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疗机构多组学自制试剂实验室的建设实践与思考
1
作者 邬巧玲 赵建康 +7 位作者 贾红兵 陈皇 高芃 张瑞苹 郗雅琪 杨瑞 阳玥 崔勇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实验室自制试剂(laboratory-developed test,LDT)是指由实验室内部开发使用、不需要经过商业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in vitro diagnostic medical devices,IVDs)。自制试剂涉及技术广泛,如高通量测序技术、质谱技术、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等,... 实验室自制试剂(laboratory-developed test,LDT)是指由实验室内部开发使用、不需要经过商业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in vitro diagnostic medical devices,IVDs)。自制试剂涉及技术广泛,如高通量测序技术、质谱技术、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等,能够结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种组学技术,成为研究遗传病生理病理机制的重要技术方法。中日友好医院被指定为我国10家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的试点医疗机构之一,率先开展多组学自制试剂实验室建设。本文对医疗机构建设多组学自制试剂实验室的必要性、建设实践和运行风险等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多组学 实验室自制试剂 体外诊断试剂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25-羟基维生素D2和25-羟基维生素D 被引量:11
2
作者 禹松林 方慧玲 +7 位作者 张瑞苹 程歆琦 韩建华 苏薇 程倩 侯立安 姜小梅 邱玲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1021-1026,共6页
目的建立可同时区分3-epi 25-羟基维生素D3[3-epi 25(OH)D3]、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的改良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方法采用甲醇、硫酸锌沉淀蛋白,以稳定同位素为内标,正己烷提... 目的建立可同时区分3-epi 25-羟基维生素D3[3-epi 25(OH)D3]、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的改良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方法采用甲醇、硫酸锌沉淀蛋白,以稳定同位素为内标,正己烷提取,色谱采用甲醇和水以一定比例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正离子条件下多离子反应监测模式,3-epi 25(OH)D3和25(OH)D3的定量离子通道质荷比(mass to charge,m/z)均为413.3→395.3,25(OH)D2的m/z为401.4→383.4;同位素内标25(OH)D2-d3和25(OH)D3-d3的m/z分别为416.3→398.3和404.4→386.4。25(OH)D3和25(OH)D2分别以各自的标准品和同位素内标制作标准曲线;3-epi 25(OH)D3采用25(OH)D3的标准曲线和内标。评价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同时用本法和常规UPLC-MS/MS测定307例临床样本,考察方法的一致性,判别3-epi 25(OH)D3对常规UPLC-MS/MS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本法可在13 min内将3-epi 25(OH)D3、25(OH)D3和25(OH)D2完全区分开,3种物质互不干扰,线性相关系数(r)〉0.999,25(OH)D3总变异参数(CV)的均值(范围)为2.82%(2.45%~3.21%),批内CV为1.82%(1.76%~1.91%);25(OH)D2总CV的均值(范围)为4.34%(2.88%~7.01%),批内CV为2.62%(1.91%~3.66%)。25(OH)D2、25(OH)D3和3-epi 25(OH)D3的准确度分别104.5%~106.8%、98.9%~106.9%、108.0%~109.9%。随机测定307例临床样本,结果显示样本3-epi 25(OH)D3浓度均在3.0 ng/m L以下,本法和常规UPLC-MS/MS分析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结果分别为15.53±8.58和(15.98±9.08)ng/m L,偏差为-0.46 ng/m L,百分偏差为-2.44%,2种方法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1,P=0.53),R2=0.978。用本法测定得到的维生素D不足、缺乏和充足率分别为76.9%、14.3%、8.8%,常规法的结果分别为75.6%、15.3%、9.1%,2种方法对临床判定的一致率达94.1%,3-epi 25(OH)D3对临床常规UPLC-MS/MS基本无影响。结论成功建立了可同时区分3-epi 25(OH)D3、25(OH)D3和25(OH)D2的改良UPLC-MS/MS,该法准确、特异,为评价临床常规UPLC-MS/MS及自动化免疫分析25(OH)D的方法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3-epi 25-羟基维生素D3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四种常规炎症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允 卢丽霞 +2 位作者 魏利龙 张瑞苹 曹永彤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97-303,共7页
[目的]探讨四种常规炎症标志物联合检测与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99例,年龄(60.4±10.4)岁;AMI患者96例... [目的]探讨四种常规炎症标志物联合检测与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99例,年龄(60.4±10.4)岁;AMI患者96例,年龄(61.9±14.6)岁;收集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年龄(58.2±9.5)岁。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检测炎症标志物,Logistic回归分析炎症标志物与冠心病患者发生AMI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疾病预测价值。[结果]AMI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血清SOD水平明显低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充分调整了协变量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OD与AMI发病呈负相关(OR=0.952,95%CI为0.932~0.973,P<0.001),WBC、NEUT和Hcy与AMI发病呈正相关(OR=1.901,95%CI为1.510~2.393,P<0.001;OR=2.059,95%CI为1.580~2.684,P<0.001;OR=1.041,95%CI为1.010~1.073,P=0.008)。ROC曲线分析显示,通过这四种常规炎症标志物建立的联合因子预测AMI的AUC为0.836(95%CI为0.780~0.891,P<0.001),在TC和LDLC均正常的患者中联合因子预测AMI的AUC为0.852(95%CI为0.789~0.914,P<0.001)。[结论]WBC、NEUT和血清Hcy水平升高以及血清SOD水平下降是冠心病患者AMI发生的危险因素,这四种炎症标志物的联合检测能提高冠心病患者发生AMI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同型半胱氨酸 高敏C反应蛋白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硫氨酸合酶还原酶基因A66G多态性与神经管缺陷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瑞苹 方玉莲 +3 位作者 Nirja Lakhey Mohamed Nasar Chemban 吴波 蔡春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47-354,共8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探讨母亲及子代甲硫氨酸合酶还原酶(MTRR)基因A66G多态性与神经管缺陷(NTD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 Med和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 目的利用Meta分析探讨母亲及子代甲硫氨酸合酶还原酶(MTRR)基因A66G多态性与神经管缺陷(NTD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 Med和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至2015年11月。按照纳入标准选取有关母亲和(或)子代MTRR基因A66G多态性与NTDs发生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的学术期刊文献及其参考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应用RevMan 5.0和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有关母亲MTRR基因A66G多态性与NTDs发生相关的文献11篇,包括病例组1 284例,对照组2 18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共显性(GG基因型 vs A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遗传模型下合并OR(95%CI)分别为1.55(1.06~2.27)、1.22(1.01~1.47),故母亲GG基因型相对AA基因型、G等位基因相对A等位基因对于子代NTDs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2)有关子代MTRR基因A66G多态性与NTDs发生相关的文献11篇,包括病例组1 567例,对照组2 6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共显性(AG基因型 vs AA基因型)遗传模型下合并OR(95%CI)为1.47(1.05~2.05),故子代AG基因型相对AA基因型对于NTDs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亲和子代MTRR基因A66G多态性均为NTDs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损 甲硫氨酸合酶还原酶(MTRR)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神经管缺陷患儿DACT1基因突变分析
5
作者 方玉莲 赵林胜 +4 位作者 张瑞苹 支秀芳 王懿征 曹丽荣 蔡春泉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神经管缺陷(NTDs)患儿与DACT1基因的相关性,为疾病的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63例NTDs患者和480例无亲缘关系健康个体的外周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DACT1基因的突变情况,并...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神经管缺陷(NTDs)患儿与DACT1基因的相关性,为疾病的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63例NTDs患者和480例无亲缘关系健康个体的外周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DACT1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对突变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在NTDs患者中发现6个突变位点,有4个突变位点为错义突变,分别为p.R45W、p.D142G、p.N356K、p.V702G,在正常对照中未检测到这些突变位点。其中3个位点的氨基酸残基(p.45R、p.142D、p.356N)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且这3个位点突变携带者均为女性,同时存在无脑畸形。结论中国北方汉族人群NTDs患者存在DACT1基因突变,且可能为该病风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损 突变 汉族 DAC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卷接机接装纸图像检测系统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成刚 杨尘 +1 位作者 谢崇泉 张瑞苹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0-156,共7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卷接机接装纸图像检测系统,以STM32为核心控制器进行卷接机时序同步控制,通过工业相机采集过渡鼓轮上的烟支图像,测量烟支接装纸长度,剔除不合格烟支,同时利用导轨标尺记录不合格烟支图像和检测数据。经实...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卷接机接装纸图像检测系统,以STM32为核心控制器进行卷接机时序同步控制,通过工业相机采集过渡鼓轮上的烟支图像,测量烟支接装纸长度,剔除不合格烟支,同时利用导轨标尺记录不合格烟支图像和检测数据。经实际应用,该系统检测精度优于±0.05mm,最高检测速度达12 000支/min,能剔除接装纸长度不合格的烟支,使烟支接装纸错长短剔除率下降到0.01%。通过频谱分析方法对误差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能够实现设备运行状态和接装纸质量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卷接机 接装纸 纠偏 图像检测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头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波 蔡春泉 +1 位作者 张玉琴 张瑞苹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03-1008,共6页
儿童原发性头痛主要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及丛集性头痛等,是儿童神经内科常见病。通常认为其发病机制是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头痛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给患儿、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部分患儿可... 儿童原发性头痛主要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及丛集性头痛等,是儿童神经内科常见病。通常认为其发病机制是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头痛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给患儿、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部分患儿可能发展为慢性每日头痛,甚至可能迁延至成年。因此,对患儿原发性头痛的正确诊断及治疗极为重要。儿童原发性头痛需要生理和心理的共同关注,需要联合药物、心理、社会学等多学科治疗,需要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多方面共同推进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本文就儿童原发性头痛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管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症 偏头痛 血管性头痛 紧张型头痛 儿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自动化免疫学方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测定25羟维生素D的比较 被引量:15
8
作者 禹松林 方慧玲 +7 位作者 程歆琦 张瑞苹 韩建华 秦绪珍 夏良裕 苏薇 程倩 邱玲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75-479,共5页
目的比较5种自动化免疫学方法测定25羟维生素D(250HD)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250HD方法的一致性。方法本研究属于方法学比对。2014年5月至7月选择245份临床血清样本(总250HD浓度范围:2.8ng/ml-64.0ng/ml,其中15... 目的比较5种自动化免疫学方法测定25羟维生素D(250HD)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250HD方法的一致性。方法本研究属于方法学比对。2014年5月至7月选择245份临床血清样本(总250HD浓度范围:2.8ng/ml-64.0ng/ml,其中154份不含250HD2,91份含有不同浓度的250HD2),应用雅培、索林、IDS、罗氏、西门子五个厂家(文中依次以A,B,C,D,E代表)的自动化免疫学方法和本实验室建立的LC-MS/MS方法共同测定,以LC—MS/MS方法作为参照标准,比较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并以250HD〈20ng/ml、20—30ng/ml、〉30ng/ml为临床判定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充足的标准,判定各种方法的符合率。测定临床样本之前对各方法进行精密度评价。用MedCalc软件统计处理数据,采用Bland—Ahaman图比较2种方法的差异,以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2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种方法测定245例样本的中位数(2.5%-97.5%范围)分别为:23.5(5.8—4J4.2)ng/ml(LC-MS/MS),20.6(7.1~43.5)ng/ml(A),19.0(5.4—38.0)ng/ml(B),23.0(10.0~38.1)ng/ml(C),20.1(5.1~46.0)ng/ml(D),31.3(12.3—71.1)ng/ml(E),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显示B方法与LC-MS/MS相关性最好(r=0.894),而A、C和D方法与LC—MS/MS平均偏差相对较小,E方法与LC-MS/MS平均偏差最大。在不含250HD2的样本中,5种自动化免疫学方法得出的结果与LC-MS/MS方法得出的结果的相关性均在0.84以上,相关性最好的为B(r=0.930),但当样本中含有250HD2时,各种方法与LC—MS/MS的相关性均下降。以统一的临床判定阈值,与LC—MS/MS得到的临床判定结果相比,A、B、C、D和E的一致率分别为68.6%、64.9%、67.8%、70.6%和51.8%。结论不同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相差较大,250HD2对各种免疫学方法均有较大影响。不同检测系统临床判定一致率均较低,可能需要建立各自相应的判定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2 色谱法 液相 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叶酸代谢关键酶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神经管缺陷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9
作者 石鸥燕 吴波 +6 位作者 张瑞苹 张鹏 王春祥 沈永明 马骁 张庆江 蔡春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79-782,共4页
目的研究叶酸代谢通路中关键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北方汉族儿童神经管缺陷(NTDs)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国北方汉族152例NTDs患儿和169例对照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一对照研究。采用SequenomMassARRAYSNP分型技术对5个基因的16个... 目的研究叶酸代谢通路中关键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北方汉族儿童神经管缺陷(NTDs)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国北方汉族152例NTDs患儿和169例对照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一对照研究。采用SequenomMassARRAYSNP分型技术对5个基因的16个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SIFT和PolyPhen程序预测评价点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结果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1(MTHFDl)基因rs2236225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92、6.080;P=0.021、0.048),且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携带儿童发生NTDs的风险高于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携带者(OR=1.500,95%CI1.061~2.120;OR=2.862,95%CI1.022~8.015)。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rsl801133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403、6.973;P=0.007、0.031),且T等位基因和,IT基因型携带儿童发生NTDs的风险高于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携带者(OR=1.552,95%C11.130~2.131;OR=2.344,95%C11.233—4.457);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rsl801394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365、6.219;P=0.012、0.045),且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携带儿童发生NTDs的风险高于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携带者(OR=1.553,95%CI1.102~2.188;OR=2.355,95%CI1.044~5.312)。MTHFR基因rsl801133和MTRR基因rsl801394的SIFT预测结果为damaging,PolyPhen预测结果为probablydamaging,均提示为有害突变。结论MTHFDI基因rs2236225、MTHFR基因rsl801133及MTRR基因rsl801394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儿童NTDs发生具有相关性,证实叶酸代谢通路中关键酶基因的变异是NTDs遗传易感性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陷 多态性 叶酸代谢 易感性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血清CTRP3与Lp-PLA2水平监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允 魏利龙 +1 位作者 张瑞苹 曹永彤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9-61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患者,其中心绞痛组99例,年龄(60.4...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患者,其中心绞痛组99例,年龄(60.4±10.4)岁,AMI组105例,年龄(61.7±14.3)岁;收集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年龄(43.6±9.5)岁。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TRP3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Lp-PLA2。Logistic回归分析CTRP3、Lp-PLA2与冠心病患者发生AMI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AMI组血清Lp-PLA2水平高于心绞痛组[(313.1±68.1)U/L比(205.8±71.4)U/L],而CTRP3水平低于心绞痛组[(64.2±18.5)μg/L比(84.8±25.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充分调整协变量后,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CTRP3与AMI发病呈负相关(OR=0.964,95%CI 0.935~0.994,P=0.019),Lp-PLA2与AMI发病呈正相关(OR=1.020,95%CI 1.008~1.032,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CTRP3诊断AMI的AUC(95%CI)为0.753(0.685~0.821),Lp-PLA2诊断AMI的AUC(95%CI)为0.884(0.833~0.935),二者联合诊断时的AUC(95%CI)为0.910(0.870~0.950)(P均<0.001)。结论血清CTRP3和Lp-PLA2水平在AMI患者中存在异常表达,且均为冠心病患者发生AMI的相关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AMI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磷脂酶A2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原文传递
神经管缺陷家系的甲基化共分离模式及基因本体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瑞苹 舒剑波 +1 位作者 赵林胜 蔡春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家系中DNA甲基化的特点以及差异性甲基化基因的相关通路。方法收集3个NTDs家系12例研究对象,以NTDs患者作为病例组,家系中表型正常的成员作为对照组。抽取12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 目的探讨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家系中DNA甲基化的特点以及差异性甲基化基因的相关通路。方法收集3个NTDs家系12例研究对象,以NTDs患者作为病例组,家系中表型正常的成员作为对照组。抽取12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DNA甲基化检测。家系中患者-非患者(主要以亲-子为主)进行配对分析,并检测差异性甲基化基因与NTDs是否存在共分离关系。应用DAVID软件分析差异甲基化基因所在通路。结果通过甲基化位点的配对分析发现VTRNA2-1基因是唯一一个所包含的CpG位点均发生甲基化改变的基因,且该基因甲基化与NTDs家系存在共分离关系。高甲基化基因所在通路包括:细胞膜组份、细胞蛋白代谢调控、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控等,低甲基化基因所在通路包括:转录调节因子活性、细胞粘附、神经元分化等。结论VTRNA2-1基因甲基化与NTDs家系存在共分离关系,差异甲基化基因所在通路可能涉及神经管发育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陷 DNA甲基化 VTRNA2-1基因 共分离 基因本体分析
原文传递
MTHFD1基因G1958A多态性与神经管缺陷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玉莲 张瑞苹 +3 位作者 支秀芳 曹丽荣 王懿征 蔡春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395-40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双亲及子代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MTHFD1)基因G1958A多态性与神经管缺陷(NTDs)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Web of Science、CNKI、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搜集MTHFD1基因G1958A多... 目的系统评价双亲及子代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MTHFD1)基因G1958A多态性与神经管缺陷(NTDs)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Web of Science、CNKI、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搜集MTHFD1基因G1958A多态性与NTDs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年6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 724例NTDs患儿、1 485例NTDs患儿母亲和774例患儿父亲。Meta分析结果显示,患儿MTHFD1基因G1958A多态性与NTDs发病风险增加有相关性[AA vs.GG:OR=1.437,95%CI(1.100,1.878),P=0.008;AA+AG vs.GG:OR=1.187,95%CI(1.031,1.367),P=0.017;A vs.G:OR=1.210,95%CI(1.050,1.394),P=0.008]。而母亲和父亲MTHFD1基因G1958A多态性与子代NTDs易感性无相关性。结论患儿MTHFD1基因G1958A多态性是NTDs的发病风险因素之一。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展开更多的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陷 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MTHFD1)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神经管缺陷3家系DNA甲基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瑞苹 方玉莲 +3 位作者 王懿征 曹丽荣 支秀芳 蔡春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420-1424,共5页
目的 探讨神经管缺陷(NTDs)家系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改变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3个NTDs家系,共12例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以NTDs患者作为病例组,家系中表型正常的成员为对照组。抽取12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使用重... 目的 探讨神经管缺陷(NTDs)家系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改变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3个NTDs家系,共12例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以NTDs患者作为病例组,家系中表型正常的成员为对照组。抽取12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使用重亚硫酸盐处理基因组DNA,全基因组扩增方式扩增片段化,置Illumina Infinium人类甲基化450k芯片上,进行杂交、洗脱、延伸、成像,使用iScan软件扫描芯片,Genome Studio读取扫描图像结果。使用Illumina甲基化分析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基因差异甲基化分析显示:差异性甲基化基因位点仅占检出CpG位点的0.2%,617个差异性DNA高甲基化的位点(P〈0.05),其中63个DNA甲基化位点P〈1×10-4,包括E盒结合锌指蛋白2基因、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1基因等;104个差异性DNA低甲基化的位点(P〈0.05),其中65个DNA甲基化位点P〈0.01,包括同源异型盒B7基因、runt相关的转录因子3基因等。聚类分析显示:NTDs患儿呈DNA高甲基化改变的趋势较一致,而对照组呈DNA低甲基化改变的趋势较一致。结论 在NTDs家系中,DNA甲基化异常可能是NTDs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陷 DNA甲基化 家系研究
原文传递
神经管缺陷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瑞苹 崔华雷 蔡春泉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10期790-794,共5页
本综述介绍了NTDs(神经管缺陷)的疾病特点,总结了目前国际及国内范围对该病的病因研究情况,综合近五年的对该病的表观遗传发病机制研究的文章,分别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印迹基因、小分子核糖核酸等表观遗传修饰在NTDs病因中... 本综述介绍了NTDs(神经管缺陷)的疾病特点,总结了目前国际及国内范围对该病的病因研究情况,综合近五年的对该病的表观遗传发病机制研究的文章,分别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印迹基因、小分子核糖核酸等表观遗传修饰在NTDs病因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从NTDs发病的相关信号通路人手,总结了不同信号通路中基因组DNA甲基化与NTDs发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陷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内DNA和RNA氧化产物8-氧化鸟苷和8-氧化脱氧鸟苷水平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瑞苹 禹松林 +4 位作者 王丹晨 邹雨桐 周伟燕 曹永彤 邱玲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目的:通过8-氧化鸟苷(8-oxo Gsn)和8-氧化脱氧鸟苷(8-oxo dGsn)探讨高血压患者体内DNA和RNA氧化水平。方法:现状调查。征集2018年8月至12月无其他慢性疾病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各139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9.6±12.4)岁和(48.5&#... 目的:通过8-氧化鸟苷(8-oxo Gsn)和8-氧化脱氧鸟苷(8-oxo dGsn)探讨高血压患者体内DNA和RNA氧化水平。方法:现状调查。征集2018年8月至12月无其他慢性疾病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各139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9.6±12.4)岁和(48.5±11.7)岁。采集空腹静脉血及晨尿,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液中DNA氧化产物8-oxo Gsn和RNA氧化产物8-oxo dGsn。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肌酐、尿酸、血糖、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尿液肌酐(U-Cr)等。8-oxo Gsn和8-oxo dGsn结果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使用IBM SPSS 22.0以及GraphPad Prism 5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健康对照组与高血压患者8-oxo Gsn和8-oxo dGsn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患者尿液中DNA和RNA氧化产物8-oxo Gsn和8-oxo dGsn以及其经U-Cr校正的8-oxo Gsn/U-Cr和8-oxo dGsn/U-Cr分别为14.38(10.39~19.91)ng/ml、12.97(7.92~18.96)ng/ml、1.10(0.88~1.38)μg/μmol、0.96(0.75~1.30)μg/μmo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对应的结果:11.95(7.52~18.01)ng/ml、10.12(6.42~15.04)ng/ml、0.86(0.59~1.21)μg/μmol、0.72(0.50~1.02)μg/μmol。经性别分组之后,男性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尿液DNA氧化产物8-oxo Gs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74,P=0.14),女性高血压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尿液8-oxo Gsn和8-oxo dGsn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经过U-Cr校正后,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人群,8-oxo Gsn/U-Cr以及8-oxo dGsn/U-Cr高血压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高血压患者体内DNA和RNA氧化水平高于健康对照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DNA RNA 鸟苷 脱氧鸟苷 色谱法 液相 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青年人群及中老年人维生素D营养状态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瑞苹 禹松林 +7 位作者 程歆琦 夏良裕 程倩 韩建华 秦绪珍 李鹏昌 侯立安 邱玲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89-692,共4页
目的基于色谱质谱技术深入分析北京地区青年人群和中老年人维生素D营养状态。方法现状调查。2013年5月至9月征集北京地区表观健康青年人287名(男143名,女144名),平均年龄(32.2±6.9)岁(19~44岁),198名45岁以上的表观健康... 目的基于色谱质谱技术深入分析北京地区青年人群和中老年人维生素D营养状态。方法现状调查。2013年5月至9月征集北京地区表观健康青年人287名(男143名,女144名),平均年龄(32.2±6.9)岁(19~44岁),198名45岁以上的表观健康中老年人[男90名,女108名,(55.6±7.6)岁],采集空腹静脉血清,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25羟维生素D(25OHD:25OHD2和25OHD3),以国际标准判定维生素D营养状态:25OHD〈20 ng/ml,20~30 ng/ml,30~150 ng/ml, 〉150 ng/ml分别为维生素D缺乏、不足、充足和中毒,分析该研究人群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血清ALT、钙(Ca)、磷(P)、肌酐(Cr)、血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采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25OHD使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之间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结果表观健康青年人群中25OHD水平[16.0 (6.1~29.0 ng/ml)],稍高于中老年人群,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55, P〉0.05),其中男青年维生素D水平为17.9(8.3~32.3) ng/ml,女青年为14.4(5.4~26.4) ng/ml,男性高于女性(Z=-4.24, P〈0.01)。青年人群中维生素D不足、缺乏和充足率分别为:72.8%、25.1%、2.1%;中老年人群分别为:76.3%、21.2%、2.5%;男青年中分别为65.0%、30.8%、4.2%;女青年中分别为80.6%、19.4%、0%,女性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男性(χ2 =31.77,P〈0.01)。控制性别、年龄和BMI后偏相关分析显示25OHD与Cr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221,P〈0.01),与iPTH呈显著负相关(r=-0.264, P〈0.01)。结论北京地区表观健康青年人群及中老年人中均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且青年女性缺乏率显著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营养状况 串联质谱法 色谱法 液相 青年人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