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控实践研究
1
作者 张宇 张爱艳 张开红 《精神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09-413,共5页
随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量的增加,服务管控工作中存在的诸如管理制度不完善、基础建设和实践工作有待加强等问题亟待进行革新和改良。首先,应当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控的制度体系,尤其要注重完善分级管控、收治保障及监护等基本制... 随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量的增加,服务管控工作中存在的诸如管理制度不完善、基础建设和实践工作有待加强等问题亟待进行革新和改良。首先,应当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控的制度体系,尤其要注重完善分级管控、收治保障及监护等基本制度;其次,应当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基础建设工作,扭转精神卫生资源不足的现状;最后,应当深入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控的实践工作,解决随访管控困难等实践难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服务管控 精神卫生 社区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事故罪的量刑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爱艳 张联巍 《法学论坛》 2004年第1期61-65,共5页
作者认为,医疗事故罪的量刑应遵循较普通过失从轻的原则和以事故危害程度为基础的原则;应重视缓刑的适用;并建议增设医疗事故罪的法定刑种类,包括罚金刑和资格刑。
关键词 业务过失 罚金刑 资格刑 缓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产科护士职业倦怠感与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爱艳 吴雁群 王铁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目的:调查无锡地区妇产科护士工作倦怠感及自我效能感状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矫治和预防妇产科护士职业倦怠提供必要性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对无锡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50名妇产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妇产科护士工作倦怠感中... 目的:调查无锡地区妇产科护士工作倦怠感及自我效能感状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矫治和预防妇产科护士职业倦怠提供必要性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对无锡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50名妇产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妇产科护士工作倦怠感中情绪倦怠感得分为(24.60±10.28)分,工作冷漠感得分为(6.16±5.60)分,均为中度倦怠,个人成就感得分为(31.30±9.45)分,属于高度倦怠,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58±0.61)分。自我效能感得分与情绪倦怠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32,P<0.01),自我效能感得分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26,P<0.01)。结论:应重视提高妇产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以便更有效地降低护士的工作倦怠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妇产科 职业倦怠感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终理念下我国尊严死立法的现实阻碍与价值分析
4
作者 张宇 张爱艳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18,24,共7页
尊严死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缓解临终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死亡质量、减少医患冲突和医疗资源浪费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无意义的治疗不仅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还会加重患者所遭受的折磨,让患者无法有尊严地迎接死... 尊严死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缓解临终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死亡质量、减少医患冲突和医疗资源浪费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无意义的治疗不仅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还会加重患者所遭受的折磨,让患者无法有尊严地迎接死亡。我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尊严死的立法顺应了时代和人民的需求,体现了善终理念的要求,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及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尊严死是对生命权及人格尊严的保护,彰显了患者意思自治等民法的精神和原则,是对我国伦理道德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严死立法 安乐死 生前预嘱 善终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基础及借鉴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爱艳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6-98,共3页
期待可能性理论已成为大陆法系国家解决刑事责任问题的重要学说。本文从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理论基础出发,探析了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合理内核”对完善我国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以及指导刑事司法所具有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借鉴价值 理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犯罪化与安乐死——以违法性阻却事由和期待可能性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爱艳 《政法论丛》 2005年第2期64-68,共5页
非犯罪化代表了刑事立法政策的一个方向———缩小刑法的干预范围。安乐死非犯罪化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但若依据我国现行刑法学“四要件说”犯罪构成理论,则安乐死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鉴于此,本文提出应借鉴大陆法系犯罪构成论... 非犯罪化代表了刑事立法政策的一个方向———缩小刑法的干预范围。安乐死非犯罪化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但若依据我国现行刑法学“四要件说”犯罪构成理论,则安乐死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鉴于此,本文提出应借鉴大陆法系犯罪构成论的违法阻却事由和期待可能性理论来解决安乐死行为的不为罪和不处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理论 非犯罪化 阻却事由 安乐死 违法性 视角 犯罪构成理论 故意杀人罪 干预范围 立法政策 构成要件 大陆法系 刑法学 构成论 行为 刑事 处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被害人犯罪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爱艳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无被害人犯罪 非犯罪化 美国学者 自由意志 犯罪概念 司法委员会 社会承认 西方国家 社会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病”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爱艳 《政法论丛》 2011年第3期84-91,共8页
在我国精神医学中,"精神病"与"精神疾病"及"精神障碍"的含义是不同的。从精神障碍的特点以及刑事责任能力的主要内容来看,刑法中的"精神病"应作广义理解。为避免不必要的争议,用"精神障碍... 在我国精神医学中,"精神病"与"精神疾病"及"精神障碍"的含义是不同的。从精神障碍的特点以及刑事责任能力的主要内容来看,刑法中的"精神病"应作广义理解。为避免不必要的争议,用"精神障碍"取代刑法中的"精神病"更为合理。无论依据国际标准还是国内标准,人格障碍都属于医学上的精神疾病,可以成为判断刑事责任能力的医学要件,但是这并不必然导致无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结果。"有病无罪论"实际上混淆了精神疾病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人格障碍 刑事责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死亡立法之探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爱艳 《科技与法律》 CSSCI 2009年第4期17-21,共5页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死亡判断标准——脑死亡标准已经对传统的死亡标准即心肺功能完全丧失提出了挑战。脑死亡立法尽管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但其法律意义重大。我们应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脑死亡...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死亡判断标准——脑死亡标准已经对传统的死亡标准即心肺功能完全丧失提出了挑战。脑死亡立法尽管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但其法律意义重大。我们应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脑死亡的概念、基本原则、法律对死亡标准的态度、具体的诊断标准、执行及管理程序以及医生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二元死亡标准 植物人 器官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鉴定的评价范围——基于鉴定人与司法人员职权划分的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爱艳 《中国司法鉴定》 2012年第1期24-29,共6页
精神鉴定的评价范围涉及鉴定人与司法官的职权划分问题。在我国,精神鉴定的评价范围不仅包括医学要件与心理学要件,也包括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精神鉴定人通常都直接对刑事责任能力作出评定,此做法既与理论上的观点不一致,也与刑事诉讼... 精神鉴定的评价范围涉及鉴定人与司法官的职权划分问题。在我国,精神鉴定的评价范围不仅包括医学要件与心理学要件,也包括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精神鉴定人通常都直接对刑事责任能力作出评定,此做法既与理论上的观点不一致,也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相吻合。较为合理的做法是由精神鉴定人对刑事责任能力的医学要件进行评定,心理学要件的判断则采用以司法人员为主、鉴定人为辅的合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鉴定 刑事责任能力 医学要件 心理学要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斡旋受贿犯罪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爱艳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8期123-126,共4页
受贿罪的罪名概括或包容不了斡旋受贿的特征,《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的规定加剧了受贿犯罪体系的不和谐之处,独立斡旋受贿犯罪有助于消除立法目标与刑法基本理论的冲突。在维持目前受贿犯罪罪名体系的前提下,将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 受贿罪的罪名概括或包容不了斡旋受贿的特征,《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的规定加剧了受贿犯罪体系的不和谐之处,独立斡旋受贿犯罪有助于消除立法目标与刑法基本理论的冲突。在维持目前受贿犯罪罪名体系的前提下,将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单独定罪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显示出刑法原第388条斡旋受贿的尴尬地位,即是否利用了本人职务便利,在不同犯罪主体那里的地位和意义是不相同的。从应然角度来说,将《刑法》第388条统一为斡旋受贿罪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斡旋受贿 受贿罪 独立性 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认定医疗事故罪客观要件的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爱艳 《政法论丛》 2004年第2期60-62,共3页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医疗事故罪的客观要件。建议我国应确立脑死亡标准和传统死亡标准同时并存的制度 ,提倡适用《人体重伤鉴定标准》来衡量是否达到“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并赞成采用“相当因果关系说”来判定医务人员严重不负...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医疗事故罪的客观要件。建议我国应确立脑死亡标准和传统死亡标准同时并存的制度 ,提倡适用《人体重伤鉴定标准》来衡量是否达到“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并赞成采用“相当因果关系说”来判定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与就诊人死亡或身体健康严重受损的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事故罪 客观要件 因果关系 身体健康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 司法认定 死亡认定 法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注意义务阻却事由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爱艳 《政法论丛》 2008年第2期26-31,共6页
注意义务阻却事由主要包括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它是传统过失犯理论适应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需要的必然结果,具有缩小过失责任的功能。从国外的情况看,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经由判例逐步占据稳固地位,现被广泛适用。在我国,注意义... 注意义务阻却事由主要包括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它是传统过失犯理论适应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需要的必然结果,具有缩小过失责任的功能。从国外的情况看,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经由判例逐步占据稳固地位,现被广泛适用。在我国,注意义务阻却事由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形式上的肯定。但事实上,它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发挥着作用。被允许的危险和信赖原则应当在我国的刑法理论中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义务阻却事由 被允许的危险 信赖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刑事诉讼中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爱艳 《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86-88,共3页
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原因主要是立法不足及社会伦理观念的影响,解决的办法是加强立法,完善证人的权利保障制度及加强法制宣传。
关键词 证人 出庭作证 权利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责任能力本质之新解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爱艳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5期86-90,共5页
因适用语境的不同,我国目前对于刑事责任能力本质的认识与大陆法系的观点形似而实异。"刑事责任能力"这一称谓与大陆法系的刑法理论体系是协调一致的,而与我国的刑法理论并不协调。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在我国具有二重性,即犯... 因适用语境的不同,我国目前对于刑事责任能力本质的认识与大陆法系的观点形似而实异。"刑事责任能力"这一称谓与大陆法系的刑法理论体系是协调一致的,而与我国的刑法理论并不协调。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在我国具有二重性,即犯罪能力与刑事归责能力;相应地,其地位也具有两重性,即犯罪主体的要素与刑事责任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能力 刑事归责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司法化研究——以刑法解释为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爱艳 《政法论丛》 2006年第6期62-67,共6页
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取向应当是限制国家刑罚权、保障公民自由,是入罪禁止机能和出罪解释机能的统一。我国现行《刑法》第3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向表述方式堵塞了去罪化的路径,应当修改为消极的表述形式。刑法解释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 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取向应当是限制国家刑罚权、保障公民自由,是入罪禁止机能和出罪解释机能的统一。我国现行《刑法》第3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向表述方式堵塞了去罪化的路径,应当修改为消极的表述形式。刑法解释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而罪刑法定要求以严格解释和可预测原则作为刑法解释的限度。为了真正实现罪刑法定的司法化,刑法解释需要树立新的刑法理念;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立法解释并对刑事司法解释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法定 刑法解释 司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的立法现状与司法困境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爱艳 殷雪梅 《山东审判》 2001年第6期53-56,共4页
1997年《刑法》第18条是关于精神病人刑事责任的规定,与1979年《刑法》第15条相比,修订补充的内容有三点:一是增加了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的条件,即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必须“经法定程序鉴定... 1997年《刑法》第18条是关于精神病人刑事责任的规定,与1979年《刑法》第15条相比,修订补充的内容有三点:一是增加了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的条件,即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必须“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才不负刑事责任。二是规定了对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者,“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三是承认了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这一等级,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精神病人 刑事责任能力 立法现状 政府强制医疗 犯罪人 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刑法》 限制责任能力 行为能力 司法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人权的保障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爱艳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6-17,共2页
尊重人权和保护人权现已成为国际法和世界各国国内法的一个根本准则,成为现代法制社会的一个根本目标,其中对劳动者的人权保障则是通过劳动法律的立法及实施来实现的。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人权保障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但是在贯... 尊重人权和保护人权现已成为国际法和世界各国国内法的一个根本准则,成为现代法制社会的一个根本目标,其中对劳动者的人权保障则是通过劳动法律的立法及实施来实现的。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人权保障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但是在贯彻执行劳动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建议立法部门适时修改劳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法》 劳动者权益 中国 人权 劳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诉法第120条第2款规定质疑——兼谈我国司法鉴定体制之完善
19
作者 张爱艳 《政法论丛》 CSSCI 1999年第5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司法鉴定体制 法医学鉴定 刑诉法 司法鉴定程序 鉴定机构 人身伤害 司法机关 重新鉴定 鉴定结论 鉴定人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医疗事故的定罪问题
20
作者 张爱艳 《政法论丛》 CSSCI 1997年第S1期111-115,共5页
谈谈医疗事故的定罪问题张爱艳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这不仅仅是我国新时期法制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也是我国法律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次刑法的修改涉及范围... 谈谈医疗事故的定罪问题张爱艳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这不仅仅是我国新时期法制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也是我国法律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次刑法的修改涉及范围广、增加的内容多。其中新罪的大量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事故 医务人员 医疗责任事故罪 不良后果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医疗事故罪 因果关系 新刑法 功能障碍 护理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