慧娟 +1 位作者 崔书中 唐云强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4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全结肠灌洗术后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恶性左半结肠梗阻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我院近10年间收治的28例全结肠灌洗术后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恶性左半结肠梗阻的成功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28例,其中降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11例... 目的探讨全结肠灌洗术后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恶性左半结肠梗阻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我院近10年间收治的28例全结肠灌洗术后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恶性左半结肠梗阻的成功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28例,其中降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11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癌8例,直肠中上段癌4例,全部患者全结肠灌洗后均行一期吻合术。术后并发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3例、吻合口瘘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患者恢复好,均短期治愈出院,随访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全结肠灌洗术后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恶性左半结肠梗阻可使患者免去分期手术、多次手术的痛苦及结肠造瘘给患者带来的生活不便,减少分期手术所造成的肿瘤医源性播散及手术时机延误,降低治疗费用;只要进行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全结肠灌洗术后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恶性左半结肠梗阻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一期切除吻合 全结肠灌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腹膜后脂肪肉瘤1例
6
作者 张相良 唐云强 王嘉康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47-1747,共1页
关键词 巨大腹膜后脂肪肉瘤 上腹部饱胀 巨大脂肪肉瘤 进行性加重 浅表淋巴结 上腹饱胀 医院检查 皮肤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 被引量:29
7
作者 崔书中 王佳泓 张相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691-1695,共5页
结直肠癌(coloretal cancer CRC)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虽然诊疗技术不断进步,仍有较多患者确诊时已经出现腹腔种植转移或根治性切除术后很快出现腹膜转移。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膜转移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中受体血管异常时的肝动脉重建 被引量:9
8
作者 朱晓峰 何晓顺 +6 位作者 马毅 钱世鹍 鞠卫强 王东平 吴治伟 张相良 黄洁夫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中动脉异位重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 0年来的 4 4 0例肝移植中 3 6例因受体血管异常而行异位重建的方法及术后处理措施等。结果  3 6例中行供肝动脉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吻合 2 0例,与肾上腹...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中动脉异位重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 0年来的 4 4 0例肝移植中 3 6例因受体血管异常而行异位重建的方法及术后处理措施等。结果  3 6例中行供肝动脉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吻合 2 0例,与肾上腹主动脉吻合 1 0例,与胃左动脉吻合 4例,与脾动脉吻合 2例。 5例围手术期死亡,但吻合口通畅, 3 1例存活 3个月至 4年无血管相关并发症,仅 1例术后 2个月因胆道缺血坏死行再次肝移植。结论 肝移植时受体肝动脉有病变或异常改变时,应将受体肾下或肾上腹主动脉、脾动脉、胃左动脉与供肝动脉进行异位重建,可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动脉重建 肝动脉/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唐云强 谭志明 +6 位作者 王嘉康 汤日杰 王俊 赵宏宇 麦聪 张相良 崔书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47-1248,1253,共3页
目的评价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分A和B两组,A组23例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1-2周后行手术切除,B组22例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结果PRAC能够明显改变直肠癌的病理组织形态,总... 目的评价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分A和B两组,A组23例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1-2周后行手术切除,B组22例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结果PRAC能够明显改变直肠癌的病理组织形态,总有效率95.65%。A组与B组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1.3%和72.27%;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95.65%和86.36%、86.96%和68.18%;术后3年复发率分别为8.69%和27.27%;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分别为78.26%和59.09%。结论PRAC能提高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及生存率,减少术后复发率,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术前区域动脉化疗 保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TRG-Ⅰ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安全性评估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21
10
作者 崔书中 巴明臣 +4 位作者 黄狄文 唐云强 吴印兵 张相良 王嘉康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27-31,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进行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治疗(continuous circulatory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perfusion treatment,CCHIP)对实验动物的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及内脏器官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选用家猪作... 目的探讨应用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进行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治疗(continuous circulatory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perfusion treatment,CCHIP)对实验动物的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及内脏器官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选用家猪作为实验动物,应用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建立CCHIP动物模型,分别用44℃、45℃的设定温度进行CCHIP。在CCHIP期间记录实验动物的生命体征变化;CCHIP前及治疗后1d、3d、7d和14d抽取外周血液保存备检;CCHIP结束后即刻及2周后处死动物,观察内脏器官的大体形态学改变,切取肝、肾、小肠等器官进行病理检查。结果44℃CCHIP持续1.5h对猪的生命体征、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肝、肾、小肠等脏器损伤较轻,2周后恢复正常;45℃CCHIP持续1.5h对猪的生命体征影响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持续2周尚不能恢复正常,肝、肾、小肠等脏器病理损伤明显。结论44℃温度CCHIP1.5h安全可行,可以作为CCHIP的安全温度;45℃温度CCHIP1.5h可对实验动物肝肾功能造成严重损害,不适合作为CCHIP的治疗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热灌注 肝功能 肾功能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HSP9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佳泓 崔书中 +2 位作者 张相良 吴印兵 唐鸿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57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HSP9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SP90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57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HSP9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SP90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HSP90高表达率为68.2%(107/157)。HSP90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r=0.514,P<0.001)。15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RFS)为27.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33.0个月;HSP90低表达患者的中位RFS和OS均为60.5个月,而HSP90高表达者分别为15.0个月和20.0个月(P均<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HSP90表达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HSP90表达与进展期胃癌的侵袭转移相关,其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90 进展期胃癌 侵袭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布曲明治疗肥胖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邢象斌 严祥 +1 位作者 张相良 祁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69-370,391,共3页
目的:探讨减肥药西布曲明对肥胖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持续10周高脂饮食后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n=20)恢复正常饮食;西布曲明组(n=20)恢复正常饮食,同时给予西布曲明2mg/(kg·d)。另设20只普通饮食大鼠作... 目的:探讨减肥药西布曲明对肥胖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持续10周高脂饮食后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n=20)恢复正常饮食;西布曲明组(n=20)恢复正常饮食,同时给予西布曲明2mg/(kg·d)。另设20只普通饮食大鼠作正常对照。4周后处死,分别测定血清肝功能、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血浆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血清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脂、ALT、AST,血清及肝组织MDA,TNFα明显升高,血浆LPL、HL明显下降,病理学检查示明显脂肪性肝炎;与模型组比较,西布曲明组血脂紊乱明显改善,血清ALT、血清及肝组织MDA明显降低,血清AST有下降趋势,血浆LPL、HL明显升高,病理学检查接近正常,但TNFα下降不明显。结论:西布曲明可通过减轻脂质过氧化促进肥胖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性肝炎的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布曲明 减肥药物 脂肪肝 大鼠 血清 游离脂肪酸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与顺铂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膀胱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云强 王斌 +5 位作者 崔书中 吴印兵 王嘉康 麦聪 赵宏宇 张相良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61-463,共3页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腺癌 动脉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唐鸿生 崔书中 +3 位作者 唐云强 巴眀臣 吴印兵 张相良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在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开腹手术、腹腔镜和B超引导下置管行HIPEC的晚期胃癌患者24例,观察HIPEC治疗...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在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开腹手术、腹腔镜和B超引导下置管行HIPEC的晚期胃癌患者24例,观察HIPEC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比较不同方式(开腹手术、腹腔镜辅助及B超引导下置管)行HIPEC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HIPEC,无严重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治疗晚期胃癌恶性腹水的有效率达83.3%。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治疗后2周的KP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腹手术HIPEC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5个月,腹腔镜HIPEC组为9.0个月,B超引导下HIPEC组为12.0个月,三组间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PEC对于晚期胃癌合并腹水的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能够有效治疗腹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HIPEC不同方式置管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腹腔热灌注化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区域动脉化疗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云强 谭志明 +6 位作者 王嘉康 汤日杰 王俊 赵宏宇 麦聪 张相良 崔书中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953-954,959,共3页
目的评价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在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进展期结直肠癌分两组,PRAC组30例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介入后1~2wk手术切除,对照组30例直接接受手术治疗。结果PRAC能够明显改变结直肠癌组织的病理... 目的评价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在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进展期结直肠癌分两组,PRAC组30例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介入后1~2wk手术切除,对照组30例直接接受手术治疗。结果PRAC能够明显改变结直肠癌组织的病理组织形态,总有效率95.83%。PRAC组与对照组的根治性切除率比较为86.66%(26/30):73.33%(22/30);术后1年生存率96.66%:83.33%;术后3年生存率86.67%:66.67%;术后3年复发率13.33%:26.67%;〈7cm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75%:53.33%。结论PRAC能抑制或杀伤了大量敏感的肿瘤细胞,使肿瘤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从而提高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及术后生存率、减少复发率,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是一种有效的新辅助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术前区域动脉化疗 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腹腔灌注化疗患者血清中miR-409-3p表达水平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素冰 张相良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讨高精度腹腔灌注化疗(HIPEC)治疗后血清miR-409-3P表达水平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高精度腹腔灌注化疗后血清miR-409-3p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胃癌预后的关系。结果高精度腹腔灌注化疗后血清miR-409... 目的探讨高精度腹腔灌注化疗(HIPEC)治疗后血清miR-409-3P表达水平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高精度腹腔灌注化疗后血清miR-409-3p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胃癌预后的关系。结果高精度腹腔灌注化疗后血清miR-409-3p低表达量组中位生存期低于高表达量组中位生存期,差异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miR-409-3p可能成为评估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09-3p 胃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与白介素——2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斌 崔书钟 +4 位作者 唐云强 王嘉康 张相良 赵宏宇 王来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20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与白介素-2(IL-2)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表浅性膀胱癌的患者,行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术后行HCPT+IL-2联合灌注。结果25例患者共复发10例,其中2例复发2次,1例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复发时间间...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与白介素-2(IL-2)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表浅性膀胱癌的患者,行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术后行HCPT+IL-2联合灌注。结果25例患者共复发10例,其中2例复发2次,1例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复发时间间隔6~36月,平均9月。所有患者治疗中均未见严重副反应。结论HCPT+IL-2膀胱灌注对于预防膀胱癌手术后局部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HCPT I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复发死亡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来奎 崔书钟 +3 位作者 唐云强 王嘉康 王斌 张相良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复发死亡的因素。方法总结分析了198例胃癌术后复发死亡的多种因素,生存率采用生命表法,影响预后的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模型回归。结果本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1.1%、41.9%、32.3%。胃癌术后...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复发死亡的因素。方法总结分析了198例胃癌术后复发死亡的多种因素,生存率采用生命表法,影响预后的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模型回归。结果本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1.1%、41.9%、32.3%。胃癌术后复发死亡的因素:腹膜复发53.9%,血源性复发29.3%,区域局部复发14.4%,远处淋巴结转移复发2.4%。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术后的复发死亡与肿瘤大小、原发灶部位、Borrmann大体分型、癌细胞分化程度、癌细胞浸润程度、转移情况、手术方式、辅助化疗、术后病理pTNM分期有关,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后仅有肿瘤大小、辅助化疗、术后病理pTNM分期是胃癌术后复发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复发死亡以腹膜复发和血源性复发为主;肿瘤大小、辅助化疗、术后病理pTNM分期是胃癌术后复发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手术 复发 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分析(附97例报告)
19
作者 王嘉康 唐云强 +2 位作者 麦聪 赵宏宇 张相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12期51-53,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性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1995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97例老年性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97例中,2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25例行姑息性切除术,30例行介入治疗术,主要为胆道引流加... 目的 探讨老年性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1995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97例老年性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97例中,2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25例行姑息性切除术,30例行介入治疗术,主要为胆道引流加动脉栓塞化疗,其余的14例既未行外科亦未行介入治疗(包括10例仅行胆道引流,4例仅行内科治疗)。根切组、姑切组及介入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4%、64.3%、57.4%,80.0%、50.0%、32.0%和50.0%、30.0%、10%,非手术及介入治疗组无1例存活12个月以上。术后并发症率为31.9%(31/97),术后病死率为1.0%(1/97)。结论 外科治疗是老年性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而介入治疗有时亦是一种较好选择,重要的是认真评估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法和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老年 诊断 外科治疗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对比研究
20
作者 王嘉康 赵宏宇 +2 位作者 唐云强 麦聪 张相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14期60-62,共3页
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4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给予Orr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或者P形空肠袢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消化道症... 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4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给予Orr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或者P形空肠袢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消化道症状。结果:两种术式在术后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倾倒综合征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P形空肠袢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术后并发症稍高,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rr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比P形空肠袢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Orr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是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较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